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1
發表於 2015-7-5 20:05:00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回     魏以甲子拔中山



  卻說魏王珪謂諸文武曰:「慕容寶志不能立,乃出北遁。
  今眾立慕容普陵為主,慕容麟必懷不忿之心。吾急攻之,彼必死守。目今吾軍糧盡,不如暫還,去據南城,待其二子內亂,然後乘之而入,則二子成擒矣!「群臣曰:」陛下聖策,非臣所能及也。既如此,宜即解圍南還,以待其變。「魏王珪曰:」賊人多謀,不可急離。可令靈壽領一軍,朝夕耀武揚威,以示城內。「魏王珪引諸軍退屯於南城。
  時中山糧已盡,燕王慕容普陵心中大憂,烏丸部將軍張讓進計曰:「今城中糧盡,百姓無食,大王可使饑民出城求降乞食。魏兵不備,臣以兵五千,從百姓中殺出,可破魏師也。」
  普陵從之,示告城中,令百姓饑者出降求食。張讓開北門出,百姓一萬人,手執降旗在先來降。靈壽不知是計,乃曰:「吾知城中甚饑,百姓受苦,既來降者,不壞汝,汝可自去討食。」
  於是百姓各散。俄而城內張讓以五千人殺出,魏兵大亂,靈壽見兵出,急忙上馬持槍,喝將軍馬擺開與戰。二人交鋒,不上二十餘合,魏兵漸漸圍裹將來。張讓見魏兵圍來,恐不能敵,將軍器收了,驟馬殺開一條血路,衝走出來,不敢復還本城,因此收軍屯於北山,靈壽復兵圍城。
  卻說慕容麟在西山使人探聽中山消息,使人回報:「燕王慕容寶北遁和龍,城中諸將立慕容普陵為燕王而守中山。魏王珪糧盡,令靈壽以五萬兵圍中山,自以大兵退屯南城。中山糧亦盡,慕容普陵使百姓詐降,遣張讓以五千精兵,在百姓後殺出,攻其無備,兵少反被魏兵殺敗,不敢入城,目今走屯北山。」麟大怒曰:「普陵豎子,何敢妄自尊大而稱號焉,吾必殺之!」大將丁零曰:「目今張讓以兵五千屯在北山,不如遣人召來,以十分恩義重撫之,令其順主公,使其為前鋒將軍,叫開中山城門,先殺普陵,主公自為趙王,據中山,聚集三軍,可破魏兵。」麟從之,曰:「卿可代我為使,去召張讓來歸。」
  丁零欣然領命,來至北山,謂張讓曰:「趙王麟現屯西山,聞將軍在此,令某特請將軍到寨,一同商議破魏,將軍可即與吾同往。」張讓曰:「吾聞趙王出奔,何以還在西山?既然有召,我即領眾同往。」言訖,遂以部下之兵,一同來至西山,入中軍見趙王麟。麟出位接之,問勞畢,賜坐謂曰:「將軍乃關雲長之儔,勇略俱全,吾有一事,相煩將軍,共成大功,卿意云何?」讓曰:「臣久食燕祿,常思報效,既來遣臣,安敢推委?願聞所使,萬死不辭!」麟曰:「普陵無知,妄自尊大,吾欲以兵誘開城門,殺此跋扈,非將軍莫能。若將軍肯為,其功實出將軍之賜也!」讓曰:「殿下既主計此,臣惟命是從。
  臣今夜引兵在前,誘開城門,殿下可速引兵來應。「於是計議已定。至夜,張讓引兵先行,麟同丁零伏兵在後,悄悄抄城後東門,來至城下叫門。城上將士認得是張讓兵還,乃急開城門,放讓及軍士一擁而入。麟、丁零伏兵雜於其中,一同進城。是夜,賀使大將丁零調兵守營,自以五千兵斬門而入後殿,至臥所,把普陵殺訖。次日,麟召文武集於朝堂謂曰:」普陵妄自尊大,昨夜吾同張讓兵還而入,已將殺之。今吾兄燕王不知何往,吾自權攝趙王之位,以拒魏兵。「群臣皆稱萬歲,曰:」願從尊命!「於此慕容麟乃即大位,封賞功臣,以烏丸張讓為大將軍,以丁零為前將軍,二人皆掌兵權。
  是日,同諸文武商議守戰之策,諸將皆曰:「今城中饑饉,柴米皆在城外諸邑所備,幸魏兵昨日自退而去,倘魏兵再來圍住,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士民振恐,恐其日久生變,亂則必被擒矣。不如乘其未至,以兵去據新市城,拒住魏兵之路,就食其城之糧,可保萬全。」趙王麟曰:「汝等之計,正合朕心。」於是便與文武率三萬五千兵出據新市城,以拒魏兵。
  六月甲子晦日,靈壽退軍來見魏王珪及說普陵被麟殺死而自立,目今以軍出屯新市城。魏王珪聞說,慕容麟自即大位,以軍屯新市而拒敵,遂令進兵攻之。當時太史令龜崇曰:「不可,容待旦日以進。」魏王珪曰:「如何不可?」崇曰:「昔紂以甲子日亡,先人謂之疾日,故兵家忌之,以為不吉,故不可進也。」魏王珪曰:「紂王以甲子日亡,而武王不以甲子日興乎?」崇無以對,遂進兵。
  至十月甲戌,軍至義台,慕容麟率兵阻住去路。魏王珪使張兗出陣,慕容麟亦親自出陣,兩軍混戰。張兗與慕容麟二人交鋒,在陣前大戰,未上三十餘合,慕容麟氣力漸乏,只好架攔,因此收回軍器,拍馬便走。被魏王珪揮軍大進,奮勇殺死燕兵二萬餘人,追下五十餘里。麟勢迫,退走去鄴。次日,魏王珪催兵大進,攻拔中山城。珪兵遂入屯於城中,得燕府庫財寶,頒賞諸將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2
發表於 2015-7-5 20:07:04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一回     慕容德稱王滑台



