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1
發表於 2015-7-7 02:23:4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回     桓玄挾帝走江陵



  卻說桓玄走至石頭城,聞後軍來趕,恐將士不復用命,乃領眾走入潯陽,劫晉帝。是時玄腰帶寶劍,手提鐵鞭,謂帝曰:「今劉裕謀叛,欲來擒陛下,陛下可急從吾走避。」帝見玄內侍皆帶劍,環立於側,面如土色,拱手謝曰:「多蒙報知,願隨走避!」玄曰:「可速上馬偕行。」於是帝引宮妃等眾從之而行。
  時劉毅見玄走江陵,聚集諸將,商議進兵去追桓玄。因上言曰:「諸桓世居西楚,郡下皆為竭力,桓振勇冠三軍,不可追趕,且宜頓兵以計策謀之耳!」何無忌日:「今出師以來,十攻十破,百戰百勝,欲擒桓玄逆賊,宜於速追,何自阻慢軍心?」又曰:「今之大勝而追,猶如破竹之勢,數節以下,迎刃而解,諸君不去,吾自追趕!」言訖,獨自引部下之兵去追。
  將至江陵,桓玄見後有追兵,急使桓振率軍回馬拒戰。無忌與桓振交鋒大戰,未上二十餘合,無忌大敗走回,來見劉毅、劉道規,言及失利一事。道規曰:「桓玄今去不遠,可驅大隊軍馬連夜去追。」無忌日:「止隔三日程途。」道規曰:「既然如此,星夜去追。」於是道規、劉毅及何無忌總率三軍,星夜趕來。
  卻說桓玄既挾天子走至江陵,及入江陵,見城池崩壞,恐不能守,復挾天子覓船登舟浮江東下,遇著劉毅、何無忌、劉道規等引兵追至。毅等大叫:「留下晉天子還我。」又罵:「桓玄無義之賊,何敢謀劫聖駕!」桓玄大怒,自出交戰,未至二十餘合,桓玄大敗,走下五十餘里。桓玄計遣庾雅祖、何澹之等,乘其舟仗旗幟以拒裕等,自挾帝連夜走守湓口,澹之依從其計。
  何無忌、劉道規等率兵共有七千七百人,連晝帶夜,追至桑落洲。澹之等所乘舟幟,與玄無二,無忌日:「賊帥必不居此,欲惑我耳!今眾寡不敵,戰無全勝,此舟戰士似弱,我以勁兵攻之,必得之。攻之則彼勢沮,而我氣倍,宜速攻之,破賊必矣。」眾軍遂攻得之。因傳呼曰:「已擒何澹之,諸軍何不早降?」賊軍驚憂,追軍亦以為然,乘勢破之,人眾皆各走了。遂進湓口,進據潯陽城,遣使奉送宗廟神主還京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2
發表於 2015-7-7 02:24:2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一回     馮遷抽刀誅桓玄



