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小黑明融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史軍事] [秦淮墨客]大明英烈傳全集(全文完)  關閉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1
發表於 2015-8-18 03:58:30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回     康茂才夜換橋梁 殺友諒破船逃走



  帳中盃酒且相歡,指顧山川陣裏看。
  飛檄大江伸王氣,談其幕府羨儒冠。
  天迴睥睨征帆出,潮起魚龍金中寒。
  共羨帷巾多廟算,彩雲隨日滿長安。
  那康茂才領了太祖軍令,即到本帳修起一封書來付與康玉,叫他小心前去,不題。
  卻說李善長見太祖如此傳令,便問曰:「人皆以寇來為憂,今反誘其早至,卻是為何?」太祖曰:「大凡禦敵,促則變小,久則患深。倘二賊合併來攻,吾決難支。今如此計誘他,友諒必貪得,連夜前來,我自有計破之,士誠聞風膽落矣。」善長極口稱妙。
  再說康玉齎了書,徑到友諒營前,見了守營士卒,備細說有密事奏上漢王。守卒報知友諒,友諒認得是康玉,便驚問曰:「你今隨爾主在金陵,今竟到來,欲報何事?」康玉不說,假為左右顧盼之狀。友諒知他意思,即令諸人退出帳外,止留張定邊、陳英傑二人在傍。康玉見人已退,遂在懷中取書遞與友諒。友諒拆開,讀道:
    負罪康茂才頓首,奉啟漢王殿下:嘗思昔日之恩,難忘頃刻。今聞師取金陵,雖金陵有兵三十萬,然諸將分兵各處鎮守,已去十分之八。城中所存僅萬,半屬老贏,人人震恐。今朱公令臣據守東北門江東大橋,乞殿下乘此虛空,即晚親來攻取,當獻門以報先年恩德。倘遲多日,恐常遇春、胡大海等兵回,勢難即得。特此奉聞,千萬台照。
友諒見書大喜,便問:「江東橋是木是石?」康玉曰:「是木的。」友諒聞言曰:「你可即回報與大人,吾今半夜領兵到橋邊,以呼『老康』為號,萬勿有誤。事成之日,富貴同之。」因賞康玉金銀各一大錠。康玉叩首而歸。張定邊奏道:「此書莫不有詐麼?」友諒曰:「茂才與我足義至交,必無有詐。今夜止留陳英傑守營,卿等當隨孤領兵二十五萬潛取金陵。」吩咐已定,祇待晚來行事。
  且說康玉回見太祖,具言前事。太祖拍手,曰:「他已入吾掌中矣。」李善長進奏道:「此事尚未萬全。若友諒引三十萬精銳徑過江東橋,來攻清德門,亦是危事!據臣愚昧,不若即刻將橋砌換鐵石,使友諒到此,頓起疑心,不敢前進。又於橋西設一空寨,他望見營寨,必然來劫。及至寨中無一所有,令彼驚疑奔潰。然後四圍用火攻擊,可得全勝。」太祖大喜,即令李善長如法布置,仍聽軍師劉基調遣。劉基便登將臺,把五方旗號按方運動,發了三聲號炮,擊了三通鼓,諸將都到臺下聽令。劉基傳下鈞旨曰:「今夜廝殺不比等閑,助主公混一中原,廓清妖穢踏平山海,俱是今日打這腳樁﹔你等顯親揚名,封妻蔭子,帶礪山河,也俱在今日。施展手段稍不小心有違軍令,決當斬首不饒。」諸將一一跪曰:「願領鈞旨。」劉基便令馮勝、馮國用、丁德興、趙德勝四將,領兵三千埋伏江東橋,據虎口城諸處險隘,祇等待友諒陣中馬亂,便用神鎗、硬弩、火炮等物,一齊擊殺,任他奔走不得阻攔,都祇在後邊追趕﹔再令華高、曹良臣、茅成、孫興祖、顧時、陸仲亨、王志、鄭遇春、薛顯、周德興、吳復、金朝興十二員將佐,領兵二萬在正東深處埋伏,西對龍江,漢兵若敗他必沿江北走,便可率兵從東攻殺﹔又令鄧愈領兵三萬,待友諒兵來,便去劫他老營截他歸路﹔又令李文忠領兵二萬,即刻抄龍江直入大洋,將漢兵所有船隻盡行拘掠,止留破船三百隻於江岸邊,待他敗兵奔渡。太祖聽令便在臺下稱曰:「此舉宜令片甲不存,軍師何以留船與渡?」劉基曰:「兵法有云『陷之死地,必有生路。』昔者項羽渡河,破釜沉舟以破章邯﹔韓信背水列陣以破趙軍,俱是此法。倘漢軍三十萬逃奔採石無船可渡,彼必還兵死戰,勝敗又不可知。惟留此破船,待他爭先逃渡,若至江心,我軍奮力追趕,破船十無一存,始為全勝。」分撥已定,諸將各自聽令行事,不題。
