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1
發表於 2015-7-4 15:10:49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回     燕王老叩囊底智



  癸巳十八年秋七月,秦丞相竇衝以眾叛,自稱為秦王,改元秦。秦王登以兵二萬討之,衝大驚,使人求救於秦王萇。萇自將救,尹緯言於後秦王萇曰:「太子仁厚有聞,而英略未著,請使擊登以顯其威。」萇從之,使興將兵一萬,詐言去攻胡空堡。登聞知,去解衝圍,以兵救胡空堡,實興以兵暗襲西京,大獲而歸,復鎮長安,自是姚興名亦振。
  十月,燕王慕容垂與諸臣議伐西燕。諸將曰:「永未有釁,我連年征伐,兵卒疲敝,未可伐也。」范陽王德曰:「永,國之枝葉,僭舉位號,宜先除之,以安民心。」垂曰:「司徒意正與吾同,吾雖老,叩囊底智,足以取之,終不留此賊以遺子孫也!」遂發兵中山,次於鄴。
  時西燕王慕容永聞知,以兵分道拒守,聚糧台壁,遣兵戍之。既而垂屯兵於鄴西南,月餘不進。永疑垂欲詭道由太行人,乃悉斂諸軍,屯太行口,惟留台壁一軍。四月,垂引大軍出淦口,入天井關。五月,至台壁。台壁兵少,垂因此破之。永召太行兵回,自將精兵五萬拒之。垂陳兵於台壁之南,密計遣輕騎伏澗下,自戰偽退。永眾追之澗中,伏兵大發,斷其後,諸軍四面俱進,大破之。永大敗,走歸長子城。八月,垂兵追至,圍長子城。西燕王永困急,使人求救於晉、魏,兵皆未至。西燕將兵皆叛,開門納燕兵。燕王垂執慕容永斬之,得所統八郡七萬餘戶,勒兵而還。
  卻說後秦王姚萇夢苻堅砍其頭曰:「吾待汝不薄,如何謀反害朕也?今日必砍殺你!」姚萇寤而驚悸成疾。十二月,萇疾甚,以眾還長安,召太尉姚旻、僕射尹緯等至長安,受遺詔輔政。並謂太子興曰:「有毀謗諸公者,慎勿受之!汝撫骨肉以恩,遇大臣以禮,待物以信,治民以仁,四者不失,吾無憂矣。」萇言訖而卒。姚興秘不發喪,自稱大將軍,欲率眾伐秦。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2
發表於 2015-7-5 19:58:34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一回     姚興舉兵伐苻登