  戊戌二年正月,趙王慕容麟被魏軍殺敗,來至鄴城,見叔范陽王慕容德。德問曰:「聞你在義台與魏兵交鋒,如何來此?」麟曰:「魏兵勢大,因此大敗。見吾叔父,商議復仇。」

  德曰:「吾此處兵少,亦不敢妄動。」正議之間,細作回報魏王珪親率大軍,將至鄴境。德大驚,慕容麟曰:「鄴城不固,不如徙據滑台堅守之,待其師老糧盡,然後擊之,可復業也。」

  德乃從之。即時領兵擁至黎陽,拘集船隻,三軍皆上船,欲南渡滑台。忽遇風暴,其船盡沒,慕容德傳令三軍,依前上岸,因此無船過江。

  正在猶豫之間,忽有探馬來報,魏兵將至,只隔五十里到此。慕容德與慕容麟二人,心中憂悶不悅,天色已晚,只得權屯岸邊,正欲以待來早,討集船隻渡江。

  是夜,月白風清,江中流澌凍合。慕容德與慕容麟睡不安席,起來向江邊一看,但見江水盡皆凍合成冰。德等大喜,拜謝天地,急忙傳令三軍,一齊踏冰渡江。德軍過了,卻好天明。魏兵及至,而其冰已消,因此德軍逃得此難。

  魏兵聞說,皆曰:「此天神助之也!」慕容德遂改黎陽名為天橋津,引眾奔入滑台,屯紮軍馬,提調守城。

  魏王珪見慕容德走入滑台,乃來引眾至鄴城。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3
發表於 2015-7-5 20:07:32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二回     燕蘭汗謀亂燕室



  初,燕人有自中山至龍城者,言拓跋珪衰弱,於是燕王寶欲復取中原,調兵悉集。至是聞中山已陷,乃命罷兵。遼西王農曰:「遷都尚新,未可南征,宜因使師襲庫莫奚,取其牛馬,以充軍資。」寶從之,北行渡澆洛水。會南燕王德遣使言珪西上,國中空虛,宜速起兵。寶大喜,即日詔諸軍整頓,擇日起行,去取長安。乃諸軍苦役,不聽自散。農及長樂王盛切諫,以為兵疲力弱,魏新得志,未可與敵。寶將從之,慕輿騰曰:「今師眾已集,宜獨決聖心,乘機進齲」於是乃留太子盛統後事,以騰為前軍,農為中軍,寶自為後軍,相去各一頃地,起行長安。
  段速骨因眾心嗟怨,後遂作亂,逼立高陽王隆之子崇為王。
  慕容寶將十餘騎奔農營,報知農、騰。
  農、騰不信,其部營兵亦厭役奔潰。於是燕王寶見眾亂,乃奔走還龍城。
  燕尚書蘭汗見燕王寶勢孤,陰使人與段速骨等通謀,乃自弓兵出營龍城之東屯紮。
  遼西王農不知其為亂,夜出赴之,被速骨將以巡城,招城上之兵來降。農素有忠節威名,城中恃以為強,忽見農在城下,無不驚哭喪氣,遂皆逃潰,無人守城,速骨乃得入城,縱兵殺掠。燕王寶及長樂王盛等見亂,率輕騎南走。速骨以高陽王崇幼弱,欲更立農,崇黨聞之,遂欲殺農。
  蘭汗大怒,以兵襲擊速骨,速骨不備,被執殺之。蘭汗廢崇職,以太子策承制行事。與部下將謀計,遣使迎寶及盛於薊城。寶以為實,欲還,盛等曰:「汗之忠詐未可知也!不如南就範陽王,合眾以取冀州;若不能捷,徐歸龍城未為晚也。」
  寶從之。行至黎陽,使中黃門令趙思去告范陽王。范陽王德令其使人奉迎歸。
  德已自稱號王,德謀遣慕輿護率壯士數百人隨趙思而北,聲言迎衛,其實圖之。趙思使人報知於寶,寶既遣思而聞德已稱制,亦懼而北走。護至無所見,執思而歸,德以其姻習典故,欲留而用之。思曰:「犬馬猶知戀主,思雖刑臣,乞還舊主。」
  德固留之,思怒曰:「殿下親則叔父,位則上公,不能率先群後以匡帝室,而幸根本之傾,為趙王倫之事,思雖不能如申包胥之存楚,猶慕龔君賓之不偷生於世也。」德斬之。
  寶走至北,遣長樂王盛收兵冀州,行至鉅鹿,說諸豪傑,皆願起兵。會蘭汗復遣使奉迎寶,寶以汗係燕王垂之舅,而盛妃之父也,請無他意,遂行。盛流涕固諫不聽,盛乃與將軍張真下道避匿。寶自去龍城四十里,汗使弟加難率五百騎入外邸而殺之,並殺太子策及王公將士百餘人,自稱昌黎王。
  慕容盛聞知大哭,欲赴哀,張真止之休去。盛曰:「我以窮投汗,汗性愚淺,必念婚姻,不忍殺我,旬月之間,足以展吾之志。」遂往見汗。汗妻蘭氏、盛妃,皆涕泣請放盛,汗側然哀之,乃舍盛於宮中,以為侍中,親待如舊。汗兄堤驕狠荒淫,汗惡其無禮,盛因而間之,汗兄弟浸相嫌忌,遂不相睦。
  燕太原王慕容奇,乃慕容楷之子,蘭汗之外孫也。汗以為將軍長史,太子盛潛使奇逃出,起兵五千,來攻蘭汗。汗得聞知,使仇泥慕將兵一萬討之。
  是時龍城,自夏至於秋月不雨,汗日詣燕諸廟禱請,委罪加難。加難聞知怒,率所部兵一萬五千來襲。汗使太子蘭穆擊破加難。加難聞之,刺殺汗、穆,而取大位。時穆果來攻破加難,還宴將士。盛因逾垣入東宮,與汗等聚集舊所衛兵三千人馬,殺出東宮,來殺穆。諸軍聞盛得出,皆呼躍爭先殺汗。汗、穆被真斬之,內外欣然,士女相慶。盛告於太廟,因下令曰:「賴列祖之德、文武之力,社稷幽而復顯,不獨孤以眇眇之身,挽回造化之權,凡在臣民,皆得明目當世。」遂大赦改元,以長樂王攝行統制,命慕容奇罷兵。奇生異心,遂不受命。盛大怒,勒兵三萬,進至橫渠。盛出擊大破之,執奇賜死,於是龍城遂平。
  南郡公桓玄遣人見會稽王,求為廣州刺史。道子忌玄在荊州為患,因從之。桓玄受命為廣州刺史而不行。
  豫州刺史庾楷以道子割其四郡屬王愉,上疏言:「江州內地,而西北近戎,不時為寇,倘有急,軍需不應,使愉分督四郡還他。」朝廷不許。楷怒,遣其子庾鴻謂王恭曰:「尚之兄弟,復秉機權,欲削諸鎮,宜早圖之。」王恭乃以為然,遣人以告殷仲堪及桓玄。二人皆許之,推王恭為盟主,刻期各執兵同赴京師。司馬劉牢之諫曰:「會稽王道子,帝叔父也,而又當國秉政。卿為將軍,戮其所愛,其深伏將軍已多矣!頃所授任,雖未允愜,亦無大失,而割庾楷四郡以配王愉,於將軍何損?晉陽之甲,豈可數興乎?」王恭不從,上表請討王愉、司馬尚之兄弟。朝廷憂懼,內外戒嚴,道子不知所為,悉以事委世子元顯,日飲醇酒而已。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4
發表於 2015-7-5 20:07:59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三回     慕容盛復登燕位



