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迷彩君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要離刺荊軻】 我要做皇帝 《連載中》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1
發表於 2016-10-4 20:08:28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零五節 未雨綢繆

正文:

旭日東升,東方肚白。

劉德摸著身邊的少女完美的身軀,許久連戀戀不舍的抽回雙手。然后,走下床榻。

義婼連忙跟著起身,裹著絲被下榻,為劉德穿戴冠冕。

“義婼……”劉德抱住這少女的身子,將手探進她的胸前,低聲在她耳邊悄悄說道:“你等會準備一下,與我一同出門逛一逛安邑!”

昨天晚上,這個原本嬌羞的美人兒可謂是完全放開了,熱情似火,與劉德纏綿了半宿。

三世為人,劉德覺得,雖然羞澀少女可愛多嬌,很容易讓男人產生保護,然而,最夠味的還是火辣辣的御姐風情。

特別是當你能合法合情合理的不受限制的狩獵天下美人時……

義婼這時已經完全的接受了自己的角色。

她就像一個溫柔的小妻子一樣,任由劉德的大手游走她身軀的每一個嬌柔之處,低頭應道:“諾!妾身知道了……”

劉德呵呵笑了一聲,在她的俏臉上吻了一口,然后,才收回雙手,讓義婼為他穿好衣服。

然后坐到一面銅鏡之前,讓義婼為其整理和梳理頭發,戴上冠帽。

劉德看著銅鏡中的自己,雖然還是有些稚嫩,但嘴唇邊已經隱隱出現了點點胡須,這是一個好現象啊!

與后世不同。

漢人的審美觀認為,男性的胡須是他最重要的一個陽剛特征之一。

當世之人最愛長髯男子。

嘴上沒有胡須,不止會被人認為不牢靠。更會被人認為陰柔,沒有男子氣概。

所以賣剃須刀的來到漢朝,肯定要虧的血本無歸!

劉德雖然是穿越者。但前世十幾年的歲月,足以讓這個時代的許多東西和思想深深刻進他的身體和思維中。

正如他的到來會改變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也同樣會改變他。

“你再睡會……”劉德站起身來,抱著義婼的身子,在她的額角親吻著道:“等我要走了,會讓人來叫你的!”

“諾!”義婼乖乖的點點頭。

劉德走出房門,義縱與寧成已經在那等了許久了。見到劉德,兩人連忙上前行禮:“臣等見過殿下……”

寧成說實話真是有些羨慕義縱,有個好姐姐啊!

“可惜。我沒有一個漂亮的姐姐或者妹妹,不然,我馬上就要將之獻給殿下啊!”寧成心中惋惜著。獻妹求榮或者獻姐邀寵,對寧成來說。簡直完全無壓力啊!

義縱卻是另外一副心思。

他年紀小。但不代表他不懂事理,相反,他情商高的很。

這些天來跟著寧成做事,他能感受到周圍人看他的眼神。

有巴結的,有討好的,有嫉妒的,有羨慕的,就是沒有認可的。

這讓義縱在不平之余。卻知道他承擔了更多的東西。

“阿姐如今是殿下枕邊人,日后或可受封承命。甚至生下皇孫、皇太孫!”此時,義縱已經知道了,他的姐姐是第一個出現在劉德枕邊的女人,因此,產下皇孫的幾率非常大,而一旦生下皇孫,那么……

“我必須更加努力,更加勤勉!”義縱在心中對自己鞭策著,為了自己,也為了阿姐,更為了那個可能的外甥皇太孫。

義縱很清楚,假如他姐姐真生下皇孫,那么,他就必須要做好為外甥擋風遮雨的準備了。

劉德不知兩人心里的想法,他揮揮手,問道:“我命你們二位在安邑城中調查的事情,查的怎么樣了?”

寧成聞言,立刻道:“殿下,臣等基本查清楚了,安邑左近共有大賈數十位,其中家產百萬錢以上的,有七戶,在這七戶中,家產千萬以上的也有兩戶!”

劉德聞言雙手不由得握起來了拳頭。

“河東果真膏腴之地啊!”劉德冷笑著感慨道:“一個安邑素封之家有七戶,其他地方又該有多少呢?”

所謂素封,指的是那些有錢但沒有爵位的人。

什么樣的人才能配的上別人稱一聲素封之家呢?

答案劉德知道,后來司馬遷著作史記也很明確的說明了。

所謂素封,與之相對的是朝廷所封的關內侯、徹侯。

一位食邑千戶的徹侯,位列二十一級爵位之頂,按照漢制,這位徹侯的收入是他的封地每一戶居民每年繳納的稅賦,這個數字是恒定不變的兩百錢。

食邑一千戶的徹侯,一年收入是二十萬錢。

而此時民間的高利貸,比較有良心的利息是十一之息,也就是借十還十一,但普通的利息是十二之息,就是借十還十二。

這么算的話,假如采取十二之息,家產一百萬的人家,年收入大概就能抵得上一位千戶徹侯,采取十一之息的話,那兩百萬家產的人家就能抵得上一個千戶侯。

這樣的人家就被稱為素封。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拿自己的錢全部去放貸了。

但在民間,不管從事什么行業,哪怕就是個地主,也是經常放貸給農民和佃戶以及游俠一類的無業游民。

因此,這只是一個參考比照。

在此時,一年賺二十萬錢,并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劉德前世在河間國就進行過社會調查,要賺年入二十萬錢,你只需要養五十匹馬一百六十頭牛或者兩百五十頭羊、豬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養魚,只要能保證池塘每年出產一千石魚就可以了,或者種植一千桑樹、培育一千棵成才的大樹……甚至你只要會種田,能保證畝產一鐘,那么一千畝土地的產出,也能賣二十萬錢。至于鹽鐵那不用說更是十倍以上的暴利!

看上去似乎發財的途徑真是多如牛毛,然而,大多數百姓,卻沒有那個資本富裕起來。

原因很簡單,不管是養五十匹馬還是一百六十頭牛或者種植一千顆桑樹,一般的百姓根本不玩不轉,就算玩得轉也沒那個本錢。

整個社會于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陷入了死循環之中。

終于,劉徹一個告緍,世界清凈了,富商死光了,工商業也徹底蕭條了。

而劉德讓寧成、義縱調查這些商人的家底和背景,就是想要嘗試一下,是否還有除了告緍之外的第二條道路。

是否可以有一個辦法只打擊大地主大商人特別是壟斷商人,而對中小商人和中小地主無害。

劉德很清楚,他的皇祖父的治國思路是正確的,中產階級才是王朝的根基,社會的棟梁。

除此之外,都是要打擊的。

大商人大地主,要打回原形。

貧民、游民、佃農要想方設法的把他們變成自耕農。

這需要進行的工作和涉及的部門以及政策法律的調整,無疑不是劉德現在就能干預和實施的。

但劉德卻想從現在開始就準備,進行調查和調研,拿出方案,找出辦法以備他登基后實施。(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2
發表於 2016-10-4 20:08:45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零六節 安排

“殿下,居于安邑城中的,還不是最有錢的!”義縱稟報道:“河東真正的有錢人,都是于山林建宅,鑿地為池,出入擬比王侯的鹽鐵大商以及糧商!”

劉德聞言也是吃驚了一番。

前世,他在河間國所見過的最有錢的人家,家產不過一千萬錢。

只是想想也正常。

此時臨邛的程鄭氏與卓氏才是真正的土豪。

一個例子就能說明這兩位到底有多少錢。

前世的時候,卓文君當壚賣酒,逼著她老爹拿錢出來接濟司馬相如。

她老爹拿出多少錢了呢?

答案是奴仆一百人,錢一百萬……

后世天朝的煤老板嫁女,送嫁妝三千萬就讓人膛目結舌,但比起卓文君老爹的大手筆來,還是不夠班!

要知道,那時候卓氏可沒認司馬相如這個女婿,只是接濟他們夫妻的生活,不讓這小兩口出來賣酒,丟了他卓家的面子而已……

這么想著,劉德就道:“你們去準備一下,安排好隨行的護衛,等我命令,我們一起出去走走看看!”

