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1-6-6
- 最後登錄
- 2019-3-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08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9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萍蹤傳書(作者:李敏)(原創)
即使在八十年代,意大利也是壹周工作五天,壹天工作八小時(有著自己特殊遊戲規則的華人社區除外)。還有午休時間,每到中午除了餐飲店和給人消暑的冰泣淋店,其他商店皆挂出暫停營業的牌子。車水馬龍的城市仿佛停格了,頓時沒有了喧囂的人潮,家家戶戶門窗緊閉。對于外來的觀光客而言,這倒是壹個特別適合尋幽訪勝的時候。飯後大家照常來了咖啡,典型的入鄉隨俗,然後動身遊覽羅馬市容。羅馬的天氣太好了,碧天新霁嫩日舒晴,湛藍的天幕上沒有壹絲雲彩。老華僑說,壹年中最適合外出遊覽的季節開始了。
意大利十四世紀成爲文藝複興運動的搖籃。文藝複興運動造就了許多文化與科學巨匠,其中有但丁,拉斐爾,伽利略,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他們的作品和思想影響了人類發展的進程,非同小可,以至于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和法國啓蒙運動,都不能與其相提並論。文藝複興的思想家提出“自然權利”、“社會契約”,否定了門第觀念和封建特權,是人類文明史的燈塔和豐碑。這裏到處可見古羅馬和文藝複興時代的建築,繪畫,雕刻和其他曆史文物。
新城區在城市南面,有著不少現代化的建築。古城區在羅馬的北面,教皇的梵蒂岡位于古城區西北角。世界上沒有哪個城市像羅馬壹樣,整個古城簡直就是個巧奪天工的四維宏偉史冊,在這個保持堪稱完好的古羅馬遺址上,可以見識許多聞名世界的名勝古迹,和文藝複興時期輝煌的藝術精品。之所以被人稱爲“七丘城”,是因爲羅馬古城建于七座山丘之上,曾經去過土耳其的青田小組,對羅馬和伊斯坦布爾有了感官的比較,揣摩當年分庭抗禮的東西羅馬之異同。
我們來到寬闊的帝國大道,只見兩旁分列元老院,貞女祠和萬神廟等。露天競技場之北,是記念羅馬皇帝遠征波斯大獲全勝的凱旋門,南面是慶典東征耶路撒冷輝煌戰績的蒂都凱旋門,東面的描繪了特拉亞諾大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凱旋柱,以及爲記載君士坦丁大帝戰勝尼祿暴君而建立最大的羅馬凱旋門,這些顯擺昔日帝王文治武功的建築,實在是無數生靈塗炭的恥辱記錄,看來殺戮成性攻城略地是人類的共性,好像非如此不能推動文明的發展,曆來大小王朝以及超級帝國,幾乎無壹不是建立在無休止的武力征伐之上。
被米開朗基羅贊譽爲“天使的設計”的萬神殿,興建于公元前之初,百年以後重建。這裏的聖殿供奉羅馬神話中全部的神,正面有十六根大圓柱,氣勢磅礴,使人想起雄偉的古希臘建築風範。圓形的殿頂曲線向下延伸,成爲與地面聯成壹體的碩大球體,據說那個年代的皇家建築師運用了深奧的數學和幾何,來幫助他們完成這個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迹。即使平時對西方文化毫無感覺的老華僑,站在這裏也是頻頻稱奇,實際上定居意大利多年的他們,還是頭壹次觀光羅馬,更不用說這些人文建築了。
到了羅馬好像非要到世界八大名勝之壹羅馬鬥獸場壹遊,據說這也是好鬥的羅馬帝國象征。它靠近威尼斯廣場,公元前八十年建成的,外形就像壹座內部爲拱券結構的龐大城堡,有堅固的圍牆,高大雄偉,占地兩萬平米的競技場可容納十萬觀衆,寬敞的看台和走廊表明這是現代露天體育場之鼻祖。八十個編號的羅馬拱門,方便讓來自四面八方觀衆迅速各就各位,據說十分鍾之內十萬觀衆入場就可搞定,角鬥士和猛獸都有不同的出入口,在那個年代羅馬鬥獸場可是個巨無霸的建築。
說實在的,我是壹點也不感到有何美感。中國市井之徒有鬥雞鬥蛐蛐的傳統,雖然不夠大氣但沒有嗜血的天性,我們應該爲此感到欣慰和自豪,而鬥獸象征著歐洲人血腥的壹面,二次人類浩劫的世界大戰都是源于歐洲,看來並非偶然,應該引以爲戒。
大夥又來到了處于古城區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這裏矗立著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銅像。市內主要大街由此輻射開去,兩側可以找到文藝複興時期的威尼斯宮和聖彼得大教堂。中世紀的天使聖瑪麗亞教堂是米開朗基羅的大手筆,教堂入口模仿萬神殿,天井高達將近壹百公尺,是當時建築的摩天極限。