  己亥三年正月,燕王寶被尚書汗謀弒,太子慕容盛與張真等,謀復誅汗,龍城遂平。群臣復請太子慕容盛登基,國號大燕,改元建元元年。慕容盛既即皇帝位,次日大排宴,宴群臣於新昌殿,燕王盛謂諸文武曰:「今日宴樂,諸卿各言其志,朕自覽之。」斯時,盛初即大位,以威嚴驕下,暴戾少親,多所猜忌,刑必就戮,文武莫有敢對者。兵部尚書丁信,年方十五歲,趨步進言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臣之願也。」燕王盛知其諷己,乃笑曰:「丁尚書年少,安得長者之言乎?」
  於是文武各為樂飲,至晚罷散。
  十一月,魏王珪領軍進九門。時天行大疫,三軍人馬並牛羊等死者十之五六。群臣咸思北還,因上言曰:「今天行時氣,大疫流行,軍民百姓死者將半,天時如此不利,不如退避其氣。
  不然,軍民盡死,得地者閒!「魏王珪曰:」斯固天命,將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與為國,在吾所以撫之耳!何患乎無人也?「因此群臣不復再言,遂引軍入鄴城,聞百姓有老病不能自存者,詔令郡縣賑恤之。
  魏王珪既入鄴城,自與文武遍覽宮殿,遂有定都其地之志,乃置行台,領眾還來中山。中山之守戍兵,俱各潰散。魏王乃令眾遂入中山城。珪謂諸將曰:「今幸祖宗之靈,天地之佑,諸將之勇,文武之能,盡得燕之土地,朕欲與卿等北還,而恐山東有變。」群臣答曰:「陛下可調將守之,萬無一失。」魏王珪從之,乃於中山置行台,詔封東平公拓跋儀為衛王,總兵五萬鎮守中山。又詔使洛陽公遵總兵四萬,鎮渤海之合口。是月辛酉日,魏王珪車駕與眾振旅還京,回至舊都。下詔有司,定議國號。群臣上曰:「昔周秦以前,帝王居所生之土,及王天下,即承為號。今國家啟基雲代,應宜以代為號。」魏王珪曰:「昔朕遠祖,總馭幽都,控制通國,雖踐王位,未定九州。
  逮及朕躬,掃平中土,凶逆蕩除,遐邇率服,仍宜先號為魏,不必再更。「於是復號為魏,群臣皆賀。次日率眾還都平城。
  魏王詔令即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正封畿,制郊甸,遣使循行郡國,舉奏守宰,不法者魏王珪親覽察黜陟之。
  十一月,魏王珪始登皇帝大位,改元為天興元年。詔鄧彥海典官制,立爵品,定律令,協音樂;詔儀曹郎中董謐撰郊廟、社稷、朝覲、饗宴之儀;詔三公郎中王德定律令,申科禁;詔太史令晁崇造渾儀,考天象;使吏部尚書崔宏總裁之。因是命朝野之人,皆要束髮加帽,逆者罪焉。
  二月,高車聚三十餘部落謀叛。魏王珪聞知,遣張兗以兵五萬北巡,命諸將三道襲高車。高車兵少,畏戰自潰,因此大破高車三十餘部,獲七萬多口,馬三千餘萬匹。衛王拓跋儀別將三萬騎,追至絕漠千餘里,又破其七部,諸部大震,各散,於是收兵還訖。
  卻說南涼王禿髮烏孤集百僚,謂之曰:「隴右、河西,本數郡之地,遭亂分裂至十餘國。今欲取呂氏、乞伏、段氏,孰強?吾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楊統曰:「乞伏本吾部落,終當服從。段氏書生,無能為患,且結好於我,攻之不義。呂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雖有才而內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虛迭出,彼必疲於奔命,不過三年,兵勞民困,則姑臧可圖也。姑臧舉,則二寇不待攻而服矣。」烏孤曰:「善!」遂從之。
  初,秦王苻登之弟廣,率眾依南燕王慕容德。德受之,令其屯於乞活堡。至後燕勢衰弱,乃自稱秦王。時滑台孤弱,土無十城,眾不過萬,附德者多去附廣。德大怒,乃留魯王慕容和守其城,自率眾五萬去討廣。廣無備,被德入堡,執廣斬之。
  慕容和長史李辯見德去了,乃集黨殺和,以滑台降於魏。魏王珪使行台尚書和跋率輕騎五千,自鄴赴滑台。其城空虛,入城中,悉收德宮人府庫財寶。當時陳、潁之人,多附於魏。
  燕將軍慕容雲聞知有變,率眾斬辨,眾將士出迎德。德大驚,欲還攻滑台。韓范諫曰:「向也,魏為客,吾為主;今乃我為客,魏為主,人心危懼,不可以復戰。不如先據一方,自立基本,乃圖進取可也。」張華曰:「先取彭城為居。」潘聰曰:「彭城土曠人稀,平夷無險,且晉之舊鎮,未易可齲又密邇江淮,夏秋多水,乘舟而戰者吳之所長,我之所短也。青州沃野二千里,精兵十餘萬,左有負海之饒,右有山河之固。
  廣固城,曹嶷所築,地形險峻,三齊英杰思得明主,以立功於世久矣。晉刺史辟閭渾昔為燕臣,今宜遣辨士往說,而以大兵繼其後;若其不服,取之如拾芥耳!既得其地,然後閉關養銳,伺隙而動,此乃是陛下之關中河內也。「德從之,於是德乃引師而南,兗州、北鄙諸郡縣皆降,德選守宰以撫之。禁軍士毋得擄掠財物,百姓大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5
發表於 2015-7-5 20:08:24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四回     慕容德謀都廣固