“諾!”寧成與義縱頓首而拜。

劉德繼續前行,來到郡守衙門的大堂。

在這里,主父偃正帶著郡守衙門中的主薄以及負責賬目計算的官吏,在等著劉德的到來。

“殿下!”一見到劉德到來,主父偃立刻上前迎接,此時的主父偃。雙眼布滿了血絲,頭發更是有些凌亂,顯然。昨夜他一夜沒睡。

“怎么樣了?”劉德問道。

“回殿下,虧空很嚴重……”主父偃嘆了口氣道:“雖然還沒將所有的賬目都查核一遍,然,就以目前來看,不止根倉有很大的問題,濕倉也差不多……”

既然打到了周陽由,劉德當然想知道。根倉的那把大火到底是什么情況,所以就安排了主父偃來查河東郡守衙門的帳,劉德相信。周陽由就算再怎么狡猾,再怎么抹殺證據,但是有一點,數字不會騙人。根倉押解進了多少糧食。支出了多少,這些都是記錄在案的,大火只能燒掉實物,卻毀滅不了記錄在案的數字,特別是,此時做假賬什么的這種高級技能,官僚們還沒學會。

所以劉德知道一定能從郡守衙門的往來賬目和押解記錄中找到問題。

果然!

只一夜功夫,就查出來了!

劉德拍拍主父偃的肩膀道:“辛苦卿家了。卿家先抓緊查清到底虧空了多少,將賬目理清楚。等父皇來了,再呈遞君前!”

劉德當然知道打蛇要打死。

周陽由還是有一絲生機的,為了以防萬一,劉德一定要將之釘死!

而且,還可以借著查根倉和濕倉的問題,清洗掉一大批貪官污吏。

至于那些家伙會不會反抗、反撲?

劉德現在是巴不得他們反抗、反撲。

在天子御駕駕臨河東的這個時候,誰出頭誰死!

官僚體系再強再大,也強不過數萬刀劍,大不過數千緹騎。

劉德走到正在用著算籌緊張的反復核算著一卷卷竹簡中的數字的吏員們面前,他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得不承認,周陽由還是有能力的。

起碼,這些精干的吏員,就是關中也不常見。

再聯想到劉德搞考舉,周陽由是第一個反應和跟進的,這說明這個人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只是,誰叫他觸及了劉德的逆鱗呢?

當官的貪一點拿一點,只要不過分,劉德才懶得理會呢!

不管什么時候,想讓官員不貪不拿,那幾乎是做夢!

但他竟然拿百姓的生死來做斗爭的手段,那就怪不得劉德不給面子,一定要弄死他了,更何況,他還擋著劉德的路了,更是死有余辜!

不過看著這些吏員拿著一根根算籌在計算著的樣子。

劉德心里想道:“或許是時候發明算盤與珠算口訣了……”

算盤那東西倒是挺簡單的,隨便一個穿越者,只要上過小學基本都能弄出來。

關鍵是珠算口訣,這就難倒劉德了。

劉德穿越的時候,正是互聯網大爆發的時代,人人電腦蹲,個個是宅男,遇到不懂的問題,直接度娘之,誰還用算盤啊?

劉德現在也就記得三下五除二,四去六進一……

前世在河間國,他倒也找人弄過一個原始版本的珠算口訣,只是,限于人力和物力以及影響力,沒能推廣開來。

今生有著這么多人才和頂尖的智囊輔佐,劉德覺得,在那個原始版的珠算口訣基礎上,弄出一個與后世珠算口訣一般的成熟口訣出來,應該問題不大。

“嗯……此事,回長安后就可以著手了……”劉德在心中想著:“等到秋收時,就能派上大用場,明歲審計,更能借機推廣開來!”

千萬不要小看算盤!

劉德記得他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后世天朝的兩彈一星,許多計算都是用算盤搞定的!

連原子彈和火箭這種高端科技都能用算盤算出來,在這個時代,還有什么問題能難倒算盤呢?

出了郡守衙門大廳,劉德繼續馬不停蹄的來到了隔壁的郡尉官邸,召集所有的河東郡郡兵隊率以上軍官,商議安排老爹渡河之時的迎接儀式與安全保衛工作。

自古天子出巡,不止是天子身邊護衛嚴密,沿途地方的接待與恭迎,也是一點都馬虎不得。

特別是劉德現在在河東,親自主持迎接和恭迎準備。

這就關系到了更嚴重的父子君臣人倫之道,更是容不得半點瑕疵。

劉德深知,每一個皇帝都是敏感而多疑的。

他的老爹更是其中的翹楚。

老爹現在似乎是挺寵愛和信任他的,可萬一要是讓老爹不爽了,這一切寵愛和信任,馬上就要消失的干干凈凈,換上冷漠和無情!

所以,恭迎儀式不止要盛大,而且還要完美,讓老爹能感受到他的拳拳赤子之心與恭順之意。

好在,有袁盎在身邊輔佐,這些本來劉德從未接觸的事情,在袁盎的指點和布置下,一下子就井井有條了起來。

將所有的細節都布置了下去后,劉德就拱手對將官們致敬道:“凡此種種安排,請諸君務必通力合作,緊密配合,讓父皇一到河東,就知河東軍民擁戴之情,百姓濡慕陛下之意!”

“諾!”將官們俱都拜道:“末將等謹記殿下之命,必不敢辜負!”(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3
發表於 2016-10-4 20:13:01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零七節 調查(1)

正文:

安邑城,在過去的一天,可謂是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郡守周陽由忽然倒臺,讓安邑的百姓一時之間真有些不適應。

但與周陽由倒臺相比,九鼎之一就在安邑城中和天子御駕即將駕臨河東這兩個消息無疑更加勁爆。

商人們永遠是最先嗅到機會的人群。

幾乎不約而同,全城的商人同時開始大肆進貨。

他們什么都買。

糧食、布帛、銅器、搪瓷、漆器。

傻子都知道,在天子御駕駕臨之后,安邑必然進入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

河東河西河內甚至太原、燕趙的徹侯、諸侯必然會來河東覲見天子。

這些徹侯貴族,當然不會孤身前來,隨行的侍從家眷以及士兵、奴婢,加起來肯定不會是個小數字。

這些人的吃喝拉撒以及衣食住行等消費,加起來,該是個多大的數字?

于是糧價首先上漲,一石粟米的價格,瞬間從五十錢漲到五十五錢。

劉德穿著常服,挽著義婼的小手,信步走在安邑的東市之中,看著往來人群以及繁榮的市面,他的眼中閃爍著不明的神采。

“義縱……”劉德站在一家生意很不錯,人流密集的糧店之前,招招手,把一直跟在他身后的義縱叫到面前來,問道:“你說說看,假如重啟算緍,要怎么做,商人和豪強才會遵守?”

“算緍?”義縱滿臉不解的問道:“那是什么?”

所謂算緍,當然不是劉徹發明的。

事實上。發明算緍的人,可能會讓許多人大吃一驚——劉德的皇祖,漢太祖高皇帝劉邦!

當年。劉邦搞出三銖錢,把天下金融給搞砸了,國家財政極度困難,府庫里都能跑老鼠了。

為了斂財,這個老流氓什么手段都用過。

算緍不過是劉邦當年斂財的手段之一。

只是這個政策總共就推行了三年,然后劉邦就跪了,呂后上臺后廢棄了這一政策。

后來的劉徹推行算緍。其實不過是恢復劉邦的政策而已。只有告緍才是劉徹發明的……

所以義縱不知道也正常。

畢竟自劉邦至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五十年了,民間和官場估計早就忘記了還有算緍這個政策存在。

劉德于是解釋道:“就是按財產征稅,十萬錢以上。每緍財產征收一算之賦……”

劉德覺得像劉徹那樣一刀切,不管家產多寡,一律征稅,顯然是胡鬧。

但大工商業主和大地主的財富的膨脹速度必須要被遏制住。

因此。劉德思前想后。覺得十萬錢作為起征點,應該是合適的。

家產十萬錢以下免征算緍,十萬錢以上的部分,才需要繳納稅款。

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怎么讓商人和地主豪強愿意交這筆錢。

很顯然,假如要是這些家伙真的能遵守法律和規定,后來的劉徹也不至于要用告緍這樣無節操的手段來征稅。

若非萬不得已,劉德不愿意重蹈劉徹的覆轍。

畢竟告緍一起。打擊面太大了。

前世劉德雖然沒有活到劉徹推行告緍制度的時候,但通過史記。劉德知道,告緍政策直接導致天下數十萬戶家庭家破人亡,影響人口多達數百萬。

這其中,真正的地主豪強大商人,可能連一成都不到。

剩下的,全部是無辜躺槍的中產階級。

“一緍一算?”義縱聞言連連搖頭道:“公子,這是不可能的……”

一緍就是一千錢,一算一百二十錢,這就是差不多一成二的稅率了!

