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9-9
- 最後登錄
- 2024-10-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29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82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karlgpo 於 2016-5-18 10:51 編輯
oneeast00 發表於 2016-5-15 03:43
大讚一下 , 這應該是ROC Navy 未來五年內能買到並成軍的新船了
不過可以更完美
梅大師剛才針對沱江級巡邏艦說話囉,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Defense
===================================================================================
「沱江級」巡邏艦(或稱「迅一」)後續量產案將分三批,共建造11艘。以「沱江艦」(PGG-618) 為該級原型艦(第一艘),則第一批量產型將是第二至
第四艦(共3艘)。
根據媒體報導,由於顧慮到原型艦的滿載吃水影響排煙孔之正常運作,且量產型因增加裝備與其他設計精進使得噸位增加,艦體的尺寸與排水量均會略為加大
。據瞭解,艦體長度增加幅度不會超過4%,而舷寬的調整則在6%以下。若以此尺寸範圍做粗略的估算,則滿載排水量應低於700噸。由於滿載排水量估計
將成長近10%,故若不增加該艦動力系統之裝機馬力,其速率勢必會略爲降低,但計算顯示在滿載狀態下最高時速仍應達30節以上。
「沱江級」量產型最主要的更變顯然出自於配合加裝防空能力之需求。從量產第一批開始,將裝備艦射式天劍二型防空飛彈,以提供中短程攔截能力。如眾
所周知,劍二彈將採傾斜發射箱形態部署上艦,基本構型將佔用4個發射箱,每個發射箱採4合1配置,每艦共裝備16枚劍二防空飛彈。但若欲發揮劍二防空
飛彈之能力,該艦需裝備具蒐索、獲得空中目標能力之雷達,以指配武器並提供射控計算所需之目標資料(方位、高度、距離)。
據悉海軍計劃使用中科院研發之3D防空相列雷達;該雷達的野戰機動型已在陸軍服役,一般稱之為「蜂眼」(型號為CS/MPQ-90或MPQ-951?),但中科
院仍需進一步提升該雷達性能,以滿足海軍的需求:尤其在(艦載基座)穩定性、偵測/追蹤距離、對低仰角目標偵測追蹤能力、對海洋環境的強固化等方面。
中科院已在海軍巡防艦上以「蜂眼」雷達配合劍二彈執行試射驗證,效果良好,包括對低空目標之掌握。至於此型3D雷達能否藉由上鏈提供劍二飛彈目標資料
更新,目前尚無法確定,但由於斜射式劍二彈的射程限制(尤其目前斜射型尚無加力器、且礙於發射方式無法優化攔截彈道,故較耗費能量),該系統會否
需要3D雷達上下鏈的功能還未可知。
這次展示的模型顯示量產型「沱江級」艦改採用封閉式桅桿,故3D防空陣列雷達將整合於該塔型主桅內。而塔型主桅預計亦將較能將雷達與海洋、天侯環境
隔離,降低耗損侵蝕,提高妥善率並減低維修負擔。但有趣的是,「沱江艦」原來的低截獲率 (LPI) 平面蒐索雷達與CS/SPG-6N 砲控雷達均未納入塔型