  卻說劉毅、何無忌、劉道規既破湓口,率眾自潯陽西追,與桓玄遇於崢嶸洲。毅等兵不滿萬,而玄戰士數萬,毅憚之,曰:「玄戰士還有五七萬,吾眾不滿九千人,何以為敵?不如暫退!」道規曰:「不可!彼眾我寡,強弱異勢,今若不進,必為所乘!雖至潯陽,豈能自固?夫決機兩陣,將雄者克,不在眾也!」因麾眾先進,毅等從之。玄常漾舸於舫側,以備敗走,由是眾莫有鬥志。毅等乘風縱火,盡爭先與玄交戰,玄眾大潰而走。玄復挾帝單舸西走,留永安何皇后及王皇后於巴陵。
  殷仲文因叛玄,奉二后之懿旨,還建康。
  玄與帝入江陵,欲奔漢中,而人情垂沮,乃與心腹百餘人夜出,更相殺害,僅得至船,左右奔散去了。荊州別駕王康產見玄走了,奉帝入南郡府舍居祝玄乃自奔走,出離南郡。
  卻說益州刺史毛璩因弟毛璉死,乃使參軍費恬謂從孫佑之曰:「聞君令兄修之為桓玄屯騎校尉,今桓玄與劉毅交戰不利,走南郡必從此過。吾料桓玄不復再興,不如迎玄說之入蜀,請君令兄收之,回益州同守故邑,以圖大事,君意如何?」佑之曰:「公策正合我意。」言訖,二人前來至玄舟船接玄,玄乃大喜,遂問二人姓名,二人未及答應,當屯軍校尉毛修之,進前認得二人是其弟及參軍,急道曰:「此二人,一是小將舍弟佑之,一是家叔參軍費恬,聞大王至,故來接耳。」桓玄聽畢,以二人為將而問曰:「吾欲去漢中避兵災,以圖興復,汝倆有何計策?可以教也!」佑之、費恬欲說修之回益州,乃進言曰:「陛下欲圖興復,不如往蜀。蜀外有崇山之固,內有磐石之靠,進可兼並天下,退可鼎足而立,足可以拒劉裕之兵也。」
  修之亦說曰:「蜀地乃興王之所,昔漢帝亦從此興起,陛下可速行!」玄聽其說,自可與眾同行。行至益州界首,佑之、費恬密與修之言曰:「我二人迎玄者,為脫公也!今桓玄地失兵潰,不久必亡,我三人莫若引部下之兵,走回益州,別圖大事;倘若延遲,則禍至五日矣!」修之曰:「吾有此意久矣,今已至此,安敢不逃乎!」言罷,三人各引部下兵,連夜走回益州,去見毛璩。及至次日,眾軍報知桓玄,玄乃大驚,悶悶不悅。
  卻說益州督護將軍馮遷見玄敗,禍延及己,乃引部下之兵入營,抽刀而前,欲殺桓玄。玄急忙拔頭上玉簪與之,遷不受。
  玄曰:「汝乃何人耶?敢殺天子?」遷應之曰:「欲殺天子之賊耳!」遂斬之。時玄年三十六,自篡逆至敗時,止八月耳。
   於是馮遷割桓玄之首級,令人傳至建康,見劉裕。裕大喜,賞賜來人,傳令將首級以示四門。
  是時尚書王暇聞玄劫天子在江陵,乃率百官至江陵,復立晉帝於江陵。毅等既戰勝,以為大事已定,不急迫躡。玄死一句,諸軍猶未至。桓謙及振竄匿,聞玄死,乃復出聚眾數萬,襲江陵,陷之,殺王康產,見帝與百官在殿,意欲行弒。桓謙曰:「劉裕之亂,豈帝所為?若殺之,吾何所容?不若禁之。」
  乃拜而欲出。為玄舉哀,追謐桓玄,率群臣奉璽綬於帝,侍御左右,皆振腹心。謙、振聞無忌、道規等兵復至,乃率眾出拒。
  何無忌、劉道規二人進兵來攻謙、振於馬頭坡,兩下交鋒,謙兵驚潰,被無忌大破之。無忌又趨江陵,道規曰:「兵法,屈伸有時。諸桓世居西楚,群下皆為竭力。振勇冠三軍,難與交鋒,且可息兵養銳,徐以計策縻之,不憂不克。」無忌不從。
  自以兵出,迎戰於瀘溪。無忌等大敗,退還潯陽,聚糧繕船,未嘗無備,故何無忌雖敗退,猶賴劉敬宣以復振,遂進克至夏口。桓振遣馮該守東岸,孟山圖據魯山城,桓仙客守偃月壘,眾合萬餘,水陸相援。等與無忌分兵夜擊,悉攻破之。生擒山圖、仙客,馮該率殘兵奔走石頭城去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3
發表於 2015-7-7 02:26:20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二回     晉帝乘輿返建康



  乙巳正月,南陽太守魯宗之起兵來襲襄陽,桓蔚大懼,奔走江陵。

  劉毅等大軍至馬頭,桓振恐不能守,又挾帝出屯江津,遣使見劉毅,願割江、荊二州,奉送天子還京。

  毅等不許,宗之進屯紀南。振留桓謙、馮該守江陵,自引兵五千與宗之戰,大破之,宗之走還,而毅等亦以兵乘振出,破該於豫章口。

  謙聞知,棄城走,毅等大軍進入江陵,執卞范之等斬之。振以兵還,知城已失陷,其眾皆潰,乃逃渦川。

  朝廷下詔大處分,悉委冠軍將軍劉毅所領,大赦改元,惟桓氏不赦。以桓衝靖忠王室,特宥其孫胤徙新安;以宗之為雍州刺史;毛璩為征西將軍,統梁、益等軍;以弟瑾為梁州刺史;瑗為寧州刺史,獨桓氏及何澹之等不赦,桓謙、澹之皆奔降秦。