義縱覺得,假如出現這個政策,商人地主豪強肯定不會樂意。

誰愿意將自己的家產分給國家?

哪怕只是一成都不行!

更何況是年年要交一成!

義縱感覺,劉德要是推行這個政策,假如不配合上強力的手段,動用軍隊,到征稅時挨家挨戶的催繳,估計那些人一個錢都不會交。

即使用軍隊催繳,商人地主豪強,有的是手段隱匿財產,隱瞞收入。

到時候恐怕征收來的錢,還不夠給軍隊犒賞的!

寧成卻走上前來,自告奮勇的拍著胸脯壓低著聲音稟報道:“殿下,臣倒是覺得有辦法能辦到……”

他虎視眈眈的看著市集上的店鋪,臉頰抽動了一下,表情似笑非笑,道:“只要朝廷下令,膽敢隱匿不報,隱瞞不納者,若覺,抄沒家產,發配邊塞即可!”

劉德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寧成這個辦法還真是跟他的做事策略一樣,簡單粗暴不講道理。

這個辦法跟劉徹的解決思路差不多。

只是,假如不是實在沒得選擇了,劉德不愿意如此。

因為這個法子一旦形成法令,那肯定會產生無數的冤假錯案。

更可怕的是,劉德覺得,到時候肯定會有地方官為了刷政績,層層下達指標和任務。

然后,基層的官員為了完成任務和完成指標,故意栽贓陷害。

譬如說,某人家產只有十五萬錢,他多出的五萬錢產業已經完稅了,但地方官沒有完成上級交代的指標,就把此人給抓起來,隨便在他家找個值點錢的東西,說他沒交稅,然后罰沒他的產業,把他一家全部抓起來送去邊疆。

劉德感覺這樣的情況是一定會發生的。

而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劉德的所有經濟政策都可能一夜崩盤……

“我可不想到了晚年,還要可憐巴巴的下罪己詔……”劉德在心里想著。

劉徹下罪己詔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政策的失敗,告緍令將整個天下原本繁榮的工商業和大批的中產階級搞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地步,國家財政不斷惡化,所以,不得已下罪己詔,全面推翻包括告緍在內的大多數政策。

至于停止在輪臺屯田什么的,那不過是附帶的一個添頭,劉德就記得很清楚,昭宣時期,漢家在輪臺屯田屯的不要太嗨皮,宣帝更是以輪臺為根據地完成了截斷匈奴與西域的聯系,斷匈奴一臂的戰略構思,最終讓匈奴臣服,呼韓邪單于朝長安。

將到劉德搖頭,寧成心知自己莽撞了,連忙低下頭,退到一邊。

“我們還是實際的去這些店鋪看看,問一問業主們,回頭再來商議!”劉德吩咐道:“寧成,你去那邊的街道!”

“義縱,你帶人去這邊的街道!”

“至于我?朝此處前行……半個時辰后,我們在這里匯合!”劉德說完就牽著義婼朝著眼前的這間店鋪走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先把此時商人們的盈利方式和經營方式搞懂了,才好對陣下藥。

站在原地嘴炮腦補,顯然是腦補不出問題的答案的。(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4
發表於 2016-10-4 20:14:04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零八節 調查(2)

劉德牽著義婼的小手,悠哉悠哉的踱進店鋪之中。

這是一間典型的漢初商鋪,布局簡單,墻面以泥夯而成,地基用木板鋪墊,一個簡單的柜臺加上堆碼在貨架上的貨物,三兩個伙計,就差不多是一個店鋪的全部了。

走進店里,劉德就知道為什么它的生意很好了。

因為這是一家布料店。

店里布帛的數量和種類還很多。

上至昂貴的蜀錦,下到尋常百姓所穿的麻布,應有盡有。

當此之時,一般民眾,基本上除了吃,大部分的積蓄都是花在穿上面。

每年冬閑之時,老百姓們都會選擇用一年的結余來給妻子購置一件新衣或者給孩子們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而毫無疑問,因為技術和條件的限制布帛相當吃緊,因此價格昂貴。

基本上這個時候黃金銅錢與布帛是同樣可以作為貨幣進行流通的。

其中,黃金是上幣,只有在貴族、大地主、官僚階級之中流通,一般以金餅形勢存在,與銅錢并無固定的兌換比例。

假如某人一定要用銅錢換黃金的話。

劉德倒是有一個參考數據。

張蒼在九章算術中有一個題目,這個題目引用了一個丞相府的數據,最終給出的答案是金一斤值錢六千二百五十。

至于布帛,眾所周知,中國向來有用絹布代替金錢進行交易與流通的傳統。

在此時,布帛就是硬通貨。

甚至在許多百姓眼中。布帛比銅錢更可靠。

因為銅錢要是運氣不好,拿到手里的是劣質的摻銅鉛鐵錢,那無疑是虧大了。

但布帛不會被造價。

所以。當此之時,最有前途的產業,毫無疑問是紡織業!

“若是將西域的棉花引進中國,然后大規模的在皇莊中種植,再找人發明什么紡紗機,那一年國家府庫得賺多少?”劉德想著這個就感覺自己的腎上腺素開始急劇分泌了起來。

劉德知道,漢室朝廷自己制定的法律。規定粗麻布一匹值錢三十五錢,當然,這是你將布作為賦稅上交給官府。而官府對你的布的價值的評估,并不說是說,一匹就只值三十五錢。

實際上,劉德現在在這布店所見。最便宜的一匹麻布。也是價值五十五錢,質量稍好一些的,則是五十七,五十八錢不等。

至于貴族所穿戴的絲綢甚至奢侈品蜀錦的價格,則是讓膛目結舌。

最便宜的絲綢,一匹也價值上千錢,至于蜀錦,基本上不收銅錢。只以黃金交易。

在布料店里轉了一圈,劉德基本上了解了此時布匹的價值。

不要小看布匹的重要性。

基本上。你掌握了布帛的價格,就能大致推算出其余商品的物價。

因為,漢室沒有實行任何本位貨幣制度,甚至,就是市面上流通的銅錢,面值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會因為銅錢的含銅量和外觀以及重量,而被百姓區別使用。

只有布帛,是基本恒定不變的參照物。

劉德就記得,后來的東漢,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朝廷和官府廢棄了金錢的流通,只以布帛為貨幣。

三國兩晉時期,曹丕也曾經一度廢黷了銅錢的流通,只認布帛。

這些都是有原因的。

有儒家推崇和鼓噪的原因,也有布帛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能準確反應商品價格。同時還能讓就算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也能準確的判斷出自己有沒有被坑。

“五銖錢啊……”劉德走出布店在心里想著自己鑄造的五銖錢。

毫無疑問,他的五銖錢只要保證質量,絕對能搶占天下的錢幣市場。

但是,劉德現在砸鍋賣鐵,也只能湊出鑄造最多三千萬錢左右的銅。

這其中辟陽侯這個食邑萬戶的大家族積蓄了幾十年的銅器占了大部分,再想加鑄,就必須要找便宜老爹了。

想要讓五銖錢取代目前市面流通的其他貨幣,至少要鑄造兩百萬萬枚銅錢,才能做到。

因為,漢家一年的財政收入,現在大概是三十四十萬萬錢左右。

將這個數字乘以五,差不多就是目前天下流通貨幣的總量。

去哪里找這么多優質的銅?

