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老奸是誰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悟力測驗----老奸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1
發表於 2018-3-20 23:09:21 |只看該作者
amanda1221 發表於 2018-3-20 22:42  
睜眼大大,說捨識用根是邪說。
我想,是不是從依循的是心識,
而非任何關係於六根的經驗來說。

回覆amanda1221菩薩

那個睜眼菩薩,他搞錯名相了啦!!他把眼睛當成了眼根,所以說不可以用根,也不可以用識。

一般講的眼根,是指眼睛;但是楞嚴經講的捨識用根,這裡用的根,不是講眼睛,不是講器官啦!!他搞混了,你懂嗎??

所以我說佛經不要自己看,要聽法師解說啦!!自己看就會這樣望文生義,就會生出邪知邪見。

歷代祖師大德,包括六祖惠能大師,都是講捨識用根,這個根,是講自性真心的力量,所以用根就是用自性,用真心,這是開悟的人才有辦法的,你懂嗎??所以他不懂,我並不怪他,但他不懂又要亂講,這才是會被我罵的原因。

心識並非第八識,我要講這個,那真是通篇大道理

八識怎麼分??前五識是眼耳鼻舌身,第六識是分別識(意),第七識是執著識(意根,又稱末那識),第八識在不受染污的狀況下叫做真心自性如來藏,也就是鏡照的功能還在;在受染污的狀況下叫做阿賴耶識,變成了一個倉庫,失去了它原本鏡照的功能。

我們一般人,遇到外境,都是第七識先執著,然後第七識就把第八識扣住了,讓他變成阿賴耶識,從裡面取得以往的資料後,交給第六識去分別,再交給前五識去執行,這個執著的速度,非常快。

我舉一個例子,你看見一樣東西,就你眼前的東西,你其實很清楚它是什麼,但你只要心裡冒出一個名字,比如""茶杯"",那第七識跟前六識已經作用完畢了,就這麼快。就因為很快,所以佛家要修布施持戒,因為布施持戒,是讓你看淡慾望,減輕外境對你的影響,等到你持戒持得不錯,外境對你的影響變小以後,你才有辦法修忍辱;忍辱修好了,外境對你的影響微乎其微的時候,你才有辦法修禪定,才有辦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的心平靜到了這個程度,那才有辦法抓到第一念,也就是第七識的執著,你才抓得住。你可以抓到會動的第七識,你才會看見那個不會動的第八識,到這裡才叫做開悟見真心。


其實佛法的修行,我已經把路子都講得很清楚了,可是一般人都卡在布施持戒。還有就是喜歡自己亂看經典,不肯聽法師解說,自以為,真是要命!!

你要去看我的另一篇文---如何找到真心,裡面有講八識的運作速度。

南無阿彌陀佛!!

點評

高雄路西法  老奸 安好 你最近很還有利用檢舉 禁言你認為的外道嗎?? 這樣不好喔 因為 這樣的你 無恥 !  發表於 2018-4-27 00:55:23
amanda1221  老奸大大,謝謝你,雖然不是很懂,多看幾遍。  發表於 2018-3-21 02:15:07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2
發表於 2018-3-27 18:09: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3-27 18:26 編輯

題外話::

之前因為某位菩薩跟我討論到楞嚴經,講到捨識用根,所以就暫停了講經。現在,繼續慢慢講,我希望至少把優婆塞戒經講完。

---------------------------------------我是分隔線-----------------------------------

既授戒已,復作是言:『優婆塞者有六重法。善男子!優婆塞戒,雖為天女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受戒已,若口教殺,若身自殺,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優婆塞,旃陀羅優婆塞,垢優婆塞,結優婆塞,是名初重。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二重。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虛說我得不淨觀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三重。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邪婬。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四重。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有過罪。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五重。優婆塞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是名六重。


『善男子!若受如是優婆塞戒,能至心持不令毀犯,則能獲得如是戒果。善男子!優婆塞戒名為瓔珞,名為莊嚴,其香微妙,熏無邊界,遮不善法,為善法律,即是無上妙寶之藏,上族種姓,大寂靜處,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發是心尚得如是無量利益,況復一心受持不毀!


概論::


一般人只授五戒,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但菩薩授的不太一樣,他要受的是菩薩優婆塞戒,也就是六重戒、二十八輕戒。除了前五個重戒不能犯,不說四眾罪過,也是重戒之一。為什麼,因為要和合,人都會犯錯,犯了錯,可以由長老在大眾中說某位比丘的過錯,或者是每半月誦戒的時候,自陳其過,以求懺悔。其他比丘尼還有優婆塞、優婆夷等等的過錯,也可以比照辦理的。重戒、梵音波羅夷,犯了以後不通懺悔,失去戒體,比丘比丘尼會被逐出僧團的,所以不能開玩笑。

我以前問過研究戒律的法師,盜戒有分大小,大的盜戒,是講五錢,那五錢是多少??法師說,目前研究大概是新台幣一千元左右的價值。為什麼是五錢??因為當初制訂這戒律是在印度的摩羯陀國,該國的法律是偷盜值五錢的東西就犯死罪,所以用五錢來做標準,算是很低標啦!!你偷了五錢的錢或物,那你也不用出家了,因為你已經犯了死罪,可以去死了。那菩薩戒說即使為了身命,偷盜乃至一錢,這就嚴多了??一錢值多少??自己去算。有偷盜心都不應該,哪管多少錢呢??當然,我要講清楚,不是說偷一錢以下的東西不算犯戒,不是這個意思,只是給大家科普一下。

煖法、為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法──之一;謂如鑽火,先有煖氣。所謂臭優婆塞,就是講犯此重戒,就是優婆塞中的惡臭者,旃陀羅優婆塞,是講優婆塞中之下賤不可接觸者。垢優婆塞是講優婆塞中之汙穢者。結優婆塞是講優婆塞中之有煩惱者。

你只要受了菩薩優婆塞戒,卻犯了六重戒,那你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的成就,因為你連煖法,一點點的輕安都很難得到,更遑論證果,連初果須陀洹你都證不到。所以我為什麼罵外道邪師,你不受戒,不持戒,你永遠不可能會修行成功,永遠不可能證果。

大家看那些附佛外道,自己都不吃素也不持戒,像盧勝彥這樣,受過菩薩戒,卻殺生吃肉的,說他是佛,你信嗎??像蕭平實這樣,被法院公認為大妄語者,說他是菩薩,你信嗎??這些人根本就是臭優婆塞、旃陀羅優婆塞、垢優婆塞、結優婆塞,經典講得這麼清楚了,是人尚不可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昧著良心說自己是菩薩,是佛,這種就是魔,邪魔歪道,可是偏偏還有人在替他們打廣告,真是愚痴可憐!!

