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2-9-11
- 最後登錄
- 2021-7-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48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9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oooyyooo 於 2015-2-28 08:47 編輯
高祖 發表於 2015-2-27 20:17
您好,看了您在這個版的PO文及引述之經典,發現您一直「執著」在「念佛就能往生」這上面打轉,殊為可惜。 ...
是的,劣愚十分執著在這句名號上,因為佛語祖釋如此教誨,劣愚一介生死凡夫又何敢不從。前文曾述各宗教理不同,行門亦別,萬不能統為一談。獨顯念佛,亦是對機而言,非有仰貶他宗之意。金剛經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雖無高下,但對機有別,即有不同,今舉二例。
佛法應機而說:
偈曰:「華嚴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若依天台所判五時八教,釋尊成道之後,最初講的是華嚴,對像是法身大士。法會當時雖有小乘人在場,但如聾若啞,聽不明自。第二時,即專對小乘根機,宣講阿含十二年。再來是方等、般若…
孔子因材施教:
子路問孔子:「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後應該立刻行動嗎?」
孔子說:「你的父親兄長都在,不能如此衝動。」
冉有也來問:「有意義的事,明白以後應該立刻行動嗎?」
孔子說:「那當然,不能猶豫。」
公西華被孔子弄糊塗了,問:「子路來問,先生說有父兄在,不能衝動;冉有來問,先生卻說不能猶豫。先生,您這是甚麼意思?」
孔子說:「冉有懦弱小心,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勇猛冒進,所以我讓他謙退。」
釋尊專為法身大士所講的華嚴經,可不可以學?當然可以。為聲聞緣覺講的阿含可不可以學?當然也可以。
諸經都是佛法,都可以學。但常見一種通病,忘了佛法是應機而說,若不以自身根機為考量,就普羅諸法,必不曉其要。唯揀別喜好,不明時地因緣,即易指空為有、引小為大。故應先識自身根器,擇一而入,免誤己生。
若問何以淨土應現時之機?今舉二例:
唯有淨土,可通入路:
道綽大師《安樂集》:「《大集月藏經》云:我末法時中,億億眾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當今末法,現是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引述這段經文的,還有蕅益大師、永明延壽大師、印光大師、圓瑛法師等。
醫藥罔效,唯靠彌陀:
魏譯本《佛說無量壽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漢譯本《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云:「我持是經以累汝曹,汝曹當堅持之,無得為妄增減是經法。我般泥洹去後,經道留止千歲,千歲後經道斷絕,在心所願皆可得道。」
釋尊一代時教,經歷正法、像法、末法直至滅法,諸經滅盡、萬行不復之際,唯淨土依存。從有佛法到沒佛法,唯一不變的是淨土,最後留下來的也是淨土。所以說淨土法門,適合各個時代的眾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諸大菩薩,都修行淨土法門,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滅法時期,諸經滅盡,眾生不識因果、不明善惡,更不用說能修心、持戒、一心不亂等功夫。比如醫生,如果對病情沒有幫助,自然不會多開醫藥。而滅法時期的眾生,就像是病入膏肓、醫藥罔效的患者,就算有其他的法門,還是難以得度,唯賴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阿伽陀藥才能得救,所以世尊才特地留這個淨土法門。所以說淨土法門,適合各種程度的眾生。
如果明白,為什麼淨土法門適合各個時期、各種根機的眾生,
就能明白,為什麼那麼多經典,都提到念佛、勸眾生念佛,
就能明白,為什麼釋尊會無請自說《阿彌陀經》,
就能明白,為什麼《無量壽經》會說釋尊出世是為了講淨土法門,
就能明白,為什麼淨土法門能「三根普被、利頓全收」,
就能明白,為什麼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是「橫超的法門」、是「易行道」,
如果還不明白,容我再舉個例子。
若以正法、像法、末法、滅法來說,正法根機最好,滅法最差。滅法時期,沒有佛像、經典、出家人…,想學佛也沒地方學,更不用說持戒、參禪什麼的。
善導大師《往生禮讚》云:「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爾時聞一念」,一念什麼?南無阿彌陀佛。「皆當得生彼」,生彼何處?西方極樂世界。
是不是很簡單?很不可思議?先別急著否定這段話,試想:若滅法眾生都能一念得度,末法眾生多念是不是更能得度?是的。
不持戒、行善、布施…都能得度,那持戒、行善、布施…是不是更能得度?答案是:不一定。
兩者差別在,是否靠「念佛」得度生死。底下接續講,為什麼。
法應機有別,祖師亦有高下。
