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楊爾增]兩晉五胡十六國演義(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1
發表於 2015-7-7 02:30:21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十回     燕王以兵拒劉裕



  六月,超聞裕至東莞,超先遣五樓及段暉等,將步騎五萬屯臨朐,聞晉兵入峴,超自將步騎四萬,前去接應。點羸弱卒守廣固,自選精兵前來。先使人與廣寧王賀刺盧、五樓言曰:「卿戮力據臨朐,臨朐去城四十里,有巨蔑水,卿宜自據上流,休被晉人占之。」五樓聞言,即出選精兵五萬與賀刺盧來占臨朐,拒蔑水之北。至,而為龍驤將軍孟苻先至所保,五樓乃退。
  晉劉裕領大軍行至臨朐,傳令軍中,分車為兩翼,四十餘萬,出兵方軌徐行,車張幰,御者執矟,以騎為游軍,軍令嚴肅。將及近城,五樓率兵占往要路,劉裕即命兗州刺史劉藩、並州刺史劉道鄰等出陣。二將領命,劉裕即便令中軍金鼓旗齊鳴,發三通擂,將台上紅旗招颭,二將從門旗下飛馬出陣,兩軍一齊吶喊,二將兜佐戰馬,橫刀厲聲大叫:「無禮羌賊,悖逆狂徒,天兵到此,尚不投降,直待骨肉為泥,悔之何及?」
  燕兵陣中先鋒段暉拍馬出陣,更不打話,舞狼牙棒直取劉藩,兩馬相交,軍器並舉。一個摟頭使棍便打,一個繞頸將刀去砍。
  一來一往,一番一覆,四條臂膊交加,八隻馬蹄繚亂,鬥到二十餘合,劉藩便賣個破綻,放段暉打將入來,卻躲個空,手起刀落,連盔帶頂,正中天靈,段暉翻身落馬而死。門旗影裡,劉道鄰見劉藩得了頭功,就馬上尋思:「燕兵已然挫動銳氣,不就這裡殺將過去,捉了五樓,更待何時?」乃大叫一聲,如陣中起個霹靂,兩手橫捻一條槍,縱坐下馬一拍,直衝過來攻五樓。五樓一見輸了段暉,大陣崩陷,撥回馬望後軍便走,餘軍皆潰。被劉裕引全軍大刀闊斧,殺得燕兵大敗,星稀雲散,八斷七續。軍士拋金棄鼓,撇戟丟戈,覓子尋親,呼兄喚弟,折了萬餘人馬,退下五十里外紮祝裕乃傳令鳴金收軍,各自獻功請賞。
  話不煩敘,卻說慕容超引兵與裕戰,聞前軍五樓大敗,乃勒兵屯臨朐城外,堅守不出。晉軍一連拒住三月,超兵亦不出。
  是日,劉裕又集諸將,商議計策。時劉裕深慮盧循乘虛又犯建康,意欲速戰而還,因此遂問諸將。時參軍胡藩進計曰:「賊屯軍城外,臨朐留守必寡,為今之計,可密使人以兵抄小路取臨朐,而斬其旗幟,此韓信所以克楚也。」劉裕曰:「卿計可矣。」於是裕乃遣檀韶、潘潛以輕兵五千,抄陰逕去攻臨朐。
  韶、潛二人領計即行,星夜至臨朐城。城中兵少,果無備,被韶、潛等攻陷,盡斬其所戍旗卒,城上皆立晉幟。次早,南燕王慕容超聞知大驚,急領眾走還保廣固去訖。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2
發表於 2015-7-8 01:58:23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一回     劉裕以兵攻廣固