  南燕王慕容德至兗州,正與諸將士議國事,忽然後燕王慕容盛遣使至,南燕王其侍郎張華曰:「天下非一人天下,有德者居之焉!陛下仁德日新,何用退讓?」於是南燕王德大悅。次日,引師南遷,北鄙諸郡悉來歸附。因是德僭即皇帝大位,改元為建平元年。
  次日宴會群臣,南燕王德酣飲,笑謂群臣曰:「朕雖寡德,恭己南面而朝諸侯,可方自古何等王也?」青州刺史鞠仲曰:「陛下中興之君,少康、光武之儔也。」南燕王德大悅,命左右賜鞠仲帛千匹。鞠仲辭曰:「陛下登御之始,營建多般,留賞諸工,請存儲庫,臣不敢領。」燕王德曰:「卿知調朕,朕不知調卿乎!何故推辭!」韓范進曰:「臣聞天子無戲言,忠臣無敢妄對!今日之論,上下相欺,可謂君臣俱失也!」燕王德大悅,又賜韓范絹五十匹,因此忠言競進,朝多直土矣。
  旦日,燕王德與群臣出狩,幸齊城,登塋邱,望見一塚,因之問曰:「甚人之塚?」群臣答曰:「臣等不知,可問百姓。」德命左右去喚,百姓不敢入,使青州秀才晏謨入,燕王德問:「甚人之塚?」謨對曰:「乃大夫晏嬰之塚!」燕王德顧謂近臣曰:「禮,大夫不逼城葬,平仲古之賢人,達禮者也,而生居近市,死葬近城,豈有意乎?」晏謨對曰:「孔子稱臣先人賢則賢矣。平仲豈不知高其梁,豐其禮,蓋政在家門,故儉以矯世,存居湫隘,卒豈擇地而葬乎?所以不遠城者,猶冀悟平生意也。」燕王德大悅,遂問謨以齊之山川丘陵、賢哲舊事。
  謨歷對詳辨,畫地成圖呈上。燕王德深嘉之,拜晏謨為尚書郎。
  燕王德因饗晏,乘高遠矚,請祭平仲。顧謂尚書曾邃曰:「齊魯固多君子,當晉全盛之時,接慎、巴生、淳於、鄒田之徒,蔭修簷,臨清沼,馳朱輪,佩長劍,恣飛馬之雄辭,奮談天之逸辨,指揮則紅紫成章,俯仰則丘陵成韻。至於今日,荒草頹墳,氣消煙滅,永言千載,能不依然?」邃答曰:「武王封比乾之墓,漢祖祭信陵之墳,皆留心賢哲,每懷往事。陛下超出二主,澤及九泉,若使彼如有知,寧不銜荷?」於是德大悅,罷飲而馳還之。
  南燕王德在兗州,遣使說幽刺史辟閭渾來降,而閭渾不從,使人回報渾不降。德命北地王慕容鐘引步騎三千攻之。德自以兵進據瑯玡,徐、兗之民,歸附者十餘萬。渤海太守孚,燕之舊臣也,聞德至,出降。德大喜曰:「孤得青州不為喜,喜得卿耳!」遂委以機密。渾守廣固,其下多出降,渾懼奔魏,德以兵追斬之。渾子道、秀自詣德,請與父俱死。德曰:「父雖不忠,而子能孝,特赦之!」渾參軍張英為渾作檄,辭多不遜,德執而讓之,英神色自若。徐曰:「渾之有臣,猶韓信之有蒯通,通遇漢王而生,臣遇陛下而死,比之古人,竊為不幸耳!」
  德怒殺之,遂定都於廣固。
  九月,燕遼西太守李朗在郡十年,威行境內。盛疑之,累欲不赴。朗亦以家在龍城,未敢顯叛。陰使人召魏兵,許以郡降,事覺,盛令兵五百滅朗族,使將軍李旱討之。旱既行,盛計使人急召還,數日而復遣之。郎聞其家被誅,擁三千餘戶,以自固拒旱。及聞早還,謂盛有內變,不復設備。留其子守令支,自以數十騎迎魏師於北平。旱知,密以兵夜行曉伏,陰襲克令支,使人守之。自以兵追朗斬之,遼西遂平。
  十月,會稽王世子元顯性苛刻,生殺任意,發東土諸郡免奴為客者置京師,以充兵役,東土囂然。孫恩因民心騷動,自海島聚民二萬來攻會稽。會稽內史王凝之,世奉天師道,不出兵,亦不設備,官屬請討之,凝之曰:「我已請天師借鬼兵守諸要津,諸君不足慮也!」恩兵至,凝之無備,被恩遂陷會稽,殺凝之。於是八郡之人,一齊起兵,殺長史以應恩。旬日眾至十萬。時三吳承平日久,民不習戰,郡縣皆望風奔潰。恩據會稽,自稱征東將軍,號其黨曰「長生人」。驅諸縣令以食其妻子,不食則肢解之,所過焚掠,削木堙井。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6
發表於 2015-7-5 20:09:59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五回     孫恩聚眾寇江南