  二月,留台百官備鑾駕迎帝於江陵。劉毅、劉道規二人,握兵屯夏口,以備諸桓。使何無忌保帝東還,帝至建康,百官詣闕待罪,詔令復職。尚書殷仲文以朝廷音樂未備,言於劉裕,請治之。

  裕曰:「今日不暇給,且性所不解。」

  仲文曰:「好之自解。」

  裕曰:「正以解則好之,故不習耳!」以瑯玡王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遵為太保,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裕尚書事,裕固辭不受,而請歸藩鎮。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4
發表於 2015-7-7 02:26:58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三回     劉裕遺循續命湯



  初,劉毅未遂大志時,嘗為劉敬宣部下參軍,時人咸以雄杰許之。敬宣曰:「非常之才,自有調度,此君外寬而內忌,自伐而矜人,若一旦遭遇,必當以凌上取禍耳!」毅聞而恨之。

  毅心懷前言,今敬宣為江州,使人言於裕曰:「敬宣不預建議,授郡已為過優,聞為江州,尤用駭惋。」敬宣竊知,不自安,使人去裕處請解職。裕乃召還為宣城內史。

  時朝廷新定,未暇征討,聞盧循為亂,與百官議以品爵招安。於是乃遣人以循為廣州刺史,徐道覆為始興相,因此二人皆受命,遣使貢獻,因使人饋劉裕「益智粽」,裕乃笑曰:「彼謂我無能也!」亦使人報以「續命湯」,循亦疑未究。循初陷番禺也,執刺史吳隱之。至是裕與循書,令遣隱之還京,循乃不從。長史王誕曰:「孫伯符豈不欲留華子魚耶,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循始悟,遣之還京。

  初,益州刺史毛璩聞桓振陷江陵,率眾三萬順流東下,將討之。使其弟毛瑗守外水,參軍譙縱出涪水。蜀人不樂遠征,逼縱為主。毛璩聞變,奔回城都,遣兵討之不克,營兵反開城門納縱,殺璩及環,滅其家,縱遂自稱成都王。於是蜀人大亂,漢中空虛,氐王楊盛遣其兄子楊先據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5
發表於 2015-7-7 02:27:3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四回     慕容超立為燕王



  八月,南燕王慕容德俄而寢疾卒,諸臣舉哀,殯殮掛孝訖。
  後以太子慕容超嗣燕王大位,改元太上元年。超既即大位,以慕容鐘為尚書令,以封孚為太尉,公孫五樓為武衛將軍,內參政事。五樓密奏燕王超曰:「慕容鐘、段宏二人,素為民仰士歸,不可使其內執國政,倘有異變,難以制之!宜出之外鎮,免為內患。」燕王超然之。次日,改以慕容鐘為青州牧,以段宏為徐州刺史。時太尉封孚諫曰:「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廷。慕容鐘乃國之宗臣,段宏國之外戚也,正宜應參贊百揆,不宜使鎮外方。」燕王超不從。因此鐘、宏二人,俱有不平之色,只得赴任,因相謂曰:「黃豹之皮,恐終當補狐裘也!」
  五樓聞之,嫌隙漸構。
  初,慕容超自長安來至梁州,慕容法時為兗州鎮南長史。
  尚書悅壽見超,因謂法曰:「向見北海王子,天資弘雅,神爽高邁,始知天族多奇,玉林皆寶也!」法曰:「昔成方遂詐稱衛太子,人莫辨之,此復天族乎?」超聞恨之。至是即位,亦以法處之外鎮。當是時,法來見慕容鐘,會段宏起兵謀反,據城池,積草屯糧,不用朝命。是時尚書都令史王儼諂事五樓,得遷為尚書左丞,時人為之語曰:「欲得侯,事五樓。」
  晉義熙二年,燕王慕容熙皇后苻氏身死,燕王熙悲號躄踴,若喪考妣。大殮訖,復啟其棺,而與交接。置百官於宮內哭,密使有司按檢哭者,有淚者以為忠孝,無則罪之。於是眾臣大懼,莫不含辛以為淚淋。明日欲行苻氏喪,前掖將軍慕容雲與幸人李細曰:「今主上無道,殺戮大臣,來日行喪,必然自送,你可領勇士百人於道殺之,以免吾患。」細從其言。
  次日,行苻氏喪,百官皆送。燕王熙亦自送殯。至中道,慕容雲叫出李細,引勇士殺之。熙在位六年,自垂至熙四世,凡二十四年,後燕到此而滅。
  是時雲乃自立,即其大位,加封大臣,以李細為和龍長史。
  李細恨雲不以己執朝政,復以兵殺慕容雲於前殿。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6
發表於 2015-7-7 02:27:59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五回     馮跋即位於昌黎