  卻說陳友諒親督元帥張定邊及精銳二十萬,待到酉牌時候,都向東南進發。偃旗息鼓倍道而行。將及半夜,方到江東橋。友諒便問:「橋是何如?」祇聽前哨報曰:「是鐵石造成的。」友諒驚曰:「康玉分明說是木頭的,何故反是鐵石,可再探到前面還有木橋否?」那哨子上前探看良久回報道:「此橋長二十步,盡是鐵石砌成,以前去探更無木橋。」友諒心疑,便自領兵前行數百餘步,祇見營鼓頻敲。友諒喜道:「此必茂才扎下營寨。」即令張志雄領兵前往,密呼「老康」,以為內應。誰想志雄前至寨口隔欄遙望,營中並無一箇士卒,止是懸羊駕犬、擊鼓如雷。領兵急回阻住備說前事,不可前往必有伏兵在彼,勿墮奸計。友諒大驚,曰:「吾被茂才誘矣。」下令急回兵北走,眾軍膽碎心驚,奔潰爭先。看官看到此想曰:「若是陳友諒果有智量,且按兵不動列陣先迎,雖有伏兵,見如此強盛也決不敢輕犯。」誰知智不及此,祇是鼠竄狼奔,那裏擋得住。
  此時正值暑熱,太祖穿著紫衣茸甲,張著黃羅大蓋,與軍師登城坐敵樓中細細而望。眾將見友諒兵馬奔潰,急欲出戰。軍師且下令曰:「紅日雖昇,大雨立至,諸將且宜飽餐,當乘雨而擊之……。」說話未完,果然風雨蔽天而來。太祖便擊鼓為號,祇聽得信炮震天,伏兵並起。馮勝、馮國用、趙德勝、丁德興四將,把那火器追擊,驅兵來殺。友諒陣中惟有各逃性命,人上踏人的逃走。張定邊見事危急,高叫曰:「三軍休恐,當並力殺出!」這些軍士那裏聽令。四將也分兵兩翼而攻,容賊兵奪路而走,祇是隨後追殺。友諒急奔走本營。那本營已被鄧愈殺入,四圍放火,黑焰迷天,十萬之師都皆逃散。友諒領了殘兵祇得沿大江岸邊奔走。正行之際,當先一兵截住,為首一員大將正是康茂才,高叫:「友諒可速來,老康等候多時了。」友諒聽了大怒而罵,便叫:「眾將中若能擒得此賊,富貴同之。」張定邊拍馬來迎,趙德勝橫鎗抵住,便從中大叫麾軍奮擊。定邊力不能支,勒馬轉走。茂才乘勝追來,活縛將士共二萬餘人。張志雄、梁鉉、俞國興遂解甲投降。陳友諒引兵突圍北走。約有二十餘里,忽見旌旗蓋天,四下金鼓齊鳴,當先排著華高、曹良臣、茅成、孫興祖等十二員大將,從東驅兵揜殺過來。友諒不敢戀戰,便與張定邊斜刺殺出。恰遇李文忠、俞通淵等拘友諒戰船方回,路至慈湖,又是一番鏖戰,擒伏得副將張世方、陳玉等五人。此時友諒軍人已死大半,約剩七萬有零,沿岸奔走,自分到江邊再作區處。那想到江一望,樓船、戰艦十無一全,訪問舟人曰:「李文忠率了精銳焚掠殆盡。」友諒仰天搥胸,忿叫曰:「早不聽張公之言,竟至如此!」腰間拔出寶劍將要自刎,那張定邊忙來抱定,勸曰:「古來聖人俱遭顛沛,臣願陛下忍一時之小忿,圖後日之大功,未為晚也。」友諒祇得上馬再行,料得來路已遠,再無伏兵,無可從容而行。那想采石磯邊扎駐大營,正是常遇春、沐英、郭子興、廖永忠、朱亮祖、俞通海、張德勝倍道從僻路在此阻截,殺得友諒單騎而奔。恰又遇著薛顯兵到,大殺一陣,活捉了賊將僧家奴等一十五人。止有張德勝深入賊陣,面中流矢而死。友諒驚慌,忙同張定邊逃走,幸得陳英傑領殘兵亦至采石,合兵一處,止見破船二三百隻泊在江岸。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2
發表於 2015-8-19 03:34:26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一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 朱太祖金陵登位



  聞說金陵多智奇,善能談笑解重圍。
  采石磯頭愁蔽日,鍾山頂上瑞呈輝。
  寒鴻淅瀝還江右,列宿低徊摧紫微。
  漢陽到處春光好,惹得龍車舊日揮。
  卻說陳友諒同張定邊逃竄,幸得陳英傑領了殘兵,亦到采石磯合做一處,祇有破船二三百隻泊在岸邊。友諒且憂且喜,曰:「我還有一線之路。」那些軍土爭先而渡。不移時,常遇春等將一時趕殺來到,硬弩、強弓、噴筒、鳥鎗飛也似的打將過來。比至江心,這些破船一半沉沒。常遇春鳴金收軍,共計斬首一十四萬三千餘級,生擒二萬八千七百餘人。所獲輜重、糧草、盔甲、金鼓、兵器、牛羊、馬匹不可勝數。復取了太平城,引兵回到金陵。恰好徐達同華雲龍率兵去救常州,與士城連戰得勝。士誠見勢頭不利,便退兵攻打江陰。徐達等隨救江陰,正在交兵忽報友諒大敗虧輸,士誠心膽俱碎,連夜逃遁回姑蘇去了。徐達等也班師回到金陵。太祖不勝之喜,相與設筵,慶賀諸將,各論功陞賞。