  話說瑯玡人孫恩,字靈秀,世奉「五斗米道」。恩叔父孫泰,師事錢塘杜子恭,而子恭有秘術。

  有人以舟裝載瓜游江湖賣,子恭問其人買瓜,就向瓜主借刀剖瓜。瓜主欲等取刀,子恭曰:「汝只管歸去,當即送還耳。」瓜主始搖舟而別。行至嘉興,忽有一尾大魚躍入舟中。瓜主破魚,見子恭所借之刀,在魚腹中,其瓜主以子恭為神,往往如此。

  後子恭死,孫恩傳得其術,然狡猾有小才,誑誘百姓。愚者敬之為神,皆竭其財產,進子女以祈福慶。會稽王道子聞知泰有異術,煽惑民心,恐其為亂,將泰誅之。孫恩逃出海濱,海濱之人,素聞孫泰之名,及恩至,眾問之。孫恩以言惑眾,謂其叔父孫泰蟬蛻登仙。

  眾人信之,咸以財帛資給孫恩,財因是聚。恩招集亡命,志欲復仇,迨明年,眾數十萬,由此朝野騷動,士民震恐。

  盧循謂恩曰:「今八郡軍民響應者,謂將軍能除君側之惡,以解百姓之憂,故來歸也。火速入朝上奏,數會稽王道子及其子元顯之罪,請上誅之,則江南士民,盡命來歸。」孫恩從之。

  安帝即位以來,內外乖異,石頭城以南,皆荊州所據,以西皆豫州所專,京口及江北,皆劉牢之及廣陵相高雅所致,朝政所行,惟三吳而矣。今聞孫恩作亂入都,皆為恩有,畿內郡縣,處處盜賊蠭起,建康士民,居而震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7
發表於 2015-7-5 20:10:24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六回     劉裕落魄遇聖僧



  卻說宋高祖武皇帝,諱裕,字德輿,小名寄奴,乃彭城縣綏輿裡人。姓劉,是楚元王交二十一世孫也。彭城原是楚都,故留裔家焉。晉氏東遷徙訖,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裡。裕夜生之時,神光照室,猶如白晝。及長,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偉,僅識文字,不事廉隅小節,奉繼母以孝聞。
  常賣履為業,好樗蒱,為鄉閭所賤。獨瑯玡王謐見其奇偉,深相敬耳。是時裕已二十餘歲,忽一日賣履,積有五日之糧,遂懶賣履,遂游京口之竹林寺閒耍,偶因臥於講堂之前。
  卻說竹林寺眾僧會講佛法,忽見講堂毫光燦爛,僧人大驚,疑是火發,即忙呼集眾僧,令去救火。此時眾僧一發向前,來至講堂救火,並不見火,只見劉裕在講堂前臥下,上有五色龍光,火燄罩身。當時眾僧叫醒劉裕,具說與知而賀曰:「小僧嘗聞龍穿七竅,真命天子;蛇穿五孔,五霸諸侯,今金龍護子之體,子非諸侯,必帝王也!」裕聞言甚喜,乃謝曰:「上人無妄言,吾行止之時,嘗見二小龍附翼,或樵漁山澤,亦曾同侶,何足為奇?山野庸夫,亦不敢望,禪師何過贊也?」言訖,眾僧請裕飲茶,茶罷,裕遂辭僧回家。
  至次日,灶下無柴,裕乃取斧擔,往新洲上去伐獲。卻說新洲土神,見劉寄奴落魄,宋祚當興,乃化長蛇攔路,與之射傷,復變小童,傳授金瘡之藥,乃稽其王者之興。裕來至洲上,忽見大蛇長有數丈,在渚蟠屈。裕驚駭,以箭射之,蛇被箭傷,而遁入獲中。裕被嚇亦歸。至明日無柴,只得復往新洲去伐荻柴。及至洲上,忽聞荻中有杵臼之聲,疑往觀之,卻見童子數人,皆青衣立於荻中搗藥,裕怪問其故,童子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傷,在此合散敷之。」裕驚,佯挑曰:「汝王何不殺之?」童子應曰:「寄奴乃王者,不死不可殺也。」裕笑叱之。
  童子皆散,忽然不見。裕乃收其藥,認識之。返回家數日,將藥往下邳去賣。
  卻說黃龍長老知天下之真主在於劉裕,是以化為沙門,在道俟裕,指與功名。
  當裕賣履歸來,遇見沙門,沙門謂裕曰:「江表當亂,安之者其在君乎?君何行此?」裕曰:「禪師之言,正合吾意。
  奈吾身有賤疾,不敢投伍。「沙門又問曰:」君有何疾?吾教汝醫!「裕曰:」我少年有手瘡,積年不癒,因是無力。「沙門曰:」吾有黃藥,與君可將敷之,必然得好也。「言訖,將藥授裕,裕接了,沙門忽然不見。裕思半晌,疑必神助,乃拜謝天地回家。將沙門黃散敷之,一敷就愈,其手力更大,堪舉千斤,因是將其餘黃散及童子所遺之藥寶藏之,後每遇金瘡,敷之無有不癒。裕既得沙門之語,常懷在心。
  晉隆安三年十一月,孫恩聚眾據會稽作亂,劫掠郡縣,有會稽附郡太守王德即忙寫表,使人入朝奏知,求兵征討,使人領命去了。
  卻說晉安帝設朝,只聽得淨鞭三下響,果然文武兩班齊。
  只見文武百官,齊立丹墀,前八拜後八拜,中又八拜,三八二十四拜,揚塵舞蹈,山呼萬歲。君臣禮畢,晉帝在座上言曰:「卿各平身,有事出奏,無事退班。」於是群臣起立兩邊,忽黃門官引會稽使人直至金鑾拜舞已畢,呈上表章。晉皇披表讀訖大驚,謂使人曰:「汝宜星夜奔郡,令太守點兵,緊守城池,朕即發兵來應。」使人領命,拜辭出朝,即歸去了。當時帝問群臣曰:「今奸賊作亂,誰敢與吾興兵?」言未畢,群臣奏曰:「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此二人智足多謀,陛下不如遣其前去征討,必然收服。」帝聞奏,即宜謝琰、劉牢之二人至,謂曰:「會稽妖賊孫恩作亂,遣卿等前去收服,卿宜領兵。
  竭力得勝回朝,封賞不輕。「二人聞命即時謝恩,出朝領兵。
  放下珠簾,眾文武各退班去了。
  卻說謝琰、劉牢之二人領兵十萬欲行,缺少一個參軍官,心下正自納悶,忽部下軍人出說曰:「吾鄉中有一心腹之人,乃是楚元王交二十一世孫也,姓劉名裕,小字寄奴,原居京口。
  此人幼讀兵書,長習武藝,有萬夫不擋之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笑齊桓、晉文無匡霸之才,論管仲、樂毅少縱橫之策,治兵彷彿孫、吳,運籌平欺洛、灌。若將軍這裡少參軍官,何不禮請他來,必然平服妖賊。「
  牢之聞之大喜,就令軍人以禮去請。軍人得令,連夜上馬來到京口,即見劉裕,俱道:「妖賊孫恩作反,朝廷差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領兵前去征討,二人令我前來,禮請足下為參軍,一同去征。文書緊急,火速要行。」裕聞大喜,即時收拾行李,跟同軍人上道,來至營前,忙引入軍中,拜見劉牢之。牢之見裕身長七尺,相貌魁偉,面如碧玉,五綹長鬚垂於腹下。牢之心中大喜,即便優禮相待,與之談論,應答如流,即拜為參軍,裕亦喜之不勝。於是牢之傳令三軍,望會稽進發,不日來到會稽城東五十里,下住營寨。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8
發表於 2015-7-5 20:10:51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七回     劉裕十騎破孫恩