不淨觀、五停心觀之一,用觀身不淨來停止貪愛的心。酤酒就是買賣酒。菩薩優婆塞戒裡面,喝酒是輕戒,賣酒是重戒,與梵網經的講法是一樣的,你受了戒,你替別人買酒,也一樣犯戒。太虛大師講裡面有兩個錯字,文中天女兩個字,應該是""身命""的錯別字。一切身命乃至螞蟻都不可以殺,也不可以叫別人殺,不然就犯殺戒。

最後這一段是講你可以受持這個菩薩優婆塞戒,就是好棒棒,就像是在身上配了美玉,又像是最得到最美味的東西,又有戒香微妙,人人稱羨。

點評

高雄路西法  老奸 安好 你最近很還有利用檢舉 禁言你認為的外道嗎?? 這樣不好喔 因為 這樣的你 無恥 !  發表於 2018-4-27 00:55:33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3
發表於 2018-3-31 12:07:54 |只看該作者
『善男子!如佛說言: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養父母、師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耽樂飲酒,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汙惡不能瞻視病苦,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見有乞者,不能多少隨宜分與,空遣還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見比丘、比丘尼、長老、先宿、諸優婆塞、優婆夷等,不起承迎、禮拜、問訊,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毀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勝彼,彼不如我,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一月之中,不能六日受持八戒,供養三寶,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四十里中有講法處,不能往聽,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受招提僧臥具床座,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疑水有蟲,故便飲之,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嶮難之處無伴獨行,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獨宿尼寺,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為於財命,打罵奴婢、僮僕、外人,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以殘食施於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畜貓狸,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畜養象、馬、牛、羊、駝、驢一切畜獸,不作淨,施未受戒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不儲畜僧伽梨衣、缽盂、錫杖,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為身命須田作者,不求淨水及陸稼處,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為於身命,若作市易斗稱賣物,一說價已,不得前卻捨賤趣貴;斗稱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應語令平,若不如是,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於非處、非時行欲,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販賣,不輸官稅,盜棄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國制,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得新穀,果蓏菜茹,不先奉獻供養三寶先自受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僧若不聽說法讚歎,輒自作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道路若在諸比丘前、沙彌前行,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僧中付食,若偏為師選擇美好過分與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若養蠶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行路之時,遇見病者,不住瞻視,為作方便付囑所在而捨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淨有作』。


『善男子!若優婆塞至心能受持如是戒,是人名為優婆塞中分陀利華,優婆塞中微妙上香,優婆塞中清淨蓮華,優婆塞中真實珍寶,優婆塞中丈夫之人!』


概論

這段是在講二十八種輕戒。失意罪是輕罪,比六重罪輕一些。失意是指不小心不注意而犯的,可以懺悔,不失無作戒體。不起墮落是說,如果你不起心懺悔,就會墮落三惡道。不淨有作,是說你如果犯了戒,本來戒體是無作,而你有作,就是不淨,要去懺悔,恢復清淨。二十八輕、首戒為報恩,後為救苦。

分陀利華、為白蓮華。清淨蓮華、為一切蓮華。

總的來講,這二十八輕戒,其實一般人也不太容易做到,一般大家受五戒,好好修行就好,細的部分,有看不懂的再問我。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4
發表於 2018-4-1 18:58: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2 10:14 編輯

善生言:『世尊!有人受持如是戒已,云何當令是戒淨耶』?


佛言:『善男子!有三法能淨是戒:一者、信佛、法、僧,二者、深信因果,三者、解心。
復有四法: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無貪心,四者、未有恩處先以恩加。
復有五法:一者、先於怨所以善益之,二者、見怖懅者能為救護,三者、求者未索先開心與,四者、凡所施處平等無二,五者、普慈一切不依因緣。
復有四法:一者、終不自輕言我不能得菩提果,二者、趣菩提時其心堅固,三者、精進勤修一切善法,四者、造作大事心不疲悔。
復有四法:一者、自學善法,學已教人;二者、自離惡法,教人令離;三者、善能分別善惡之法;四者、於一切法不取不著。
復有四法:一者、知有為法無我我所,二者、知一切業悉有果報,三者、知有為法皆是無常,四者、知從苦生樂,從樂生苦。
復有三法:一者、於諸眾生心無取著,二者、施眾生樂其心平等,三者、如說而行。
復有三法:一者、能施眾生樂因,二者、所作不求恩報,三者、自知定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三法:一者、為諸眾生受大苦惱,二者、次第受之,三者、中間不息,雖受是苦心終不悔。
復有三法:一者、未除愛心、能捨所愛施與他人,二者、未除瞋恚、有惡來加而能忍之,三者、未除癡心、而能分別善惡之法。
復有三法:一者、善知方便能教眾生遠離惡法,二者、善知方便能教眾生令修善法,三者、化眾生時心無疲悔。
復有三法:一者、為令眾生離身苦時,自於身命心不吝惜,二者、為令眾生離心苦時,自於身命心不吝惜;三者、教化眾生修善法時,自於身命心不吝惜。
復有三法:一者、自捨己事先營他事,二者、營他事時不擇時節,三者、終不顧慮辛苦憂惱。
復有三法:一者、心無妒嫉,二者、見他受樂心生歡喜,三者、善心相續間無斷絕。
復有三法:一者、見他少善,心初不忠;二者、毫末之惠,輒思多報;三者、於無量世受無量苦,其心堅固無退轉想。
復有三法:一者、深知生死多諸過咎,猶故不捨一切作業;二者、見諸眾生無歸依者為作歸依,三者、見惡眾生心生憐愍,不責其過。
復有三法:一者、親近善友,二者、聞法無厭,三者、至心諮受善知識教。
復有九法:遠離三法,三時不悔,平等惠施三種眾生。
復有四法:所謂慈、悲、喜、捨。


『善男子!菩薩若以上法淨心,要在二時:一、佛出世時,二、緣覺出時。
善男子!眾生善法有三種生:一、從聞生,二、從思生,三、從修生。聞思二種在二時中,從修生者,不必爾也。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如是淨戒,是不為難;在家淨戒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概論:

這段是在講怎樣才可以持戒清淨,算是行門的重要問題。佛說要深信三寶、深信因果、了解真心、慈、悲、無貪、加恩。後面五法主要就是布施。其實整段講了幾個重點

一、布施,不論親疏遠近怨家債主,這個布施就是持戒最重要的基礎。
二、自信,要堅定自己可以持戒的信心。
三、無時無刻都努力持戒,而且可以分別善惡。這個就有一點難,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是好心做壞事,比如有些人在替邪魔歪道打廣告,他以為他在做好事,可是卻恰恰是在害人而不自知,所以可以區別善惡邪正,是非常重要的。
四、不怕辛苦,努力持戒。
五、受人點滴湧泉以報,懂得感恩。
六、親近善知識,經常聽聞正法,經常詢問善知識,請教善知識。
七、遠離三法是指身口意業,三時不悔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三時,不間斷地持戒。平等惠施三種眾生是講對於造善業、惡業、無記業的眾生,都要平等的布施。


其實概略看了半天,就知道都在講布施,布施就是持戒的基礎。你要持戒清淨,廣修布施就是重點。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5
發表於 2018-4-2 20:34:02 |只看該作者
息惡品第十六

善生言:『世尊!菩薩已受優婆塞戒,若有內外諸惡不淨因緣,云何得離』?『善男子!菩薩若有內外諸惡不淨因緣,是人應當修念佛心。若有至心修念佛者,是人則得離內外惡不淨因緣,增長悲慧。

『世尊!當云何修』?

『善男子!當觀如來有七勝事:一者、身勝,二者、如法住勝,三者、智勝,四者、具足勝,五者、行處勝,六者、不可思議勝,七者、解脫勝。
云何身勝?如來身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所嚴飾,一一節力敵萬八千伊羅缽那香象之力,眾生樂見無有厭足,是名身勝。
云何如法住勝?如來既自得利益已,復能憐愍救濟利益無量眾生,是名如法住勝。
云何智勝?如來所有四無礙智,非諸聲聞、緣覺所及,是名智勝。
云何具足勝?如來具足行命、戒、見,是名具足勝。
云何行處勝?如來世尊修三三昧、九次第等,非諸聲聞、緣覺所及,是名行處勝。
云何不可思議勝?如來所有六種神通,亦非聲聞,緣覺所及;如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處,是名不可思議勝。
云何解脫勝?如來具足二種解脫,除智慧障及煩惱障,永斷一切煩惱習氣,智緣二事俱得自在,是名解脫勝。