  史說馮跋,字文起,長樂信都人,乃畢萬之後也,萬之子孫,有食彩馮卿者,因以氏焉。先,慕容寶僭位,署跋為中衛將軍,及慕容熙即位,欲誅跋,跋與兄弟俱亡逃在外。
  時慕容雲既被殺,國內無主,文武潰散。時馮跋在昌黎,將推以為主,於是迎跋,跋始即大位,不改國號,仍國號燕,元太平元年。以弟素弗錄尚書事,總督內外諸軍事。
  馮跋既僭大位,勵意桑農,乃下書曰:「桑柘之益,有生之本;北上少桑,人未見其利;可令百姓人植桑一百根,柘二千根。」時地震,寢宮崩壞,燕王跋即問太史令辟尚曰:「昔年屢有地動之變,卿可明言,主何吉凶?」尚曰:「地陰也,主百姓遷。震有左右,昨震皆向右,臣懼百姓將西移。」燕王跋曰:「吾慮此也!」
  九月,西涼公暠與長史張邈謀,乃徙都於酒泉,以逼沮渠。
  蒙遜舉手令其諸子曰:「從政者當審慎賞罰,勿任愛憎;近忠正,遠佞諛,勿使左右竊弄威福。毀譽之來,當研核真偽;聽訟折獄,必和顏任理,慎勿逆詐億必,輕加聲色;務廣咨詢,勿自專用。吾蒞事雖未能息民,然含垢匿瑕,朝為寇仇,夕委心膂,粗無負於新舊。事任公平,坦然無繇,向不容懷,有所損益。計近則如不足,經遠乃為有餘,庶亦無愧於前人也。」
  諸子從之。
  丙午二年初,南涼傉檀伐北涼還,獻馬三千匹、羊三萬口於秦。秦王興以為忠,以傉檀為涼州刺史,命鎮姑臧。征王尚還涼州,士人道主簿胡威,請留尚鎮姑臧,興弗許。威見興流涕言曰:「臣州僻遠,仗良牧仁政保全至今。陛下奈何以我等貿馬羊乎?若軍國需馬,直煩尚書一符,臣州三千餘戶,朝下而夕可辦也!昔漢武帝領天下資力,開拓地面,以斷匈奴右臂。
  今無故而棄五郡之地,忠良華族,以資暴虜,豈惟臣州士民墜於塗炭,恐方為聖朝飲食之憂耳!「興悔之,使人弛止尚莫回。
  時傉檀之軍至五澗,王尚未離。傉檀托別駕宗敞勸王尚行焉。當別駕宗敞打發王尚上道,自來辭傉檀,去同尚還長安。
  傉檀謂曰:「吾得涼州三千餘戶,情之所寄,唯卿一人而已,奈何舍我去乎?」敞曰:「今送君回,與大王解紛,正所以忠於殿下也。」傉檀因問新政所宜,敞曰:「惠撫其民,收用賢濬」薦本州民士十餘人,傉檀嘉納之。傉檀宴於宣政堂,仰視歎曰:「古人有雲,作者不居,居者不作,信矣!」孟褘曰:「昔張文王始為此堂,於今百年十有二主矣!惟履信思慎者,可以久處!」傉檀善之。傉檀雖受命於秦,然其服用禮儀,一如王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7
發表於 2015-7-7 02:28:2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六回     勃勃封屍髑髏台