主桅內,研判可能係因相關雷達天線轉動範圍較難與塔型主桅契合之故。量產型顯然也在艦橋前端加裝了一具商規導航雷達,以供平時航行之用。
量產型「沱江級」艦的艦橋駕駛臺加大,基本上範圍已與船艛齊平。研判一來是為了提供更寬裕的駕駛臺視野以利操船安全,二來也可能是為了配合支撐塔型
主桅較寬大之底座面積。艦上的若干其他設計與配置也同時做了一些調整。譬如艦橋下方的船艛外壁似乎改成較棱角形的設計,駕駛臺的玻璃窗也改為對稱
棱角式設計,相信是出於整體匿蹤設計的考量。此外,原先放置在艦橋前後方的兩座衛星天線罩則挪到艦橋駕駛臺頂部的左右兩側。
最後,模型顯示,在艦橋前面下方的甲板加裝了二座雙聯裝機砲,以加強近距離火力。從外型上判斷,目前規劃的似乎是中科院之前曾在航太展亮過相的
XTR-102「近程自動化防禦系統」之艦載版,故每座應係以二門T75 20公釐機砲為武裝,但XTR-102改為艦用應該會需要採用原XTR-101(單管砲艦用型)
之光電瞄準系統。不過,據瞭解XTR-101/102均非穩定砲座,只有透過射控系統軟體提供部份穩定功能,故其在海上對活動目標之射擊精準度恐仍待進一步瞭解
。此外,由於XTR-101/102係由專屬操控檯遙控射擊,加裝此二砲座也應會需要在艦上(戰情室?)增添二座操控檯所需之額外艙間位置。不過,據報導這
機炮構型曾經有過各種不同的反覆規劃,包括雙聯裝20砲座、30機炮、T75 20機砲等。所以,這(XTR-102)是否會是最後量產構型,恐仍有待確認。
「沱江級」艦量產型在調整設計、解決過重/滿載吃水問題後,又加裝了防空飛彈系統,預期整體作戰能力與存活性能均將顯著提升。且由於噸位加大,載重
裕度增加,使得量產艦在武器系統模組化之運用(暨油水攜載量)上具有更大的彈性。譬如說,量產型的「沱江級」艦可同時攜載較多的油料與武器,使其
航程/籌載能量得以充分發揮,而不致出現過重、吃水限制或影響運動性能之憂慮。且該案分三批次建造,將可逐次修改設計、融入新技術和系統裝備,甚至
可視需要建造偏重不同任務之構型。而這在我海軍史上可說是首度實現螺旋式能量建軍,值得一提。
「沱江級」艦計劃民國106年完成精進合約設計修改,然後於107年開始建造第一批三艘。但有消息顯示該案目前似乎暫時停頓,原因不明。可能是軍方鑒于
520輪替在即,有意待新政府上臺後確定政策方向再調整最後定案。然誠如個人之前曾力陳,無論我們對沱江級艦或雙體船形設計的支持與否,這都是海軍
有識之士投入多年努力工程開發測試才獲得的成果,更是戮力克服多層官僚惰性與各級長官質疑才得以推動迄今。如欲砍掉重練,非至少三年不可能完成
建案,亦無把握一定能在預定期程內排上預算,且在過去這些年來缺乏對其他造艦方案之嚴謹規劃的情況下,技術風險更不見得會較低。
在我國目前資源受限,敵長我消的態勢下,唯有嘗試創新才有可能爭得非對稱的優勢。但創新是有一定風險的,必須有決心接受若干(之前未曾經驗過的)
風險,並努力去克服挑戰,才有可能獲得實質,能持續的進步。 「沱江級」艦(或該說「迅海案」)的重要性不僅是海軍下一代巡邏兵力之籌建,更是
巡防艦級主戰兵力(「迅二」或「迅能案」)之核心技術驗證(注意: 不是直接放大「沱江級」設計,而是證明雙體艦非但技術上可行,更足堪滿足海軍
任務需求!)。 若恣意放棄此難得之成果,認爲可輕易重起爐竈另建替代方案,那就極可能兩頭俱空。 主政者務須審慎面對!