是故舍利弗於契經中讚歎如來具七勝法,如來從觀不淨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莊嚴地至解脫地,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是故如來名無上尊。
如來世尊修空三昧,滅定三昧,四禪慈悲,觀十二因緣,皆悉為利諸眾生故。如來正覺,發言無二,故名如來。
如往先佛從莊嚴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來。
具足獲得微妙正法,名阿羅訶。能受一切人天供養,名阿羅訶。覺了二諦──世諦、真諦──,名三藐三佛陀。修持淨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復生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眾生世界、國土世界──,名世間解。善知方便調伏眾生,名調御丈夫。能令眾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離苦受樂,是名天人師。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為佛。能破四魔,名婆伽婆。復觀如來行戒定慧,為益眾生。又於無量無數世中,怨親等利,無有差別。悉斷一切無量煩惱,一一皆知,一一眾生為一煩惱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為眾生故,難施能施,難忍能忍。佛有二淨:一、莊嚴淨,二、果報淨。如是二淨因緣力故,從初十十至後十十,無有人天能說其過。如來具足八萬音聲,眾生聞之不生厭離,以是因緣,如來出勝一切聲聞、辟支佛等。


善男子!若人受持優婆塞戒欲淨戒者,當作如是修念佛心。若修念佛,是人則離內外諸惡不淨因緣,增長悲慧,貪、瞋、癡、斷,具足成就一切善法。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念佛心,是不為難;在家修集,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概論::

前面講到如何持戒清淨,其實重點在於行善與布施,這一品主要是講如何止惡。佛陀教導止惡的方法,就是念佛、以佛功德加持對治不淨因緣。因為念佛的心,就是慈悲心,一心念佛,則與慈悲相應,而諸惡自然就不生。

那念佛的時候,還要思維什麼??想佛的種種教導,種種行持,種種莊嚴,思維  佛陀的好,效法  佛陀。念佛不單單是嘴念,而是一種自我砥礪,邊念邊想說,我是菩薩,我要成佛道,我應該要跟佛陀學習,學什麼?學佛的七勝事。如法住就是講依法的真實性相而住。佛的六神通,八十種隨形好,三十二相,前面都講過了。四無礙智是講法無礙智,詞無礙智,義無礙智、樂無礙智。三三昧是講一、空,二、無相,三、無願。九次第定是講四禪定、四空定,滅盡定。滅定、將有漏心行皆已滅盡。如來、從真理說法不二而來,謂之如來。又從先佛修行成佛而來,謂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共十德號。初十十、即十善、十波羅蜜。後十十、即十力、十號。又於十善具十種修,成百福德,貫於初後,通名十十。

這段,就是在解釋念佛,你念佛,要發起見賢思齊的心,這樣你才會進步。你念佛,要自詡為佛,所作所為要像一個佛,這樣才是對的。佛有貪嗔癡嗎?佛會殺生吃肉嗎?佛會破戒嗎??當然不會,你這樣念佛,你就是在修自性的佛,你就不會去破戒,不會去做不該做的事,這樣念佛,心即佛,佛心佛行,自然就不會作惡,所以可以止惡。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6
發表於 2018-4-4 14:28:03 |只看該作者
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善生言:『世尊!菩薩已受優婆塞戒,復當云何供養三寶』?



『善男子!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如來世尊是二種福田:一、報恩田,二、功德田。法亦如是,是二種田。眾僧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以是因緣,菩薩已受優婆塞戒,應當至心勤供養三寶。』

『善男子!如來即是一切法藏,是故智者應當至心勤心供養生身、滅身、形像、塔廟!若於空野無塔像處,常當繫念尊重讚歎,若自力作,若勸人作;見人作時,心生歡喜;如其自有功德力者,要當廣教眾多之人而共作之。既供養已,於己身中莫生輕想,於三寶所亦應如是。凡所供養,不使人作,不為勝他,作時不悔,心不愁惱,合掌讚歎,恭敬尊重。若以一錢至無量寶,若以一綖至無量綖,若以一華至無量華,若以一香至無量香,若以一偈讚至無量偈讚,若以一禮至無量禮,若繞一匝至無量匝,若一時中乃至無量時,若自獨作若共人作。善男子!若能如是至心供養佛、法、僧者,若我現在及涅槃後,等無差別。見塔廟時,應以金、銀、銅、鐵、繩巢、幡蓋、技樂、香油、燈明而供養之。若見鳥獸踐蹋毀壞,要當塗治掃除令淨;暴風水火之所壞處,亦當自治。自若無力,當勸人治。或以金、銀、銅、鐵、土、木。若有塵土,灑掃除拂,若有垢汙,以香水洗。若作寶塔及作寶像,作訖當以種種幡、蓋、香、華、奉上。若無真實,力不能辦,次以土木而造成之,成訖、亦當幡、蓋、香、華、種種技樂而供養之。若是塔中草木不淨,鳥獸死屍及其糞穢、萎華臭爛、悉當除去,蛇、鼠孔穴,當塞治之。銅像、木像、石像、泥像、金、銀、琉璃、頗梨等像,常當洗治,任力香塗。隨力造作種種瓔珞,乃至猶如轉輪聖王塔。精舍內、當以香塗。若白土泥作塔像已,當以琉璃、頗梨、真珠、綾絹、綵錦、鈴磬、繩巢而供養之。畫佛像時,綵中不雜膠乳雞子,應以種種華貴、散華、妙紼、明鏡、未香、塗香、散香、燒香、種種扜樂,歌舞供養。如晝,夜亦如是。如夜,晝亦如是。不如外道燒酥、大麥而供養之。終不以酥塗塔像身,亦不乳洗。不應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具足,當密覆藏,勸人令治,治已具足,然後顯示。見像毀壞,應當至心供養恭敬,如完無別。如是供養要身自作,若自無力,當為他使,亦勸他人令佐助之。』


『若人能以四天下寶供養如來,有人直以種種功德尊重讚歎,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無差別。所謂如來身心具足,身有微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大力,心有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昧、三種法門、十一種空、觀十二緣智、無量禪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羅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讚歎佛者,是人則名真供養佛。』


『云何名為供養於法?善男子!若能供養十二部經,名供養法。云何供養十二部經?若能至心信樂受持、讀誦、解說、如說而行,既自為己,復勸人行,是名供養十二部經。若能書寫十二部經,既書寫已,種種供養,如供養佛,唯除洗浴,若有供養受持、讀誦如是經者,是則名為供養法也。供養法時,如供養佛。又復有法,謂菩薩一根,辟支佛人三根、三諦,若信是者,名供養法。若有供養發菩提心受持戒者出家之人,向須陀洹至阿羅漢果,名供養僧。』



『若有人能如是供養佛、法、僧寶,當知是人終不遠離十方如來,常與諸佛行住坐臥。善男子!若有人能如說多少供養如是三福田者,當知是人於無量世多受利益。』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供養三寶,是不為難;在家供養,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概論:

這篇就是講,你受戒之後,前面講持戒,後面講止惡,接下來呢,要如何供養三寶的具體作法。所謂三寶,就是佛、法、僧。佛是福慧兩足尊,法是能離貪欲的離欲尊,僧為眾中清淨的眾中尊。你學佛,就要皈依三寶,皈依正統的出家人,不要去皈依外道邪師,為什麼我講,你去皈依外道邪師,你不依經典,不依佛所教導,你的三皈依就有問題,你修行就不會成就。你替邪魔歪道打廣告、收學員,誤人慧命,下場就是地獄一途。百千萬劫後出了地獄,先投做愚痴的畜生,百千萬劫後,生於人中,癡傻無知,這就是替邪魔歪道打廣告的果報,現世的花報是貧窮、容易受騙損財、每天窮忙、家庭不睦。不要以為我在恐嚇別人,不要什麼事都要死到臨頭才來哭,晚了!!!很多年前,我就已經告知我的朋友,現在的執政者一旦執政,必然倒行逆施,殘民以逞。結果,現在呢,那些朋友看到我,個個欲哭無淚,不聽勸,共業使然,我也阻擋不了。


然後,佛說,福田分三種,一個是貧窮田、一個是功德田、一個是報恩田。所謂福田,就是講,你供養這些人,就好像種田一樣,替自己的將來培養福報。報恩田又名恩田,報答對於自己有養育、教誨的恩德的人。功德田又名敬田,就是供養有功德的三寶。貧窮田又名悲田,悲憫一切眾生,將來可獲無量的福報。