  三年,卻說赫連勃勃魁岸,美風儀,性辨慧。秦王興見而奇之,與論大事,寵遇逾於勛舊。興弟邕曰:「勃勃不可近,近則噬人也。」興曰:「勃勃有濟世之才,吾方與之平天下,奈何逆忌之?」言訖,乃以為將軍,使助沒弈乾鎮高平,伺魏間隙。邕固爭曰:「勃勃乃貪猾不仁,輕為去就,恐終為邊患!」興乃止。久之,竟配以雜虜二萬餘落,使鎮朔方。會魏王珪歸所虜秦將於秦,興歸賀狄乾以報之。勃勃大怒,遂謀叛秦。
  柔然獻馬於秦,勃勃掠取之,襲殺沒弈乾而並其眾,自為夏後氏之苗裔,稱大夏天王,置百官。
  卻說勃勃本姓劉,衛辰之子,改姓赫連,是匈奴右賢王去卑之後,劉元海之族也。被魏所滅,降秦而叛,自為天王也。
  時夏王勃勃共破三部,降其眾以萬數。進攻秦之三城以北諸戍,斬秦將楊丞、姚石生等。諸將皆曰:「陛下欲經營關中,宜先固其根本,使人心有所憑係。高平險固饒沃,可以定都。」
  勃勃曰:「吾大業草創,姚興亦一時之雄,未可圖也。今專固一城,彼必並力於我,亡可立待。不如以驍騎風馳,出其不意。
  救前則擊後,救後則擊前,使彼疲於奔命,我則游食自若,不及十年,嶺北河東,盡為我有。待興既死,嗣子闇弱,徐取長安,在吾計中矣。「於是侵掠嶺北諸城。秦王興乃歎曰:」吾不用黃藐之言,以至於此!「而勃勃求婚於南涼,傉檀不許。
  勃勃大怒,率騎三萬,擊破傉檀。傉檀敗走,文臣武將,死者十有六七。勃勃使人搬積其屍而封之,號曰「髑髏台」,雲是辱傉檀也。
  卻說南燕王超母妻猶在秦,遣封愷使於秦,求母與妻還之。
  秦王興謂愷曰:「昔苻氏太樂諸伎悉入於燕,燕今稱藩,若送伎,即送還其母妻,乃可得也。」愷以是言,還燕報於超,超與群臣議之,段暉曰:「陛下嗣守社稷,不宜以私親之故,遂降尊號。但太樂先代遺者,不可與也。不如掠吳口與之。」張華曰:「侵掠鄰國,兵連禍結,非國家之福也。陛下慈親在人掌握,豈可顧惜虛名,不為之屈乎?」於是,超乃使韓范聘於秦,稱藩奉表於秦,秦使韋宗報聘,張華請北面受封。暉曰:「燕七聖重光,奈何一旦為豎子屈節?」超曰:「吾為太后屈,願諸君勿復言!」遂北面受詔。又使華獻太樂伎一百二十人於秦,秦王興乃還超之母妻,厚其資禮而遣之,於是超得母還國而養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8
發表於 2015-7-7 02:28:48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七回     穆之勸裕刺揚州