羅馬城到處是噴泉,千姿百態,每壹個毫無例外都是藝術精品。建于十七世紀的特雷維噴泉,噴泉中央有象征海洋的諸神,而四位女神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據說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無數的藝術珍品,不過我們是沒有時間去參觀了。
壹個學建築的意大利大學生熱心告訴我們,古羅馬建築藝術源于希臘,其顯著成就體現在各種公共建築上,如道路,橋梁,廣場和公共澡堂。愛好奢華的羅馬人,在原創的希臘造型上改頭換面,顯得更加華麗繁複。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建築也就越加高大雄偉,表示羅馬人的自信和淩雲之志。
而這些東西和意大利的華工又有何相幹呢?許多在這裏居住很久的華僑,長期生活在中國城,別說“文藝複興”,就是意大利字母都認不全。天色不早,忙著趕路的黃先生就此和大家分手,乘坐火車返回米蘭。隨即我們跟隨臯先生駛離羅馬,前往創作“神曲”的但丁誕生的佛羅倫薩。
怎麽看精瘦的臯先生也不像殷富的華僑,更不用說像老板,壹身皺巴巴的衣裳,腳下壹對換季甩貨的球鞋。臯先生來自溫州文成,以劉伯溫益號命名的文成縣和青田縣接壤,同爲壹方,人不親土親,青田籍的年輕人遇上鄰縣的老鄉,實在是感到慶幸。論年齡,臯先生實際也就是二十六七歲,比他們大不了許多。當年到達歐洲之時,臯先生比小甑等人還要年輕,山裏的孩子窮得叮當響,還是後來在意國成的婚,太太是來自文成縣比鄰的僑鄉瑞安,夫妻産壹子已能滿園子撒開腿歡跑。
臯先生從小居住的文成位于浙南山區,所謂“八山壹水壹分田”,這裏崗巒綿延,高山茂林,山巅出平湖名爲“瑤池”,古樸純野,煙波浩淼,傳說天上王母娘娘在此出浴。當年“慷慨有志,剛毅多謀”的帝師劉基便在此地出生,雖說王氣自龍蟠,風水這邊獨好,到底還是窮山僻壤,這裏的人們世代務農,采藥砍柴。
據臯先生說,他自幼非但沒見過火車,就是汽車也未曾坐過。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人生苦短,何不趁青春年華壹博,或許將來出息了,入則孝敬父母,出則光宗耀祖。當時歐洲捎來的消息,說那邊的好處是掙錢容易,于是貧困的父母東拼西湊借來了錢,交給專人安排執意闖蕩天下的兒子,讓他和同行的衆人啓程。
小臯壹行人日夜兼程,被帶到雲南的西雙版納,夜行而晝伏,橐載而出邊關。全程陪同的向導老馬識途,繞過有人把守的據點,通過小路順利來到緬甸。壹路山水韶秀,熱帶植物爭相競現,緬甸特有的南國風情和佛教文化色彩交融壹體,有著粗犷幽邃的原生態之美。緬甸是個文明古國,公元前三世紀小乘佛教就傳入緬甸,號稱的“佛教之國” 曆來崇尚建造浮屠, 到處佛塔林立,金碧輝煌,形態各異,可讓從未出過遠門的小臯大開眼界。
在近代史上,緬甸有著壹百多年英屬殖民地的漫長歲月。中緬交界地帶果敢等縣原來隸屬中國,鴉片戰爭以後割讓給英夷,在以果敢爲大本營的金三角地區,英國殖民者大肆種植鴉片,其中大部分銷往中國內地。緬甸與中國有著非同壹般的密切聯系,因爲過去曾經是中國雲南省的壹部分,小臯初到緬甸,感覺上和國內相差不多,講的是漢語,花的是人民幣,很多商鋪都是中文名字,其中的商品自然都是來自中國。雲南當地居民到緬甸去,辦個邊境證即可成行。
緬甸的地盤屬土司頭人管轄,當地的撣幫族和中國壹側的傣族實爲壹家。這裏地廣人稀,鄉民壹家壹戶苦心經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壹代又壹代,過的是幾乎是原始社會的生活。看到這支人馬,當地土著居民目瞪口呆,他們弄不清是何方神聖,取道這裏要去哪兒?在他們心目中世界的範圍,就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當地人地理知識的水平,停留在麥哲侖發現地球是圓的以前的時代。
因爲是對中國頗爲友好的原緬共勢力範圍,他們通過克欽族的武裝轄地之時,沒有遇到任何麻煩。緬甸舉世聞名的寶藏“翡翠”和“柚木”,就出産于此地,自古以來在中國,這可是供奉達官貴族的稀罕物。後來的年代很多中國客商前來開礦伐木,蜂擁而至,當然這是後話。