那些是功德田??從得煖法(前面講過了四加行,煖、頂、忍、世第一),也就是稍有功夫的學佛人,加上證聲聞四果、菩薩、緣覺、一直到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佛陀,都是功德田,你布施他們,都有大福報,因為他們可以廣度眾生,也算你有一份功勞。那貧窮田呢,就是一切窮苦的眾生。供養佛陀與經典都是修兩種福田,同時具有報恩田跟功德田。出家僧因為捨棄一切,所以要再多加一個貧窮田。


三寶有三種:第一、一體三寶,清淨自性佛、法、僧、人人本有。心、佛、眾生,平等一體。第二、別相三寶,就是證得無上菩提的是佛寶,佛所說的經典是法寶,依佛法修行從而得到煖法乃至等覺菩薩的就是僧寶。第三、住持三寶,就是廟裡面的塔寺佛像是佛寶,一切佛經典冊是法寶,出家奉行戒律的僧眾是僧寶。這裡面講的三寶,是指最後一個,也就是住持三寶。你不可以輕慢寺廟裡面的三寶,這樣是不如法的。

五智三昧者指修五停心觀而得之三昧定。五停心觀就是::不淨、慈悲、因緣、界分別、數息。三種法門者:指奢摩他──止,毗缽舍那──觀,及禪那──止觀不二而言。十一空觀者:指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空義、大空、等十一空而言。尚有說十六空、十八空、二十空,多與此相同者。十二緣智者:即指緣十二因緣之智。七智、即七覺分:謂擇法、精進、喜、輕安、念、定、行捨之七菩提分。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7
發表於 2018-4-5 21:08: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5 21:10 編輯

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說供養六方,六方即是六波羅蜜,是人則能增長財、命,如是之人有何等相』?

佛言:『善男子!若能不惜一切財物,常於他人作利益事,念於布施,樂行布施,隨有隨施,不問多少,當行施時,於身財物不生輕想;淨施不擇持戒、毀戒;讚歎布施,見行布施歡喜不妒;見有求者心則悅樂,起迎禮拜,施床命坐;前人諮問若不諮問,輒為讚歎布施之果。見恐怖者,能為救護,處饑饉世,樂施飲食,雖作是施,不為果報,不求恩報施。不誑眾生,能讚三寶所有功德。不以斗稱雜餘異賤欺誑於人,不樂酒博貪欲之心,常修慚愧羞恥之德,雖復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施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常修軟心,不作罪過,設誤作者,常生愧悔,信是罪業,得惡果報,所修善事,心生歡喜;於小罪中生極重想,設其作已,恐怖憂悔。終不打罵瞋惱眾生。先意語言,言輒柔軟,見眾生已,生愛念心,知恩報恩,心不慳吝,不誑眾生。如法求財,樂作福德,所作功德常以化人。見窮苦者,身代受之,常修慈心,憐愍一切。見作惡者,能為遮護;見作善者,讚德說果,復以身力往營佐之。身不自由,令他自在。常修遠離瞋恚之心,或時蹔起,覺生愧悔。實語、軟語,遠離兩舌及無義語。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戒波羅蜜。善男子!若人能淨身、口、意業,眾生設以大惡事加,乃至不生一念瞋心,終不惡報;若來悔謝,即時受之。見眾生時,心常歡喜,見作惡者,生憐愍心。讚歎忍果,訶責瞋恚,說瞋果報多有苦毒。修施忍時,先及怨家。正觀五陰眾緣和合,若和合成,何故生瞋?深觀瞋恚乃是未來無量惡道受苦因緣,若蹔生瞋,則生慚愧恐怖悔心。見他忍勝,不生妒嫉。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忍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不作懈怠,不受不貪坐臥等樂,如作大事功德時力,及營小事心亦如是。凡所作業,要令畢竟。作時不觀飢渴、寒熱,時與非時。不輕自身。大事未訖,不生悔心;作既終訖,自慶能辦。讚歎精進所得果報。如法得財,用皆以理。見邪進者,為說惡果。善教眾生令修精進,所作未竟,不中休息。修善法時,不隨他語。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進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樂處空閒──若窟、若山、樹林、空舍──不樂憒鬧、貪著臥具,不樂聽說世間之事,不樂貪欲、瞋恚、愚癡。先語、軟語,常樂出家教化眾生,所有煩惱輕微軟薄,離惡覺觀,見怨修慈,樂說定報,心若逸亂,生怖愧悔,見邪定者,為說罪過,善化眾生置正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禪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人能淨、身、口、意,悉學一切世間之事,於貪、瞋、癡心不貪樂,不誑、不亂。憐愍眾生,善能供養父母、師長、和上、長老、耆舊有德,修不放逸。先語、軟語,不誑眾生,能分別說邪道、正道及善惡報,常樂寂靜出家修道,能以世事用教眾生,見學勝己,不生妒心,自勝他人,不生憍慢。受苦不憂,受樂不喜。善男子!有是相者,當知是人則能供養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一一方中各有四事,施方四者:一者:調伏眾生,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若人於財不生慳惜,亦不分別怨親之相、時與非時,是人則能調伏眾生。於財不惜,故能行施,是故得離慳吝之惡,是名離對。欲施、施時、施己、歡喜,不生悔心,是故未來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能令他人離於飢渴苦切之惱,故名利他。戒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優婆塞戒至菩薩戒,能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地根基,是名莊嚴。既受戒已,復得遠離惡戒、無戒,是名離對。受持戒已,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既受戒已,施諸眾生無恐無畏,咸令一切離苦獲安,是名利他。忍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忍故得修善,修善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既修忍已,能離瞋惡,是名離對。忍因緣故,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忍因緣故,人生喜心、善心、調心,是名利他。進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精進故得修善,修善法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修善法時,離惡懈怠,是名離對。因是善法,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教眾生修善,令離惡法,是名利他。禪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修如是禪定力故,獲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因是禪定修無量善,離惡覺觀,是名離對。修舍摩他因緣力故,常樂寂靜,得人天樂至無上樂,是名自利。斷諸眾生貪欲、瞋恚、狂癡之心,是名利他。智方四者:一者、莊嚴菩提,二者、離對,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莊嚴菩提者,因修智慧獲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莊嚴。修智慧故,遠離無明,令諸煩惱不得自在,是名離對。除煩惱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眾生令得調伏,是名利他。
問意:為能供養六方、六波羅蜜之菩薩,究有何種行相可辨?



『善男子!或有說言:離戒無忍,離智無定,是故說有四波羅蜜。若能忍惡不還報者,即名為戒;若修禪定心不放逸,即是智慧;是故戒即是忍,慧即是定。離慧無定,離定無慧,是故慧即是定,定即是慧。離戒無進,離進無戒,是故戒即精進,精進即戒。離施無進,離進無施,是故施即精進,精進即施。故知無有六波羅蜜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智慧是因,布施是果;精進是因,持戒是果;三昧是因,忍辱是果。然因與果,不得為一,是故應有六波羅蜜。若有說言:戒即是忍,忍即是戒,是義不然!何以故?戒從他得,忍不如是;有不受戒而能忍惡,為眾修善忍無數苦,無量世中代諸眾生受大苦惱,心不悔退,是故離戒應有忍辱。善男子!三昧、即是舍摩他,智慧、即是毗婆舍那;舍摩他、名緣一不亂,毗婆舍那、名能分別;是故我於十二部經說定、慧異,當知定有六波羅蜜。如來所以最初先說檀波羅蜜,為調眾生。施時離貪,是故次說尸波羅蜜。施時能忍捨離之心,是故次說忍波羅蜜。施時心樂,不觀時節,是故次說進波羅蜜。施時心一,無有亂想,是故次說定波羅蜜。施時不為受生死樂,是故次說智波羅蜜。』