===================================================================================
看樣子沱江級巡邏艦最終成軍將會有如國外的一樣,就好比俄羅斯的守衛級巡防艦,光俄羅斯自己使用的就有Project 20380/20381/20385,還有一款專為
外銷生攢的型號Project 20382
由正面看守衛號(Project 20380),艦艏是AK-190 100mm艦砲,其後為客什坦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
空中俯瞰守衛號(Project 20380)
試航中的1二號艦機靈號(Soobrazitelny F-531Project 20381是Project 20380的改良型,相較於首艦守衛號,Project 20381取消客什坦近迫武器系統
,原位置裝置三組四聯裝魯道特(Redut)垂直發射防空飛彈。
一艘Project 20380後續型艦首特寫,包括A-190M 100mm主砲以及後面的魯道特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
空中俯瞰Project 2030機靈號
2005年聖彼得堡航展(IMDS-2005)中展出的外銷用Project 20382的模型,注意CADS-N-1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設有兩具(前後各一),主砲也改成
AK-176-MP 76mm快砲。
老美的LCS自由級也設計不同級距的艦艇
洛馬在2012年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2)中展出的多任務戰鬥艦艇(MMC)的想像圖,以LCS的基本設計搭配相位陣列雷達、先進戰鬥系統與比
美國原版LCS更強的武器系統(包含垂直發射器、反艦飛彈等)而成。由上而下分別是長度150m、118m、85m等三種構型。
洛馬集團在2014年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4)展出名為多任務水面戰鬥船艦(Multi Mission Surface Combatant)的構型,以自由級近海戰鬥艦
的船型為基礎並大幅強化正規作戰能力。艦首配備一座OTO 76mm快砲、MK-41垂直發射器,並配備魚叉反艦飛彈以及RAM防空飛彈等武裝。注意艦橋
頂部裝有一個塔式桅杆結構,整合了包括戰術偵測、導航、電子戰等系統的平板陣列天線。
法國的Gowind系列巡防艦
2008年歐洲海軍展中,DCNS攤位的Gowind巡防艦/巡邏艦系列
owind巡防艦想像圖,中央為OPV版,後方為巡防艦版
由法國DCNS自費建造、交由法國海軍操作的Gowind巡邏艦的靈巧號(L'Adroit P-725)試航中的畫面
埃及在2014年向DCNS購買的Gowind 2500型巡防艦想像圖
荷蘭的SIGMA系列巡邏艦
皇家須爾德廠推出的SIGMA模組化巡邏艦系列,擁有極大的設計彈性
印尼海軍狄波尼哥羅級巡邏艦首艦狄波尼哥羅號(KRI Diponegoro F-365),是荷蘭皇家須爾德船廠建造的SIGMA 9113型巡邏艦
從艦尾看狄波尼哥羅號
Damen集團推出以Sigma為基礎推出的小型防空艦,加裝配備SEASTAR相位陣列雷達的封閉式桅杆。
(上與下)印尼在2012年簽約採購的SIGMA 10514巡防艦,是狄波尼哥羅級巡邏艦的放大改良版 ,艦尾增設直昇機庫
(上與下)印尼首艘Sigma 10514巡防艦Martadinata (F-331)在2016年1月18日下水的畫面
咱們中華民國海軍的迅海二艦
沱江級巡邏艦,有網路稱為迅海一艦
中華民國海軍「迅海計劃」的近岸巡防艦改進構想~ 1500噸級具有匿蹤設計的 「瀕海戰艦」臆想圖
迅海計劃的船體設計迅海/迅能案(雙體船形艦)的船體設計招標雖流標,但網路據說可能本月又會重新開標,但艦艇所需的武器需求規劃是否也開始
準備啟動了嗎?先來看看主要的武器裝備到底我們準備哪些動作了
反艦飛彈
雄風二/三型反艦飛彈 :有了
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
MK-41垂直發射器據梅大師臉書 似乎已談定,且為戰術型
防空飛彈
海劍二 :測試驗證中
海劍羚: 中科院只有模型,未確實接獲開發訂單
SM-2 MR: 還想跟老美買嗎? 這樣子 又要多買AN/SPG-62照射器,且老美同意將SM-2 MR整合至我們國造雷達嗎?
天弓三型: 目前均未有聽聞要上艦,若要改為海軍艦艇使用且裝載在MK-41 戰術型垂直發射器,還是去檢討空間是否足夠,畢竟天弓三型彈體長度5.498m
但MK-41 戰術型垂直發射器僅6.76 m
3D陣列雷達
CS/MPQ-951 :目前也在配合海劍二防空飛彈測試驗證中,但只能引導60km以下的飛彈,且據說可同時指揮9枚飛彈攻擊目標,但其目標的更新速度
不詳, 未來可否改用4面雷達組合(目前的主流搭配) 或學習俄羅斯的MR-760 Fregat M2EM頂板(Top Plate) 3D對空搜索雷達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上的 FCS-3A (x波段)主動式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固定式天線*4)
俄羅斯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飛彈巡防艦的MR-760 Fregat M2EM頂板(Top Plate) 3D被動式對空搜索雷達
天弓三型機動式全相列雷達: 目前均未有聽聞要上艦,且老美也不太可能讓我們將SM-2 MR 整合在中科院自己的3D陣列雷達上.