這個問題對于其他人或許真是苦難無比。

但對于劉德,卻像喝水吃飯一樣簡單。

他只需要等他做了皇帝,派一個宦官,帶上幾個找礦的人,去一趟豫章就可以了。

作為穿越者,就算再怎么孤陋寡聞,江西德興銅礦的名頭,劉德還是知道的。

出了布店,劉德帶著義婼,又來到了隔壁的一間看上去是雜貨鋪的店子。

剛進門,劉德就看到了店內正在劍拔弩張,兩個壯實的農民,跟店中伙計打扮的兩個男子對峙著。

雙方怒目圓睜,青筋暴露,似乎像是隨時都可能打起來。

假扮成顧客和在街上游蕩的游俠還有旅人的隨行護衛們,將了這場景,立即就緊張了起來,有人甚至將手都放在了藏在寬大的袍服的刀柄之上。

劉德卻不以為意,拉著義婼,站在一旁圍觀了起來。

這時候,又有一個人跑了進來。

這人穿著青布深衣,一進門就用著粗狂的安邑本地口音,大聲的道:“做甚么?做甚么?都給俺過來!”

出乎劉德的意料之外,兩撥人都老老實實的走到了那男子面前,一個伙計朝著那男子拱手作揖道:“張公,您是這東市的平賈,您得給我們做主!”

這人道:“他們兩個拿著粗鄙不堪的頰錢,就想從俺們店里買東西,這可能嗎?”

他激動的揮舞著手里抓著的一把銅錢,放到那男子面前,劉德斜眼一看,確實是劣質的不能再劣質的莢錢,不僅薄的要命,就連大小都比一般的銅錢小一些!劉德目測,大概是某個沒良心的私人鑄錢作坊弄出來的坑貨。

那兩個農民相互看了看,問道:“你是平賈?”

那青衫男子點點頭,將那些銅錢,塞回這兩人手中,道:“莢錢無德,二位以后還是不要再用了!”

他拱拱手道:“給我一個薄面,此事,就算了吧,否則鬧到衙門那里,我若不幫你們,你們知道后果!”

這兩人似乎很懼怕有‘平賈’之名的男子,拱手道:“既然平賈說話了,那我們兄弟就給平賈一個面子!”

說完,拿著銅錢,頭也不回的走了。

這就讓劉德很奇怪了。

平賈是什么?

是這個男子的名號?外號?官職?還是別的什么?

看著這個男子三言兩語的就打發走了兩個裝扮成農民模樣,但實際是來訛詐的混混。

劉德感覺,此人也未免太神通廣大了吧?

要知道,就算是官府,也未必能有這么大的威信。

于是,劉德問義婼:“平賈是什么?”(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5
發表於 2016-10-4 20:15:00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零九節 調查(3)

義婼聞言噗嗤一笑。

自從見到劉德以來,這還是她第一次見到有劉德不懂的事情。

她輕輕靠到劉德的身上,在劉德的耳畔,低聲道:“殿下,平賈是當今所有市集之中負責仲裁商賈民眾在市集中交易時因為價格問題而發生矛盾的一種人!”

“嗯?”劉德疑惑的問道:“是官府的差役?我怎么沒聽說過還有這么一種差役?”

義婼聽了,笑著解釋道:“殿下有所不知,平賈,不是官差,更不是官府的人,恰恰相反,平賈也是商人!”

“當年先帝在位時,深感地方官吏殘害百姓之事時有發生,更有貪官惡吏,假借公權,強買強賣,而百姓卻只能吞下苦果,于是,先帝下令,所有市集之中,設置‘擅權’者,擔任‘擅權’的人就叫平賈,一般是由市集之中的商賈自行推舉……”

“平賈沒有官職,沒有俸祿,更沒有爵位,更沒有太大的權力,但卻可以裁定交易的物價是否合理,先帝設置擅權,主要就是負責協調與市集商賈與官府進行交易時的價格核定,以防止出現官吏強買強賣,同時也能制止不法奸商在市集中坑蒙拐騙,因此,平賈很受人敬重,一般都是市集之中最為公正之人擔任!”;劉德感覺,這確實像他那位已故的皇祖父的手尾。

只是,這個平賈的設置,讓劉德的臉有些抽搐。

平賈居然不是官府任命而是民眾推舉?

看似這樣民煮自由的選舉不可能出現在這西元前的封建時代。

但仔細想想,劉德覺得。平賈的出現并不突兀。

當此之時,黃老派思想大行其道,秉政天下。

而黃老思想追求的是什么?

小國寡民,雞犬相聞。

簡而言之,就是政府只要管戰略、法律,維持秩序,其他的老百姓自己去處理。簡單的說。就是推崇民間自治,譬如鄉老的設置就是明證。

況且,這個平賈也沒什么太大的權力,只能負責對物價是否合理進行仲裁。

而且因為是推舉產生的。這個平賈要是做事不公。馬上就能被人趕下去,換一個公正的人。

而且,經義婼這么一說,劉德也想了起來了。

前世的時候,劉彭祖不就是靠著這個發財的嗎?

“趙王擅權,使使即縣為賈人榷會,入多于國經租稅”劉德想起了前世劉彭祖被人告到朝廷。然后劉徹下詔徹查的這個事義諾這么一說

他這個弟弟,怎么可能蠢到做強買強賣這樣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

掌控物價。制定物價,規定物價。

所得的收益比起強買強賣某幾個東西大多了。而且,還不用擔心被人指著脊梁骨罵。

畢竟,強買強賣什么。對一個諸侯王來說,太沒臉皮了,走出去都沒臉見人,而且,很容易就被人告到長安去。

至于掌握擅權,用他自己的人當平賈,就沒這方面的煩惱了,就算被人告發,也最多不過是被皇帝哥哥罵一頓,難道皇帝哥哥還能因為他私自任命幾個連秩比俸祿都沒有的平賈,就要對弟弟大開殺戒?

“真是聰明啊!”劉德感慨著。…

毫無疑問,平賈制度有漏洞,劉彭祖就抓到了那個漏洞,成功的實現了將趙國所有郡縣集市的平賈全部換成他的人,進而通過操控物價獲取了龐大的財富。

“平賈制度很不錯!”劉德在心里想著。

他知道,他找到了平衡打擊大商人大地主大豪強和保護中小商人與中小地主之間的平衡點和閥門。

“我現在所想的東西還是很不成熟的,我還要好好想想,然后,找個地方試驗一下,做個試點,通過實踐完善和改進,再推行到天下!”劉德心里想著。

而毫無疑問,他現在名下管著的長安四個市集以及今年的秋收糧食價格大戰,就是他實踐的好機會。

“就算失敗,也沒什么,這樣做我幾乎不用擔風險……”劉德心里越想越興奮,想不到,他苦思許久也找不到對策的死結,竟然還是被他的皇祖父當年所立的一個制度給啟發了,找到了破局之道。

“功莫過于高皇帝,德莫過于太宗皇帝!”劉德感慨著:“此話誠然不假!”

何止不假!

實際上劉秀能再造漢室,他的皇祖父是其中一個原因。

甚至王莽新朝末年,赤眉軍攻破長安,掘了茂陵,卻對霸陵敬若神明,不敢妄動。

一個人死了一百多年,還能讓造反的農民不敢對他的陵墓下手。

做皇帝做到這一步。

劉德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不知道我將來能否有如此大的成就……”劉德此刻總算理解了他的老爹為什么會那么焦急的削藩了。

實在是頭頂上先帝的陰影太大了。

人人都會不自覺的拿老爹跟先帝比較。

朝中大臣動不動就先帝怎樣怎樣。

身為皇帝,作為天子,劉德覺得時間一長,就是他可能也會心理不平衡,在心中發誓一定要做出些超越先帝的事情來了。

“老爹也是不容易呀……”劉德在心中感慨一聲,隨即牽著義婼的小手,走出這店鋪。

對于劉德來說,今天無疑是收獲頗豐的一天。

“嗯,宅男果然做不得!”劉德牽著義婼,走在街上,自嘲的道:“我若是一直居住在深宮之中,哪里去知道這么多事情?又如何知道這社會的現狀,恐怕也會跟后世的一些昏君一樣,干出不少腦補的事情來!”

別的不說,若無這一趟市井之行,劉德這輩子也想不到還有平賈這個制度存在,就算將來有大臣告訴他,甚至在奏疏中提及平賈,但,作為皇帝,他每天要看無數的奏疏,聽無數的大臣勸諫,哪里可能事事都去關注呢?