『善男子!云何名為波羅蜜耶?施時不求內外果報,不觀福田及非福田,施一切財,心不吝惜,不擇時節,是故名為施波羅蜜。乃至小罪,雖為生命尚不毀犯,是故名為戒波羅蜜。乃至惡人來割其身,忍而不瞋,是故名為忍波羅蜜。三月之中一偈讚佛,不休不息,是故名為進波羅蜜。具足獲得金剛三昧,是故名為禪波羅蜜。善男子!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具足成就六波羅蜜,是故名為智波羅蜜。』


『善男子!菩薩有二: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能淨六波羅蜜,是不為難;在家能淨,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概論::


這段是講,在家菩薩行六度有哪些相。其中瞋心為純惡法,貪及癡尚通無記及通三界,瞋唯惡性,只在欲界。

第一、二段講得比較白話,我就不多說。

第二段講六方六度各有四事。煩惱障、是指煩惱能夠障礙修行而得名。智慧障、即所知障。此六度為修行最要之法,各度應該要平等修行,但是在家菩薩,應該特別注意布施。

第三段是在破斥一些沒有六度的說法,因為有的人說不持戒就沒有忍辱,沒有智慧就沒有禪定,所以沒有忍辱跟禪定波羅蜜,只有四波羅蜜。有的人說來說去,反正就是要把六度波羅蜜搞到剩下一個兩個,佛陀說,這種講法,就是顛倒因果的說法,如來說法,第一先講布施波羅蜜(檀波羅蜜),然後呢,為了讓眾生離貪,所以布施之後講持戒波羅蜜,為了讓眾生願意捨離財物,所以持戒之後講忍辱波羅蜜。布施的時候可以開心樂意,所以忍辱後講精進波羅蜜。布施的時候可以一心一意,心不要雜亂,所以接著講禪定波羅蜜。布施是為了不受生死之樂,所以講智慧(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一定有六波羅蜜,前前為因,後後為果,有因有果,不要自己把順序胡亂跳來跳去,也不要自己濃縮,這樣你的修行就會亂掉,無法成就。


各位看,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勸,那些替邪魔歪道廣告的人也是依然故我的講,就知道現在的人為什麼業障重,因為他們都要死到臨頭才知道問題嚴重,沒有智慧可以辨別。佛經拿來亂講的,也是一大堆。唉!!可憐可憐!!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8
發表於 2018-4-7 22:41:3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7 22:44 編輯

雜品第十九

善生言:『世尊!菩薩已修六波羅蜜,能為眾生作何等事』?善男子!如是菩薩能拔沉沒苦海眾生。』

『善男子!若有於財法食生慳,當知是人於無量世得癡貧報,是故菩薩修行布施波羅蜜時,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樂施,一切怨讎悉生親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信施因果,信戒因果,是人則得成就施果。善男子!有人說言:施即是意,所以者何?意是施根故。是義不然!何以故?施即五陰。所以者何?由身、口、意具足施故。布施若為自利他利及自他利,則具五陰,如是布施,即能莊嚴菩提之道。遠離煩惱,多財巨富,名施正果;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名施餘果。施果三種:有財勝故獲得勝果,有田勝故獲得勝果,施主勝故獲得勝果。向須陀洹至後身菩薩乃至成佛,是名勝田,施如是田,故得勝果。若有施物,具足妙好色、香、味、觸,是名財勝,以是物施,故得勝果。若有施主信心淳濃,施、戒、聞、慧,則得勝果。』

『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種: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時節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則得多饒財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珊瑚,象、馬、牛、羊,田、宅、奴、婢,多饒眷屬,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者所得果報,如上所說,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報。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者所得果報,如上所說,常為父母、兄弟、宗親、一切眾生之所愛念,信心施者,加如是報。時節施者得何等果?時節施者所得果報,如上所說,所須之物隨時而得,時節施者,兼如是果。如法財施,得何等果?如法財施所得果報,如上所說,得是財已,王、賊、水、火所不能侵。』

『若好色施,以是因緣,是人獲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稱遠聞。若以味施,是人因是眾樂見聞,既見聞已生愛重心。若好觸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觸;受者受已,則能獲得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善男子!有人說言:施於塔、像,不得壽命、色、力、安、辯,無受者故。是義不然!何以故?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應得如是五報。善男子!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慈心實無受者,而亦獲得無量果報,施塔、像等亦應如是得五果報。善男子!如人種穀,終不生瓜,施於塔、像,亦復如是;以福田故,得種種果。是故我說田得果報,物得果報,主得果報。』


『善男子!施有二種:一者、法施,二者、財施。法施、則得財、法二報,財施、唯還得財寶報。菩薩修行如是二施,為二事故:一、令眾生遠離苦惱,二、令眾生心得調伏。善男子!復有三施:一、以法施,二、無畏施,三、財物施。以法施者,教他受戒、出家、修道、白四羯磨,為壞邪見說於正法,能分別說實非實等,宣說四倒及不放逸,是名法施。若有眾生怖畏王者、獅子、虎、狼、水、火、盜賊,菩薩見已,能為救濟,名無畏施。自於財寶破慳不吝,若好若醜,若多若少,牛、羊、象、馬,房舍、臥具、樹林、泉井,奴婢、僕使,水牛、駝驢,車乘、輦轝,瓶盆、斧鑊,繩床、坐具,銅鐵、瓦器,衣服、瓔珞,燈、明、香、華,扇、蓋、帽、履,机杖、繩索,黎、鎒、斧、鑿,草、木、水、石,如是等物,稱求者意,隨所須與,是名財施。若起僧坊及起別房,如上施與出家之人,唯除象、馬。』


『善男子!施有四累:一、慳貪心,二、不修施,三、輕小物,四、求世報。如是四累,二法能壞:一、修無我,二、修無常。善男子!若欲樂施,當破五事:一者、瞋心,二者、慳心,三者、妒心,四者、貪惜身命,五者、不信因果;破是五事,常樂布施。樂施之人,獲得五事:一者、終不遠離一切聖人,二者、一切眾生樂見、樂聞,三者、入大眾時不生怖畏,四者、得好名稱,五者、莊嚴菩提。善男子!菩薩之人名一切施,云何名為一切施耶?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名一切施;恆以淨心施於受者,名一切施;少物能施,名一切施;所愛之物,破慳能捨,名一切施;施不求報,名一切施;施時不觀田以非田,名一切施;怨親等施,名一切施;菩薩施財,凡有二種:一者、眾生,二者、非眾生,於是二中乃至自身都不吝惜,名一切施;菩薩布施,由憐憫心,名一切施;欲施、施時、施已不悔,名一切施。或時設以不淨物施,為令前人生喜心故。酒、毒、刀、杖、枷鎖等物,若得自在、若不自在,終不以施;不施病人不淨食藥;不劫他物乃至一錢持以布施。菩薩施時雖得自在,終不罵打令諸僕使生瞋苦惱。如法財施,不求現在後世果報。施已常觀煩惱罪過,深觀涅槃功德微妙,除菩提已更無所求。施貧窮時,起悲憫心;施福田時,生喜敬心;施親友時,不生放捨心。若見乞者,則知所須隨相給與,不令發言。何以故?不待求施,得無量果』。


『善男子!智人行施,為自他利,知財寶物是無常故,為令眾生生喜心故,為憐愍故,為壞慳故,為不求索後果報故,為欲莊嚴菩提道故。是故菩薩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慮財盡,不輕財物,不輕自身,不觀時節,不觀求者,常念乞者如飢思食。親近善友,諮受正教,見來求者,心生歡喜,如失火家得出財物,歡喜讚歎,說財多過。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復語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遠離慳貪之心,皆由於汝來乞因緣。即於求者生親愛心。既施與已,復教乞者如法守護,勤修供養佛、法、僧寶。菩薩如是樂行施已,則得遠離一切放逸,雖以身分施於乞者,終不生於一念惡心,因是更增慈、悲、喜、捨。不輕受者,亦不自高,自慶有財稱求者意,增長信心,不疑業果。善男子!若能觀財是無常相,觀諸眾生作一子想,是人乃能施於乞者。善男子!是人不為慳結所動,如須彌山風不能動。如是之人,能為眾生而作歸依,是人能具檀波羅蜜。』