  此時已是暮秋天氣,營中無事。太祖吩咐李善長及翰林院都各做起文書,分馳各處鎮守將吏,俱宜趁閑修造兵器,練習部下士卒﹔至於牧民州府,俱要小心撫安百姓。秋收之後,及時種麥、種豆、栽桑、插竹,盡力田畝,毋得擾害民生,以養天和﹔至於遠近稅糧,俱因兵戈擾攘,一概觸免﹔所有罪過人犯除是十惡難赦的,俱各放釋還家,並不許連累妻孥。文書一到,大家小戶,那箇不以手加額祝贊昇平天下,這也不必贅題。
  忽一日,太祖心下轉道:「太平府地界近為偽漢友諒所陷,至今百姓未知生理如何。」便帶了十來箇知心將佐,潛出府中私行打探。卻到一箇庵院住宿,把眼一看,匾額上寫著「不惹庵」。迅步走將進去,祇見一箇老僧問道:「客官何來,尊居何處?」太祖也不來應。那老僧又問道:「尊官何以不說居處姓名,莫不是做些什麼歹事麼?」太祖看見東間有筆硯在上,便題詩一首﹔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祇顧饒饒問姓名。
寫完就走。恰有一箇顛狂的瘋子,一步步也走進來,替那小沙彌們一齊爭飯喫。太祖近前一看,卻就是周顛。太祖因問道:「你這幾時在何處,不來見我?」他見了太祖,佯痴作舞,口叫「告太平」,一會兒,便塌塌的祇是拜在庵中石砌甬道上,把手畫一箇箍圈,對了太祖曰:「你打破一桶。」太祖一向心知他的靈異,便叫隨行的一二人,扯了他竟出庵來,把馬匹與他坐了,徑回金陵而去。那周顛日日在帳中閑耍,太祖也不十分理論。祇見一日間,他突突的曰:「主公,你見張三丰與冷謙麼?」太祖也不答應。他也不再煩。誰想滿城中畫鼓齊敲,紅燈高掛,早報道元至正二十一年歲次辛丑元旦。太祖三更時分拜了天地神明、宗廟、社稷,與文武百官宴賞。卻有劉基上一通表章,道:
    伏維 殿下仁著萬方,德施四海。如雨露之咸沽,似風雷而並震。竊念:偽漢陳友諒,盜國弒君,乃糾偽吳張士誠,殘害良善,如茲惡逆,不共戴天。望統熊虎之師,掃清妖孽之寇,先侵左患,後劫右殃﹔況觀天時,有全勝之機。惟賴宸衷,奮神威之用。冒贖威嚴,不勝惶恐。謹奉表以聞。
  太祖看了表章,對劉基曰:「所言正合吾意。」因命徐達掌中軍為大元帥,常遇春左副元帥,鄧愈右副元帥,郭英為前部先鋒,沐英為五軍都提點使,趙德勝統前軍,廖永忠統後軍,馮國用統左軍,馮勝統右軍。其餘將帥俞通海、丁德興、華高、曹良臣、茅成、孫興祖、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華雲龍、顧時、朱亮祖、陳德、費聚、王志、常遇春、康茂才、趙廣、楊璟、張興祖、薛顯、俞通源、俞通淵、吳復、金朝興、仇成、張龍、王弼、葉昇等,皆隨駕親征調用。止留丞相李善長、軍師劉基、學士宋濂等,率領後軍,鎮守金陵。
  擇日大軍進發。劉基等率群臣餞送,隨對太祖曰:「此行徑逆大江而上,從安慶水道,越小孤山直抵江州,以襲友諒之不備。彼若迎戰,我當即發陸兵圍之﹔彼若敗走,棄江西而奔,主公不必追襲,惟盡收江西州郡,然後取之未遲。」太祖曰:「軍師所諭最是,孤不敢忘。」宋濂因仿古漁家做一闕以餞。詞曰:
    紅日光輝萬物秀,春風披拂乾坤垢。英雄豪氣凌雲透,雄抖擻,長驅虎士除殘寇。聖明誅亂將民救,萬萬仁心天地厚。旌旗指處群雄朽,須進酒,玉階進獻南山壽。
  太祖大喜,即命李善長草記其事,刻時起兵。劉基等送至江岸而別,自去不題。
  太祖不日兵至采石磯,令軍士登舟逆流而上。太祖見江水澄清,洪濤巨浪,風帆如箭,乃作『江流賦』以遣懷,命葉琛筆記。賦曰:
    長江蕩蕩,綠水悠悠。舉目遙觀,共長天而鬥色﹔低頭近覷,同紅日以爭光。岸邊綠葦滴溜溜,風擺旌旗﹔堤下青蒲孤另另,露依劍刃。白蘋州上,有一攢一簇白沙鷗﹔紅蓼灘前,有一往一來紅足雁。中間富貴,飄飄荷葉弄青線﹔內裏繁華,展展蓮花傾玉盞。霽雪中,嚮沸沸化龍金鯉﹔睛波內,骨喇喇通聖玄龜。遙納千秋,總三台之職﹔遠尊大海,位太宰之權。東南形勝,為吳越之藩篱﹔西北胸襟,雄楚淮之保障。晉殘東渡,能隨五馬化為龍﹔漢末南爭,善使三雄決二虎。到春來暖融融,鷗浴魚翻,到夏來碧森森,芰生荷放。秋葉逐紅隨浪走,冬水映白趁波流。東去西來萬里長,滔滔不盡古今忙。流水水流流入海,水翻翻浪浪翻江。碧荷荷碧碧煙罩,紫花花紫紫雲盤。白鷗鷗白白鷗波,紅蓼蓼紅紅蓼灘。采蓮蓮采采蓮去,行棹棹行行棹遠。煙樹生煙煙繞樹,渡船來渡渡人船。汨汨無邊浴寒日,茫茫四際倒青山。幾番鐵騎騰長浪,數次金戈照急瀾。嗟哉跨江,欲會曹瞞﹔厄乎浮水,爭投鞭孫堅。炎炎縱火稱公瑾,浩浩驅兵贊謝玄。英雄揮淚傷時往,豪傑持戈惜目前。王浚乘威焚鐵索,祖生慷慨叩舡舷。
賦猶未已,俄報兵至安慶。太祖因留郭英、鄧愈分兵一萬,攻取安慶。自率大兵,經過鄱陽湖口,前至小孤山。卻有一員大將:
    身長八尺,闊面長鬚。一雙隱豹的瞳人,兩道臥蠶的眉宇。不激不隨,又似化成王,又似閻羅王,能強能弱,既如佩著革,又如佩著弦。提起青龍偃月刀,晃晃烺烺,掃盡環中妖孽﹔跨著赤兔追風馬,騰騰烈烈,拓平海內山川。真是人世奇男,原說天邊靈宿。
  這箇將軍,你道是誰?就是陳友諒授他做前將軍平章指揮使,姓傅,復名友德的便是。當初祖上住在宿州,後來移居穎州,今又徙錫山,傅善人的兒子。他祖上自來好善施行陰德。一日間,門首忽有一箇道人,渾身遍體都是金箔般裝成的光彩,哄動了一街兩岸的人都來看他。傅善人也走出來看看,便問:「師父何來,尊姓大名?」一一求教,那道人曰:「我貧道兩腳踏地,雙手擎天,大千世界,那箇不是這廬。今方從山西平陽地方過來,族姓姓張,人都稱我為張金箔。」這善人又問曰:「怎麼稱師父為金箔,其中必有緣故?」那道人又笑了一聲,便道:「你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便脫下了衲裰,叫喚眾人曰:「你們午間如若未有米飯的,日來未有柴燒的,家中或有老父、老母、幼女、稚男,沒有財物侍養的,或有官司橫事沒有使費的,都走到我身邊來,揭取些金箔用用也使得。」仔細看喚了一遍,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3
發表於 2015-8-19 03:34:50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二回     張金箔法顯街坊 徐達械囚車見主



  一時靈宿誕生齊,都向金甌名字題。
  飛劍江西開雨露,揮鞭海外捲虹霓。
  喜看良將歸真主,笑卻奸雄過武溪。
  江漢至今春自在,誰解當年費鼓鼙
  那張金箔叫喚人間若沒有錢鈔使用,無可奈何的,便到我身邊來揭取些金箔去用用也得。」祇見那些人一箇也不動手來取。那道人又喚道:「還有東來西去一時沒了盤纏的、貧窮落難、一時病死沒有殯殮的,都可來取些用用。」又叫道:「如有稀奇古怪、百計難醫的病症也可取些去喫喫。包得你們都好。」如此叫喊了三四遍,那些人都來在他臉上的、或身上的、或腿上的金箔,都去揭取下來。也有重三分的、也有重半分的、也有重一錢的,揭了起去也不見有一些疤痕,仍舊見有金箔生將出來。這些人把金箔放在火中一煎,恰是十成的寶金,真正好去買賣東西,做正果實用。那善人便向前問道:「師父,你的功德真是無量;但不知緣何有厚有薄,不同的分量?」那張金箔又道:「這是我因物平分,稱他的行事給付與他的。孔子也曾曰『周急不繼富』。怎麼可既予他?」傅善人便曰:「請師父到寒家素齋了去。」那道人曰:「我也要到你家中一看耍子。」這些街上人來取金的成千得萬,一會兒也都把些去了。那道人穿了衲裰,便同善人走入家裏來,從袖中取出一箇小鳥兒,鴉鴉的叫,對善人曰:「這是畢月鳥精。我聞你家良善,今日遠遠的特送與你,晚來自有分曉,公可收取在臥房床帳之內。」善人接了上手,好好的走進臥房,把鳥兒放在帳子內。正好是得出來,見這些取金箔的人,拈香點燭,一齊擁將進來,曰:「我們二三十年不好的病,喫這金子下去,沒有一箇不好。」還有那揭去買柴、糴米的,侍養爹娘、兒女的,了結官司的,殯送的,都進來把將椅子攝在廳前中心,眾人正好禮拜,一陣風過,那道人不見了。眾人曰:「從來未見過有這樣神異。」各各散去,不題。