  劉裕既用參軍胡藩計,克臨朐,始令鳴金收軍入城安屯,犒賞諸軍,即分兵安守其城。忙傳令乘勝連日帶夜,趕捉燕王超。時諸將得令,不敢停留,各自引兵即行。行至廣固,前部部將景子趕著慕容超,超見追兵至,慌忙收軍,入廣固未及,景子躍馬持刀,當先殺入。將士見其身先,諸部齊心皆殺入廣固。燕王見晉兵混入,不敢久戀,領兵開西門,引家小走保小城去了。因此劉裕後軍殺入,得屯廣固大城,賞勞諸將。
  卻說燕王超領諸將五樓,同走入廣固小城。五樓傳令諸將,設長圍守之。裕既克廣固大城,乃傳令諸軍,來攻小城。諸將得令,各引兵前抵小城,兵已近城下。裕令三軍繞城,皆築土山,掘地道以攻之。五樓傳令堅守甚嚴,守東門將馬禮貪酒,有誤巡哨,五樓發怒,拿下脊杖四十,馬禮恨之,開門投降劉裕。裕問攻城之策,馬禮曰:「突門內土厚,可掘地道而入,放火燒城,可拔也。」裕令馬禮引五百壯兵,連夜掘地道而入。
  五樓至夜上城,點視軍馬,不見馬禮,是夜又見突門角上城外無燈火。五樓曰:「馬禮必然恨吾而降晉,必引兵從地道而入也。」急喚精兵,運石擊落中柵門。門閉,馬禮及五百壯兵皆死於其內。
  裕因此折了這五百兵,乃罷地道之計,只是繞城圍之,堅守相拒七月。超見城內糧少,與五樓商議計策退之。五樓曰:「大王憂兵少糧乏,懼晉兵率眾而來,久則成不敵之勢,其理然也。臣聞姚興部下,有雄兵百萬,猛將千員,依臣愚見,可專人備禮,求救於秦王姚興。姚興必先攻臨朐,劉裕聞知必還救之,大王引兵追之,兩下夾攻,裕可擒矣。」超曰:「其計甚善。」王鎮曰:「百姓之心,係於一人。今陛下親董六師,奔敗而還,士民喪氣,聞秦有內患,恐不暇救人。今散卒尚有百萬,宜悉出金帛以餌之,再決一死戰,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敵;如其不然,死亦為美樂。」王惠曰:「晉軍氣勢百倍,我以敗卒當之,不亦難乎?秦與我如唇齒也,安得不相救乎?」
  超從之,遣張綱去秦國。張綱聞言,忙出領命,欣然肯往。超備禮修書,又與綱使一千兵,連夜送綱殺出重圍,使來西羌。
  見姚興敘禮畢,將書呈上。
  興披書讀訖,即回書與張綱歸去,說他隨後動兵來。綱去了,興即召諸將,集議其事。部將李榮上言曰:「今燕王被晉兵攻擊太急,不得已使張尚書來求救於我,將兵雖勇,未可遠離,只可守著自己城池。不如遣使往裕處,虛聲張言,說『我將兵十萬,涉淮出屯洛陽,晉兵不退,長驅而進矣。』裕聞知必勒兵而還,可退晉兵,亦保燕地無危。」興聞說,即使人往裕處虛張,說「秦王以兵十萬,出屯洛陽,將下江南。」使人去了。卻說燕之使臣張綱,得秦王姚興回書,即忙還燕。行至泰山路上,撞見一簇人馬,擁著一個官人,乃是泰山太守申宣。
  綱行狹路,無處迴避,只得迎立。被申宣覷見面生,喚左右盤問,綱戰慄回答不來,被左右搜身上,搜出一封回信,送與申宣。申宣開讀,始知是燕王超求救於姚興,申宣不問情由,令軍人將綱解來廣固見劉裕。裕大喜曰:「吾思綱久矣,今幸得見。」即令人誘其投降,綱無奈,只得請降。於是裕大笑,慌忙喝退左右,親解其縛,取衣衣之,握手請起同立,便言:「適來左右不識尚書,言語冒瀆威容,幸勿見責!吾素知老尚書,乃世之真大丈夫也!」言訖,令手下便進酒壓驚,以上賓禮待之。因謂綱曰:「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佐。卿有王佐之才,何事偽燕耶?」綱答曰:「生當其土,不得不為其用耳!」
   於是張綱乃感其恩義,安身無有異志。
  時劉裕請問取城之策。綱曰:「小臣深蒙厚愛,無可以報,願施犬馬之勞,奪取此城,少酬萬一。」劉裕拱手稱謝:「以求取城之策,應是何如?」劉裕敬綱因有巧思妙策,諸人不及。
  先是裕每修攻城之具,攻廣固小城,皆被綱用計破之,不能攻取,及晉軍攻城,城上燕兵皆笑曰:「汝不得張綱,何能為也?」今綱被捉來降,如何不敬之也!當綱獻計曰:「其城雖固,可命匠造飛樓車,懸雲梯,車上施幔木板屋,即以造定,遮護伏兵於內,推至城下,以箭射守城軍人,令壯兵從雲梯上去,必得城也。」裕聽罷,稱贊不已,即令綱領軍匠造。車未及完備,推至城下示之,城上軍民莫不失色。是日為始,北方之民,執兵負糧歸者日以千數,裕皆安撫慰之。
  卻說慕容超知張綱業已被擄,乃商議遣人詣劉裕營中,求稱藩臣,割大峴為界,獻馬千匹,永不敢侵。裕不許,超愈大驚。
  時姚興使人來見劉裕,說晉兵不退,秦王以兵十萬,出屯洛陽,欲下江南。劉裕與使曰:「爾報姚興,我定青州,將過函谷,虜能自送,令其速來耳。」使人去了,錄事參軍劉穆之遽入言曰:「此語不足威敵,適足以怒之!若廣固末拔,羌寇奄至,公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正是兵機,非卿所解。夫兵貴神速,彼若真能赴救,必畏我知,寧敢先遣使命逆說此言,是自張大之辭!羌見吾伐燕,將內懼自保不暇,何能救人也!」
  劉穆之默然。於是相拒至十月,城未下。會劉毅使上黨太守趙恢領五千人來救援,即令別屯待之。
  十二月丁亥,晉兵添十倍軍士,並力攻城。燕王因城中困極,宰馬而食,軍士饑倒,不能把守。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3
發表於 2015-7-8 01:59:26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二回     玄文獻計塞五龍



  南燕王慕容超自與所幸魏夫人上登天門,觀晉兵虛實,群臣皆隨城邊,燕王超見晉王師之盛,心有憂色。而魏夫人握燕王超之手,涕淚交流,燕王超起視對泣。

  時參軍韓(讠卓)因諫曰:「今陛下遭百逆之會,正是勉強之秋,而反對女子悲泣,何其鄙也?」

  超乃拭目謝之曰:「帝王興廢,何代無之?惟恨在我罹此艱險,故發悲耳!卿等盡忠,退得晉兵,高官任選,朕不負伊!」

  (讠卓)曰:「劉裕孤軍懸久,目下雖銳,久必自衰。宜固此城,待其衰而出攻,必能破之也!」燕王超從之,詔命六師緊守城池,並不出戰。

  時劉裕大會諸將,商議攻城之策。中軍將玄文上言曰:「昔趙攻曹嶷,望氣者以為澠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必有陷。石季龍從之,而嶷請降從。慕容恪之圍段龕,亦如之,而龕亦降,後無幾又震開之。今舊基猶在,明公可塞之,則城中必有降者,若攻恐難拔也。」裕從之,即使一軍擔泥運土,填塞五龍口,城中士民男女,相患腳疾,弱病重者大半。

  因此城中士民,相繼出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4
發表於 2015-7-8 02:00:16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三回     裕以往亡獲燕王



  南燕城外聞男女病腳弱者,大半出降。尚書悅壽謂超曰:「今軍士凋瘁,絕望外援,豈可不思變通之計?」

  超歎曰:「廢興命也,吾寧伏劍而死,不能銜璧而生!」

  劉裕悉眾攻城,諸將曰:「今日『往亡』,不利出師。」

  裕曰:「我往彼亡?何為不利?」催軍人四面攻之。

  南燕尚書悅壽聞張綱降晉,密寫獻門之書,係在箭上,射下城來。軍士拾見張綱,綱將書見裕,裕喚請將聽令,如入冀州,休得殺害一城老小,軍民降者免死。群盜又使於栗磾討不從命者,所向皆克。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5
發表於 2015-7-8 02:01:01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四回     盧循以兵寇建康