  甲午十九年春正月,秦王苻登設朝,將軍王成上言曰:「臣昨聞姚萇身死,其子姚興僭位,不為發喪,要來攻我。陛下宜乘其新喪,國內不定,以傾國之兵,先去討之,可復舊都也。」秦王登曰:「姚興小兒,折杖笞之耳,吾豈畏之哉!卿可為我前部先鋒,速出點兵,吾自為後隊,以兵接應。」於是王成以五萬兵為先鋒,秦王苻登領軍十萬為後隊,大刀闊斧,殺奔東來。早有探事軍人探知其事,即回長安,報知後秦王。姚興大驚,急聚文武,文武失色。班部中忽閃一人出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彼既來犯我境,陛下可自親征,則將士用命,何故驚耶?」眾視之,乃尚書令尹緯。是時姚興聞苻登領兵犯境,心中大驚,而問文武,文武失色,當尹緯出班,請後秦王親征。
  後秦王從之,以尹緯、伊詳為左右將軍,乃起兵七萬來迎苻登。
  後秦王姚興自以兵五萬為後隊,長驅並進而行。大軍已至涇陽,秦王苻登大兵亦到,兩軍各隔四五十里下營。
  次日,尹緯使牙門將軍龔超領一軍出馬試戰。龔超出馬來與秦將田雙交鋒,戰不數合,龔超竟被田雙斬於馬下。餘兵敗回來報尹緯,緯大驚,便差大將王來、廖嶷二人,引兵二萬出戰。田雙領兵已到,後秦二將領兵迎至,兩陣對圓,廖嶷出馬,王來把住陣腳,田雙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有十餘合,不分勝負。田雙佯輸詐敗。望陣而走,嶷拍馬便追,背後王來料田雙是計,慌忙驟馬出陣,大叫:「休趕!」廖嶷勒馬回時,田雙取流星錘追打來,一錘正中其背,打得嶷伏鞍而走。雙便待趕來,卻被王來接住,救得廖嶷回陣。田雙驅軍掩殺,兩軍混戰一場,後秦兵折亦多,王來引軍退回。嶷口吐鮮血,來報尹緯,說:「田雙英雄。」尹緯見折了一將,嶷又被打傷,急請伊詳商議曰:「如今田雙如此英勇,如何可破?今日之事,非將軍莫能敵也!而苻兵銳氣正盛,吾兵新敗,不可以力齲吾欲以計破之,用將軍一行,方可成耳!」詳曰:「用何計,我萬死不辭!」緯近詳耳邊說道:「如此如此!可破苻登也!」
  詳曰:「我即依計而行。」言訖即出,作詐降書一封,差人去降苻登。
  卻說秦王苻登正坐中軍,忽報山路中捉得奸細,言有機密事,特來求見大王,誤被伏路軍捉來,道乞退左右,方敢呈書。
  秦王登盡叫帳下人退避了,其人曰:「小人是伊詳手下心腹人,蒙本官差遣,有書在身上。」苻登命急忙去其繩索,其人於貼肉衣領內,拆出密書,苻登看其書云:馬牧伊詳百拜,謹上大秦王陛下:念臣食秦祿,守秦西州,叨竊厚恩,無門可報。昨者誤從姚萇之叛,陷身於不義之中。
  萇今已死,子興復位,寵信尹緯之愬,忘卻小臣之功。今幸陛下御駕親征,敬奉此書來降,乞賜聽納。來晚詳舉火為號,先燒盡姚興糧草,至晚陛下親提大軍來擊,臣等以兵內應,則姚興成擒矣。非欲立功報國,實欲贖罪。倘沭照察,速須來命。
  秦王苻登看書畢,喜曰:「是天使吾成功矣!」賞其來人。
  吩咐依期會合,不可有失。使人去了,乃喚田雙、王成等進內商議。秦王登曰:「今伊詳暗獻密書,舉火為號,令朕接應,卿可整備軍馬,來夜前去。」王成曰:「尹緯多謀,能使用人,恐防其中有詐。」秦王登曰:「姚興寵用詳,朕亦不信,今反親任尹緯,伊詳安肯聽其使令?卿等勿多有此疑心,朕自披掛,當先應敵。」於是二人不敢違命,即出點兵。
  卻說使人回報伊詳,稱說來晚苻登以兵來應。伊詳將其言來達尹緯,尹緯喜曰:「苻登成擒矣!」遂喚廖嶷、王來二人至,曰:「你二人可引二萬軍伏於山南左右交牙谷中,待苻兵過了,可出搬木石,壘斷苻兵歸路,就將此兵掩回。」又謂伊詳曰:「公引一萬兵,伏於山傍,放火以誘其兵,其兵若到,乘時殺之。」又喚小將劉其至曰:「你可引兵五千,待苻兵敗,回至山南放火,燒其林木,彼兵自亂,吾以兵追捉苻登。」計議已定,諸將各自整點軍馬,依計而行。
  次日黃昏左側,秦王荷登留太子苻崇,以兵五千守寨。自與王成、田雙以兵五萬,至一更起行。及至半路,望見前面尹緯寨中,火光沖天而起。秦王登曰:「可速行到寨。」因此五萬人馬,趕至寨前,鼓噪殺入寨中,不見一人出來,只是一個空寨。登驚說:「中計了!火速退兵!」忽聽得一聲炮響,寨後伊詳引兵殺出,正遇田雙交馬便戰;未有十合,田雙敗走。
  苻登在先,領兵走還原路,至山南。卻見山上火起,燒著林木,苻兵亂竄。被劉其以五千兵乘勢殺出,殺死苻兵大半。苻登慌了,單騎走至交牙谷,路皆壘斷了,只得再殺回來。廖嶷、王成從谷內兩邊殺出,田雙緊跟保定而走。又遇尹緯大軍擁至,田雙舞刀直奔尹緯。尹緯持槍相迎,兩馬相交,戰不十合,田雙驚慌,措手不及,被尹緯刺殺於馬下。苻登拍馬衝走,被伊詳背後一箭,正中後心,落於馬下,被尹緯趕至,擒住苻登,押回大寨縛祝戰至天明,苻登大兵盡皆被他一陣殺了,只走了王成。尹緯將秦王苻登押至大寨,來見後秦王姚興。姚興傳旨,押出軍門斬之。尹緯方出傳令收軍,屯於(鄉坙)陽,犒勞六軍。
  卻說王成見苻兵被殺過半,料必難以抵敵,乃上山越嶺而回自寨,保太子荷崇走回漢中城。聞秦王登被執殺之,王成恐眾散去,乃立苻崇為秦王,即皇帝大位,以安眾心。由此士民歸之,軍將未散。
  卻說後秦王姚興使尹緯以兵過山南來,不見苻兵,乃是空寨,回奏後秦王姚興。姚興傳令收軍振旅,復還長安。群臣上賀,立姚興為後秦王,改元皇初元年。
  三河王呂光以禿髮烏孤為河西都統。烏孤本鮮卑別種,與拓跋同一祖,後徙河西。烏孤雄勇有大志,與大將紛陁謀取涼州。紛陁曰:「公必欲得涼州,宜先務農講武,禮賢修政,然後可也。」烏孤從之。呂光遣使拜烏孤為鮮卑大都統,群下皆曰:「吾士馬眾多,何為屬人?」石直若留曰:「吾根本未固,大小非敵,不如受以驕之矣。待釁而動,則涼州可得也。」烏孤乃受之。
  卻說秦、河二州牧乞伏國仁身死,其弟乾歸自立為涼王。
  聞秦王苻登既死,其子苻崇即位於漢中,乃率部下五萬大軍,來攻漢中城。王成忙率兵五千出城共戰,交馬一合,王成被乾歸斬於馬下,餘兵潰亂。苻崇見王成死了,自以禁兵出城拒之,與乾歸交鋒,亦未上十合,秦王崇被乾歸斬之,殺散殘兵,乃領眾出城。於是臨因之地,盡屬乾歸。乾歸始自立為西秦王,改元太初元年。
  乙未二十年,時會稽王道子專權奢縱。趙牙、茹千秋皆捕賊之吏也,俱以諂賂得進。道子以牙為郡守,千秋為參軍。牙為道子開東第,鑿山穿池,工用巨萬。帝嘗幸其第,謂道子曰:「府內有山甚善,然修飾太過。」道子無以對。道子懼帝,謂牙曰:「上若知此非人力所為,汝當必死。」牙曰:「公在,牙何敢死?」營作彌篤。千秋賣官,招兵聚貨累億,搏平令聞人奭上疏言之,帝益惡道子,而逼於太後,不忍廢黜。帝乃擢王恭、殷仲堪、王珣、王雅等,使居內外要任以防之。道子亦引王國寶、王緒為心腹。由是朋黨競起,無復向日友愛之歡矣。
  太后每和解之。徐邈言於帝曰:「漢文明主,猶悔淮南,會稽王雖有酣媟之累,宜加和好,以慰太后之心。」帝然之,又委任道子如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3
發表於 2015-7-5 19:59:54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二回     慕容垂舉兵伐魏