更何況,這一趟市井之行,還讓劉德理清楚了自己的金融政策的基本脈絡。

棉與銅,就是他將來執政的經濟基礎。

煤與鐵,是他的軍事工業基礎。

有了棉鐵煤銅,剩下的就是平推世界!)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6
發表於 2016-10-4 20:16:17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一十節 貨幣戰爭

劉德回到郡守衙門后,就去把主父偃叫了過來,順便讓主父偃將河東郡主薄也一并叫來。

大概半刻鐘后,主父偃就領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官員,來到了劉德面前。

“臣偃拜見殿下……”

“臣陟拜見殿下……”

兩人躬身禮拜。

“二位卿家,請起……”劉德親切的道:“請坐……”

讓人給兩人備好坐位,坐下來。

劉德看了看隨主父偃一起前來的河東郡主薄,根據檔案顯示,此人姓曹,還能跟平陽侯曹壽扯上關系。當年他的父親是曹壽的祖父曹參門下的奴仆,因為勤奮好學,被曹參看重,收為義子,雖然沒有繼承權,但卻也可頂一個曹姓,自稱平陽懿候之后。

“曹愛卿……”劉德坐下來,笑著道:“請為我介紹一下平賈之制……”

義婼雖然跟劉德講解了一些平賈的基本常識,但是,她到底是個女子,了解并不是太詳細,最起碼,平賈是靠什么制定和裁定物價的?官府和百姓又是怎么認同平賈的裁定?這些,就不是義婼所能知道的了,所以,劉德需要一個官方人士來解答他的疑問。

“諾!”曹陟有著一口很濃厚的河東口音,劉德聽著就像是后世的廣東人說普通話,總感覺他咬文嚼字,有些費勁,不過,影響不大,能聽清楚。

“啟稟殿下……”曹陟是主薄,負責的就是民政,因此對于平賈他很清楚,組織了一下語言后,他介紹道:“平賈者,前朝正賈之制演化而來也!”

“恩……”劉德聽了微微點頭,這倒是一個新知識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基本上所有漢初的政策制度和律令,都能在秦法中找到影子甚至很多干脆就是把秦法換個說法,然后繼續執行。

“然,秦法苛嚴,先帝于是下詔‘上帝以為物平’,令行平賈之制,許天下各市集商民擅權以推平賈一人,議定物價,特別是官府合買之物價!”曹陟清了清嗓子繼續道:“以臣為例,每歲歲首,臣都要與安邑市民及各集之平賈,共議物價,然后公布于露布之下!”

劉德聽了感覺越來越有意思了,這平賈制度豈非還承擔著后世工商物價局的職責。

雖然,這個平賈聽著大多數時候是只能用于商人與官府之間的交易。

但反過來換句話說,稍稍變動一下,也能作為商人與民眾交易時的裁判。

劉德想起了方才在安邑市井的所見所聞,那個張姓平賈不就插手了商民交易嗎?

可見,平賈制度還是有可操縱的空間的。

但劉德此刻更關心平賈們與官府商議的物價,包括什么?

很顯然,這是一個能了解此時基層官府與地方豪強博弈的重要窗口。

曹陟繼續道:“除此之外,每歲官府征繳稅賦、倘若民以實物繳納,也依平賈之制!”

這句話落在劉德的耳中,如同一個炸彈一般,讓劉德一下子就精神了起來。

本來,劉德還有些迷糊,很多事情沒有頭緒,但曹陟這話,卻馬上為他打開了窗口。

劉德立刻問道:“可有律法規定?”

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只要找到與之相關的法律條文,劉德就能以此為依據,進行他的計劃。

劉德也明白了為什么他提議糧食保護價后,關中的商人和民間的糧食幾乎沒有什么太大的反應,原因原來在這里,劉氏早就進行了一些類似的政策,只是沒有如同劉德一般,直接挑明了,定死一個最低價與最高價。

但對于大多數商人來說,設立最低價與最高價,不過是在平賈制的基礎上前進一步而已,所以,他們能接受也能理解。

因為比起受損的利益,平賈制度帶來他們的好處更多!

只要想想后世白居易的《賣炭翁》再看看老劉家的平賈制度,就算是只豬也知道,顯然,平賈制度在保護大多數商人。

當然,順道也保護了一部分農民的利益。

“啟稟殿下……”曹陟點頭道:“有!”

“漢律。金布律有令:臧它物非錢者,以十月平賈計!”

劉德聽了,嘴角的笑意更濃厚了。

難怪劉彭祖瞧上了平賈,劉德現在也瞧上了平賈了。

只是需要進行一個仔細調研和布置,與手下臣子商議,審定。

很顯然,這一條法律,將所有商品,只要不是錢,就統統列入可以平賈的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柴米油鹽。

簡而易之,只要經過改進、完善和加強后,就可成為一個帝國的基石了。

別的不說,只要能做出一個通行天下的黃金與銅錢的兌換比率,那就馬上把漢室拉進了金本位體系。

即使劉德不怎么懂金融,也知道,一個本位貨幣體系對一個國家有多么重要!

漢室上百萬金的黃金儲備,瞬間就能釋放出來,變成一個巨大的財源與社會物價穩定閥門。

“我將來鑄造金五銖!”劉德在心里盤算著:“與銅五銖并行,通過調節貨幣流通量,我就能很輕松的控制天下!”

劉德就記得歷史上劉徹也鑄造過白金幣,不過,那只小豬顯然不是穿越者,所以他的白金幣最后變成了常公的金圓券,丟地上都沒人要。

但劉德根本不需要發行那種一張鹿皮就價值千金的神話物品,他只需要發行和鑄造一個與五銖錢有著相同重量的金幣,就能起到比那些華而不實的鹿皮百金十倍百倍千倍的作用,還沒有任何后遺癥。

當然,那也怪不得劉徹不知道鑄造金幣。

實在是時代的局限所致。

就以目前來說,假如劉德不是穿越者,他也想不到可以玩金本位。

即使他是穿越者,他也很清楚,在金本位之前,他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首先第一條就是必須讓五銖錢將市面上其他所有錢幣統統淘汰出局,讓全國共用一種貨幣,做不到這一點,連一種統一的貨幣都沒有,就不要去談金本位了。

而一旦建立起金本位,劉德就可以通過貨幣來控制周圍的蠻夷甚至遠方的國家的金融經濟。

“這就是貨幣戰爭了!”劉德心中想著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7
發表於 2016-10-4 20:16:58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一十一節 遇到文青怎么辦?

劉德又問了曹陟幾個問題之后,才將之送走。

回到大廳,劉德招招手,義縱從他所坐的坐位的屏風之后走出來,捧著兩張白紙,遞給劉德。

劉德接過來,看了看,點點頭,就將這兩張收進自己的懷里。

這兩張紙上記載的自然是方才劉德與曹陟的對答。

最近幾天,受到沒有背熟《衛公太宗問對》刺激的劉德,也打算寫一本,或者整理一本以君臣問答形式表現的書籍。主要用來記載他與大臣問對,施政策略與思想脈絡和采取政策的前后思慮。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漢皇語錄。

專門用來教育后代皇子皇孫,免得將來出現一個元帝那樣的坑貨或者成帝那樣的笨蛋,被人洗腦,導致一腦子的文青思想。

當然,像這種政治類的書籍,幾百甚至上千年內,都別想印刷出版售賣,只能作為皇家內部的機密文檔,傳男不傳女。

第二天,劉德繼續帶著義婼等人出門逛街,不過這一次,多了一個陳阿嬌,所以,出行的性質就從考察調研變成了純粹的旅游放松。

必須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安邑的市容市貌,周陽由整理的很不錯。

幾乎能跟長安有得一拼了。

市面干凈整潔,街道筆直,令人看著舒服。

不過,這種面子工程好像是每一個官僚的長處。

所以。也沒什么出奇的。

陳阿嬌還是第一次游覽安邑,因此她的興致很高,對于安邑城中的一切也很好奇。

劉德一行就被她帶著在安邑城里的大街小巷。漫無目的的閑逛了起來。

好在劉德每次出行,郅都都會安排好足夠的人手暗中保護,所以也不虞發生什么意外,劉德索性也就任由她領著自己在城里面瞎逛。

這樣做陳阿嬌是高興了,但卻苦了寧成與義縱。

不過一個時辰的時間,這兩人就肩挑手提的拿滿了各種各樣的小玩具,光是竹鳶就有三四只。

走過一個街口時。陳阿嬌似乎又發現了一個好玩的地方,她拉著劉德一直向前走,走到一個似乎是地攤的商販面前。擠進人群中,指著眼前的景象,糯懦的問著劉德:“表兄,這是在做什么啊?好像很好玩!”