  卻說劉裕北伐南燕時,徐道覆勸盧循乘虛打入建康,循弗聽,曰:「劉裕既伐燕地,則建康不複虛矣。加之裕善用兵,必留重戍險隘,未可輕動也。況今冬寒,不如堅守,以待天時。

  外結英豪,內修農事,選精銳之兵,乘虛而進,救左則攻右,救右則攻左,我不勞而彼困憊,未及三年,可坐而取勝也。今舍妙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時,恐不如意,悔之無及。「道覆又曰:」將軍久住嶺外,豈將此傳之子孫耶?正以劉裕難與為敵也。今裕頓兵堅城之下,未有還期,我以此時領軍士攻擊何、劉之徒,如反掌之易耳!不乘此機,苟求一日之安,裕平齊後,以璽書征君,自將屯豫章,遣諸將率銳師過嶺,恐將軍不能當也;若先克建康,傾其根蒂,裕雖南還,無能為也!「循乃從之。

  初,徐道覆計使人伐船材於南康山,至始即賤賣,居人爭市之。至是悉白取之以裝艦,旬日辦成。循從道覆之計,分兵三隊攻盧陵、南康、豫章三郡。郡守因裕抽兵北伐,無兵守禦,懼皆奔逃,被循所占。

  循既得三郡,徐道覆又謂循曰:「今雖連得三郡,皆是衝要之處,若江陵劉道規來取,吾難守也!吾自以兵去攻,公可速遣人入蜀,說譙縱以兵寇江夏,使彼不遑來也。」循從其計,即使人入蜀見譙縱曰:「盧將軍以眾入建康,恐劉道規、何無忌攻其後,將軍若能攻江陵,敵住二人,倘得京邑,以西地屬公,共結為唇齒,永為和好,誓不相侵。」

  譙縱聞言,即遣荊州刺史譙道福同桓謙引兵三萬來寇江陵。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6
發表於 2015-7-8 02:01:29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五回     道規焚書固江陵



  當劉道規聞知桓謙等兵至,即聚集江陵諸將商議,諸將驚懼,盡皆失色。道規謂眾曰:「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汝等畏刀避劍之徒,欲去者吾不相禁。」因喝令夜開門,隨其自遁。
  眾咸憚服,莫有去者。
  次日,雍州刺史魯宗之聞桓謙寇江陵,乃率部下兵從襄陽來救江陵,兵至城下叫門,劉道規命人開門,與魯宗之入。諸將皆曰:「宗之以兵遠來,其心未可知也,使其屯兵城外,不可與入。」道規曰:「人以赤心援我,我若疑之,反為亂矣!」
  遂不聽,乃自單身出城,迎入府內,共議破敵之策。由是宗之之眾感激悅服,皆願效命而出戰。當諸將曰:「劉公自保江陵,使將軍檀道濟、到彥之領兵二萬,共擊荀林。」道規曰:「非吾自行不決,而委他人。」因是乃使魯宗之以兵守江陵,委以心腹,自率諸將以兵十萬,進軍長驅至枝江,迎著桓謙。兩軍相遇,交戰十合,謙軍大敗而逃。道規率兵連追二百里,桓謙被道濟殺之,旬林被劉遵追及斬之,盡收得桓謙軍械輜重。於內擒得一篋文書,道規啟篋視之,乃自己部下及江陵士庶降謙之書數百紙,皆言江陵虛實備細,道規不問,盡皆焚之,因此眾始大安。道規復以兵還江陵,時魯宗之聞徐道覆大軍至,恐寡不敵眾,自引兵走還襄陽去訖。
  時百姓聞流言,盧循已克京師,遣道覆來為江州刺史。江陵士庶聞道規已破桓公及焚其處書等,因此江陵士庶感其焚書之恩德,為備守城池,無復二志,保全江陵。
  道規聞道覆將至,星夜馳還江陵,密謂劉遵曰:「今道覆兵將至,汝可引一萬軍為游兵,出屯江漢口,以拒道覆前軀;如若不勝,收屯為犄角之勢,使其不敢逼城下營,方可破之。」
  遵依計而去。到彥之等咸曰:「明公不宜割此有力之兵,置於無用之地,可留保守江陵,如何分拆軍威之勢?」道規曰:「能善將兵,今敵不敢近城者,莫若犄角勢,分此兵,使其疑感,莫能進逼,然後以計破之,勝之必矣。」於是眾服其論。遵先得令,以兵出屯漢口,以迎敵兵。道規自與諸將士等領軍三萬,離城三百里拒迎。
  其時道覆不從大路來,與道規不相遇。密從故道抄小徑,奄至城下,吶喊佯言:「建康已克,江陵何不早降?若緩,攻破城池,玉石俱焚!」言未畢,軍人報漢口有兵提防,道覆不敢攻城,離城三十里安營。其時城中無一卒戍守,士庶皆感道規焚書之恩,無有二意,俱各竭力調撥民兵,晝夜登城巡視,把守各門。
  次日,道覆驅兵大進,攻打城池,城上百姓各以灰瓶石子打下,軍不敢進,連攻數日不下。忽聽得鼓噪喧天,正西路上人馬奄到,旗上書得分明:「大將劉道規。」道覆大驚,急忙傳令三軍,擺開與戰。道覆自與道規交鋒,連鬥五十餘合,道規力乏欲走,又聽得東路一彪人馬奄至,回頭視之,認是游軍劉遵旗號,心中大悅,壯氣愈加,又挺刀與戰。當道覆見有伏兵,更兼日晚又昏,不敢戀戰,撥轉馬頭,尋路走還。檀道濟見徐兵走,驅車連夜追殺。道覆欲退,被劉遵游軍橫挾,兩路攔擊,殺得徐兵潰竄,傷亡死者不計其數,道覆只存二百騎逃走。道規方傳令鳴金收軍入城。次日以牛酒犒賞三軍,不在話下。
  卻說徐道覆敗回,收拾殘兵萬餘,會盧循之眾,軍稍振,乃議下建康。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7
發表於 2015-7-8 02:02:19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六回     何無忌握節身死