  話說謝琰、劉牢之二人升帳,謂參軍劉裕曰:「汝可帶十個精壯軍人,去觀賊虛實如何,回來報知,吾好引兵後進。」
  裕得令,引十人前行。行至二十餘里,卻遇孫恩引賊眾五千餘人,正來與牢之對陣,見了裕等十人,指揮擒捉。裕無奈,只得向十人曰:「今日我等退走,必然被擒,若拼死往鬥,或可殺賊,正好立功,各宜竭力。」言訖,各自奮勇殺進,正遇孫恩,遂與交戰,一來一往,一上一下,戰有三十餘合,後賊眾擁來,裕料眾不敵,且戰且走。賊眾追來,十人皆死。裕猶獨力拒恩,裕偶失足,墜於岸,賊眾臨岸欲下,被裕奮勇長刀亂砍,殺賊數人,賊眾少卻,裕乃得登岸,賊驚潰走。裕乃大呼逐之,賊眾皆走,裕所殺傷者甚眾。
  卻說劉牢之子劉敬宣,因見他父派裕引十人去探賊,久不見裕等回營,逆料裕等必為賊兵所困,乃稟明牢之,牢之命敬宣引兵前去探訪。敬宣得令,領了大隊人馬前來尋裕,行至平山陽,望見賊眾蜂擁亂竄,裕乃一人,經電迅雷前往追殺。敬宣與眾軍看見,無不驚駭歎息。敬宣遂揮軍助擊,大破之,斬獲千餘人,追下五十餘里,敬宣方才鳴金收軍,與裕一同回營。
  參見牢之,敬宣備述其故。牢之曰:「公子神威,自古罕有,不惟破賊,吾一軍皆生色矣!」遂重賞劉裕,犒勞三軍,引兵進屯會稽。
  初,孫恩聞八郡響應,謂其屬曰:「天下無復事矣!當與諸君朝服至建康。」既而聞牢之引兵濟江,今與裕戰不利,乃驅其眾復逃入海島去了。
  卻說荊州刺史殷仲堪,乃陳郡人,能清言,善屬文。父病經年,仲堪衣不解帶,執藥揮淚,遂眇一目,旌表以孝,因是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因問仲堪之目曰:「卿患此者為誰?」
  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退維谷,甚為感愧。」帝謂仲堪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甚敬之。仲堪一日出遊江濱,忽見水上流一棺至,仲堪以為無主,命家人赴水收而取之而歸。
  有日聞門前之溝,直起為岸,至夕有人來謁仲堪,自稱曰:「吾乃徐伯玄,向者感君之恩惠,無以報德也。」仲堪亦以禮待之。因問曰:「仲堪門前之溝,又無大水流砂,自然填成為岸,君乃高土,必知其何祥也?」伯玄對曰:「水中有岸,其名為洲,君將為州官耳!」言終,其岸復沒,伯玄亦忽不見,仲堪心甚疑之。次日設朝,群臣保奏,孝武帝除殷仲堪為荊州刺史,命其去鎮江陵。仲堪謝恩受職,辭帝赴任。孝武帝謂曰:「卿去有日,令人酸然,常謂汝為廊廟之寶,而忽為荊楚之珍,良以慨恨,使朕憂深!」仲堪曰:「臣雖任外,無苟取民間一毫;以負陛下殊遇之恩,伏望陛下善保龍體,以重天下之望,毋勞懷臣之深。」仲堪為孝武帝所重,為此堪亦盡忠臣之心。
  既至荊州,荊州連年水旱,百姓饑饉,仲堪食常五碗,盤無餘肴,每食粒落席間,輒拾而啖之。雖欲惜物,亦緣其性直素,常語子弟曰:「人見我受任方州,謂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仕,而損其本,彼其存之矣!」
  是時殷仲堪與桓玄不睦,恐桓玄起兵跋扈來攻,意欲先以兵去擊。當有部將紀紳上言曰:「不可!桓玄乃當世之英雄也。
  兼有襄陽之地,君與彼戰,必不易圖也。
  贊星夜歸見仲堪,說知允親之事,堪乃大喜道曰:「吾荊州無憂患矣。」
  卻說南郡公桓玄,先計使人入朝,求為廣州刺史,晉安帝從之。因是起兵謀叛,欲取荊州為家,遣奸細人前去探訪虛實。
  聞知殷仲堪求親於江州楊佺期為援,使人即回,將此報知。桓玄聽訖大怒,即時點起軍馬五萬,欲先取荊州,懼其有備,乃引兵殺奔江州,先攻佺期。楊佺期未知其來,慌忙引兵出城,兩下排陣。陣完,楊佺期乃出陣前言曰:「吾與公素無仇隙,何故起兵侵界?」玄高叫罵曰:「爾與殷仲堪結親樹黨,其意共欲圖我,故我先來圖爾。」言訖,便驟馬挺槍,向期直刺,期亦舞刀出迎,二人戰了三十餘合,佺期氣力不多,被玄便刺於馬下。
  玄殺敗餘兵,收軍入城,出榜安民訖,安排牛酒,賞勞三軍。乃下令曰:「今江州雖破,還有荊州殷仲堪在,若使他得知,必引兵來攻我,百姓必危矣!不如乘其無備,來日便可先以兵攻之。諸將不許入舍,持三日糧去,直殺入城。」諸將曰:「諾!」於是次日引兵一萬,星夜殺奔荊州而來。
  卻說殷仲堪果然無備,被桓玄揮兵殺入城去。仲堪正坐府堂,聞左右說玄兵入城,遂吃驚不校即時部下兵將,持刀殺出,正相遇著,與玄將馮該交戰,不上五合,仲堪敗陣而走。
  桓玄揮兵進衙,殺其家屬,復出府堂,出榜安民,排宴犒賞諸將。玄克荊州,差其偏將該以兵追數日,生執仲堪殺之。玄既殺仲堪,遣入朝上表,求領荊、江二州牧。使人得命帶表即行,行數日來到朝廷。至次日具公服,在待漏院伺候。忽聽得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晉帝設朝,使人乃直至丹墀,呈上表章。
  帝披覽訖,顏色不悅,即以玄表示與群臣,群臣奏曰:「桓玄跋扈,不可違其請也。」於是帝降詔,命玄為荊州、江州二牧。使人得領詔旨,即還去了。珠簾放下,文武退班。卻說使人回見桓玄,具說朝廷詔旨,命領荊、江二州牧之事。玄乃大喜,重賞使人,不在話下。
  初,楊佺期與殷仲堪結為婚姻,遺書與仲堪共圖桓玄。堪多疑少決,苦禁止之,參軍羅企生謂其弟遵生曰:「殷侯仁而無斷,必及難也。吾蒙知遇,義不可以去,必將死之。」是歲荊州大水,仲堪竭倉廩以賑饑民,玄欲乘其虛而伐之,乃發兵西上,仲堪部下將士皆出降玄,仲堪大懼,急引心腹數十人走出,被玄所執斬之。仲堪奉天師道,祈請鬼神,不吝財物,而嗇於周濟,好為小惠以悅人,病者自為診脈分藥,用計倚仗頰密,而短於鑒略,故至於敗。
  仲堪之走,文武無送者也,惟羅企生從之,路經家門,弟遵生曰:「今作如此分離,何可不一執手?」企生旋馬授手,遵生牽下之曰:「家有老母,去將何之?」企生揮淚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養,不失孝道,一門之中,有忠與孝,亦復何恨?」遵生抱之愈急,遂不得去。及玄至荊州,士人無不詣玄者,企生獨不往而管理仲堪葬事。玄使人謂企生曰:「若謝我,當釋汝!」企生曰:「吾為荊州敗不能救,尚何謝焉?」玄乃收之,復問:「欲何言?」企生曰:「從公乞一弟,以奉老母。」玄乃殺企生,而赦其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299
發表於 2015-7-5 20:11:18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八回     涼王卒誡諸子和