  卻說北魏王拓跋珪大集文武,商議安內之策。當叔孫建曰:「安內之策,莫若富國強兵,則敵自服,而內始安。今國內狹隘,兵卒十萬,糧無支年,若欲安內,必須叛燕,侵取附寨諸部,方可聚兵。」

  魏王珪曰:「然!奈國內無良將堪領大兵,而行攻討。」

  建曰:「臣舉一人,氣度魁杰,武力絕倫,常用丈八蛇矛,每嫌細短,後令匠人大做之,猶嫌其輕,復輟大鈴於刀下。其弓力倍加常人,常以矛刺人,遂貫而高舉。又常以一手插矛於地,馳馬偽退,敵人爭取拔不能,彼引弓射之,一矢連射二三人,人皆怕之。每從先帝征討,先登陷陣,敵無眾寡,莫敢擋其鋒。因此勇冠一時,乃陛下宗室、陳留王拓跋虔也。陛下若用此人為將,征討諸部,無不克也。」

  魏王珪從之,宣陳留王拓跋虔至,謂曰:「安平公叔孫建稱卿有文武之才,薦卿為將,攻討諸部,以兵五萬,委卿前去征討附近諸部。」

  拓跋虔曰:「臣願盡犬馬之勞,前去攻討諸部,不得其地,不敢生還。」言畢即出,點起軍馬,來犯燕境。

  卻說後燕王設朝,群臣奏知北代魏王拓跋珪謀叛,遣陳留王拓跋虔以兵五萬犯境。燕王垂聞奏,即宣太子慕容寶、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至曰:「今魏拓跋珪謀叛,以拓跋虔為將犯境,汝可率兵八萬,自五原去伐魏王。」散騎常侍高湖諫曰:「魏與燕世為婚姻,結好久矣。間以求馬不獲而留其弟,曲在於我矣,奈何遽擊之?拓跋珪勇而有謀,幼歷艱難,兵精馬壯,未易敵也。太子年少氣壯,必小魏而易之,萬一不如所欲,傷將損兵,願陛下察之!」垂怒,免湖之官,即日令慕容寶等領兵起行。

  斯時魏王珪聞知,乃問僚佐。張兗言於珪曰:「燕狃於屢勝,有輕我心,宜羸形以驕之,乃可克也。」珪遂從之,悉徙部落畜產,日渡河千餘里以避之。燕軍至五原,降魏別部三萬餘家,收穄田百餘萬斛,進軍臨河,造船為濟具。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4
發表於 2015-7-5 20:00:21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三回     太子寶敗參合陂



  九月,魏王珪進軍臨河,燕太子寶列兵造船將濟,風吹其船泊南岸,是此難以進攻。魏王遣軍,獲其甲士三百餘人,皆釋而遣之。
  初,寶之發中山也,燕王垂已有疾病,既至五原,魏王珪使人邀截中山之路,不與通其往來。忽垂遣人持書送來,被魏王珪之人將其使者執之。寶遂數月不聞垂之起居。魏王珪使所執之使者,臨河告之曰:「若父已死,何不早歸?」寶等憂恐,士卒駭動,寶即傳令暫且退兵。魏王珪探知,使洛陽公遵以七萬兵追燕軍之後。
  十月,燕太子寶令軍燒船夜遁,是時河冰未結,寶以魏軍必不能渡河,不設斥堠。
  十一月,暴風,冰合。聞寶兵退,珪乃引兵濟河,選精銳三萬餘騎,急迫之。
  燕軍至參合陂,有大風,黑氣如堤,自軍後來,臨覆軍上。
  沙門支曇猛曰:「魏軍將至之候,宜遣兵御之。」寶不聽,司徒德勸寶從之。寶乃遣趙王麟以兵三萬居軍之後,以備非常。
  麟乃以曇猛之言為妄,縱騎遊獵,不復設備。
  魏軍日夜兼行,至參合陂西,燕軍在陂東。魏王珪夜部分諸部,令士卒銜枚束馬口潛進。旦日登山,下臨燕營,燕軍大驚擾亂,珪縱兵直入燕營,鼓噪喧天。
  燕兵大亂,慕容寶大怒,指揮大小三軍,盡力一齊死戰。
  時寶自掣刀在手,引數百騎在後掠陣。卻才兩軍相合,忽然燕軍陣後西南上數百面戰鼓齊鳴,寶分後軍迎之。只見張兗一軍從西南上悄悄地殺來,燕軍大亂,魏兵從後殺來,慕容寶急忙退回。四下魏兵前後掩殺,燕兵大敗,慕容寶慌忙退回本寨,其寨已先被叔孫建引兵從後路抄入,奪去諸寨,以兵殺出。因此燕兵無營,心慌自亂,四下受敵,不能抵擋,軍皆潰散。慕容寶急喚慕容麟引水軍,一齊上岸步戰。時正遇著叔孫建,交馬十合,麟遮掩不住,慕容農引兵助戰,張兗一見,持槍來迎。
  兗顯平生氣力,殺退慕容農。慕容麟見慕容農敗,不敢戀戰,二人合兵,保著太子慕容寶走回水寨。旱寨之兵都被魏兵殺盡,水軍亦逃潰一半。
  當時慕容農上言於寶曰:「今旱寨已失,水軍逃散,難以與敵。不如乘其未定,盡燒戰船,領水軍步走,否則成擒。」
  寶從之,將戰船盡行放火燒訖,引水軍上岸,漏夜步走。至西平,忽然前軍喊起,慕容寶與慕容麟、慕容農三人,拍馬奔陣,正遇魏將陳留王拓跋虔,以兵阻路,三人各以兵器來戰拓跋虔。
  拓跋虔抖擻精神,全無懼怯,獨戰三將,三將只好遮攔。正戰間,後面大兵趕至,因此燕兵大亂,各自逃生。慕容寶三人見自軍奔潰,無心戀戰,隔開軍器,殺開血路,各自奔去。時燕軍被魏兵殺死者萬人,洛陽公遵還兵擊其前,復擒四五萬人,寶等單騎僅以身免。
  珪欲釋燕臣有才者用之,其餘給衣糧放還,以招懷中州之人。中部大夫王建曰:「燕眾強盛,不如悉殺之,則國空虛,取之易。」珪從之,乃盡坑之而還。
  慕容寶敗回見垂,垂大怒,司徒德言於垂曰:「彼以參合之捷,有輕太子心,宜及陛下神略以服之,不然將為後患。」
  垂乃練兵中山,以期明年舉兵伐魏。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5
發表於 2015-7-5 20:00:49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四回     燕王鑿道去伐魏