然後他們被帶領進入的“八壹五軍區”,是壹個相對獨立的“割據之地”。這裏的地方武裝頭領們大多數是當年的中國知青,其司令林明賢是廣東人,是“果敢王” 緬甸華僑彭家聲的女婿。文革後期,爲了“把紅旗插遍全球,實現英特納雄耐爾”, 不少知青到緬甸去打天下,甘冒槍林彈雨,多少年的建功立業成了氣候。
林明賢是緬共人民軍最早和緬甸政府和解的高級將領,首創全面禁止毒品種植銷售,鼓勵山民種植經濟作物來替代罂粟。對此,國際社會表示贊賞,中國政府提供“替代種植工程”的無償援助。臯先生說,我當年作爲上海知青,假如走緬甸這條路線,多半會得到禮遇和挽留,撈個團副營長的壹官半職也未可知,也不用現在跑到歐洲來闖蕩。聽了此言我後悔不已,不禁惘然若有所失。
來自文成的人們最後來到緬甸,泰國和老撾三國交界的金三角壹隅。這是南亞與東南亞的交彙處,八十年代是緬泰邊境的坤薩集團鼎盛時期,控制了長達數百公裏的泰緬邊界。坤薩又名張奇夫,是中緬混血兒,是土司的兒子。坤薩訓練有素的兵士成千上萬,在他的軍隊保護下,這裏成爲世界頭號鴉片生産基地,與南美哥倫比亞並列,成爲世界兩大毒巢之壹。
“金三角”位于崇山峻嶺之中,崎區險要,使人想起難于上青天的蜀道,“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三國政府鞭長莫及,無可奈何,即使多年來通緝鴉片大王的超級大國美國,也是無計可施。金三角是世界上最傳奇的地方,昔日枭雄叱咤風雲,獨霸壹方,後來坤薩投降病死仰光,當然這是許多年以後的事了。因爲打了點,小臯壹行被當地武裝護送到緬泰邊境,壹路上看到保存完整的淳樸民俗,來自浙南大山的人們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罂粟是耐旱的熱帶作物,很粗生,就像野生植物既不用灌溉,又不用施肥。罂粟花兒顔色各異,紫的,白的,紅的,爭奇鬥豔。姹紫嫣紅,絢爛華美得讓人陶醉。罂粟本是好東西,是醫學鎮靜劑嗎啡,可待因和那可丁的原料。罂粟籽可以食用,含有對健康有益的油脂。至于拿來當鴉片害人,是人們使壞的緣故,與天生麗質的罂粟又有何相幹?凡是壹分爲二,科學家發明的炸藥和核聚變,即可造福又可毀滅人類,就是壹例。
坤薩手下的大兵帶客人參觀了鴉片煙膏的生産過程,村民將罂粟花兒凋謝後結的果實剖開,用竹板把流出來的液體收集起來,放在小銅鍋裏文火煎熬而成。罂粟制作成貴過黃金的鴉片,程序竟如此之簡單,作坊竟如此之簡陋,是人們原先沒有想到的。
到了邊境,將客人送交前來接應的泰方人員,壹路護衛的緬甸士兵揚長而去。運輸人員的是壹輛警車,十八個人統統擠了進去,臯先生至今都沒有弄明白,當初是如何把這許多人塞入那麽狹小的空間。月黑風高之夜,拉著警笛,小車壹路狂奔,通過了警衛森嚴的泰國邊防站。到了泰國境內,大家都像罐頭沙丁魚般地粘在壹起,久久無法分開,這樣的人生經曆永世難忘。
小臯壹夥人在首都曼谷逗留數日,登上飛機到達南斯拉夫,最後坐船由海路進入意大利,壹路上有驚無險。前幾年壹次大赦,臯先生取得了合法的意大利居留身份。臯先生壹面開車,壹面娓娓道來。和我們兩路人馬的漂流記相比,先行者的傳奇毫無遜色,之前我們都彼此不認識,真可謂“同是天下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從高速公路下來,我們進入地勢險要的托斯坎尼地區。亞平甯山脈的公路,壹側是壁立的山體,另壹側即湍流不息的河水,在深邃險峻的幽谷中急湍咆哮。整條公路盤旋迂回于高山巨壑之間,穿越壹個又壹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段,人們不禁驚歎天工造物的神奇。
初夏的歐洲,天開始長了。當駛到位于亞平甯山脈西麓盆地中的佛羅倫薩之時,雖然早已過了黃昏 ,遲暮的太陽尚未下山。在進入佛羅倫薩之前,我們先行來到近在咫尺的普拉托,臯太太的娘家在那裏有壹家服裝廠,臯先生打算先把青田小組安頓下來。
普拉托是意大利中北部城市,臨比森齊奧河,東南距佛羅倫薩才十幾公裏之遙。十幾萬的人口,僅僅是中國壹個縣城的規模,卻是歐洲著名的紡織品集散地。東道主說,普拉托(Prato)翻譯過來是寬闊草原之意,本地人曆來具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普拉托壹直由贊成移民的左翼政黨執政,容納各國移民,成了意大利華人移民比例最高的城市。合法居住在這裏的華人應該超過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還不包括沒有注冊在案的。
《萍蹤傳書》已經在中國大陸出版並在上海書城正式上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