「自餘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此句出自善導大師的《觀經疏》,上文亦有標明。而善導大師何許人?光明和尚、彌陀化身、親證觀佛、念佛二種三昧。文後附上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十則。大師其他生平,更請大德另行查閱。如果瞭解善導大師的生平資料,就能明白善導大師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善導大師。所以要「專依」善導大師的教法,而「旁依」其他祖師的教法。相同的道理,如果其他宗祖師,跟淨土宗祖師講法不同時,我們要依淨土宗的祖師。如果淨土宗祖師,跟善導大師講法不同時,我們要依善導大師的。因為我們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聽彌陀化身善導大師的話,準沒錯。其他祖師講的,可能是方便,可能是真實,更不用講其他宗的祖師了。因為祖師的示現,都有他的時代因緣,開示內容主要是針對他的宗門,以及當時眾生,這前面已經說過了。如果看過了,善導大師生平資料,以及諸位祖師對善導大師的舉讚,還不能夠認同善導大師的聖言量。請私信姓名,劣愚早晚課會幫您功德迴向。
教念彌陀專復專
《觀經》下品下生經文:
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
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
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
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
當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願文: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願文的「乃至十念」與《觀經》的「具足十念」,兩者完全相同。而第十八願的內容,就像是在講《觀經》的下品下生一樣。
順道一提,《阿含經》的十念: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五、念施;六、念天;七、念休息;八、念安般;九、念身非常;十、念死。
很明顯的,跟淨土宗沒有關係。
如果說:
不僅要做到「一心不亂」,還要不斷維持下去,甚至到了生命臨終之際,猶能保持「心不顛倒」的程度,這才有可能進入「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那試想:
一位眾生,惡意出佛身血、殺了阿羅漢、殺了父親、殺了母親、還破壞清淨修行的僧團、為人十分的貪婪、嗔恨心很強、不信因果、殺害生命、偷取財物、粗言侮辱、挑撥離間…。這樣惡業滿盈的大壞人,可以說是鬼憎神怒。臨命終時,內有四大分離之苦,外見冤親債主前來索命,還有許多羅叉惡鬼,以及地獄熊熊業火等待著他。但他遇到一位好心人,不只安慰他,並為他講佛法。為了救那位惡人,教他敢緊觀想,佛的相好莊嚴、佛的慈悲光明。但是那位惡人在飽受痛苦、恐懼交雜的情況下,又怎麼能辦得到呢?那位好心人看這情況就說:不能想,就用念的,跟著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位惡人用盡了力氣,才能拼湊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念了十句之後,旁人看到這個惡人斷氣了。
一位生平邪見充滿,造犯五逆十惡之人,復加臨命終時,內受四大分離之苦,外受惡鬼獄火威迫,十句佛號,就能達到事一心不亂、或理一心不亂?資質之高勝過古今中外多少修行人呀!劣愚妄臆,除非是菩薩示現,不然依天台「一心不亂」的定義,可能一萬年只有出現這一個案例。但如果是「空前」而且「絕後」的一例,為什麼釋尊還要特地,舉一個大家都作不到的例子?合理的解釋,必然不在華嚴、法華或天台宗,而在淨土宗。
善導大師《法事讚》云: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
若依善導大師的解釋,
「一心」就是「專」,因為一者不二,不二就是專;
「不亂」就是不雜亂,不雜也是專。
依照善導大師的解釋,「一心不亂」就是專一的念佛、不夾雜諸行的念佛,那麼《觀經》所舉下品下生的例子,與第十八願願文,就又合理了。
在那位惡人念佛的當下,依舊飽受著痛苦與恐懼的折磨,僅是用盡努力拼湊出南無阿彌陀佛。當惡人欲稱念佛名的念頭一起,聲未發出之時,阿彌陀佛已現其人前,放光加佑,令其免受四大分離之苦,而是彌陀慈父金色柔軟光芒,亦去冤親債主、夜叉鬼神之擾,而是諸菩薩聖眾的熱絡擁戴。彌陀與諸聖眾的光明,早已溫暖了惡人恐懼不堪的心,又怎麼可能會起顛倒的念頭呢。此時惡人的壽命,僅剩念完九句佛號時間而已。眼前熊熊的地獄燄火早已消逝,取之見到的,是無以言喻的莊嚴佛土。此時惡人心裡明白,原來佛經講的都是真的,極樂世界是如此的廣曠,黃金色的大地竟然都是柔軟的、掛滿七寶的樹木、色彩繽紛的奇異鳥類…。嚮往之心無疑復加,當第十句佛號聲一落,尤如太陽般璀璨的金色蓮花,旋即載著這位惡人的神識,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當中。而旁人看到這個惡人斷氣了。
所以《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如乘船渡海,不勞功力。
記得這句嗎? 《無量壽經》云:「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三界眾生,有善有惡、有聖有凡,而如來皆以無大悲之心,平等救度,如救溺水之人,必不會先問其是好人壞人。
聖人往生亦為聖,凡夫往生亦為聖,善人往生亦為聖,惡人往生亦為聖,唯怕眾生不願往生,西方易往而無人。
更正
應為
註:依善祖釋,一心不亂應為專復專。
註(1):
覆:淨土宗是佛教傳來中國後,由東晉的慧遠法師所創。