  卻說涼王呂光疾甚,立太子呂紹為天王,自號太皇,以太原公呂纂為太尉,當山公呂弘為司徒。光謂太子紹曰:「今三鄰構隙,吾歿之後,使纂統六軍,弘管朝政。汝恭己無為,委重二兄,庶幾可濟。若兩相猜忌,則蕭牆之變至矣。」又謂纂、弘曰:「永業才非撥亂,直以立嫡有常,偎居元首。汝兄弟輯睦,則名流萬世,若內自相圖,則禍不旋踵。」弘、纂泣曰:「兒不敢反!」
  光卒,紹秘不發喪,纂排闥入哭,盡哀而出。紹懼,以位讓之。纂不許,曰:「陛下自宜保重。」光弟子呂超見呂弘惡狠,謂紹曰:「纂為將積年,威震內外,臨喪不哀,步高視遠,必有異志,宜早除之。」紹曰:「先帝言猶在耳,奈何違之?
  縱使圖我,我視死如歸,終不忍有此意也!「
  弘聞知,謂纂曰:「主上闇弱,未堪多難,況宜為社稷計,不可拘小節也。」弘、纂於是夜率壯士一千,攻廣夏門。左將軍齊從抽劍直前,砍纂中額,左右擒之。纂曰:「義士也!勿殺!」呂超聞變,急率卒二千赴難,眾素憚纂威,不戰自潰。
  纂自入升殿,呂紹遂自殺。呂超見眾散,逃奔廣武。纂以弘兵強,以位讓之,弘不受,纂乃即天王位。以弘為大都督、錄尚書事。纂叔父呂方,乃呂超之父,鎮廣武。纂遣使謂曰:「呂超實忠臣,義勇可嘉,但不識權變之宜,方賴其用,可以此意諭之。」超遂上疏陳謝,纂乃復其爵位,相待如初。後涼王紹既自殺,因此呂纂遂自立為後涼王,後又自立為天王,國號大涼,改元咸德元年。
  卻說當山公呂弘,呂光之季子,與呂纂殺紹自立,恐己不為所容,乃起兵東苑,來攻呂纂。纂遣將軍權德率兵出討,德與呂弘交戰,未上十合,弘眾潰散,弘乃單騎奔外。
  時弘走見叔父呂方,方見之大哭曰:「天下甚寬,何為至此?」遂執呂弘送與呂纂,纂使力士拉殺之。
  卻說呂超不奉朝命,引兵五萬,欲伐鮮卑思盤。思盤聞知大驚,與諸將商議,諸將曰:「主公與後涼王自來無仇,必然是呂超擅自起兵。可使人星夜去見新王呂纂,願稱藩臣,以障涼國。被必抽回其兵,可保吾境無患矣。」思盤曰:「卿言有理。」因是使人持書入姑臧,呈與涼王呂纂。纂覽畢,始知呂超擅伐鮮卑,乃謂使人曰:「吾還報與汝主知道,吾與汝國乃唇齒之邦,必無相攻之理。呂超起兵,朕實不知。朕即使人抽回其兵,從今和好如初,不須憂疑。汝急回白汝主,吾旦日請與超會面講和,宜速來之。」使人得其意語,即歸去訖。
  涼王即使人往邊,召呂超還朝,問曰:「鮮卑思盤與吾國無仇,如何擅伐,不待朕知?不看昔日功勞及先王之面,今朝必然斬你。從今以後,休得如此。」超懼,謝罪而出,來見兄右將軍呂隆,隆曰:「呂纂謀逆,弒君自立,吾甚不平,無人幫附,待弟回來計議。今弟既回,必須殺此跋扈。」超曰:「來日吾即辭纂還廣武城起兵來,汝可以兵內應,誅此不義。」
  隆曰:「汝去再來難定,吾聞呂纂旦日使人請鮮卑主思盤宴,必然大會群臣與弟。待其宴會時,吾自勸纂飲醉,弟可藏刀,侍於左右,將纂刺死,其餘文武不敢逆耳。」超然之。
  次日,呂纂果排宴大會群臣於內殿。纂日與超對飲,飲得大醉。呂隆又來勸酒,纂又飲,因此昏醉。被超利刃將纂殺之,因大叫群臣曰:「呂纂謀逆篡位,吾故殺之,與汝大臣無干。
  今將軍呂隆有先人之志、漢祖之德,宜立襲位,汝等大臣所議何如?「群臣皆曰:」殿下乃太祖之弟,自宜即位,何必計議?「呂超曰:」吾因公殺此逆賊,吾若自取大位,卻被天下人笑我篡位,汝諸大臣休忤吾意。「於是大臣扶呂隆上殿登座。
  呂隆推讓呂超,至再至三,方始受位。諸大臣皆呼萬歲,國號大涼,改元神鼎元年。
  初,呂纂嗜酒好獵,太常楊穎嘗諫之不悛,會超擅攻鮮卑思盤,纂命超及思盤入朝講和。超懼,至姑臧,深自結於殿中監杜尚。纂見超責之曰:「卿恃兄弟桓勢,乃敢欺朕,要當斬卿,天下乃定,吾不忍殺汝也!」因引超及思盤及群臣宴於內殿。超兄中領軍隆數勸纂酒,纂醉,超取劍擊殺之。纂後楊氏命禁兵討之,杜尚止之,皆舍仗不戰而散。超讓位於隆,隆遂即天王位。以超都督中外、錄尚書事。
  楊後將出宮,超恐其挾珍寶,命索之,後曰:「爾兄弟不義,手刃相屠,我旦夕死人,又安用寶為?」超又問:「玉璽何在?」後曰:「已毀之矣!」後有美色,超將納之,謂其父桓曰:「後若自殺,禍及卿宗。」桓以告後,後曰:「大人賣女與呂氏,是圖富貴,一之已甚,其可再乎?」遂自殺。桓懼,奔走河西去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00
發表於 2015-7-5 20:12:39 |只看該作者
第二九九回     李暠自稱西涼王