  何無忌聞盧循欲下建康,自以兵離潯陽來拒循。長史鄧潛之諫曰:「循兵艦盛,勢居上流,宜決南塘,守二城以待之。
  彼必不敢舍我遠下,蓄力養銳,俟其疲老然後擊之,此萬全之策也。今決成敗於一戰,萬一失利,後悔莫及。「參軍殷闡曰:」循所將皆三吳舊賊,百戰餘勇,始興溪子,拳捷善鬥,宜留屯豫章,徵兵屬城,兵至合戰,未為晚也。「無忌不聽,率兵上船,與徐道覆遇,戰於豫章郡。道覆計令強弓手五百棄船登山邀射之,自率大艦,乘風急以撞之,無忌船小,況又風逆,不能抵擋,眾皆奔潰。無忌厲聲曰:」取我蘇武節來!「節至,執以督戰,兵已散了,賊眾雲集,寡不敵眾,握節而死。道覆兵威復振,中外震駭。後朝廷聞知,諡無忌」忠肅「。
  一月,西涼傉檀自將兵五萬來伐蒙遜。蒙遜大驚,設伏兵於山源,自以弱卒一萬邀戰,詐敗引至山源,伏兵四出,僻檀大敗逃去。蒙遜乘勝追至姑臧,夷夏萬餘戶出降,蒙遜納之。
  傉檀大懼,遣人出城,納質請和,蒙遜受之,乃徙其眾八千餘戶而去。傉檀恐其再至,遷於樂都。姑臧人自推焦朗為主,降於蒙遜,不用傉檀之命。是時劉裕伐燕還師,還鎮下邳。
  卻說晉帝設朝,群臣奏盧循侵占南康三郡,目今兵馬將到京城。帝乃大驚,遂問文武大臣,大臣奏曰:「欲破此賊,火速頒詔,星夜征豫章郡公還京,方保無事,不然為賊所危!」
  帝曰:「然!」於是即命使齎詔征裕還拒盧循。使人領旨,星夜至下邳見裕,呈上詔書,劉裕讀訖,始知盧循入寇,何無忌戰死,號啕大哭。即傳令班師而還。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8
發表於 2015-7-8 02:02:44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七回     劉毅大破盧循兵