宗的系統,始自於天台智者大師,第一個即是天台宗,慧遠大師已圓寂171年,此時中國並沒有淨土宗。慧遠大師雖列中國淨土宗初祖,但所修學的是《般舟三昧》。也沒有留下相關淨土宗的論典、疏鈔。而善導大師是親證觀佛與念佛兩種三昧,並留下五部九卷著疏。始自善導大師,才有完整的中國淨土宗架構。
相較於中國,日本淨土宗採三國七祖的說法:印度龍樹菩薩、天親菩薩,中國曇鸞大師、道綽大師、善導大師,日本源信大師、法然上人。亦沒有慧遠大師。
註(2):
印光大師讚善導和尚 淨宗法師整理
一、讚大聖不測德
善導念佛,口出光明,乃大神通聖人。
善導大師之大聖人,神妙不測者。
(文鈔三編卷三,覆溫光熹居士書十)
二、讚彌陀化身德
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增廣文鈔卷一,覆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善導,彌陀化身也。
(增廣文鈔卷一,覆永嘉居士書五)
善導和尚,彌陀化身。
(文鈔續編下《蓮宗正傳跋》,民十八年)
善導乃彌陀化身。
(文鈔三卷二,覆沈授人居士書)
彌陀化身,殆非虛傳;蓮宗二祖,萬代景仰。
(增廣文鈔卷三《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三、讚所說等佛德
世傳師是彌陀現,提倡念佛義周贍。
切誡學者須撝謙,兼使極力生欣厭。
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擇機理雙契幹。
念佛出光勵會眾,所說當作佛說看。
(文鈔續編下《唐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讚偈》)
四、讚觀經四帖疏
善導和尚《四帖疏》,淨業行者之指南針也。
(增廣文鈔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
《善導疏》,契理契機,善說法要。
(增廣文鈔卷三《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 台宗《觀經疏妙宗鈔》,諦理極圓融,中下根人,莫能得益;故不若《四帖疏》之三根普被,利鈍均益也。
(增廣文鈔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
五、讚楷定專修德
善導和尚,係彌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闡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實處,教人修持。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
雜修謂兼修種種法門,迴向往生。以心不純一,故難得益,則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誠言,千古不易之鐵案也。
(增廣文鈔卷一,覆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何座下自立門庭,不按佛祖之成規乎!
善導專修,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其證道也,非自力證道之所能比也。
(增廣文鈔卷二,覆法海大師書)
善導疏《淨土三經》,力勸專修。
(增廣文鈔卷二《廬山青蓮寺結社念佛宣言書》)
善導雖疏《觀經》,實最重持名一行。
(增廣文鈔卷二,覆崇明黃玉如書)
善導乃彌陀化身,其所示專修,最吃緊。
(文鈔三編卷二,覆沈授人居士書)
六、讚發明助念德
此法[按:指臨終助念法]乃唐善導和尚所發明,謂平日不念佛者,依此法助念,亦可往生。 善導和尚,彌陀化身;是知此法,利益宏深。 普願見聞,咸生正信;輾轉勸導,功德無量。
(文鈔續編下《蓮宗正傳跋》,民十八年)
勿道向來做工夫,即向不做工夫之人,臨終果能聞善知識開導,及他人助念,己隨之念,其左右眷屬善巧將護,不使其起情愛及瞋恨心,皆可往生。
(文鈔三編卷二,覆章緣淨居士書三)
七、讚弘超諸宗德
師當唐初,各宗盛行。
提倡淨土愜群情,佛力誰與京。
若肯投誠,西方定往生。
(文鈔續編下《唐二祖長安光明善導大師讚偈》)
八、讚化度普廣德
善導在長安,少康在新定,念佛之聲,盈於道路;其往生者,當不止百千萬億。
(文鈔續編下《淨土經聖賢錄序》,民二十二年)
善導少康,宏揚淨宗;閭巷道路,佛聲廣播。 如唱秧歌,人人願聽;如傳聖詔,各各遵行。
(文鈔三編卷三,覆淨善居士書)
註:少康大師,人稱「後善導」。
九、讚至極慈悲德
善導和尚專以平實事相法門,接引末世凡夫;不用觀心約教等玄妙法門,其慈悲可謂至極無加矣。 覺善導婆心,更加親切。
(增廣文鈔卷一,與康澤師書)
善導和尚云:末法眾生,神識飛颺,心粗境細,觀難成就。是以大聖悲憐,特勸專持名號。以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誠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
(增廣文鈔卷一,覆吳希真居士書一)
《善導疏》不用諦觀等深意,但直釋經文,俾中下根人,易于趣入。
(增廣文鈔卷三《觀無量壽經善導疏重刻序》)
善導法照,特闡蓮宗;普令凡夫,同出樊籠。 末世眾生,斷惑匪易;唯此一法,堪為怙恃。
(增廣文鈔卷三《佛化隨刊序》)
十、讚懸護萬代德
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捨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
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輾轉企慕之狂妄偷心。
(增廣文鈔卷一,覆永嘉某居士書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