  卻說西涼王李暠,字玄盛,小名長生,隴西成紀人,漢前將軍李廣十六世孫。祖仕張軌,父早卒,遺腹生暠。暠少而好。學,其性沉敏寬和,通涉經史,頗習武藝,誦孫、吳兵法。

  嘗與呂光太史令郭磨及其同母弟宋繇同宿,窘謂繇曰:「君後當位極人臣,李君有國土之分;家有騧草馬,生白額駒,及其時也。」

  呂光來京兆,段業自稱涼州牧,聞暠之名,署暠為效谷令。會敦煌太守孟敏卒,於是護軍郭謙等,以暠溫毅有惠政,推為敦煌太守。

  其時宋繇亦仕段業,聞暠已立,乃辭段業而歸敦煌,乃入見李暠,言曰:「兄忘郭黁之言耶?白額駒今已生矣!如何不早建其大業也?」

  懸曰:「吾已得志,待弟來謀,幸爾到此,吾之大業濟矣。」於是乃與宋繇共謀。霸有秦、涼二州,遂遷都於酒泉郡,自稱為秦、涼二州牧。

  暠乃勸民稼穡,五穀豐登,百姓樂業。是時白狼、白駒、白雀、白雉、白鳩皆自然棲於園囿。宋繇以白祥自至,金精所誕皆應,因上言曰:「昔太史令郭磨曾言白祥若起,明公可以登基。今日瑞已應矣,明公宜登王位,以乘其時。」

  暠曰:「吾無才德,何敢為之?必須請命於晉,然後方可自立。」

  宋繇曰:「今若如此,則眾士民必離。臣等諸將,為明公開台建業,離鄉土,棄親戚,咸指望明公即位,以圖榮貴。今日失其所望,則散而去,明公與誰人成其事耶?」暠始從之,遂自立。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6:2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