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12-6
- 最後登錄
- 2025-2-1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94
- 閱讀權限
- 60
- 文章
- 445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6](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2.gif)
狀態︰
離線
|
第一點,諸葛亮把軍政大權交還劉禪,劉禪能玩多久?先主永安遺詔說得很清楚:孺子可輔則輔,否則君可取而代之也.(這是正史的文字,不是小說),劉備早已曉得兒子不成器,才用這兩句話逼諸葛賣老命,如果諸葛把國家大政交還後主,而後主沒幾年便玩掉江山,我們是否可以說諸葛不將先主的話當話?
第二點,夷陵大敗,荊州不可復得,久經訓練的精銳也耗損大半,蜀漢的國力已下降至極低點.諸葛六出祈山,純粹是以攻為守.甚至希望拐到司馬懿來場決戰,仗著他自己的戰略戰術較為高明,或許可以打開僵局.
怎說得上是窮兵黷武?
第三點,巴蜀僻處一方,人才本就不似中原江南之盛,諸葛要發掘人才,也得有人可掘.而已,他當政的日子,除了打仗,也一直沒忘了推廣教育,但人材豈是一朝一夕便可得到的?
第四點更是笑話,人老了總會死的,趙雲老死也算打擊人材,那郭子儀,左宗棠也是被打壓的嘍.
第五點,正史中沒有五虎大將的名號,而關羽的地位也確實在諸將之上,關二爺的驕傲本是天性,和諸葛有啥相干?至於魏延楊儀之爭,諸葛本來就不喜歡魏文長,奈何當時勇將不多,不得已而用他,如果諸葛罷拙老魏,是否又要怪他打壓人材?
第六,關羽之失荊州,一方面是出兵襄樊,疏於防備東吳,一方面是上庸坐視不救,換誰守荊州也是一樣.還有,[孝直若在,安有此敗]是諸葛亮說的,不是劉備說的.
第七,姜維的九伐中原和諸諸六出祈山一樣,仍是以攻代守,只可惜姜伯約沒他老師的聲望而已.
第九點我看不懂,姑不置評.
第十點無可否認,錯用馬謖的確失策,但趙統趙廣是否人材,史書上可沒說到,安知用了他倆,不會把趙雲的一世英名也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