劉德向前一看。發現是一個卜卦的攤子。

攤主是一個年紀看上去七十多歲的老人。他穿著一襲白色的深衣,衣帶飄飄,他的身后跪坐著兩個垂鬢童子,看上去頗有些傳說中的世外高人的模樣。

這些沒什么奇怪的。

讓劉德感到好奇的是,這個攤主面色紅潤,皮膚白皙,雙手修長,一看就知道是處尊居優。基本沒干過粗活的人。

而且他的穿著打扮處處顯示著他的非同一般。

光是他身上所穿的衣服,劉德一眼就認出來。那是用蜀地所產的綢緞所編織而成,雖然價格不如蜀錦,但也差不到那里去,光是那件衣服,沒有個幾萬錢,休想買到。

而在他身后的兩個童子,坐姿端正,面相祥和,衣著整潔干凈,看著也不像奴仆之流,倒像是弟子一類。

比起這些,這人的招牌,就更讓人驚訝了。

只見這老者手中持著一面小旗,旗上寫著:一卦百錢,生死富貴皆不算,只論豫事成敗。

一百錢一卦?

假如算卦是這老者的衣食來源的話,那么,他要算多少卦,才能賺到他身上那套衣服啊?

或許正因為如此,雖然圍觀的人很多,但真正肯下場算卦的人卻很少很少。

一百錢雖然不多,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也是一筆不菲的數字。

基本上沒人肯花這樣一筆錢花在一個不明來歷的人身上。

萬一,人家算不準,豈不是浪費了一百錢。

加之,這老者打出的招牌不算生死富貴,意思就是過去未來什么的他不算,他只算即將要做的事情是否會成功。

所以,基本上,人人都在等著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點意思……”劉德想到了他聽說過的一些事情,于是,走上前去,對著老者致敬道:“小子不才,敢情長者為我卜算!”

這老者看了一眼劉德,沒有說話,只是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

劉德于是坐到他對面,與他對坐下來。

劉德揮揮手,立刻就有隨行的宦官取來一百枚成色十足的銅錢,放到老者前面的案幾上。。

這老者揮揮手,拿起一支筆,遞給劉德,問道:“貴客欲卜何事?請寫在布帛之上!”

劉德呵呵的笑了笑,對這老者一拜,拿起筆,在他前面的一塊布帛上寫下兩句話:繼往圣之絕學,開天下之太平。

然后,他好整以暇的看著這老者,笑問道:“敢請長者賜告,我之所欲可否實現?”

這老者盯著劉德所寫的字跡,一雙明澈的眼睛頓時變得精彩了起來,他抬頭一看劉德,哈哈一笑,道:“且待老朽為貴客卜之!”

劉德看了看他案幾上擺著的龜甲、八卦以及棋子,問道:“長者以何為卜?”

劉德身體前傾看著他的眼睛,進一步問道:“用夏乎?用商乎?用周乎?”

這話在別人聽來,可能不太懂,畢竟周圍基本都是沒什么文化的市井之民。

但劉德覺得,假如這個老者是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他肯定知道劉德在說什么,傳遞什么。

這老者聞言,先是一怔,然后大笑了起來,搖頭道:“捀策定數,灼龜觀兆,夏商周皆用之,無所異也!”

“是以周公卜三龜,而武王有廫,紂王暴虐,而元龜不占,豈非卜之異,是天之道也!”

聽他這么一說,劉德就知道,十之,這個人就是當今天下卜卦者中最有名望,同時也最文青的那一個,楚人司馬季主。

劉德于是長身而拜道:“長者賜教,小子謹記,請長者為我卜之,事遂與不遂,但聽天命而已!”

對付文青最好的辦法是什么?

比他更文青!

劉德的原主,本身就是個大文青,更長期跟梁王劉武這個文青日夜相處,一旦文青起來,劉德覺得自己都怕!(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8
發表於 2016-10-4 20:18:31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一十二節 高興的天子

正如劉德知道司馬季主的身份一樣,司馬季主也大概猜到了劉德是誰。

他低頭看著劉德寫在布帛上的文字。

“繼往圣之絕學,開天下之太平!”他心里反復念叨著。

他想起了二十年前的那個白天,他于長安市井擺卦,往來熱鬧非凡,人人皆愿獻重金求他一卦。

東陵侯邵平就是其中之一。

想著這個往事,司馬季主就丟掉了手里的棋子,而是拿起了龜甲,將其放到火爐上灼燒。

一邊灼燒,他一邊看著劉德道:“天道何親?唯德而已,自古王者先立志而上帝賜福,貴客所求卜者,順天應命,上帝必有所示!”

然后他低頭一看龜甲,將之從火上拿開,遞到劉德面前,笑道:“阪泉之兆,吉,貴客所求之事,只要用心去做,必然順遂人愿,無所損益!”

劉德連看都懶得看那個龜甲,聞言拜道:“承蒙長者吉言,小子謹記于心!”

劉德若還不明白對方的意思,那他就是白活了三輩子了。

阪泉之兆,指的是黃帝戰于阪泉,歷史上卜卦之時,出現此兆的是晉文公即位之前的占卜,然后文公就稱霸諸侯,受彤弓之命。

顯然,司馬季主已經告訴劉德了,他愿意為劉德背書,前提條件是劉德要答應他,遵守劉德寫在帛書上的那兩句話。

將來要繼往圣之絕學,開天下之太平。

這是兩個文青之間的君子約定。

雖然沒有約束力,但劉德與司馬季主都會遵守。

劉德一行走后,一直安靜的坐在司馬季主身后的一個童子,就忍不住問道:“老師,方才那是誰?口氣真大!”

司馬季主呵呵一笑,搖著蒲扇,道:“貴不可言!”

他拿著那個龜甲,之見龜甲之上赫然裂開了一條橫著將整個龜甲一裂為二的裂痕。裂痕清晰,但卻沒有將龜甲完全撕裂。

他沒有說謊,確實是阪泉之兆,一萬次卜卦之中也未必能遇到一次的阪泉之兆!

“真王者,所以能有大志!”看著布帛上劉德所書的那兩句話,司馬季主不動聲色將之收起來。眼中卻是閃爍著不明的神色。

劉德牽著陳阿嬌的小手,離開卦攤。

“那是誰?”寧成有些好奇的問道。

“卿可知道東陵侯?”劉德答非所問,反問寧成。

寧成想了想,搖搖頭。

義縱卻在旁邊悄悄告訴義縱道:“東陵侯邵平是也!”

寧成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

那個勸蕭何自污保全性命的人!

劉德笑了笑,對寧成道:“東陵侯,非其封號也,邵平居于東陵,所以世人以東陵侯尊之!”

但寧成還是不解,算算歲數,邵平此刻應該早死了吧?

跟那個算卦的有什么關系?

這時候,寧成猛然想起了他在長安聽到的一個故事,邵平當年被罷官后,心有不甘,想要東山再起,于是求卜于長安一位大卜者,于是寧成低聲問道:“司馬季主?”這是寧成唯一能想到的一個符合描述的人了。

劉德玩味的看了他一眼,并未做回答。

有些東西,知道就好,何必說出來呢?

對劉德來說,司馬季主愿意合作就好!

宜陽,天子行宮。

此時卻是群賢匯聚,名士滿堂。

天子劉啟端坐于御座之下,看著殿中這些一個個平時他三請五請,派了一撥又一撥使者去延請,卻被以各種借口推脫的當世名家,百家巨頭們。

心中一股自豪感和驕傲感油然而生。

“再怎么清高,在上帝策命之前,還不是要來俯首朝拜于朕?!”天子劉啟的視線在左側的兩個人身上停留了一小會,眼中甚至還有些恨意,但很快就消失了。

去年,他登基之后,就曾派人請這兩人來長安當博士,做牌坊。

這兩人當時來是來了,可就干了兩個月博士,就一個告老,一個說有病,辭官回去了。

天子劉啟怎會不知道這兩人是嫌棄他給的官職小了,權力少了呢?