  卻說劉裕回兵至下邳,以船載輜重,自率精銳步歸。知何無忌敗死,卷甲兼行。將濟江,風急,眾咸懼之。諸將請待風息,裕曰:「若天命助國,風當自息,不然,覆溺何害?」命登舟,舟移而風止。四月至建康,青州刺史諸葛長民、兗州刺史劉藩、並州刺史劉道鄰各將兵入衛。藩,毅之從弟也。
  盧循兵威大振,將近建康。百官會議奏曰:「賊兵強盛,劉公回來,不如北走避之。」帝問曰:「賊在何處?」大臣曰:「賊在豫章,與京相隔五百餘里。」帝曰:「賊尚未至,待到,避之不遲。」言訖罷朝。
  卻說劉裕回兵至山陽,大哭鎮南將軍何無忌。忽聞朝野震駭,帝欲北遷之事,裕益大哭無忌,涕零不已。親自設席祭之,又令三軍掛孝三日。至癸未,始至京都,入朝覲帝,拜畢,帝曰:「太尉北征勞神。」裕曰:「陛下掌政事不易。」帝請劉公平身,裕曰:「近聞盧循領兵,已取豫章,將及到此,陛下議論若何?」帝曰:「今文武議欲遷都。」裕聽說乃怒曰:「大臣以為京都無人,故此畏避耶?」帝曰:「卿意如何?」裕曰:「主上曾與誰人議論也?」帝曰:「與眾議之,理尚未定,故召公回決之。」裕因問群臣曰:「請君主避者,願聞其詳!」
  眾答曰:「妖賊虎豹也,挾強盛而寇四方,勒有百萬之師,近得豫章三郡,其勢甚大。吾建康可拒賊者長江也,今賊艨艟巨艦,何止數千,水陸並進,占地千里,況明公北伐始還,瘡痍未復,侍衛老弱等數萬人,安可擋之?若依愚等,莫如早避,尚圖後復。」裕曰:「此乃迂闊之論也!建康自返正乘輿以來,今曆數載,安可一旦而棄於賊也?」帝曰:「若此將以何計拒之?」裕曰:「賊雖強盛,實易攻也。」帝曰:「如何易攻?」
  裕曰:「賊之所統,皆烏合之眾、蟻聚之兵,軍無紀律,將無遠略,民心不附。以陛下雄武,仗先帝之靈,具文武之力,臣自以兵保為陛下破之!」言未畢,班部中撞出步騎將軍劉毅,上殿奏曰:「臣請精兵五萬先行,破此賊人。」裕謂毅曰:「今賊新捷鋒銳,莫可先動,必須嚴軍偕進。」毅曰:「賊眾雖盛,不可畏之。」於是毅堅要行,帝只得委兵五萬與毅先行。
  毅曰:「不殺此賊,誓不回軍!」言訖引兵去了。
  裕恐有失,亦自整備出師。先即作書使劉藩前去止之,令其等大軍一同起行。劉藩追至,謂兄毅曰:「劉公恐兄孤軍去討,不能取勝,使我來止,等其大軍一至偕進。依弟之見,果不可獨行。」毅聞之,大怒曰:「我以一時之功相推耳!汝便謂我不及劉裕也!」言訖,投書於地,遂以舟師一萬,發至姑孰。五月壬午,毅兵望桑落洲而行。
  卻說盧循正坐間,忽聞探馬回報,劉毅引大隊兵殺奔豫章而來,諸將士卒盡皆失色,循知,急召徐道覆入議曰:「今劉毅引五萬大兵到來,何以迎之?」道覆曰:「離城一百里外,有一洲,名曰桑落洲,其水路夾洲,洲之前十里,左有山名豫山,右有林名居林,可以埋伏軍馬,可令秦用引兵一千五百,帶船三百,去居林背後水谷埋伏。只看四面火起,便可殺出,即縱火焚之。林儉、劉稷各引軍五百,預備引火之物於船中,伏於桑落洲後林下兩邊相候,至初更晉兵到來,便可放火燒船矣。王得引兵五千為前部抵敵,要輸不要贏,把兵馬與戰佯輸,迤邐追後而走。主公自引一支軍,於中救援,依計而行,勿使有失。」計排已定,次日諸將士各依計而行。
  卻說劉毅以軍到桑落洲,揀選一半精兵作前隊,其餘在後隨保糧草而行。是時五月,南風徐起,人馬趲行而來,見賊兵大叫罵曰:「盧循無義叛賊,你等事他正如孤魂隨鬼也!」王得大笑曰:「你等隨劉裕鼠賊耳!」劉毅大怒,向前來戰王得,二舟相交,戰不一時,王得引舟詐敗,劉毅趕將前來,賊軍先退,毅軍奄至,王得以舟押後當抵,約走十餘里,王得回舟又戰,須臾又退。
  當韋浩撐舟諫曰:「王得誘敵,恐有埋伏!」毅曰:「敵軍只如此,雖有十面埋伏,吾何懼焉?」趕到桑落洲,忽聽一聲鼓響,盧循自引一支軍出來迎接。劉毅目視韋浩曰:「此即埋伏之軍,吾今晚不到豫章,誓不罷兵!」催軍前進。王得、盧循佯攔不住,迤邐望後便退。
  天色黑下,濃雲佈滿,又無月色,微風忽起,狂風大作。
  劉毅只顧前行,將近戌牌左側,毅在前面,只聽前面一片叫起,便將戰船擺開陣勢,問於嚮導:「這是哪裡?」嚮導回答:「前面乃是桑落洲,後面便是豫口川。」劉毅傳令吩咐諸將押後,親自出戰船,於陣前與侯蘭、韋浩及數十船,兩下排開。敵軍到處,劉毅看了大笑,眾將問曰:「將軍何故如此哂笑乎?」