  丙申二十一年閏二月,燕王垂留范陽王德守中山,自將兵十萬,出外屯城。謂眾將曰:「前次太子寶以兵鑿山從五原而入,至魏人有備。今吾以兵虛聲從五原去,彼必盡屯兵守五原。
  吾以大兵密登逾青嶺,經天門,鑿通道,直指雲中,先攻平城,出其不意,則珪可擒。「諸將曰:」陛下神策,正合臣心。「
  言訖,垂命三軍密逾青嶺,鑿山為道,直至雲中,魏人不知。
  是時陳留王拓跋虔鎮平城,不覺垂兵直至城下,措手不及,被垂身先攻城,將士齊登,力攻半日,攻陷平城。虔見燕兵強盛,單兵走回。是以魏兵敗死,燕軍盡收其部落而進。
  時魏王珪聞知,震怖欲走。諸部皆有二心,珪不知所適。
  時,垂過參合陂,見積骸如山,問知是太子寶敗死之兵,垂為之設祭。軍士慟哭,聲震山谷。垂慚憤嘔血,由是發疾,至此愈篤。當慕容農至,上言曰:「今懸軍深入,其地無城,陛下龍體不安,倘敵兵擁至,何以拒迎?」後燕王垂曰:「卿可調六軍,築長城西北,據而待之,可保全也。」因是農調軍築城完畢,後燕王垂疾甚,領諸文武大軍,還至上谷。
  卻說北魏王拓跋珪,聞知燕王垂親提大軍至平城西北,乃亦自提軍十五萬,來平城西北拒,軍至平城,燕軍已退。
  卻說後燕王垂,其疾愈甚,召太子慕容寶、遼西王慕容農、趙王慕容麟入臥所,謂太子寶曰:「吾命將盡,不能復起,我死之後,不可發喪,緩緩而退,魏兵不敢追趕。」又謂農等曰:「朕今不幸,在此而亡,汝等公卿大臣,都要依吾平日法度行之,不可改易,吾所用之人,不可廢黜。汝等善事太子,各宜盡忠藎之志,休懷不義之心。」又謂太子寶曰:「火速還都,不宜延滯。」言訖而薨。慕容垂在位十三年,壽七十一,在此而薨。太子慕容寶依垂之言,秘喪不發,收斂入棺,傳令緩緩而退。魏王珪疑其無故而退,必然有計,因此不追,引兵而還。
  至四月初旬,寶全軍回至中山城,始舉哀發喪。喪事畢,群臣立慕容寶即皇帝大位,國號大燕,改元永康元年。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6
發表於 2015-7-5 20:02:06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五回     燕太子慕容寶立



  初,燕王垂先段氏生子令、寶,後段氏生子朗、鑒,愛諸姬子麟、農、壟柔、熙。寶初為太子,有美稱,已而荒怠,中外失望。後段氏嘗言於垂曰:「今國步多艱,太子非有濟世之才也。遼西、高陽二王,陛下之賢子,宜擇一人,付以大業。

  趙王麟奸詐強愎,必為國患,宜早圖之。「寶善事垂左右,左右多譽之者,故垂以為賢,謂後段氏曰:」汝欲使我為晉獻公乎?「段氏泣而退,告其妹范陽王妃曰:」太子不才,天下所知,吾為社稷言之,主上乃以吾為驪姬,何其哀哉!太子必喪社稷,范陽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盡,其在王乎?「寶、麟聞而恨之。至是寶使麟謂段氏曰:」宜早自裁,以全段宗。「