將心中的不快壓了下去,天子劉啟站起身來,端著酒樽,向著殿中的一眾百家巨頭,致敬道:“朕承先帝遺命,執犧牲圭幣以奉宗廟,至今已有兩年,歷日尚短,以不敏不明撫臨天下,朕甚愧之!然上帝不以朕之不德,賜寶鼎歸朕,朕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唯恐朕之不明,不能遠德,辜負上帝之望……”

這番話說的看似謙虛,實則是向這些拒絕他征辟,不給他面子的百家諸子巨頭示威。

意思是,你們看,你們看!

叫你們不服哥,哥今天有上帝的庇佑和賜福了,你們這些渣渣,趕快跪下來高呼萬歲,舔哥的腳趾頭吧!

反正,在有寶鼎的證明下,沒有人敢說什么。

反而,必須誠惶誠恐,畢恭畢敬的匍匐于他腳下,高呼萬歲。

誰叫九鼎已經遺失了一百多年,如今出世,就是必然留名青史甚至流傳萬世的典故。

但凡文人,誰不想千百年后還有人能知道自己?

而想要參與到這個盛會之中,共同見證寶鼎歸漢,奉祀宗廟的歷史時刻,他們就必須得讓天子答應帶他們一起去。

要是天子不帶他們玩,他們就沒辦法見證這一時刻了。

至于偷偷的跑去河東,做成既成事實?

基本上沒有那個笨蛋愿意干這種事情。

因為,一旦那么做了,就必然惡了天子,劉氏的天子,可是記仇的!

不說別的,當初鄭公為項羽說話,結果三代沒人能出仕做官,過了五十年,才出了一個鄭當時,走的還是皇子劉德的路線,靠著汲黯,勉強混了個官當。

誰愿意自己的子孫也跟鄭當時一樣?

于是,數十位聲名顯赫,天下知名的諸子百家巨頭,一個個都出列三拜而揖,拱手恭賀道:“陛下德盛天下,上帝降之以寶鼎,以璋陛下之德,以述陛下之功,臣等鄙野嘉人,唯頓首頓首,以為陛下賀之!”

“哈哈哈……”天子劉啟看著這些百家巨子匍匐在他腳下,心里狂笑了起來。

“劉德這次找出寶鼎,真是幫了朕大忙了!”天子劉啟想道:“等見了面,朕就要好好嘉賞他!”

劉德找到寶鼎,不止是讓這些百家巨子,全部跪在他腳下,更讓關東諸侯們一下子就安分了,除了吳王劉濞外,其他諸侯王都已經上表稱賀了,就連楚王劉戊這個劉濞的跟班都上了奏疏恭賀,還聲稱冬天要來長安朝覲天子……

這就是大功!

必須要獎賞!

“我該考慮準備冊封太子了……”天子想著,趁著這個機會,確實可以冊立劉德為太子,而劉武也不會有意見,就算有,竇太后也能說服劉武安安分分的接受現實。

畢竟,劉德有功啊!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19
發表於 2016-10-4 20:21:44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一十三節 宮變

七月卯辰日。

曹陽亭渡口。

一艘艘巨舟沿河而上,最終一一停靠到碼頭。

河岸上旌旗招展,連營十余里,鼓爭鳴,編鐘齊響,聲即使是大河對岸的民眾也能清晰的聽到。

劉德策馬于一個山坡之上,眺望著對岸的天子營帳,問道:“絲公,都準備好了嗎?”

袁盎拜道:“殿下,已然吩咐妥當了,河東郡兵三千人已列隊完畢,恭迎天子御駕的隊與官民,也已安排了下去,只等陛下過河……”

“另外,河東、河西,河內諸徹侯也已經到了,請殿下前去慰勉、接見!”袁盎心中此刻是很激動的。

自從年前被晁錯一腳揣出朝堂,趕出政壇后,他就一直在尋找著一個起復的機會,一個東山再起的時機。

如今,借著此次天子御駕駕臨河東郡,他輔佐劉德準備迎接與安排民眾、諸侯工作的機會,已然是重返朝堂了。

別的不說,只要能見到天子,就是成功!

對于怎么拍劉氏天子的馬屁,這樣的事,袁盎真是太熟練了。

只要把天子伺候好了,到時候,找個朋友說點好話,必然能重新被起復!

“晁錯,嘿嘿……”袁盎低著頭,心里卻是惦記著自己的死敵:“且待我回轉朝堂,與爾再較量一番!”

既然晁錯出陰招,把他趕出朝堂,那他也不打算再當什么君子了。

這時候,河對岸碼頭邊停靠的巨舟開始有了動靜,宦官與侍女們開始登船了。

與此同時。

長安城,未央宮。

粟姬緩步走在御花園中。

四下一片寂靜,往昔繁華熱鬧的宮廷。此時,冷清的讓人害怕。

偌大的御花園,只有粟姬身邊的幾個使喚侍女與宦官。余者,再無它人。

“老狗!老狗!老狗!”粟姬心中恨恨的罵著。

她當然有理由憤恨和暴躁。

皇帝出巡。不帶她也就罷了,居然帶上了薄氏!

這豈能讓粟姬服氣?

先前,王家姐妹受寵,壓在她頭上,那也算了!

誰叫王家姐妹確實年輕漂亮呢?

但現在,薄氏竟然咸魚翻身,得到了寵愛,這就讓粟姬感覺無比受傷了。粟姬自認為。自己的容貌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碾壓薄氏還是綽綽有余的。

但皇帝寧肯留宿皇后宮中,甚至帶著皇后出巡,都不肯看她一眼,瞧她一眼。

輸給更年輕漂亮的對手,或許還以算非戰之罪,但連薄氏都能騎到她頭上了,這就實在是讓她太受打擊了!

當然……

還有……劉德……

“你們父子就會氣我!”粟姬一想到劉德,心里就更不舒服了。

“等老狗死了,劉德我看你怎么辦……”粟姬總算想到一個讓她感覺開心的事。

只要皇帝一死。不管劉德是否愿意,她都能母以子貴,坐到太后的寶座上。到時候……

“我就把薄氏做成人彘!”粟姬心里得意的想著。

這么一想,粟姬的心頓時就爽朗許多了。

這時候,花園對面的走廊中傳來的腳步聲,噠噠噠……聲音讓粟姬聽著有些發慌,于是,她吩咐左右道:“去看看是那個奴才在瞎走,擾我賞花的心,拖下去打他五十鞭子!”

皇帝不在宮中,粟姬這些天的脾氣和性格。越來越暴躁。

就這兩天,光是被她下令杖斃的侍女和宦官就有好幾人了。連身邊人都不例外!

因此,聽到粟姬吩咐。一直戰戰兢兢跟在她身后的兩個宦官連忙點頭:“諾!”然后立刻朝著聲音的來源走去,深怕要是慢了一點,被粟夫人惱恨上,那就小命都要沒了!

這兩個宦官只走兩步,就停在原地沒有動,站在那里驚呆的看著前面。

粟姬見到他們居然敢發呆,心中一股無名火涌起,立刻怒道:“你們兩個奴才,到底在做什么?”

下一刻,粟姬也有些呆了。

只見從拐角出的花園走道中,走來十幾個宦官。

領頭的粟姬認識,是奉了天子詔去河東辦事的章德,只是,章德的額角包著一塊紗布,面容顯得比較猙獰。

章德領著人,走到粟姬面前,笑著道:“奴婢給粟夫人問安!”

話是這樣說,但卻一點問安的意思都沒有,反而抬著頭,直視著粟姬的雙眼。

“你這奴才,誰給你的膽子?”粟姬見到章德居然敢直視她,頓時就火氣上涌,罵了起來,自打入宮以來,還沒有那個奴才敢這么對她!

若在過去,粟姬這樣一說,不管是誰,就算是這未央宮的宦者令,也要馬上跪下來謝罪、叩首,求她原諒。

但章德卻好像沒聽到一樣,轉過身,對著身后的宦官們命令道:“陛下有口諭,粟妃久病失治,其移永巷靜養!”