   毅曰:「吾笑劉裕在帝面前誇諸賊強盛,今看他用兵可見了也!似此等戰船在前,與吾對敵,正如驅羊與虎狼鬥也!吾行時在帝面前誇要活捉諸賊,今必應前言也!不可停祝汝等諸將,催趕軍馬,是夜趕到豫章,吾之願也!」遂自縱船向前打話,妖賊將船擺開。王得便當先出馬,毅罵走之,兵各自認隊伍而去。
  毅令催促後軍上來,諸將趕至狹窄之處,只見兩邊都是蘆葦,兜住船隻,謂劉毅曰:「南河路狹,山川相逼,樹木叢雜,恐防火攻。」劉毅省悟而言曰:「汝等之言是也!」卻欲回時,忽聽得後面喊聲起,望見一派火光繞著,隨後兩邊蘆葦中亦著,四面八方火勢齊起,狂風大作,人船自相衝撞,死者不計其數。
  劉毅冒煙突火而走,後面王得擁趕將來。
  且說韋浩急奔回來,只見火光中一軍攔住,當先乃秦用也。
  軍兵大亂,只得奪路而走。劉毅見糧草船一路都著,便抄小路走脫。走出林前,慌忙收拾殘兵上馬,棄船奔回去了。徐道覆請盧循乘勝後追,殺人京都,循乃從之。
  卻說劉毅引殘敗之兵連夜奔回見裕,說為賊用火攻之事,因敗回來。裕相視失色,欲還潯陽、平江陵,據二州以抗賊。
  賊即至,欲出與戰,北伐始還。將士傷痍者未復起,只有戰士數千人,賊有十餘萬,舳艫輜車千餘里,恐寡不敵,眾因之猶豫。參軍孟昶、諸葛長民進言曰:「賊人遠來,糧草不敷,不如保擁天子過江,且避其鋒,待糧盡然後擊之,必取勝也。」
  劉裕曰:「今兵士雖少,猶可以一戰,吾計決矣。」時諸將議曰:「如若不避,國公可得把守諸津險隘,俾賊不能入也。」
  裕曰:「賊眾我寡,若分其兵,則賊人測其虛實,一處失利,則沮三軍之心。不如聚眾屯紮石頭,則眾力不分。」言訖,領諸將引兵移鎮石頭城。
  至乙丑日,探馬報盧循引賊兵大至淮口,將近來到,諸將皆懼。盧循戰士二十餘萬,舟車百里,樓船高十二丈。盂昶、諸葛長民務要奉乘輿過江,裕將聽,參軍王仲德言於裕曰:「明公新建大功,威振六合,妖賊既聞凱旋,自當奔潰。若先自逃遁,則勢同匹夫,匹夫號令,何以威物?」裕甚悅,昶固請不已。裕曰:「今重鎮外傾,強寇內逼,人情危駭,莫有固志。
  若一旦遷動,便自土崩瓦解,江北亦豈可得至?設今得至,不過延日月耳!今兵士雖少,自足一戰,若其克濟,則臣主同休。
  苟厄運必至,我當橫屍廟門,遂其向來以身許國之志,不能草間求活也!「昶堅意請死,裕怒曰:」卿且一戰,死復何晚?「
  昶乃抗表曰:「臣贊北伐之計,使狂賊乘間至此,謹引咎以謝天下。」乃仰藥而死。孟昶既死,諸民皆驚,將士憂慮,時裕謂將士曰:「汝等勿驚,且看其眾,若何進兵,賊若於新亭直進,其鋒便不可當,宜迴避之;若回泊蔡州西岸,可擒耳!」
  眾未信之。
  卻說盧循進兵至淮口,徐道覆言曰:「今劉裕北回,兵皆傷痍,不能復戰,其有至者,未必滿萬人,不如焚舟,從新亭殺進,則裕成擒。」循不從,言曰:「大軍未至,孟昶望風自裁。以大勢言之,當計日潰亂;今決勝負於一朝,既非必克之道,且多殺傷士卒,不如按兵待之。」道覆曰:「我終為盧公所誤,事必無成,使我得為英雄驅馳,天下不足定焉!」
  裕登城,見循軍引向新亭,顧左右失色,既而還泊西岸,乃悅。遂柵石頭淮口,修治越城,築查浦、藥園、廷尉三壘,皆以兵守之。翌日,循伏兵南岸,使老弱乘舟向白石,聲言悉眾自白石步上。
  是日,裕聞賊兵至,引諸將登石頭城樓上望之。望見賊兵從蔡州而來,裕悅不自勝,謂諸將曰:「此天助吾成功也!」
  言訖下城,令軍人堅守四門,不許出戰。又喚諸將至,謂曰:「吾料徐道覆用謀行兵,必然來取查浦,斷吾咽喉之路,誰可去守?」參軍徐赤特曰:「某願往!」劉裕曰:「查浦雖小,所係有太山之重,倘查浦有失,吾軍定休矣!汝雖有謀,此地且無城郭,又無險要,所守極難。」赤特曰:「吾自幼立學到今,豈不知兵法,量一查浦不能守,要我何用?」劉裕曰:「查浦正是吾之咽喉,若斷不能有氣,查浦一失,吾兵休矣!徐道覆非等閒人也,況有秦用為前鋒,智勇足備,恐汝不能敵也!」赤特曰:「必不怕,若有所失,斬首無怨。」劉裕曰:「軍中無戲言!」赤特曰:「願立軍令狀!」劉裕曰:「汝與我文書,我與你四千軍,撥沈林子與你相助,汝等小心在意,謀守地面,到彼安營,方可斷他軍來。」二人拜辭,領軍起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9
發表於 2015-7-8 02:03:21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八回     劉裕罪斬徐赤特