  段氏怒曰:「汝兄弟不難逼弒其母,況能守先業乎?且吾豈愛死,但念國亡不久耳!」遂自殺。

  寶、麟以段氏謀廢嫡統,無太后道,不宜成喪。

  中書令眭邃揚言於朝曰:「子無廢母之禮,漢安思閻後親廢順帝,猶得配享太廟,況先後暖昧之言乎?」乃成喪。

  卻說後秦給事古成詵,風韻秀雅,確然不群,每以天下是非以為己任。時京兆尹韋高居母喪,慕阮藉之為人,無哀作樂,飲酒彈琴。詵聞之而泣曰:「父母之恩,厚重天地,無以報德,反此亂倫?吾當以私刃斬此不孝之子,以崇風教之明!」遂持劍欲來殺高。高聞懼,逃匿,終身不敢見詵。後秦王興聞知,擢為黃門侍郎。

  六月,三河王呂光自即皇帝大位,以世子呂紹為太子,國號大涼,改元龍飛元年。置百官,遣使拜禿烏孤為益州牧。烏孤謂使者曰:「呂王諸子貪淫,三甥暴虐,遠近翻怨,吾安可違百姓之心,受不義之名乎?」留其鼓吹習儀,謝而遣之,不受其命。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7
發表於 2015-7-5 20:02:35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六回     孝武暴崩立太子



  卻說北魏左司馬許謙,上言於魏王拓跋珪曰:「臣近聞鳳凰來儀,蛟龍出見,此乃大王之德,故有此瑞也。今大王德比唐虞,明方文武,可即皇帝大位,以安士民。」群臣皆曰:「司君之言是也。」於是魏王珪從之,稱尊號,遂即皇帝位,國號大魏,改元皇始元年。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加封大臣。
  卻說晉孝武帝秋九月,起造清暑殿居之,始為長夜之飲。
  太史令奏:「長星見,國將亡。」孝武帝心甚惡之,乃入華林園,舉酒對天,祝之曰:「長星長星,勸汝一杯酒,自古寧有萬歲天子耶?」是時,太白連年經天,地震水旱,災異屢變,孝武不以為意,不能改也。時帝嗜酒荒淫,內殿外人罕得進見。
  張貴人寵冠後宮,時年近三十,帝戲之曰:「汝以年亦當廢也,吾意欲更屬少者。」已而醉寢清暑殿貴人使婢以被蒙帝面而弒之,重賂左右,謂帝暴疾崩。
  時太子闇弱,會稽王道子昏荒,遂不復推問。王國寶夜叩禁門,欲入內殿,王爽侍中曰:「大行晏駕,皇太子未至,敢入者斬!」國寶,乃王爽之弟也。帝既崩,太子入內,與群臣發喪,殯葬山陵。孝武帝在位二十一年,壽三十五而暴崩。太子即位,道子進位太傅、揚州牧、假黃鉞。太子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饑飽,亦不能辨,飲食寢興,皆非己出。母弟瑯玡王德文常侍左右,為之調度。
  初,國寶黨附道子,驕縱不法,武帝惡之。國寶懼,遂更媚於帝,道子大怒,以劍擲之。及帝崩,國寶復事道子,同王緒共為邪謀。道子又倚為心腹,遂兼管朝權,威震內外。王恭入赴山陵,每正色直言,道子憚之,深布心腹。而王恭每及政時,輒厲聲色,道子遂欲圖之,朝臣勸恭誅國寶。王珣曰:「彼罪逆未彰,今先事而發,必失朝野之望者。其不改,惡布天下,然後順眾必除之,亦無不濟也。」恭乃止。既而謂珣曰:「比來視君,一似胡廣。」珣曰:「王陵廷爭,陳平緘默,且問歲晏何如耳?」王陵與王恭還鎮,謂道子曰:「主上諒暗,塚宰之任,伊、周所難,惟大王親萬機,納直言,放鄭聲,遠佞人。」國寶等愈懼。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8
發表於 2015-7-5 20:03:22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七回     魏王舉兵大伐燕



