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8108|回覆: 28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佛法「錯誤知見」匯集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9-30 15:28: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8-10 09:09 編輯

《大般涅槃經》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很多人將「一切眾生」解讀為:
不只有情眾生有佛性,花草樹木 山河大地等無情類也都有佛性

但根據佛經,「眾生」2字是指「有情眾生」
「無情類」不能稱為「眾生」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言眾生者。謂五取陰聚 名為眾生。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說眾生者。謂攝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雜阿含經》佛告羅陀,於染著纏綿 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 名曰眾生。」


五陰者,才能稱為「眾生」

因此只有「有情眾生」才有佛性

《大方廣如來藏經》
有情有如來界 具如來藏。是彼有情 不覺不知。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0-9-30 15:44:23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09:53 編輯

很多人說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心法
但佛經卻說 這六種識 是「色陰」是色法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大寶積經》
佛告跋陀羅波梨。凡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
言內色者何。所謂眼也。外者是色。若有眼識彼名內色
耳內聲外。鼻內香外。舌內味外。身內觸外。意內法外。


雖然《大寶積經》只列出眼識。但其實經文意思是指 六種識 都是內色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0-9-30 16:10:16 |只看該作者
原始佛教徒批評大乘佛教的「八識論」是邪說。
他們說 原始佛教 只講種識(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這種批評毫無正當性。
原始經典《中阿含經》說眼識 耳識等六種識 是色陰
若再加上屬於心法的識,這加起來就超過六種識了
由此證明 原始佛教並非 只講六種識,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內意處及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0-9-30 16:22:20 |只看該作者
12因緣:無明 行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取...

原始佛教徒說,12因緣第三支「識」等同: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這種說法明顯是錯誤的。
因為眼識 耳識等六識 是色陰。而第三支「識」是。因此兩者不可能等同

再者,第三支「識」是「行」所生。但....
眼識是 眼根緣色塵 所生
耳識是 耳根緣聲塵 所生
鼻識是 鼻根緣香塵 所生
舌識是 舌根緣味塵 所生
身識是 身根緣觸塵 所生
意識是 意根緣法塵 所生

出生方式不同。出生時間也不同
因此 第三支「識」完全不可能等同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20-9-30 16:44:07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9-30 19:40 編輯

「12因緣法」是佛教的核心。包括原始佛教和大乘佛教
「12因緣法」中 就包含八種識在裡面

12因緣: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 愛....

《大方廣佛華嚴經》
無明及行是過去事。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事。愛取有生老死是未來事


既然無明是過去事,那就可以忽略這兩支
我們可以在【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這五支尋找八識

1.第三支「識」。 這是入胎識 (阿賴耶識)
2.「名色」支的「名」。這是心法
3. 「六入」時已經有眼耳鼻舌身意。故開始有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這是色法

「12因緣法」中清楚明列有八種心識
何來只有六識?
可見,大乘佛教的「八識說」才是真正符合佛說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20-10-1 10:17:02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10:27 編輯

《百喩經》生死夜盡 智慧明曉。方知五陰無有真我

很多人將「無我」解釋為:佛陀在否定「我」的存在

其實佛陀說「五蘊無我」是在指:五蘊並非「真我」
佛陀並沒有否定「我」的存在。佛陀所否定的是 五蘊這種「假我」
佛陀是肯定「真我」的存在


《大般涅槃經》一切諸法悉無有我。而此涅槃真實有我

五蘊 不是「真我」
涅槃 才是「真我」


《大法鼓經》
若遇諸佛聲聞緣覺。乃知真我。如治病愈。其目開明。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20-10-1 10:49:23 |只看該作者
《增一阿含經 18》
爾時世尊告難陀曰。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涅槃者最是快樂

《增支部》三十四 涅槃
如是我聞。一時,具壽舍利弗住王舍城之迦蘭陀竹園。具壽舍利弗於此告諸比丘言:
「友等!此涅槃者是樂。友等!此涅槃者是樂。」
如是言時,具壽優陀夷對具壽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於此處無所受,云何此處有樂耶?」
「友!此處無所受故,此處正是有樂


原始佛教一樣也認同「真我」的存在
因此才有「涅槃者 最是快樂」這樣的說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20-10-1 13:57:4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19:07 編輯

1.《大寶積經》無我.我所者 是名諸佛如來境界。若有我.我所者 是魔境界
2.《大般涅槃經》無我者 即生死.........................我者如來
2.《雜阿含經76》無我者 則無常。《大般涅槃經》若有我者常樂淨


上面兩種經文 看似互相矛盾。其實並無矛盾。
其實佛經所說的「」有兩種:
1. 有對立性的「我」。
2. 超然獨立的「我」。

1. 有對立性的「我」,必定有個「我所」與其對應﹑
     這種「我』即是 五蘊所構成的 假我
2. 超然獨立的「我」,沒有對立性,沒有「我所」與其對應。這種「我」是「真我」

《大寶積經》所說的「我」是五蘊假我
若無五蘊假我,即是如來境界

《大般涅槃經》和《阿含經》所說的「我」是指真我
若無真我 即是生死.無常

所以讀佛經 要搞清楚兩種「我」,才不會被「無我」兩字搞迷糊了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20-10-1 19:33:33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19:38 編輯

原始佛教徒 批評大乘佛教所講的「諸法如夢幻泡影]是邪說

本人發現 這些原始佛教徒根本是對自己所信仰的原始佛法一竅不通。
譬如對的批評。對「空」的批評。對如來藏(真我)的批評...結果都證實 這些也是原始佛教所講的內容

《相應部 22.95》
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師更言曰
乃如聚沫乃如水泡
想乃如陽燄則如芭蕉。識則如幻事
日種尊所說。若周匝而觀。如理察諸法
如理觀見時。無所有 無實

《佛說大方等頂王經》諸法皆空 虛無不真。猶如幻化.泡沫.芭蕉.影嚮.野馬。


諸法如夢幻泡影。虛無不真.無所有
這是原始大乘佛法的共通看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20-10-1 23:21:19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0-10-1 23:27 編輯

很多大乘佛法法師告訴信眾「 並不是指什麼都沒有
這種說法 明顯違反佛經教導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所謂畢竟空。無法 無眾生諸法尚不可得。何況有眾生


佛經講很清楚: 就是無法 無眾生
無法.無眾生」當然就是指 空無一物什麼都沒有


《大般涅槃經》
解脫者名斷一切有為之法。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斷一切有為法」就是「空無一物」境界
若能斷一切有為法,達到空無一物境界,這時能出生一切無漏善法
這個過程就叫做「真空妙有

很多人常將「世間萬有」與「妙有」混為一談。錯以為世間萬有 即是「空」所生的妙有
孰不知「世間萬有」是有為法。「妙有」是無為法
我們必須斷「世間萬有」,然後才能「真空」生「妙有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4 01:4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