  且說傅善入見眾人各自回去,走進房中,對了婆婆說了神異,便也同去看帳中鳥兒。那鳥兒馴馴伏伏,也不飛也不叫,停在帳竿柱上,一眼兒祇看看他夫妻兩箇。他二人看了一會,說說笑笑,道:「不知這師父將他送與我們何意。」善人曰:「且到夜來再處。」轉過身到外邊,吩咐司香的,燒佛前午香,祇見丫環翠兒曰:「外面錢太醫因院君將產,著人送保生丹在此。」善人曰:「可多多致謝他。」丫環便出去回復,不在話下。
  看看紅日西沉,銀蟾東起,不覺又是黃昏時分了。那院君說身子甚是不安,卻要上床來睡。誰想這鳥兒不住的叫了兩聲,在帳內飛來飛去,忽然跌在席上骨碌碌的在席邊滾做一團。那院君急把手來捉他,一道清光徑從口中直灌進去,喫了一驚。那鳥便不知何處去了。將近半夜,生下傅友德來,甚是奇偉。將及天明,那張金箔直到傅善人堂中叫了恭喜,便曰:「不三十年,令郎自當輔佐真主,建立奇功。」遂別了自去。
  那友德長成果然靈異非常。有詩讚曰:
  有客雲霄意氣全,知天福蔭在心田。
  何須買卜君子宅,已有徵符金箔仙。
  畢月烏從玄冥合,丰神迥異世間賢。
  崢嶸既具如龍劍,咫尺風雲自有緣。
那友德見元綱不整,便從山東李善之起兵,剽掠西蜀;後來李善之事敗,便下武昌,從了友諒。前日,友諒為朱兵敗於龍江,因使友德把守小孤山。他明知友諒所為不正,特來投降。太祖見了他心中暗喜,便問道:「既為漢將,何以復來?」傅友德拜曰:「良禽相木而棲,賢臣擇君而事;昔陳平棄楚,叔寶投唐,皆有緣故。聞殿下神明英武聖德寬宏,願竭駑駘,萬望不拒。」太祖便授帳前都指揮。即日領兵直抵九江五里外安營,不題。
  且說友諒自龍江敗回,懊悔自家遠出的不是,因此祇守原據地方。祇道自不來惹人,人也不來惹他,祇與諸姬嬪,每日在宮內飲酒歡歌的快樂。一聞天兵突到,以為從天而下,驚得魂不附體,急召張定邊議抵敵。定邊曰:「金陵將士,足智多謀,前者三十萬兵馬入龍江,被他一鼓而敗。今孤城弱卒怎能抵擋!倘先困吾城,進退無路了。以當今之計不如暫幸武昌,以圖後舉。」友諒依計,即刻傳旨令眷屬收拾細軟、寶貝,輕裝快輦,率近臣今夜開北門,徑走武昌權避。
  次日,太祖列陣,叫探子去下戰書。探子回報:「城門大開,城中父老皆出城迎伏道左,曰:『漢王昨夜挈宮潛遁去了。』」太祖大喜,便率將佐數員及文官幾人入城安撫百姓。收獲友諒華蓋、日月旗扇等物。其餘軍卒並不許騷擾地方。次日,留黃勝、章溢鎮守。即統本部進至饒州。守將李羅庚開城,十里外迎接。因把兵馬直趨南安府。守將王文任也出城投降。太祖分撥葉琛、趙繼祖守南昌;陶安、陳定守饒州。陶安向前曰:「自從主公車駕往返,皆得朝夕依附,今承命守饒州,遂未能日侍主公顏色,奈何奈何!」太祖曰:「如此重地,非公不可撫理。」因作詩一首,以贈陶安:
  匡盧古穴甚幽深,水怪無端盈彭蠡。
  鱷魚因韓去遠岸,陶安鄱陽即治理。
陶安拜謝,自去料理府事。祇見袁州歐普祥,龍泉彭時中,吉安曾萬中等,俱獻表納款。又有康茂才前奉軍令,引兵直下蘄黃、興國、沔陽、黃梅、瑞州等處。誰想各郡聞知大駕親征,沒一處不聞風來降。是日,茂才領全兵而回,盡有江西之地也進帳復命。太祖正在歡喜,卻有探子來報曰:「南昌府原任漢將祝宗、康泰二人同謀殺了知府葉琛,守將趙繼祖復據了城池,甚是利害無理。」太祖聞報大怒,便遣徐達、鄧愈、趙德勝領兵一萬,即刻攻復。臨行吩咐:「不五日間大隊人馬便到,爾等宜盡心征捕,毋得走了逆賊。」那徐達星夜兼程而往。不一日來到南昌,四下裏把兵圍住,就布起雲梯。頃刻間軍士奮勇上城,把祝宗、康泰二人捉住落了囚車。次日,太祖恰好也統兵來到,徐達等出城迎接了,便解送囚犯到太祖面前。太祖吩咐軍中設祭,遙望葉趙二靈所葬之處,將祝宗、康泰斬首致獻訖。因對諸將曰:「南昌為楚重鎮,又是西南藩服,今得其地是陳氏斷右臂;而士誠亦為膽寒。」即遣朱文正、鄧愈等鎮守南昌,自回金陵,不題。