  劉裕又喚劉毅、諸葛長民至,謂曰:「吾與你兵從北面拒賊,你可為前部先鋒,汝宜小心,今番出兵,不比尋常。」言訖,長民領兵前行。劉裕自引兵後應,前來北拒賊兵。
  卻說參軍徐赤特與沈林子引兵到查浦,看了地面,笑曰:「劉公多心!量此山僻之處,賊兵如何過去?」就於總路口張侯橋首下寨,令軍士伐木為柵,以為久計。又徐赤特自出寨行,見橋邊有一山,並不相連,更且樹木茂盛,頂又平高,可以屯軍。回寨喚集諸將計議,欲移寨往其山頂去屯紮,偏將軍沈林子曰:「將軍差矣!若屯軍於當道,築起牆垣,雖有百萬之兵,不能過也!今若棄其要道,立營於山上,賊兵四面圍定,將何以保?」赤特笑曰:「兵法有云:居高視下,勢如破竹。若賊兵來,吾令片甲不回。」沈林子曰:「吾跟劉公出征,但到處必從活處,今視此山乃絕地也!倘賊兵絕其後汲水之路,反用火攻,我軍不戰自亂也!」赤特卻說:「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劉公尚且請問於我,汝何等之人,敢阻吾意!吾自有主見!」林子曰:「若參軍必欲於山上立寨,請分二千人,某自於山西下一小營,一千人為犄角之勢,倘兵至可以救應。」赤特堅執不從,林子欲辭回去。赤特方曰:「汝既不聽,與你二千兵,待吾破了賊兵,到劉公處,你卻分不得我的功勞!」言訖,分兵與林子。林子得兵,離山五里下一小營。赤特一面畫營地圖,星夜使人將圖呈稟劉裕去訖。
  卻說盧循使人去探,回報查浦有兵守禦,即接兵不動。歎曰:「劉公真乃神人,吾不及也!」徐道覆曰:「何故自墮其志?某料查浦可取!」循怒曰:「汝何出此言!」道覆曰:「吾探當道無寨柵軍,又屯於山上,故知可破!」循笑曰:「若軍果然屯於山上,則天賜吾成功也!」自引十數騎來看一遭,赤特在上笑,令諸將士各各準備,看我紅旗招動,四面皆下。
  卻說徐道覆到寨,使人打聽誰人總兵把守查浦?人報曰:「參軍徐赤特也。」道覆曰:「庸才!但劉公雖有大謀,卻不識人,此輩為將,可不誤事!」喚林詮曰:「左右別有軍否?」
  詮曰:「離五里有沈林子安營。」道覆曰:「汝引一軍,擋住林子來路,吾差申仁、申得,率領諸將四面圍山後,又斷其歸路,就令軍人備硫磺、燄硝、乾柴引火之物,於林邊堆之,放火焚之,彼軍自亂。乘亂取之,可得查浦矣。」當晚調遣已定。
  天明,林詮引一軍先往背後,道覆大隊軍馬,一湧而進。
  喊聲起處,四面圍住,應有汲水之處,以精兵圍之。命眾軍將前引火之物,放於林邊點著。山上晉兵看時,盧兵漫山塞野,隊伍甚是整齊。會風起勢刮來,漸漸燒入林去,晉兵不敢下山。
  赤特在山上慌忙將紅旗招動,軍將你我相推不動。赤特大怒,手殺二將,諸軍皆懼,只得努力殺下山來時,見四面火起,眾軍潰亂,各自逃生,不敢戀戰。當又聽得賊兵軍士大叫:「有投降者重賞,拒者誅之。」因此,晉兵多有棄戈拋旗來投賊者。赤特再退上山,急叫軍士把守寨門,且待外應。時林子引軍來衝,又被林詮殺退,走回石頭去訖。
  卻說赤特從早被圍至日暮,火燒近寨,山上又無水取,眾軍士又要逃命,於是寨中大亂。赤特把守不住,殺下西山而走。
  後面林詮趕來,直趕下三十里,赤特來保張侯橋,兵潰不能擋,只得逃回石頭去訖。
   卻說盧循令徐道覆鳴金收軍,進屯丹陽。道覆與盧循言:「今已得查浦,劉裕必然自來,吾引林詮帶兵五萬,埋伏南岸,秦用以大兵與戰,主公可以一萬兵,向白石屯住,多設旌旗為疑兵,使彼疑有埋伏,不敢從此路而來,必從南岸而至;吾待他兵過半去擊之,秦用以兵接戰,三下夾攻,而劉裕則成擒矣。」盧循從之,令諸將聽令,依計而行,計排已定。
  卻說劉裕自差徐赤特戍查浦之後,心中怏怏,放心不下。
  忽報林子有使送地理圖至,呈上劉裕,裕就案上展開看了,拍案大罵曰:「赤特匹夫,坑陷吾軍!早晚必有街亭之患也!」
  急欲差人去替,忽報馬來說:「查浦已失,丹陽城皆休。」劉裕曰:「大事去矣!吾之過也!」言訖,即時命諸將士,收拾軍馬,星夜馳還石頭城內。坐定,急喚林子入,責之曰:「吾令汝與赤特同守查浦,汝何不諫之?」林子曰:「某再三勸而不從,我自領兵二千,離山五里下寨,被賊兵四面圍合,某自領兵去衝數十餘次,死戰方得出路。恐失石頭城,急急回守,非吾之不諫也。」劉裕喝退,即喚赤特,赤特自縛而入,跪於階下。劉裕曰:「吾屢次叮嚀,說查浦吾軍之本也,領此重任,須要小心,今復如何?汝依林子,不致如此,今敗兵失地,皆汝之過也!」叱左右推出斬之。忽監軍從外來,正見斬赤特,入見劉裕曰:「昔楚殺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謀之士,豈不惜乎?」劉裕答曰:「孫武所以能制勝於天下者,以其用法明也!今乃四海分裂,兵卒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
  假使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不能以化天下也!「急命斬訖,獻頭於階下。傳令各營,將屍首具棺木以葬之,撫恤其家。
  復令人探聽賊兵虛實。回報說南岸有埋伏,白石張疑兵,於是裕知賊有所備,乃始命諸將士解甲固守石頭,不許動兵。劉裕斬參軍徐赤特,後人有詩為證:賞罰嚴明可治兵,賞無仇恨罰無親;查浦失守刑當及,軍令施行悅後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0
發表於 2015-7-8 02:03:51 |只看該作者
第三二九回     道覆以兵寇江陵