  卻說魏王珪潛使叔孫建、於栗磾以兵五千,先去開韓信故道。自率大軍共四十萬,南出馬邑,大舉來討後燕王慕容寶。
  旌旗絡繹二千餘里,鼓行而前,人馬皆驚。軍至界首,始傳詔右將軍封真引兵二萬,從東道襲幽州。真得詔,領兵望東道而去。九月戊午,魏大軍至陽曲。魏王引諸將上西山,觀晉陽不遠,即下山大驅軍馬進發。
  後燕並州牧、遼西王慕容農使人打探,聞魏王珪起傾國之兵五十萬,從晉陽而來。慕容農大驚,乃引眾出戰,不勝,棄城走還中山。
  魏王珪率兵入屯並州。至冬十一月,驅兵又行,大軍已至真定。真定守宰陳人皆出投降,益助糧草。魏王軍威勢大,聞者皆驚。自常山以東,守宰或棄城奔竄,或詣軍門拜投,因之燕之諸郡,皆望風附魏。惟中山、鄴、信都三城不下,為燕死守。時天寒冷,魏王傳詔,令六軍權屯休進,以待來春。因此諸軍皆據城而屯祝魏王珪軍至晉陽,慕容農以兵出,與魏軍戰,敗,投奔司馬慕輿嵩。司馬慕輿嵩私降於魏,閉門拒農。
  農大泣,遂東走還,魏獲其妻子,燕軍盡沒。農獨與三騎逃回中山,魏遂取並州。初建台省,置刺史、尚書郎以下官,悉用儒生為之。故凡土大夫詣軍門者,皆引入存慰,使人人盡言,少有才用,咸加擢敘。以張恂等為諸郡守,招撫離散,勸課農桑。
  燕王寶聞魏軍將至,與百官議於東堂。苻漠曰:「魏軍勢大,若縱之直入,則吾軍不能敵也,宜據險以拒之。」眭邃曰:「魏多騎兵,馬上齎糧,不過旬日。宜令郡縣聚民千家為一堡,清野以待之,彼不過六旬,食盡自退而走矣。」封懿曰:「魏兵數十萬,民雖築堡,不能自固,是以聚兵及糧以資之也。
  且動搖民心,示之以弱,不如阻關拒戰。「趙王麟曰:」魏鋒不可當,宜先守中山,待其敝而乘之。「於是寶命修城積粟,為持久之備。悉以軍事委麟拒魏。
  初,魏王珪使冠軍將軍於栗磾,潛從晉陽開韓信故道,自井陘趨中山,進攻常山,拔之,郡縣皆降。惟中山、鄴、信都三城為燕守,珪命東平公儀攻鄴,冠軍王建攻信都,珪自進攻中山。既而謂諸將曰:「中山城固,急攻則傷土,久圍則費糧,不如先取信都,然後圖之。」乃引兵而南,軍於魯口。高陽太守崔宏不敢出拒,奔走海渚。珪素聞其名,使吏兵追獲,以為黃門侍郎,與張兗對掌機要,創立法度,制律令。屈遵降,以為中書令,出納號令,兼總文誥。
  卻說魏東平王拓跋儀奉珪令,以兵二萬來攻鄴。燕范陽王慕容德曰:「敵眾我寡,彼強我弱,何以迎敵?」諸將曰:「拓跋儀自入吾境,屢獲大勝,必謂吾不敢動。儀來遠涉艱難,士卒疲病,可選精銳,夜攻擊之,可擒儀矣。」德然其計,使南安王慕容青等以兵一萬五千人,去擊魏兵。至更,儀兵至鄴北十里內,正安營,青兵馳入混戰。魏兵大亂,自相踐踏,殺死者五六千人。儀大敗走還。魏東平王儀,既攻鄴,被燕范陽王德使南安王青等,夜攻破之,以軍遠屯新城。青等使人請添兵追擊之。別駕韓(讠卓)曰:「古人先計而後戰,魏軍不可擊者四:懸軍遠客,利在野戰,一也;深入近畿,屯兵死地,二也;前鋒既敗,後陣方固,三也;彼眾我寡,不敵,四也。
  我軍自戰其地,動而不勝,眾心難定,城隍未修,敵來無備,不如深溝高壘以自固,待其師老,然後擊之。「德從之,召青等引兵還城。
  丁酉正月,晉帝加冠軍王珣為尚書令,王國寶為左僕射。
  二月,魏賀訥聞儀兵敗,遣弟賴盧率兵二萬來會東平公儀攻鄴。賴盧自以王舅,不受儀節度。儀司馬丁建陰遣人與燕通,建從內而間之,因此二人不和。會賴盧營失火,建乘間謂儀曰:「賴盧燒營為變矣。」儀懼,遂引兵而退,賴盧亦退。建率眾來見德降燕,且言儀師老可擊。於是范陽王德以兵漏夜追擊,儀兵大敗,十損其七,退屯別地。
  三月,魏王珪詔令大軍並進攻中山,使冠軍將軍王建、左軍將軍李粟率兵五萬,去攻信都。又使東平公拓跋儀率兵五萬,復攻鄴都。三將臨行,魏王珪謂曰:「信、鄴桑棗之木,乃生民之本,不可傷伐,留與養命。」三將得詔語,各領部兵,依詔前去。時中山饑甚,戊午日,魏大軍至鉅鹿之柏離塢。次二日,六軍都至滹沱水,因雨大不堪進兵,就傍岸安營。
  卻說後燕王慕容寶聞魏兵屯於滹沱水邊,傍岸下營,急與文武商議。文武曰:「今吾聞魏軍屯於滹沱水邊,其勢易攻,正當乘其勞頓,今晚領傾國之兵,去劫其營,攻其無備。彼退,又有水阻不能還,可令其三軍盡為魚矣,則拓跋珪亦成擒耳!」
  燕王寶曰:「此計甚妙。」於是燕王寶傳詔令六軍文武,俱各披掛,至夜去劫魏營。大軍十萬人,文武盡依計而行。
  是夜,月明如晝,燕王寶以軍二十萬,俱各出城驅馳。將到魏營,燕王寶命鳴鑼擊鼓,喊殺連天,殺入魏營。魏兵果無準備,自亂混戰,殺散。
  魏王珪在中軍,聽得喊聲大起,鼓噪喧天,知是燕兵劫寨,急忙起來,不及衣冠,蓬頭跣足,親自擊鼓,聚集眾將。俄而左右及諸軍將士稍集,傳令張兗排設奇陣,點起火把,高照營內。張兗、叔孫建等分頭縱騎衝出,正遇崔逞,交馬一合,便把崔逞殺去。其餘燕軍,見有準備,俱各亂退,不分隊伍,被魏王揮兵掩殺,殺得燕兵都棄刀槍,各自逃生,燕兵大敗。燕王寶收軍,走還中山。魏王珪六軍獲得器械十數萬,捉得崔逞、閔亮二人,二人請降,魏王赦之而受其降。
  初,燕清河王會表求赴國難而無行意,遣將軍庫宥官偉、餘崇將兵五千為前鋒。偉屯兵盧龍近百日,會不發,崇等不敢行。燕王寶怒,使人切責之,會不得已,以治行簡練為名,復留月餘。偉使輕軍前行通道,且張聲勢,諸將皆畏避不欲行。
  餘崇奮言曰:「今巨寇滔天,京都危迫,匹夫猶思致命以救君父,諸君荷國寵任,而更惜生乎?若社稷傾覆,臣節不守,死有餘辱。諸君安居於此,崇請當之。」偉給步騎五百人。崇至漁陽,遇魏兵,擊卻之,眾心稍振。會始乃上道,至是月,始達薊城。
  魏王圍中山既久,城中將士皆欲出戰。高陽王隆曰:「拓跋珪雖獲小利,然屯兵經年,士馬損傷大半,人心思歸,諸部離散。若因我之逸,乘彼之衰,往無不克。如持重不決,將士氣喪,事久變生,雖欲用之,不可得也。」寶然之,獨趙王麟每阻其議。隆成列而罷者數四。眾大恨麟,麟以兵劫北地王精,使率禁兵殺寶,精以義卻之。麟怒,殺精,出奔西山,依丁零餘眾,於是城中震駭。寶恐麟奪,合軍據龍城,乃召隆及遼西王農,謀走保龍城。隆曰:「今欲北遷,亦事之宜。然龍城地狹民貧,若以中國之用,取足於中,難望有助。若節用愛民,務農訓兵,數年之中,公私充實。而趙、魏之間,厭苦寇暴,民思燕德,庶幾返旆,克復故業;如其不能,則憑險固自守,亦足以優游養銳耳!」寶然之,遂夜與太子策及壟農等,率萬餘騎出赴會軍,城中無主,百姓惶惑。
  魏王珪聞知寶走了,欲夜入城。將軍王建志在擄掠,乃言恐士卒盜府庫之物,請俟明旦,珪乃止。燕開封公詳欲走,未行,城中立以為主,閉門拒守。魏王珪率眾攻之不拔,使人臨城諭之,士庶皆曰:「群小無知,恐復如參合之眾,故苟延旬月之命,是以不降耳。」魏王珪顧王建,大罵而唾其面,復令攻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89
發表於 2015-7-5 20:03:48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八回     燕王寶走奔龍城