  且說原先太祖下了處州,有苗將賀德仁、李佑之投降。太祖因命耿炳文暫離長興來此鎮守。後來長興一帶地方,被士誠攪擾,便著孫炎知府事,以元帥朱文剛、王道童等協力撫治。耿炳文仍去鎮長興。那賀德仁、李佑之二人各懷異心,祇恐鎮守金華胡大海來援,因是未敢動手。乃密交金華苗將劉震、蔣英、李福,約定彼此各殺守臣,共據此地,以圖富貴。劉震等允許,便招集苗兵數百,祇乘空隙兒下手。適值二月初九,李佑之、賀德仁陰謀乘元帥朱文剛與知府孫炎、王道童在衙設宴,暗率苗兵三千餘圍定。一聲鑼響殺將進來。朱文剛即提劍上馬接戰,大罵道:「國家何負於汝,汝乃反耶?若不急降,砍汝萬段。」李佑之提鎗來戰,文剛連斷其槊。他見勢難抵敵,便把手招動,苗兵亂來攢住,文剛轉劍殺出,不提防賀德仁從後心一鎗,墜馬而死;王道童亦遇害。仁德把孫炎夫妻二人,幽拘在暗室中逼他投伏。孫炎自思不久救兵便到,就哄他曰:「倘若不殺我,即成汝謀。」李佑之看他終是不屈的心事,因對賀德仁曰:「到晚來再處。」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4
發表於 2015-8-19 03:35:16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三回     胡大海被刺殞命 神明送花煒見駕



  倚劍長戈落曉霜,祇今留得姓各揚。
  水流江漢忠魂在,蓮長蒲塘義骨香。
  有等莫愁英傑少,能主堪羨水雲娘。
  死生天縱忠貞性,總是高崗儀鳳翔。
  且說李佑之見孫炎終有不屈的光景,恐留著他反貽後患,約莫黃昏時候將酒一斗、雁一隻送與孫炎,曰:「以此與公永訣。」孫炎拔劍割雁肉來喫,且舉卮酌酒仰天嘆了數聲,曰:「大丈夫為鼠輩所擒,不及一見明公,在此飲訣﹔然萬古之下,芳名自存。恨這賊奴,天兵到來凌遲碎剮。但笑肉臭,狗喫他!」苗兵大怒,瞋目而視。孫炎飲酒自若,持劍在手,喝令士卒向前羅跪,吩咐曰:「我且死,這身上紫綺裘,乃主公所賜,不得毀亂。」回顧其妻王氏已自縊而亡,遂自刎而死。
  賀德仁、李佑之因據有其城,千戶朱絢潛夜馳赴金華,報知胡大海﹔大海大驚,急命劉震、蔣英、李福等點兵前去拿獲逆賊。那劉震向前曰:「此賊全仗標鎗,元帥往戰須備弩箭纔好!」大海便欲入帳中披掛,以防標鎗,不想蔣英從背後把劍直刺透大海前心,一時身死。蔣英殺出,竟投賀德仁去了。適有大海長子胡德濟,在諸暨聞變,便奔到李文忠帳前,訴說前事。文忠即刻點兵追復,路至蘭溪,苗賊棄城而走。德濟奮力直追以報父仇。恰好追到一箇去處,上臨星斗下瞷深溪。劉震、蔣英、李福三賊見無去路也冒死殺來。德濟眼到手落,一刀削去把李福腰斬做兩段。劉震正待持鎗來刺,那刀頭一轉,把鎗頭砍將下來,德濟大叫:「賊奴休走!」劉震連人和馬跌落深溪,被朱兵亂刀殺死。蔣英自知無用,連忙跳下馬來投降,德濟曰:「殺我父親正是你這賊子,不殺你等待何時!」也一刀砍下頭來,轉馬回報文忠,不題。
  卻說千戶朱絢,見劉震等三賊刺死胡大海,便獨馬奔出金華。乃潛身到處州地面,糾集向來所與將士約有兵五六百人來攻打處州。那賀德仁、李佑之齊馬殺出,被朱絢首城而戰,徑據了城門不放二賊回城。那二賊祇得奔走劉山。朱絢吩咐將士百人守住四門,前領眾軍追殺。賀德仁且戰且走,恰巧為馬所蹶,被軍士活捉了過來。李佑之見捉了德仁心下自慌,鎗法都亂了,急急落荒而逃。朱絢拈弓搭箭,一箭正中佑之咽喉而死。收軍回城把德仁斬首號令,差使報捷金陵。太祖聞報,深羨胡德濟為父報仇﹔朱絢獨身恢復,實是難得,各令賞金百兩,銀五千兩,嘉賞功勛。因命耿天壁鎮守處州。且對軍師劉基曰:「自隨我征戰以來,攻城守隘死於國事者皆忠義之臣,不可不封,獎以勵將士。」即喚工作局設廟於金陵城,塑耿再成、胡大海、廖永安、張德勝、桑世傑、花雲、朱文遜、朱文剛、孫炎、葉琛、趙繼祖等像,論功追封歲時祭祀,不題。