『善男子!施主有三:謂下、中、上。不信業果,深著慳吝,恐財有盡,見來求者生瞋礙想,是名為下。雖信業果,於財生慳,恐有空竭,見來求者生於捨心,是名為中。深信業果,於財物所不生慳吝,觀諸財物是無常想,見來求者,有與則喜、無與則惱,以身質物而用與之,是名為上。復有下者,見來求者,□面不看,惡罵毀辱。復有中者,雖復施與,輕賤不敬。復有上者,未來便施,敬心而與。復有下者,為現報施;復有中者,為後報施;復有上者,憐愍故施。復有下者,為報恩施;復有中者,為業故施;復有上者,為法藏施。復有下者,畏勝故施;復有中者,等已故施;復有上者,不擇怨親。又復下者,有財言無;又復中者,多財言少;又復上者,少索多與。施者無財,亦復三種:最下之人,見來求者,惡心瞋責;中品之人,見來求者,直言無物;上品之人,見來求者,自鄙無物,心生愁惱。復有下者,常為賢聖之所訶責;復有中者,常為賢聖之所憐愍;復有上者,賢聖見已心生歡喜。』



概論

第十九品開始,主要開始講布施,所以大家可以知道,初學六度,布施要放在重中之重來看待,第十九品經文很長,所以我分幾段講。

一開始善生問,已修六度的菩薩,可以為眾生做什麼事??佛陀說,可以救助浮沉苦海的眾生,苦海是哪裡??三界六道都是苦海,菩薩就是用行六度來解救苦海的眾生。

如果你修布施,對於法財食施有所吝惜,那你就會有吝嗇的果報。所以布施的時候,要懂得布施的因果,你開心的布施,將來得到的就是開心的果報,你吝嗇的布施,將來就得到吝嗇的果報,當菩薩的,要明因果。所以佛陀講,布施一切眾生都當成是摯愛的親屬,不管他是仇人也好,怨家也罷。這個就是怎樣,怨親平等。所謂怨親平等,比較簡單的做法就是把所有布施的對象都當成是自己的親人,這樣你就會布施得很開心。如果你當了爸爸媽媽老公老婆,你就會懂,你看著家人滿足地吃著你賺錢買來的東西,吃著你悉心準備的晚餐,那種和樂融融的笑意,瞬間你的幸福感就會出現。你布施就該是如此,當你看到你布施的對象真正的得到了安穩,得到了快樂,你也會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如果你把他當成自己的親人,那種感覺會更強烈。當然,這樣布施不符合三輪體空,布施最好是三輪體空,也就是無施者(沒有布施的人)、無受者(沒有接受布施的人)、無施物(沒有布施的東西存在),這是什麼??有為而不著相,真心布施,心空法空,無心無法。但這是證果的人才有辦法的。你是一般人,怎麼樣,就是怨親平等,把你布施的眾生當成親人一樣對待。

佛陀說,布施分三種,你的布施才是最殊勝的,最基本的就是,你是抱持著自利利他的心來布施的。那又分為田勝、財勝、施主勝。田勝就是講,你布施了修行證果的人,他們是大福田,所以你的果報會很好。財物勝是講,你用很好的東西去布施,很純淨的東西去布施,那你將來的果報也會很殊勝。施主勝是講,你在布施的時候,對於佛法,對於因果有非常強烈的信心,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你的信心強大,你將來布施所得的果報也會非常殊勝。這個,我大概補充一下,怎樣叫做信心強大,比如我們做施食,有些人沒做過,怕東怕西的,念咒也念得不熟,這時候,你的信心很小,你能施的對象,也會相對地少。等到你施食施得很熟了,念咒也念得很熟了,你也有一些徵驗了(比如夢到請吃飯),這時候,你就會很有信心,你相信佛傳的咒力,你相信諸佛菩薩會到場加持你,一樣是念施食咒,一開始可能只能施個幾百幾千個眾生,後面你的信心大了,可能來個好幾億眾生,這就是信心強大,你將來的果報也會一樣強大。布施有哪些果報??布施能度慳貪煩惱,因為貪是大煩惱,所以你布施,就可以破貪,正報是來生很有錢,施食的話,你的壽命會很長,身體健康,身心安樂,言語辯慧。這裡講的後身菩薩,是講一生補處菩薩,也就是像彌勒菩薩一樣的位置。

後面講的,其實都蠻白話的,大家自己看一下!!反正布施,要親手,要有信心,要利益眾生,要怨親平等,心態對了,果報無量。你布施做得好,智慧就會開,修行障礙就少,你就容易開悟證果,所以非常重要。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49
發表於 2018-4-8 21:48:54 |只看該作者
『善男子!智人行施,為自他利,知財寶物是無常故,為令眾生生喜心故,為憐愍故,為壞慳故,為不求索後果報故,為欲莊嚴菩提道故。是故菩薩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慮財盡,不輕財物,不輕自身,不觀時節,不觀求者,常念乞者如飢思食。親近善友,諮受正教,見來求者,心生歡喜,如失火家得出財物,歡喜讚歎,說財多過。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復語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遠離慳貪之心,皆由於汝來乞因緣。即於求者生親愛心。既施與已,復教乞者如法守護,勤修供養佛、法、僧寶。菩薩如是樂行施已,則得遠離一切放逸,雖以身分施於乞者,終不生於一念惡心,因是更增慈、悲、喜、捨。不輕受者,亦不自高,自慶有財稱求者意,增長信心,不疑業果。善男子!若能觀財是無常相,觀諸眾生作一子想,是人乃能施於乞者。善男子!是人不為慳結所動,如須彌山風不能動。如是之人,能為眾生而作歸依,是人能具檀波羅蜜。』


『善男子!有智之人,為四事故,樂行惠施:一者、因施能破煩惱,二者、因施發種種願,三者、因施得受安樂,四者、因施多饒財寶。善男子!無貪之心,名之為施。云何無貪?施即是業,物即是作,為業、為作、具足布施,名為無貪。因於布施破煩惱者,既行惠施,破慳、貪吝、瞋恚、愚癡。云何因施發種種願?因是施已,能發種種善惡等願,因善惡願得善惡果。何以故?誓願力故。云何因施得受安樂?因是施故受人天樂,至無上樂。云何因施多饒財寶?因是施故,所求金、銀乃至畜生,如意即得。善男子!若人樂施,是人即壞五弊惡法:一者、邪見,二者、無信,三者、放逸,四者、慳吝,五者、瞋癡。離是惡已,心生歡喜,因歡喜故,乃至獲得真正解脫。是人現在得四果報:一者、一切樂見乃至怨家,二者、善名流布遍於四方,三者、入大眾時心無怖畏,四者、一切善人樂來親附。善男子!修行施已,其心無悔。是人若以客煩惱故墮於地獄,雖處惡處,不飢不渴,以是因緣離二種苦:一、鐵丸苦,二、鐵漿苦。若畜生身,所須易得,無所匱乏。若餓鬼身,不受飢渴,常得飽滿。若得人身,壽命、色、力、安樂、辯才,及信、戒、施、多聞、智慧,勝於一切;雖處惡世,不為惡事,惡法生時,終不隨受,於怖畏處不生恐怖。若受天身,十事殊勝。善男子!有智之人,為二事故,能行布施:一者、調伏自心,二者、壞怨瞋心;如來因是名無上尊。善男子!智者施已,不求受者愛念之心,不求名稱免於怖畏,不求善人來見親附,亦不求望天人果報。觀於二事:一者、以不堅財易於堅財,二者、終不隨順慳吝之心。何以故?如是財物,我若終沒,不隨我去,是故應當自手施與,我今不應隨失生惱,應當隨施生於歡喜。善男子!施者先當自試其心,以外物施;其心調已,次施內物。因是二施,獲得二法:一者、永離諸有,二者、得正解脫。善男子!如人遠行,身荷重擔,疲苦勞極,捨之則樂。行施之人,見來求者,捨財與之,心生喜樂,亦復如是。』