  至四月,魏軍糧盡,魏王珪心甚憂之,而問崔逞曰:「目今軍糧不繼,卿有何計可辦?」逞進言曰:「飛鴞食葚而改音,《詩》稱其事,今此處甚多,陛下何不使六軍取之,以充軍食,可支數月耳!」魏王珪曰:「然!」於是傳詔六軍,速去收葚而食之。兵既收食,忽諸部大人長孫嵩等進言於魏王曰:「葚乃禽獸之食,人若久食必殂,陛下可禁六軍勿食。」魏王珪疑崔逞侮慢,而不食則有饑色,欲縱軍食之,恐久見殂,心猶豫間,崔逞又曰:「陛下可使六軍及時收葚,過時則落盡無矣。」
  魏王珪怒曰:「內賊未平,兵眾安可棄甲而收葚乎?」遂弗聽。
  使人詔東平公儀領軍還鉅鹿。
  卻說慕容詳被困於中山,城中糧盡,遂問於眾文武,文武曰:「臣聞魏人軍糧亦盡,不久必去,去則可令附近人運之。」
  時燕王寶走出中山,清河王會率騎兵三萬,迎於荊南。寶怪會有恨色,遂將其兵分給遼西王農及高陽王隆,盡徙薊中府庫,北趨龍城石河。珪引兵一萬追之,及寶於夏莫澤,會整陣與戰。
  農、隆等將南來一千餘騎衝之,魏兵大敗。農追下百餘里,隆謂陽理璆曰:「中山積兵數萬,不得以展吾志,今日之捷,令人遺恨。」因慷慨流涕。
  會既敗魏兵,含恨滋甚。隆屢訓責,會益忿怒,遂謀為作亂。寶聞之,密渭農、隆口:「觀道通志趣,必反無疑,宜早除之。」農、隆曰:「會遠赴國難,逆狀未彰而遽殺之,豈獨傷父子之恩,亦甚大損威望。」會聞之益懼,夜遣人數百襲殺隆於帳下,慕容農被重創不能起。寶欲討會,乃佯為好言以安之,計以明日召群臣食宴而殺會。會果至就坐,寶目慕輿滕,滕即起拔刀刺會,傷首不死,走赴其軍,勒兵攻寶。寶率數百騎馳走龍城,會引兵追至城下,城中將士皆憤怒,寶令出戰,大破之。待御郎高雲復夜率兵擊之,會眾潰奔中山,入見慕容詳,詳問其故,令人殺之。於是寶以云為將軍,養以為子。雲,高句麗之支屬也,雲遂盡心事寶。
  時涼王呂光以西秦王乾歸數反覆,令呂延、呂纂舉兵伐之。
  西秦群臣大懼,請東走成紀,乾歸曰:「軍之勝敗,在於巧拙,不在眾寡。光兵眾而無法,弟延勇而無謀,不足憚也。且其精兵盡在延所,延死,光自走矣。」光軍長驅,遣弟太原公呂纂攻金城,天水公呂延攻臨洮、武始、河關,皆克之。乾歸計使百姓哄延兵曰:「乾歸聞將軍兵至,其眾潰走,去奔成紀矣。」
  延信,欲輕騎追之,司馬耿稚諫曰:「乾歸勇略過人,安肯望風自潰?且告者視高色動,殆必有奸。宜整軍而前,使步騎相屬,俟諸軍畢進,然後攻之,無不克矣。」延曰:「此事是實,君休疑心。」言訖,引兵百追之,與乾歸遇。延與歸對陣,兩下交鋒,不上數合,延被歸斬於馬下,其眾敗走。呂光聞延已死,遂大驚,引兵走還姑臧去了不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0
發表於 2015-7-5 20:04:13 |只看該作者
第二八九回     蒙遜結盟報父仇