  卻說花雲的侍女孫氏,見主婆邵氏身死,便抱了三歲孩兒花煒逃難,誰想被友諒部下百戶王元所擄。元見孫氏美色,強納為妾。孫度不從必與此兒同被殺害,因不得已從之。後來友諒侵入龍江,王元往江州運糧,因摯孫氏與妻李氏同住。花兒晝夜啼哭,妻李氏甚惡之,欲置之死。孫氏跪泣曰:「萬望主人憐憫勿殺,妾當丟在草野之中把人抱去,乃是夫人天地之心。」李氏聽了吩咐:「抱了去,可就來。」孫氏出門,抱至江邊,拜告了天地,曰:「花雲是箇忠義好漢,死節而亡。天如憐念忠魂,俾其有後,頃刻之間,當有舟師救渡﹔倘或該絕,妾身當抱此兒共赴江水,葬於魚鱉之腹……」言未了,祇見蘆葦中簌簌的響,有一箇人似漁翁打扮出來備問其故,孫氏對他說知,漁翁嗟嘆不已,便曰:「我當為你哺育此兒。」因引孫氏到家中。孫氏細細看了所在,認識了東西四至,便在身上取出金環一隻、銀釧一隻與漁翁,曰:「此物權為收養之資,後日相逢,當出環釧配合為記。」再四叮嚀,灑淚而別。仍歸王元家中,服事正室李氏。
  至次年辛丑,太祖舉兵伐漢,友諒見勢大難敵,竟棄江州奔到武昌。王元也帶軍前去,惟留妻與妾孫氏在家。孫氏聞太祖駐扎江州,因往漁家索此兒以獻太祖﹔不意漁翁無子且愛他秀明,決不肯還,孫氏祇得歸去。號哭了七日七夜,因正妻李氏怒罵而止後復往漁翁家索之,湊巧,漁翁往江上捕魚,其妻亦送飯,反鎖此兒在屋子裏。孫氏見無人,撬開房門,竟負此兒而逃奔至城中,誰想太祖大駕已去江州。孫氏進退無路,又恐漁翁追尋,祇得向夜到江渚邊深草內歇了一夜。次早,出江口買舟過江,又遇陳友諒南昌兵敗,爭船而渡,造次中孫氏併花兒俱被捱落水中。孫氏落水緊抱花兒不放,出沒波浪中,忽見水上有大木如圍一條溜將過來,孫氏大喜,遂挈摯兒攀木而坐,漂來漂去,倏入一箇蓮渚間,內外上下俱有荷葉遮蔽。孫氏與兒躲閃不出,因摘蓮子充飢。凡在淺渚坐木上已經八日,得不死。孫氏默祈天神保護。時已夜半,忽聞岸上有人說話,孫氏高聲求救。祇見月明中一老翁駕了小船,行入渚中細問來歷,因引孫氏併兒上船,且曰:「你既是忠臣之裔,我當送至金陵,你勿驚慌。」孫氏與兒並坐船內,耳邊但聞如暴風、疾雨,眼裏祇見這船或旋上頂,或涉江灘。
  頃刻之間,老者曰:「天色方明,金陵已到,我當送你進城。」進得城中,正遇著李善長路間判斷公事。吏人將此事報知說:「有太平城花雲侍兒抱小兒來見。」善長急便喚到面前,那老者一一自說了一遍。善長嘆說:「奇異。」就引孫氏等來見太祖。太祖把花煒坐在膝間,謂眾官曰:「我不意花將軍尚有此兒,真是將種!」因喚老者入問名姓,并賜以金帛。那老兒放開喉嚨口念了四句道:
  我是雷公之弟,神能通徹天地。
  怒追不孝不仁,喜救有仁有義。
一陣風過,竟不知何在。太祖說道:「花將軍殉身報國,孫氏困苦救兒,忠義一門,理宜神明蔭庇。」詔封孫氏為賢德夫人,花煒襲父都指揮之職,待年至十六相材任用。選給官房一所與住,月給米祿優養。
  光陰無幾,又是元至正三十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天氣,那陳友諒逃至武昌,正是漢時的江夏,宋時的鄂州,建築宮闕、都城、朝市、市廟。時當初一,友諒視朝,諸文武百官山呼拜舞禮畢。因宣江國公張定邊向前問曰:「金陵恃強侵我江西,此讎不可不復。寡人也日夜在心。前者下詔,命卿等招軍買馬,不知到今共得幾何?」定邊對說:「主公雖失江西,而江北、兩淮、蘄黃等處地方,糧儲不少。即今諸路年穀不登,人民饑饉,聞殿下招兵,俱來就食。群雄小寇來投伏者,計有六十萬餘人。」友諒又說:「軍兵雖足,這些盔甲、器械、舟船、艛櫓,恐未能悉備停當。」定邊奏說:「臣同陳英傑百計經營,幸已周備了。」友諒又問說:「糧草得濟事麼?」定邊把手指計算了一番,說道:「以臣計,料也有一百三十餘萬,儘可支持。」友諒大喜,說:「既如此,便可發兵收復江西,并下金陵,以報前讎。……」言未畢,祇見丞相楊從政出班啟奏:「若論此讎,不可不復,奈金陵君臣智勇足備,不可輕敵。以臣愚昧,細思吳王張士誠,他與朱家久是不共之讎,且兼三吳糧多將眾。今主公既欲收復地方,攻打金陵,臣有一計在此……」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5
發表於 2015-8-19 03:35:40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四回     花雲妾義保兒郎 張虯飛鐘取二將



  藻井雕薨駐彩霞,安豐一失便無家。
  淒涼夜月樓前舞,零落春風仗外花。
  殘曙不留吳漢草,夕陽空映殿庭鴉。