能引導200km以上的飛彈,且據說可同時指揮9枚飛彈攻擊目標,但其目標的更新速度不詳, 未來可否改用4面雷達組合(目前的主流搭配)
或學習法/義水平線飛彈驅逐艦的EMPAR G頻3D相位陣列雷達.但若迅海二艦採鋁合金的艦體,是否能同時裝這麼重的雷達集中在艦橋上方,
或是跟老美的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也是鋼質船身,鋁合金的艦體)採用分散式
天弓三型機動式全相列雷達
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的AN/SPY-1 A/B 3D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固定式陣列天線*4)
阿利.柏克級飛彈驅逐艦的AN/SPY-1D/(V) 3D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固定式陣列天線*4)
水平線飛彈驅逐艦的EMPAR G頻3D相位陣列雷達
長程搜索雷達:
這個就要看咱們的3D陣列雷達搭配種類,若是採用機械式旋轉方式(如EMPAR G頻3D相位陣列雷達/天弓三型機動式全相列雷達)因為旋轉會造成資料再更新
的速度不如4面固定式,那一定要搭配一顆長程搜索雷達,當成預警用(如同老美的AN/SPS-49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與AN/SPS-48 3D三維對空監視雷達搭配
模式),若是採用4面固定式陣列天線則需看3D相位陣列雷達的搜索距離而定.
紀德級的AN/SPS-49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我國美製規格的大型作戰艦艇都有,不賺就傻了
紀德級的SPS-48 3D三維對空監視雷達
聲納/反潛系統:
如沒意外,全世界只剩老美敢賣這麼敏感的裝備給我們中華民國海軍,我們最多只能挑SQQ-89水下戰鬥系統中的SQQ-89包括(V)12版,但只能搭配
SQR-19(V)1/A(V)1拖曳陣列聲納 ,並結合LAMPS 3反潛直昇機系統的SQQ-28聲納浮標資料鏈.但目前老美蓮我們的成功級巡防艦也都沒同意讓我們
加裝,只能搭配2手的派里級一起出售給我們
聲納我們目前也無法自制,但在雙體艦體是否可以安裝聲納極其效果,目前懷疑中.要不然AN/SQS-53D艦首聲納老美應該會賣給我們,因為咱們海軍的紀德級
驅逐艦的聲納就是AN/SQS-53D艦首聲納
基隆級的蘇澳號(DDG-1802)艦首AN/SQS-53D低頻聲納的大型音鼓
電子戰系統
電子戰系統
如美意外老美應該會同意出售AN/SLQ-32(V)5電子戰系統,因為國內的艦艇都有配備.不賺就傻了
SLQ-32(V)5以SLQ-32(V)2為基礎,再另外加裝一組「夥伴」主動干擾天線(下方)
安裝在柏克Flight 2A班橋號(USS Bainbridge DDG-96)的SLQ-32 SEWIP Block 2。注意使用新的相位陣列天線組取代原本SLQ-32長年使用的
微波透鏡天線。
干擾彈發射器
MK-36 干擾彈發射器(SRBOC),因為國內的艦艇都有配備.不賺就傻了
美國海軍柏克級飛彈驅逐艦穆斯汀號(USS Mustin DDG-89)的側舷MK-36 SRBOC發射器群,兩側各裝四組六聯裝的MK-137六聯裝干擾彈發射器。
Nulka主動式消耗性誘餌:目前應該不可能,這是與澳洲一起開發的
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神盾巡洋艦安提坦號(USS Antietam CG-54)的誘餌發射器,中間兩組較長的雙聯裝發射器就是NULKA誘餌的MK-53發射器,
兩側為MK-36 SRBOC的MK-137六聯裝誘餌發射器
我國版稱為T-MASS:應為從德國Rheinmentall Defence公司引進的多重彈藥彈藥軟殺系統(Multi Ammunition Softkill System,MASS),我國版稱為T-MASS
以上部分資料及圖片來自網路其他網頁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