  初,張掖盧水胡沮渠羅仇,乃匈奴沮渠王之後也,世為部帥,涼王呂光以為尚書。及呂延敗死,羅仇弟三河太守麴弼謂羅仇曰:「主上荒耋信讒,今軍敗將死,正是猜忌智勇之時也。
  吾兄弟必不見容,不如勒兵向西平,出苕藋,振臂一呼,涼州不足定也。「羅仇曰:」吾家世以忠孝著於西土,寧使人負我,我不負人也。「已而,光果殺羅仇及麴弼。
  羅仇之弟子蒙遜,雄杰有策略,通經史,收其父喪歸葬。
  會者一萬餘人送喪。蒙遜哭謂眾曰:「呂主無道,多殺不義,今欲興兵雪吾父之仇,復上世之業,何如?」眾稱萬歲。蒙遜遂結盟,從此起兵聚二萬人,攻涼臨鬆郡,拔之,乃以兵眾屯據金山城。
  涼王呂光聞蒙遜謀叛,使呂纂將兵一萬七千,擊沮渠蒙遜,蒙遜破之。蒙遜從兄男成,亦攻建康,遣使說太守段業曰:「呂氏政衰,人無容處,瓦解之形,昭然在目。府君奈何以蓋世之才,欲立忠於垂亡之國?男成等既倡大義,欲屈府君擁臨涼州,何如?」業許之,男成率眾入城,尊業為涼州牧、建康公。
  業以男成為輔國將軍,委以軍國之任。蒙遜率眾歸降,業以為鎮西將軍。呂光命呂纂再討之,不克,後為北涼。時呂纂與段業相持。
  卻說涼州太守郭黁善天文,國人信之。會熒惑守東井,謂僕射王詳曰:「涼之分野,將有大兵,吾欲與公同舉大事,何如?」詳從之,事泄,被誅,摩走據東苑以叛。涼王呂光大懼,遣人召太原公纂回兵討之。纂將還,請將曰:「段業必躡軍後,宜潛師夜發。」纂曰:「以業無雄才,憑城自守,若潛師夜發,適足以張其勢氣耳,不如告之,彼以為詐,必不敢出。」乃遣使告業曰:「郭黁作亂,吾今返都,卿能決戰,可早出城。」
  業果不敢出,於是纂全師而還。
  纂司馬楊統欲殺纂,而推其從兄楊桓為主,桓怒曰:「吾為呂氏臣,安享其祿,危不能救,豈可復增其亂乎?呂氏若亡,吾為弘演矣。」桓不從,統遂走降黁. 呂纂兵還攻之,大破之,乃得入姑臧。涼人張捷等招集戎夏三千人,據休屠城接黁,共推涼後將軍楊軌為盟主,起兵為亂。
  卻說晉王國寶、王緒,依附會稽王道子,納賄窮奢,不知紀極,惡王恭、殷仲堪,勸道子裁損其兵權。恭等繕甲勒兵,表請北伐。道子疑之來攻己,請帝下詔,以盛夏妨農,悉使解嚴。恭大怒,乃遣使與仲堪謀討國寶等。桓玄亦以仕不得志,欲借仲堪之兵勢以作亂。聞知王恭書來,乃說仲堪曰:「惟患國寶相斃之不早耳!今既執大權,無不如志,若發詔征君,何以處之?」仲堪曰:「計將安出?」玄曰:「孝伯疾惡深至,宜潛與之約,興晉陽之甲,以除君側之惡。玄雖不肖,願率荊楚豪傑荷戈先驅,此桓、文之勛也。」仲堪然之,乃出外與雍州刺史郗恢,內與從兄南蠻校尉殷仲覬、南郡相江績謀之,覬曰:「人臣當各守名分,朝廷是非,豈藩屏所得問?晉陽之甲,不敢預聞。」績亦極言之不可。覬恐績及禍,和解之。績曰:「大丈夫何至以死相脅耶?江仲元行年六十,但未獲死所耳。」
  仲堪憚其堅正,正以楊儉期代之。朝廷聞之,征績為御史中丞,覬遂以疾辭位。仲堪往省之曰:「兄病殊可憂。」覬曰:「我疾不過身死,汝病乃當滅門,宜深自愛,勿以我為念。」郗恢亦不肯從,仲堪心疑未決。會王恭使至,仲堪乃許之。恭甚喜,上表罪狀國寶,舉兵討之。表至,內外戒嚴,國寶懼,不知所為,遣數百人戍竹裡,夜遇風雨散歸。王緒說國寶殺王珣、車胤,以除時杰,挾君以討二藩。寶召車胤至,不敢害,更問計於珣,珣曰:「王、殷與卿素無深怨,所競不過勢利之間耳。」
  國寶曰:「彼將曹爽於我乎?」珣曰:「是何言歟?卿寧有爽之罪,孝伯豈宣帝之儔耶?」又問計於車胤,胤曰:「今朝廷遣軍,恭必據守,若京口不拔,王、殷奄至,何以待之?」寶懼,遂上疏解職待罪。道子暗懦,欲求姑息,乃賜國寶死,斬頭於市。遣使詣恭,恭乃罷兵還京口。仲堪初疑不敢從,聞國寶死,始抗表舉兵,道子以書止之,仲堪乃還。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6:1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