說完他就揮揮手,身后的宦官們就一擁而上,將粟姬身邊的侍女與宦官全部抓了起來。

章德獰笑著,走到粟姬身邊,道:“粟妃,請吧……”

粟姬這時才知道恐懼和害怕。

她只自己的雙手雙腳都在顫抖!

永巷,那是什么地方?宮中最低層的宦官與侍女所住的地方!

而一個妃子進了永巷,基本上別想再出來!

“粟妃,您的身體實在太差了,陛下囑咐奴婢好好的給您調養調養呢!”章德躬身謙卑的說著。

天子交代的事,章德自然知道要怎么辦,才能辦得天衣無縫。

宮廷中,一個妃子忽然暴斃,那傳出去,馬上就能讓有心人浮想連連,甚至讓天下人議論紛紛。

當年劉長的事,不就是這樣鬧得天下沸沸揚揚,什么版本的故事都出現了嗎?

而一旦發生那樣的事,他章德肯定是死無葬身之地。

為了活命,章德必須把事辦得神不知鬼不覺,讓人認為合合理。

所以,就必須制造出一個粟妃有病,纏綿病榻的假象,甚至還要有傳召御醫診治的假象。

而要做到這些,不止要控制粟姬,就是粟姬身邊的宦官侍女,也必須全部控制住。

事到了這一步,粟姬若還不懂章德想要做什么,那她就白混宮廷這么多年了。

或許是出于恐懼,或許是出于破罐子破摔,粟姬忽然張口嘴大喊了起來:“來人!救命啊!”

但她只喊出這么一聲,就被兩個宦官捂住了嘴巴。

“粟妃,請不要奴才們難做,我等是奉了天子之詔,給粟妃看病的……”章德似笑非笑的道:“您就安心靜養,奴才肯定給您把病養好了!”(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狀態︰ 離線
220
發表於 2016-10-4 20:23:24 |只看該作者
第兩百一十四節 拍馬屁

在文武大臣們的簇擁下,天子劉啟緩步走上船頭。

看著腳下的這艘艨艟巨艦,劉啟非常滿意的點點頭。

他很滿意這艘樓船。

他記得很清楚,十年前,他隨先帝巡幸河東時,先帝所乘的樓船,似乎只有他腳下這艘巨艦的一半大小。

“少府做的不錯!”天子隨口吩咐道:“賜五十金!”

身邊隨侍左右的將作少府岑邁連忙謝道:“臣不敢當,應該的!”

但言語間卻難免有些自豪。

除了少府衙門,當世還有那個衙門能打造出一支如此龐大、先進以及堅固的艦隊?

樓船起航。

首先駛離碼頭的是三艘相對較小的戰船。

然后是五艘運載著士兵的運兵船。

天子座駕與大臣徹侯所乘的車船緊隨其后。

在其后是隨行侍從、宦官、侍女與皇后所乘的鳳船。

所有的戰船加起來,總計六十四艘,在寬闊的江面上一字排開,井然有序的擺出一個完美的陣型,破流而行。

對岸的劉德看著這場景,只覺得心曠神怡,無比向往和期待。

而在岸邊等候天子御駕的河東軍民,卻被場景震撼的說不出話來。

六十四艘像小山一樣的艨艟巨艦,在大河之中迎風破浪,風吹在樓船的風帆上,發出呼呼的響聲,陽光下的大河,碧波粼粼。

劉德吞了吞了唾液,這么龐大的艦隊。他也是第一次看到。

“是天子鹵薄啊……”袁盎也贊嘆著:“果然盡顯威儀!”

聽袁盎這么一說,劉德再仔細一看,可不是嗎?

江面上的艦隊擺出來的陣型不就是天子在陸地上的法駕嗎?

按照制度。天子出巡,有鹵薄儀仗。

所謂‘“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皆謂之簿。’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大多數圍觀的百姓并不懂什么鹵薄,他們只覺得看到這種陣仗,從心中就生出敬畏來。而懂得鹵薄的貴族官員,則早就已經跪在地上,恭迎天子法家。

戰船一艘又一艘。緩緩的靠向岸邊。

但河東的碼頭渡口,顯然不足以一次停泊如此多的大型戰艦。

所以,大多數的戰船,僅僅只是來到岸邊。并未向碼頭停靠。而是原地拋錨,讓后面的天子御舟與皇后、大臣所乘的船先到碼頭。

劉德見此情形,連忙帶著河東郡大大小小的官員、貴族,一起向碼頭走過去。

同時,早已經安排好的樂隊開始演奏起了南風,這是養民之樂,也是地方迎接天子時必奏的一個樂曲。

劉德當先一步,走到碼頭時。剛好便宜老爹的法駕已經卸載完畢。

天子鑾車六馬拉車,此外。還有五輛副車,每車四馬相拉,這些是隨行的侍中與武官所乘,另外還有保護和簇擁天子車駕的第兩百一十四節拍馬屁

三十六輛戰車在左右。

劉德領著河東文武百官與徹侯貴族們,上前叩首參拜道:“兒臣劉德恭迎父皇法駕駕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必須要說明一件事情,這時候,大臣拜見皇帝或者皇子拜見皇帝,都沒有人說什么萬歲萬歲萬萬歲。

咳咳,喊萬歲萬歲萬萬歲,那得等劉徹封禪泰山,感覺山呼萬歲之后,馬屁精們才想到原來馬屁還可以這樣拍。

毫無疑問,劉德為了拍自己老爹的馬屁,已經完全不要節操了。

因此,跟在劉德身后的文武百官與徹侯貴族們,一開始還有些沒反應過來。

但是,很快,他們就全部跟著叩首:“臣等恭迎陛下法駕,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然后,前來迎接天子的河東軍民數千人也跟著附和:“我等恭迎陛下法駕,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數千人一起三呼萬歲,剎那間聲勢響徹天地,即使過了許久,山谷河流之間,依然有余音在回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于是天子劉啟兩耳之中,萬歲之聲不斷回響。

這讓他感覺真是太爽了!

“吾今日始知皇帝之貴!”當年高皇帝在享受了叔孫通帶領的百官朝拜與禮儀后,因此感慨。

天子劉啟,如今差不多也是這么一個感覺。

他只覺得之前上朝出巡什么的,與現在相比,簡直弱爆了!

只有這樣的場面,才是皇帝應有的尊榮啊!

他心中雖然很享受,只是,他的性格向來不怎么會輕易的表露出他內心真正的感受。

因此,表面上,他還是一副很淡定的模樣,肅穆而立,站在鑾車之上,揮手讓車駕前行,來到劉德面前,道:“諸卿平身!”

然后,他看了一眼劉德非常滿意的朝劉德點點頭。

然后,天子車駕繼續前行,首先在列隊恭迎他的河東郡兵陣列之前檢閱了一番,然后,來到百姓與吏員之前,巡視一番,再回到劉德等百官身前。

“朕承先帝之遺德,以眇眇之身以獲持犧牲圭幣以事上帝宗廟,兩年于今!昔者朕皇父臨天下,通關梁,不異遠方,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老,撫恤孤獨,以育群生,減奢欲,不受獻,不私其利,罪人不帑,不誅無罪,出美人,重絕于天下。朕雖不敏不明,無有先帝之德,然亦愿隨先帝之治也!上帝降以寶鼎,非褒朕,乃是嘉太宗孝文皇帝也!”天子劉啟站在鑾車上,高聲向著文武百官,軍民百姓宣告著:“其詔:命承寶鼎以奉太宗孝文皇帝宗廟,世世代代,尚饗不絕!賜天下百姓民爵一級,其除今歲租稅,加年八十孤寡布帛兩匹,賜河東百姓民百戶牛一酒十石!”

然后,站立后天子身后的數十位童子齊聲將天子詔命復述三遍。

劉德見了,臉頰有些抽動,老爹這個悶騷,居然把高廟里劉邦的唱詩班都給帶來顯擺了!

而河東官民聞言,卻是歡天喜地的跪下來,這一次一個個都心悅誠服的叩首:“陛下圣恩,臣等無以為報,唯頓首頓首,以謝君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得不承認,官僚們學起東西來真是快!

一眨眼功夫,他們就不需要提醒,就能脫口而出,三呼萬歲,而且毫無違和感。(
時事造就英雄,英雄又會影響時代,要麼勝利,要麼滅亡。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0 20:1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