  戊申四年正月,晉帝設朝,文官武將俱各身披朝服,手執牙笏,齊上金鑾殿,各拜舞山呼萬歲。近臣奏司徒、揚州刺史王謐薨,無人輔政,晉帝命群臣議任誰人。時左僕射孟昶出朝堂謂眾臣曰:「聖上面命我等舉賢輔政,此事必須問劉裕、劉毅二人,然後可行。」眾臣皆曰:「然!」於是遣尚書右丞皮沈來丹徒,與劉裕、劉毅二人商議。
  皮沈問劉毅,毅曰:「既揚州刺史王謐費,卿可回朝奏主上,可使中領軍謝混為揚州刺史。劉裕先曾固辭,不肯任揚州,可使鎮丹徒,領州以內事,何必再議耳?」皮沈曰:「明公所議者然。」沈辭毅出,又來問劉裕,劉裕未曾出堂,只見劉穆之在內,皮沈曰:「王謐已死,聖上命眾臣議立一人,以代謐職,輔朝政。我先問劉毅,劉毅所舉謝混可鎮,以劉公鎮丹徒,領州內事,故又來問劉公何如?」穆之即曰:「劉公未出,君可暫停少刻,待我如廁,入請相見,計議必成。」皮沈在外停立,穆之馳入內,謂裕曰:「今朝廷使皮沈與劉毅和公議事,其語不可從之。」言訖,穆之即出,同皮沈入見劉裕,相見已畢,裕使沈坐談。皮沈曰:「揚州刺史王謐已死,聖上命群臣議舉一人代之,以輔朝政。沈先諮劉毅公,劉毅公議以中領軍謝混代之,以明公鎮丹徒,領揚州內事。沈不敢自擅,敬參問焉。」裕曰:「卿宜暫退驛中安置,待三思商議,回音與卿還京。」沈即出外,裕召穆之入問曰:「此事何如?」穆之曰:「公今豈得居謙,遂為守藩之將?雖劉毅、孟昶諸公俱起布衣,共立大業,此乃一時相推,故以明公為盟主,非宿定臣主分也,力敵勢均,終相吞噬。揚州根本所係,不可假人,前授王謐,事出權宜;今若復他授,便應受制事人,一失於權,無由可得。
  明公功高勛重,不可直置畏疑,同使入朝共議。眾見公至京邑,朝廷必不敢越公,更授他人耳!「裕曰:」卿乃吾之苟彧也。「
  於是出堂,召皮沈謂曰:「百里縣宰,苟非其人,則民受其殃,何況一州乎?吾自入朝同議,推一能者代之。」因此劉裕與皮沈入京師。
  次日入朝堂,聚集文武商議。眾群臣見裕自詣,乃不敢別議,因上言曰:「揚州重鎮,明公若不自領,誰人敢當?明公可自領之!」裕曰:「汝大臣命孤,吾自受焉。」因是入朝。
  卻說晉帝聞劉裕入朝,命大臣召劉裕入見。當大臣出引,劉裕至金階,拜於殿階之下。帝賜乎身,宣裕上殿,問言畢,劉裕奏曰:「臣托陛下洪威,義軍之力,幸滅桓玄,得迎乘輿。
   伏望陛下善保龍體,以社稷為重,則天下幸甚矣!「帝曰:」朕之社稷,賴卿再造,今卿回朝,宜輔國政。「眾臣奏曰:」今劉裕功蓋天下,忠聞九州,揚州之任不可付人,宜授與裕帶領。「帝曰:」眾卿所議,正合朕心。「於是帝以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帶領揚州刺史。劉裕謝恩出朝,復還丹徒京口,與穆之同議後事。
  四月,南燕王超祀南郊,有獸如鼠而赤,大如馬,來至壇側。須臾大風晝晦,羽儀帷幄皆毀裂。超懼,以問太史令成公綏,對曰:「陛下信用奸佞,誅戮忠良,賦斂繁多,事役殷重之所致也。」超乃黜公孫五樓等,俄復用之。
  卻說秦王興以傉檀內外多難,欲因而取之,乃使韋宗往觀之。宗至,傉檀與宗論當世之大略,縱橫無窮。宗退而歎曰:「奇才英器,過於華夏,明智敏識,何必讀書。乃今知九州之外,五經之表,復自有人也!」辭歸,言於興曰:「涼川雖敝,傉檀權譎過人,未可圖也!」對曰:「劉勃勃以烏合之眾,猶能破之,況我舉天下之兵以加之乎?」宗曰:「不然!形移勢變,反覆萬端,凌人者易敗,戒懼者難攻。傉檀之所以敗於勃勃者,輕之也。今我以大軍臨之,彼必恐懼以求全。竊觀群臣才略,無傉檀比者。雖以天威臨之,亦未敢保其必勝也。」興乃不聽,使其子廣平公姚弼為將軍,斂成率步騎三萬襲傉檀,又使僕射齊難率騎兵三萬討勃勃。弼長驅至姑臧,傉檀嬰城固守,見弼兵懈怠,夜以奇兵大破之,弼收殘兵退屯百里之外,弼兵糧盡,斂成縱兵擄掠。傉檀又計,命郡縣悉散牛羊於野,勃勃聞秦兵且至,計排伏兵於左林山谷,自引眾退保河曲。齊難不知,遂縱兵野掠,勃勃潛師襲難,擒之,及獲其將士萬三千餘人。於是嶺北夷夏附於勃勃者以萬數,勃勃皆置守宰而撫之。秦兵敗還,秦王興始悔不聽韋宗之言耳。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9
發表於 2015-7-7 02:29:17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八回     劉裕抗表伐南燕