『善男子!智者常作如是思惟:欲令此物隨逐我身至後世者,莫先於施。復當深觀貧窮之苦,豪貴快樂,是故繫心常樂行施。善男子!若人有財,見有求者,言無言匱,當知是人已說來世貧窮薄德,如是之人名為放逸。善男子!無財之人,自說無財,是義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無不有,雖是國主,不必能施,雖是貧窮,非不能施。何以故?貧窮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棄蕩滌汁,施應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塵□施於蟻子,亦得無量福德果報。天下極貧,誰當無此塵許□耶?誰有一日食三揣□,命不全者?是故諸人應以食半施於乞者。善男子!極貧之人,誰有赤裸無衣服者?若有衣服,豈無一綖施人繫瘡,一指許財作燈炷耶?善男子!天下之人,誰有貧窮當無身者?如其有身,見他作福,身應往助,歡喜無厭,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時有分,或有與等,或有勝者。以是因緣,我受波斯匿王食時,亦咒願王及貧窮人所得福德等無差別。善男子!如人買香──塗香、末香、散香、燒香,如是四香,有人觸者,買者、量者等聞無異,而是諸香不失毫釐。修施之德,亦復如是;若多若少,若麤若細,若隨喜心,身往佐助,若遙見聞心生歡喜,其心等故,所得果報無有差別。善男子!若無財物,見他施已心不喜信,疑於福田,是名貧窮。若多財寶,自在無礙,有良福田,內無信心,不能奉施,亦名貧窮。是故智者,隨有多少,任力施與,除布施已,無有能得人天之樂至無上樂。是故我於契經中說:『智者自觀餘一揣食,自食則生,施他則死,猶應施與,況復多耶』?善男子!智者當觀財是無常,是無常故,於無量世失壞耗減,不得利益;雖是無常,而能施作無量利益,云何慳惜不布施耶?智者復觀世間,若有持戒、多聞,持戒、多聞因緣力故,乃至獲得阿羅漢果,雖得是果,不能遮斷飢渴等苦。若阿羅漢難得房舍、衣服、飲食、臥具、病藥,皆由先世不施因緣。破戒之人若樂行施,是人雖墮餓鬼、畜生,常得飽滿,無所乏少。善男子!除布施已,不得二果:一者、自在,二者、解脫。若持戒人,雖得生天,不修施故,不得上食,微妙瓔珞。若人欲求世間之樂及無上樂,應當樂施。智者當觀生死無邊,受樂亦爾,是故應為斷生死施,不求受樂。復作是觀:雖復富有四天下地,受無量樂,猶不知足,是故我應為無上樂而行布施,不為人天。何以故?無常故,有邊故。』


若言:施陰,此處無常,誰與彼受?諦聽!諦聽!當為汝說。種子常耶?是無常乎?若言常者,云何子滅而生於芽?若見是過,復言無常,復當語言:若無常者,子時與糞、水、土等功,云何而令芽得增長?若言子雖無常,以功業故而得芽果,應言:五陰亦復如是。若言子中先已有芽,人、功、水、糞為作了因,是義不然!何以故?了因所了,物無增減,多則多住,少則少住,而今水、糞芽則增長,是故本無今有。若言了因二種:一、多,二、少。多則見大,少則見小;猶如燃燈,明多見大,明少見小。是義不然,何以故?猶如一種,多與水糞,不能一時一日增長人等過人。若言了因雖有二種,要待時節,物少了少,物多了多,是故我言了因不增。是義不然!何以故?汝法時常,是故不應作如是說。善男子!子異、芽異,雖作得異,相似不斷,五陰亦爾。善男子!如子業增芽,芽業增莖,莖業增葉,葉業增華,華業增果;一道五陰,增五道陰,亦復如是。若言如是異作異受,是義汝有,非我所說。何以故?如汝法中,作者是我,受者是身,而復不說異作異受;受不殺戒,即是我也,以是因緣身得妙色,是故汝法受者無因,作者無果,有如是過。若言我作身受,我亦如是,此作彼受。復應問言:汝身、我異,身受飲食,被服、瓔珞、妙食因緣得好色力,惡食因緣得弊色力,是好、惡色若屬因緣,我何所得?若言我得憂愁歡喜,云何不是異作、異受?譬如有人,為力服酥,是人久服身得大力、上妙好色,有人羸瘦,見之心喜,是人即得大色力不?若言不得,我亦如是;身所作事,我云何得?何以故?不相似故。我法不爾,陰作、陰受,相似不斷。



『善男子!若有說言:施主、受者及受樂者皆是五陰,如是五陰即是無常,捨施五陰,誰於彼受?雖無受者,善果不滅,是故無有施者、受者。應反問言:有施、受、不?若言施即是施,受即我者,復應語言:我亦如是,施即是施,我即五陰。』



概論::


第一段是在講,布施的時候,所修的理觀,觀什麼,觀財寶無常,所有的一切都是無常。我布施出去,應該要開心,為什麼,因為它讓你看破一切無常,一方面是利他,一方面你可以修理觀,是自利,然後呢,破你的慳貪,那個來跟你要布施的人,是你的大菩薩,他來幫你修行的,幫你修掉慳貪,這樣去觀,你布施得如理如法,開心樂意,就好像你把自己的財務寄託給善人一樣的開心。那你布施以後,要教那個來乞討的人怎樣,如理如法供養三寶,那功德更大,不但利他,自利,還利益無量眾生,層層循環。你從一個布施,可以修出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全修出來了,你這樣的布施,就是如法的修行。

所以聰明的修行人,會傾盡所有的布施,為什麼,修慈悲喜捨,破貪,修大幅報,供養三寶,修大功德,利益無量眾生。一個布施可以引出多少功德利益。後面其實說了半天,都是講什麼??要懂得布施的原理,人家來跟你要,你都推說沒有,那就是什麼,窮人,不是身窮,是心窮、福窮、德窮,窮得只剩下錢。當初給孤獨長者三次傾家蕩產的布施,結果就是布施出了後福無量,他當生就證得初果,這個功德也是布施出來的,所以一個懂得修行的人,一定會樂於布施。布施可以破你的根本煩惱,也就是慳貪,可以幫助你持戒,所以不要小看,布施是一切修行的基礎,是有這層道理在的。