  卻說盧循屯在丹陽城,至七月庚申,謂將士曰:「今劉裕固守石頭,不與我戰,其計欲勞我師,待我糧盡,退而擊之,安可坐中其謀?不如兵還潯陽,別圖後計。」言訖,傳令起行。
  徐道覆進言曰:「今劉裕與我抗而不戰者,必有密謀破吾軍也。
  不如急去攻之,使其謀無所就,豈可退兵與其後追也。「循不聽。道覆曰:」既是退兵,可與吾兵二萬去攻江陵、荊州,就取其糧草,前來供給三軍;不然,糧盡難以爭戰。「循曰:」可!「於是以兵二萬、戰將數員與道覆前往江陵、荊州去訖。
  自以兵徐退,以水軍舳艫泊西岸屯祝卻說劉裕坐中軍,聞探馬回報說,盧循退兵泊西岸,徐道覆引兵襲江陵、荊州。裕得其語,大喜曰:「道覆去遠,吾計成矣!」言訖,即喚輔國將軍王仲德,謂曰:「你引一千精兵,多張旌旗,後追隨數里屯紮,待他退,你後追,他屯住,你亦屯住,不可與戰,使彼心疑,不敢還潯陽,只屯西岸,我自有計破也。」又喚建威將軍孫處至曰:「你可引五千兵,陰從海道去襲番禺,攻其家也。」處欲臨行,裕誡之曰:「我這裡十二月必破賊軍,料卿亦足至番禺,就宜緊攻,先傾其巢窟也。
  使賊聞知慮主思歸耳。「處領諾,領兵從海道去訖。又喚偏將軍王平謂曰:」你星夜領五千兵,抄小路,去賊兵之前,砍伐近山樹木,結大柵數百浮於河上,橫塞河路,就準備完訖,屯西河港內,朝夕擂鼓,使賊疑不敢歸。「又喚監軍孟懷玉謂曰:」你可引兵二千,準備船隻一千,以硫磺燄硝引火之物,裝船上面;待吾進兵,賊人必來占住西岸,待他泊住西岸,你將船隻浮河上流,待東北風起放火,順下西岸,縱兵擊之。「又喚諸葛長民謂曰:」你領五千兵,看河內火起為號,引兵進攻賊之旱寨,賊走放火焚之。「計排已定,傳令已訖,使劉毅監太尉留府鎮守,自以兵登舟,南塘屯紮,等待風起。
  卻說刺史劉道規正坐廳間,忽左右報徐道覆引兵二萬來攻江陵。道規即喚左右副將至,以計附耳低言說:「如此如此。」
  諸將士得計,即時準備軍馬,依計星夜由小路埋伏去訖。次日道規自將兵五千,前來排戰。
  卻說徐道覆軍馬至江陵,離城七十里下寨,正坐帳中,忽探馬報說:「荊州刺史劉道規,引軍馬前來挑戰。」道覆即時傳令,便差渠帥韓燄先來出哨。隨即全身披掛,騎雪蹄烏騅馬,仗著雙鞭,大驅人馬,奔江陵城。在路上正遇道規,與戰不上三合,道規佯輸走還,道覆見他敵弱,追趕五十里之程。遠遠望見道規許多人馬,殺奔回來。徐道覆即排開軍馬,先鋒韓燄來與徐道覆商議曰:「正南上一隊步兵,不知是何處來?」道覆曰:「休問,只管衝將過去!」韓燄引五千軍馬飛過前去。
  又見東南一隊軍來,卻欲分兵;西南上又堆起一隊來,旗竿招展,吶喊喧天。韓燄又引兵回來,對徐道覆曰:「南邊兩隊軍又都是晉兵旗號。」道覆曰:「這廝不出來廝殺,必有計策。」
  說猶未了,只聽得北面上一聲炮響,道覆曰:「此必是晉兵計策,我和你且把人馬分作兩處去鬥。我去殺北邊,你去殺南邊。」正在分兵之際,只見四路又起兵來,道覆心更慌忙,四面八方,火炮掀天,金鼓雷鳴,晉兵飛圍過來。道覆兵皆惶潰亂竄。
  道覆見有埋伏,急忙勒轉馬頭,望東北大路殺來。遇著道規交戰,戰上二十餘合,無心戀戰,只得拼死,盡力殺開血路,直衝過去,望東北而逃。劉道規引得勝兵迫數十里不著方回,以牛酒賞勞三軍,不再絮煩。是時徐道覆被劉道規用四面埋伏之計,殺得片甲不留,只收得幾千殘兵,回屯湓口。
  是年十一月,孫處從海道至番禺,悉領兵登岸,自詐為渠帥韓燄,令兵改為賊兵旗號,詐說盧循攻破建康,著他回接父親及家屬往京。因此直至城下,依計誘開城門,城中無備,直殺入城。
  卻說盧循父盧嘏正坐府中,聞報晉兵詐稱韓燄誘開城門,殺近府前。嘏大驚,急引家屬開走後門,逾牆逃奔始興而去。
  孫處入內,令軍士搜捉盧嘏不見,將其婦女盡斬,出榜安撫,百姓懼其殘殺,皆閉門不開。
   次日,孫處始令百餘騎貼榜文遍告諸處及三軍:如有妄殺一人者,夷其三族;妄取民間一件物者,定按軍法。如此軍法嚴明,與民秋毫無犯。次日天明,百姓家家開門,焚香迎接。
  處又傳令告報,但有原任官吏,依舊錄用,及在邊將士家,亦照舊給俸不缺。由是番禺百姓,皆感其德,傾心歸命於處。處乃屯鎮其城,犒賞三軍。
  十二月已卯,忽起東風,裕喚諸將人內,問前日令安排準備埋伏物件等項如何?諸將答曰:「齊備!」裕曰:「既齊,今日各個依計進兵,不可遲延。」言訖,拔寨起行,依計殺奔前來。盧循正在水寨,與諸將說:「前面有埋伏,後面有追兵,如何可退還潯陽?」正議間,聞晉兵殺來,急令水軍頭目引兵從方江而下,占住西岸。諸兵得令,各以船泊西岸。忽報上流有數千小船至,言未畢,其船將近水寨,只隔一里水面。忽然間,其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燄煙漲天,一千隻火船撞入水寨,所撞之處,盡皆釘祝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方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盧循回看岸上營寨,幾處火起。
  卻說孟懷玉將船放火,順流賊寨,自跳在小船中,背後數十人,駕舟百餘,冒煙突火來殺盧循。
  循見勢急,欲爬上岸口時,張放駕一小舟來,乃扶循下得船時,那只大船,已自著火了。張放遂呼集數百隻船、萬餘人,保護盧循在於小船中,飛奔岸口。
  當劉裕望見穿絳紅袍者下船引眾船走,料是盧循,即出,腳踏在船頭,手執利刃,厲聲大叫曰:「妖賊休走!劉裕在此,等你多時!」循乃連聲大呼眾船回,與裕戰,不下數合,裕乃大敗而退。盧循引兵趕來,將次趕上,被張放拈弓搭箭,覷得劉裕較近,一箭射去,而裕在火光之中,那裡聽得見弓弦響,箭來正中肩窩,翻身下水。當有偏將急救,方得活命。
  其時滿河火滾,因風水之勢,在中流蹙之,天下大雨,雷聲大震,水熱如湯,流入龍宮。龍王大驚,急問水族:「如何水熱如湯?」當時水族對說:「妖賊謀叛,劉裕以火攻焚其舟,因此水熱如湯,目今劉裕反敗與賊。」龍王謂水族曰:「劉裕當興宋祚,你可引眾水族以萬鈞神弩陰矢射妖賊,助他一陣。」
  於是水族依令,以神弩來陰助劉裕,暗射妖賊,當者無不即死,賊眾方潰。
  劉裕見自軍中忽然有萬鈞之弩,所發矢中賊,疑必天助。
  遂令眾軍並力攻擊,所向莫不摧陷,殺得賊人大敗,走下流去了。又被木柵攔住,循令偏將拒住伏兵,自揮兵盡力拆毀木柵,乃得退走還潯陽。裕以兵緊隨後追,循見晉兵追至甚急,復走至豫章,令軍人悉力為柵,在左裡拒之。
  其時,劉裕同部將景申引大軍將次來到,左右正與賊兵對陣交鋒之際,裕急忙持號幡,麾兵去戰,忽然幡竿折,斷幡沉於水。眾軍將咸以為不祥,且請退兵,明日交戰。劉裕笑謂諸將曰:「往時定荊之戰如是,今乃復見,必破賊矣!諸將休疑,火速進兵!」眾將士因此銳氣百倍,悉力攻其木柵,俄而柵拆,晉兵殺入柵來。盧循見晉兵亂人,莫能擋抵,唬得心膽俱裂,鼠竄狼奔,引左右心腹,掉舟急逃,奔回番禺去訖。因此諸兵無主,俱各亂竄。
  劉裕見循去遠,又傳令諸將曰:「歸師勿掩,窮寇勿追,宜即收兵。」自乃大叫曰:「盧兵肯降者免戮!不順者即誅!」
  言未訖,賊兵皆倒戈卸甲,撐船來降。裕乃大喜,即傳令鳴金收軍。旋師屯於豫章,安撫百姓。忽報晉帝遣侍中黃門薛仁以牛酒財帛前來勞師,裕聞知,即出案接待同坐,以財帛牛酒賜諸將士,給賞三軍。
  辛亥七年春正月,南涼王傉檀又欲伐北涼,護軍孟愷諫曰:「蒙遜新並姑臧,凶勢正盛,不可攻也。」傉檀不聽,發兵五萬,分五路俱進。兵至番禾、苕藋,掠五千餘戶而還,將軍屈右曰:「今既獲利,宜倍道旋師,早度險危。蒙遜若輕猝至,大敵外逼,徙戶內叛,此危亡之道也;」又不退。俄而昏霧風雨,蒙遜兵至,大敗而走,不敢還城。蒙遜以兵進圍樂都,劫取其子染以為質。蒙遜始引兵而還,傉檀勢窮,只得以其子為質降。二月,劉裕收軍振旅而還京,次日入朝,拜見晉帝,奏說破盧循之功。帝大喜,改封裕為大將軍,領揚州牧,裕受職謝恩而退。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0 16:2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