  己酉五年正月,南燕王超正旦朝會群臣,歎太樂不備。超曰:「孤每恨朝會缺此樂音,吾與卿等大臣商議,掠晉人以補伎。」韓(讠卓)曰:「先帝以舊京傾覆,戢翼三齊,陛下不養士息民,伺釁恢復,而更侵掠鄰國,以廣仇敵,可乎?」超曰:「吾志已定,不聽卿言。」遂使公孫五樓兄歸將兵寇宿、豫,拔之,大掠而去。簡男女二千五百人,教之以樂。五樓等總朝政,宗親並居顯要,內外無不憚之。
  五月,太尉劉裕聞南燕王慕容超大掠宿、豫男女二千餘人,乃大怒,將欲伐燕,朝廷不許。劉裕抗表要伐南燕,朝議皆以為不可。惟孟昶、謝晦、臧熹勸行,裕以昶監南府事。苻氏之敗,王猛孫鎮惡來奔,騎射不能及人,而有謀略,善果斷,善論軍國大事,或薦之於裕,裕語悅之,因留宿。明日謂參佐曰:「吾聞將門有將,信然。」即以為中軍參軍。
  史說王鎮惡,北海人也。祖王猛,仕苻堅,位兼將相。鎮惡以五月生,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繼疏宗,其祖猛曰:「此兒非常,昔孟嘗君惡月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故取名為鎮惡。年十三,有大志,而苻氏敗,寓食龜池人李方家。方善遇之,鎮惡謂方曰:「若遇英雄主,要取萬戶侯,宜當相厚報耳!」至是劉裕召為參軍,果應其言矣。
  四月,裕以劉毅鎮姑孰,自領眾欲行。當毅聞知,固止之曰:「昔苻堅侵境,謝太傅猶不自行。宰相遠出,傾動根本。
  公既受輔朝政,豈可遠離?宜委別將討之!「劉裕猶豫,謝景仁獨上言曰:」公建桓、文之烈,應天人之心,雖業高振古,而德刑未樹。正宜推亡存固,廣振威略,平定之後,養銳息徒,然後觀兵洛汭,修覆陵寢可也,豈有縱敵貽患者哉?「裕曰:」然!「於是引軍速行。
  史說王曇首,太保弘之弟也。幼而素讓,以兄弟分財,曇首惟取圖書而已。因劉裕聚兵討慕容超,與弟王球前來投伍,劉裕因謂曰:「卿並膏粱世德,乃能屈之於戎旅耶?」曇首答曰:「既從神武,自使懦夫立志耳!」時謝晦在座曰:「仁者果有勇也!」裕大悅,以為鎮西長史。裕率舟師,自淮入泗,軍至下邳,留輜重,步進至瑯玡,所過皆築城留兵守之。王鎮惡謂裕曰:「燕人若塞大峴之險,或堅壁清野,大軍深入,不惟無功,將不能自歸,奈何?」劉裕曰:「吾慮之熟矣!鮮卑貪婪,不知遠計,近利虜獲,退惜禾苗。謂我孤軍遠人,不能持久,不過進據臨朐,退守廣固。彼不能守險、清野,敢為諸軍保之。」言訖,明日出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0
發表於 2015-7-7 02:29:56 |只看該作者
第三一九回     劉裕入峴虜在掌



  卻說南燕王超聞劉裕率軍來討,急召群臣會議。公孫五樓上言曰:「晉兵輕果,利在速戰,宜據大峴,使不得入,曠日延時,沮其銳氣,然後徐簡精騎,循海而南,絕其糧道,輪段暉率兗州之眾,緣山東下,腹背擊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險自固,校其資儲,餘悉焚芟,使敵無所得,旬日之間,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縱賊入峴,出城逆戰,此下策也。」超曰:「歲星居齊,以天道推之,不戰自克;客主勢殊,以人事言之,彼遠卒疲弊,勢不能持久,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

  不如縱使入峴,以精騎擊之,何憂不下?「桂林王鎮曰:」陛下必以騎兵利平地者,宜出峴山逆戰;戰如不勝,猶可退守,不可使敵入峴,自棄險固也。「超不從。鎮出歎曰:」既不肯逆戰,又不肯清野,延敵入腹,坐待攻圍,酷似劉璋矣!「超聞之大怒,收鎮下獄,遣公孫五樓並段暉率步騎五萬,出屯臨朐以拒。五樓奉命以兵屯於臨朐。

  劉裕大軍至峴,將士猶豫,皆不敢入。裕身先催軍前進,及入峴,燕兵不出,裕舉手指天,喜形於色。請將言曰:「公末見敵而先喜,何也?」裕喜而謂請將曰:「師已過險,士有必死之志;餘糧棲畝,人無匱乏之憂,虜已入吾掌中矣!吾何不喜?」左右曰:「國公神料也!」言訖,前兵至東莞。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8:0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