中間大家大概看一下,原則上就是鼓勵大家去做布施。

最後一段,就是講,有些人說布施不是三輪體空嗎??那不就是無常,不就是空無一物嗎,布施不就沒有果報嗎??因為五陰是空啊!!這段是在破斥布施五陰是空的說法,因為一般的人﹑都是相續不斷的轉生於六道,五陰也是相續不斷的,所以你的果報也是相續不斷的,三輪體空是講布施的心態,而不是講五陰的相續相,不要搞錯了。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350
發表於 2018-4-11 15:35:41 |只看該作者
若言:施陰,此處無常,誰與彼受?諦聽!諦聽!當為汝說。種子常耶?是無常乎?若言常者,云何子滅而生於芽?若見是過,復言無常,復當語言:若無常者,子時與糞、水、土等功,云何而令芽得增長?若言子雖無常,以功業故而得芽果,應言:五陰亦復如是。若言子中先已有芽,人、功、水、糞為作了因,是義不然!何以故?了因所了,物無增減,多則多住,少則少住,而今水、糞芽則增長,是故本無今有。若言了因二種:一、多,二、少。多則見大,少則見小;猶如燃燈,明多見大,明少見小。是義不然,何以故?猶如一種,多與水糞,不能一時一日增長人等過人。若言了因雖有二種,要待時節,物少了少,物多了多,是故我言了因不增。是義不然!何以故?汝法時常,是故不應作如是說。善男子!子異、芽異,雖作得異,相似不斷,五陰亦爾。善男子!如子業增芽,芽業增莖,莖業增葉,葉業增華,華業增果;一道五陰,增五道陰,亦復如是。若言如是異作異受,是義汝有,非我所說。何以故?如汝法中,作者是我,受者是身,而復不說異作異受;受不殺戒,即是我也,以是因緣身得妙色,是故汝法受者無因,作者無果,有如是過。若言我作身受,我亦如是,此作彼受。復應問言:汝身、我異,身受飲食,被服、瓔珞、妙食因緣得好色力,惡食因緣得弊色力,是好、惡色若屬因緣,我何所得?若言我得憂愁歡喜,云何不是異作、異受?譬如有人,為力服酥,是人久服身得大力、上妙好色,有人羸瘦,見之心喜,是人即得大色力不?若言不得,我亦如是;身所作事,我云何得?何以故?不相似故。我法不爾,陰作、陰受,相似不斷。



『善男子!若言五陰無常,此不至彼而得受報,是義不然!何以故?我法或有即作即受,或有異作異受,無作無受。即作即受者,陰作陰受;異作異受者,人作天受;無作無受者,作業因緣和合而有,本無自性,何有作受?汝意若謂:異作異受,云何復言相續不斷?是義不然!何以故?譬如置毒乳中,至醍醐時故能殺人,乳時異故,醍醐亦異,雖復有異次第而生,相似不斷,故能害人。五陰亦爾,雖復有異,次第而生,相似不斷,是故可言異作異受,即作即受、無作無受者,若離五陰者,無我我所。一切眾生顛倒覆心,或說色即是我,乃至識即是我。或有說言:色即是我,其餘四陰即是我所,乃至識亦如是。若有說言:離五陰已別有我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我佛法中色非我也。所以者何?無常、無作、不自在故,是名四陰,不名我所;乃至識亦如是。眾緣和合,異法出生,故名為作,實無異作;眾緣和合,異法出生,名為受者,實無異受;是故名為無作無受。若汝意謂:異作異受,何故此人作業不彼人受?俱有五陰!是義不然,何以故?異有二種:一者、身異,二者、名異。一者、佛得,二者、天得。佛得、天得身名各異,是因緣故身口應異;身口異故造業亦異;造業異故壽命、色力、安、辯、亦異,是故不得佛得作業,天得受果。雖俱五陰,色名是一,受、想、行異。何以故?佛得受樂,天得受苦,佛得生貪,天得生瞋,是故不得名為相似。色名雖一,其實有異,或有佛得白色,天得黑色。若以名同為一義者,一人生時應一切生,一人死時應一切死!汝若不欲然此義者,是故不得異作異受。汝意若謂:汝亦異作異受,我亦如是異作異受;若異作異受,應同我過,何故不見自過而責我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我異二種:一、次第生亦次第滅,二、次第生不次第滅。是生異故,滅亦復異,是故我言:異作異受,此作此受,不同汝過。譬如有人欲燒聚落,於乾草中放一粒火,是火次第生因緣故,能燒百里至二百里。村主求得,即便問之:汝弊惡人,何因緣故燒是大村?彼人答言:實非我燒。何以故?我所放火,尋已滅盡,所燒之處一把草耳,我今當償還汝二把,其餘之物我不應償。是時村主,復作是言:癡人!由汝小火,次第生火,彼燒百里至二百里,辜由於汝,云何不償?雖知是火異作異燒,相續不斷,故彼得罪。善惡五陰亦復如是,受報時陰雖言不作,以其次第相續而生,是故受報。譬如有人與他共賭執炬遠行至百里外,若不至者我當輸汝,如其到者汝當輸我。執炬之人,至百里已,即從索物。他言:汝炬發跡已滅,云何於此從我索物?執炬者言:彼火雖滅,次第相續生來至此。如是二人,說俱得理。何以故?如是義者,亦即亦異,是故二人俱無過失。若有說言:五陰亦爾,即作即受,異作異受,俱無過失。譬如此彼二岸、中流,總名恆河,夏時二岸相去甚遠,秋時二岸相去則近,無常定相,或大或小,雖復增減,人皆謂河。或有說言:此不是河,智人亦說有異、不異。五陰亦爾,智人亦說即作即受,異作異受。汝意若謂:二岸是土,中流是水,河神是河。是義不然!何以故?若神是河,何故復言河清、河濁,有此岸、彼岸、中流深淺,到於大海,可度、不度!譬如有樹,則有神居,若無樹者,神何所居?河之與神,亦應如是。是故彼此二岸、中流,次第不斷,總名為河。是故可言:即之與異,五陰亦爾。譬如有人罵辱貴勝,因惡口故,腳被鎖械,是腳實無惡口之罪而被鎖械,是故不得決定說言:異作異受,即作即受。唯有智者可得說言:即作即受,異作異受。譬如器、油、炷火、人工眾緣和合乃名燈明,汝意若謂燈明增減,是義不然!何以故?減故不增,來故無減,以次第生故言燈增減。汝意若謂:燈是無常,油即是常,油多明多,油少明少者,是義不然!何以故?油無常故,有盡、有燒,如其常者,應二念住;若二念住,誰能燒盡?是故智人亦復說言:燈明即異,五陰亦爾。明即六入,油即是業,油業因緣故令五陰有增有減,有彼有此。如有人說阿坻耶語,是阿牴耶久已過去,不在今日,世人相傳,次第不滅,故得稱為阿牴耶語,智者亦說是阿牴耶語,非阿牴耶語,雖復是非,俱不失理。五陰亦爾,亦可說言即作即受,異作異受。有人巨富,繼嗣中斷,身復喪沒,財當入官。有人言曰:如是財物,應當屬我。官人語言:是財云何異作異屬?是人復言:我是亡者第七世孫,次第不斷,云何是財不屬我耶?官人即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智者說言:五陰亦爾,即作即受。異做異受。』


汝意若謂:五陰作業,成已便過,是身猶在,業無所依,業若無依,便是無業,捨是身已,云何得報?是義不然!何以故?一切過業,待體待時。譬如橘子因橘而生,從酢而甜。人為橘故種殖是子,是子、根、莖、葉、華、生果、皆悉不酢,時到果熟酢味則發;如是酢味非本無今有,亦非無緣,乃是過去本果因緣;身、口、意業,亦復如是。若言是業住何處者,是業住於過去世中,待時、待器、得受果報。如人服藥,經於時節,藥雖消滅,時到則發好力、好色;身、口、意業,亦復如是,雖復過滅,時到則受。譬如小兒初所學事,雖念念滅,無有住處,然至百年亦不亡失;是過去業亦復如是,雖無住處,時到自受。是故言:非陰作陰受,亦復不得非陰受也。若能了了通達是事,是人則能獲無上果。



概論::

這一整段,其實都在講五陰的相生相續相,所以講說布施三輪體空指的是心態,但是你所做的布施,因為你會不斷生死,不斷在五陰世界中受報,所以你所做的布施,也一樣會在五陰世界中讓你去承受果報,分毫不差。你施多就得多,施少就得少,不施就沒有。然後呢,佛陀還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人,在草堆裡放了一把火,所以把人家整條村子都燒光了,村主找他賠,他卻說,我只有放這把火,其他的火不是我放的,是他自己燒起來的,如果要我賠你,我只願意賠這一把燒掉的乾草,其他的,你去找火賠,有這種道理嗎??當然沒有。所以你布施就好比放火,你布施出去,種種因緣加諸於此,後面要獲得的果報,是必然會有的,不管你怎樣去做都不會消滅,這才是對的。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8 05:3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