  可憐河水滔滔逝,誰識人間有歲華。
  卻有丞相楊從政說道:「今主公欲收復江西,攻取自下。白下金陵建康建業,莫若修一封書,追一箇能言之士往吳國連和,說以利害,使彼憤怒,發兵與朱家作對。主公再令二人,一往浙東說方國珍﹔一往閩廣說陳有定,一同發兵攻打金陵,則朱兵必擋東南之敵,主公然後統了大軍前驅而進,那時取金陵在反掌之間矣。」友諒聽了大喜,說道:此計最妙!遂遣邱士亨往蘇州,孫景莊往溫州,劉汶往福建,刻日起程。正是春和景色。卻有蝶戀花一闕: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捲珠簾,人在深深處,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正恨清明雨。晝日深香一縷,宿酒醒時,惱破春情緒。江水潺潺清可喜,紫燕黃鶯來狂語。
  且說邱士亨不日間,已至姑蘇,竟到朝門外伺候。卻有近臣奏知,因引他入見。士誠問了些閑話,便拆書觀看,念道:
    寓武昌漢王陳友諒,書奉大吳王殿下:伏為元綱解紐,天下紛紜,必有英才,後成功業。茲有金陵朱某,竊形勝之地,聚無籍之徒,侵吳四郡,奪我江西,心誠恨之,時圖恢復。伏乞念舊之強,共成其力,兩力夾攻,必可瓦解。兩分其地,各復基仇,利莫大焉。特命小使會約,乞賜明旨。依期進兵,萬勿渝信。友諒頓首再拜。
  士誠得書大喜,因對士亨曰:「孤受朱家之恥,日夜飲恨,力不能前。若得爾主同力來攻,孤之至願。」因重賞士亨,約期起兵,令他回國,不題。
  次日,士誠便同元帥李伯昇、御弟張士信、副帥呂珍商議,乘漢兵夾攻即當親征,以復故土。祇見丞相李伯清進奏道:「漢王從江下攻金陵,舟師甚便。我若先投其鋒,彼必與我相迎。那時漢兵乘虛而入,是於漢有益,於吳有損。以臣愚見,可先領兵從牛渚渡江,攻采石、太平、龍江等處,祇約漢兵攻池州西路,則金陵之師必悉力以拒二敵,此時殿下統大兵乘虛直搗金陵,勢必攻破矣。」又曰:「宋主韓林,近處安豐,亦我之肘腋。以兵攻之,彼必不決勝,請救於金陵,是我得安豐,且分金陵勢也。」士誠聽計曰:「極妙!極妙!」遂宣呂珍、張虯、李定、李寧四將領兵十萬,攻取安豐。自領大部人馬,竟向金陵進發。又曰:「卿等宜戮力同心,攻復舊壤,平定宋地,併取金陵。遂有淮東俱當割地封王,以酬功賞。」四人領命,竟取路望安豐而來。
  宋主韓林聞說吳兵驟至,大驚,急宣劉福通計議。福通曰:「主上勿憂。」便引羅文素、郁文盛、王顯忠、韓咬兒率兵二萬迎敵。吳兵陣上早有張虯領兵一萬,到城下搦戰。這邊羅文素等四將力戰張虯,張虯力不少怯,鬥上四十餘合。卻說羅文素、郁文盛二將並馬轉過東來,那張虯一錘飛去,連中二人面門,都翻空下馬,被亂鎗刺殺。韓咬兒見勢不好,持鞭趕來,張虯也轉過一錘把他腦蓋打的粉碎。王顯忠急要逃走,張虯縱馬奔到,大喝道:「休走!」輕舒猿臂,把顯忠活捉了在馬上。劉福通因此棄陣逃回。吳兵擁殺過來,十亡八九。韓林傳令堅閉城門,再處。便同福通商議曰:「吾聞金陵朱公兵強將勇,仁義存心,若往彼處求救,必不見拒。」便修表,遣太尉汪全從水關浮出,抄河路十五里方得上岸,星夜奔赴金陵。果然好箇王都氣概,曾有《古輪臺》一篇稱讚好處:
    色鮮妍,詔華難擬又難言。江翻玉浪如匹練,素蟾舒展見。虎踞龍蟠翠微開,螺髻雙懸。有多少五陵才俊,裘馬翩翩。耐不住在花柳前,瑞靄中天。真好箇宸京畿甸,西枕衡華,東臨淮泗,長江天塹,處處酒旗翻。情懷遠,夕陽煙裏笑歌填。
  正值太祖陞帳,早有近臣上前啟說:「北宋韓林,有使臣到此。」太祖召見了,便拆書來看道:
    北宋王韓林,頓首再拜上,金陵吳國公朱殿下麾前:切念我公威震海內,德濤四方。林本欲助手足之形,佐張皇之勢﹔奈因奸黨阻梗。今有漢賊窺伺江西,吳寇攻擾,望甦倒懸之急,林雖無用,亦當圖報。勢在旦夕,懸拜垂仁不宣。
  太祖看書畢,便令汪全館驛筵宴。遂對眾將曰:「今吳因安豐韓林求救,此事如何?」軍師劉基曰:「此正士誠『假途滅虢之計』。欲圖我金陵耳。安豐是淮西藩蔽,若有疏失,則淮西不安﹔彼得淮西,必取江南。漢兵又從江西來夾攻,則我有分爭之禍矣。」太祖聽得細思了一會,便問:「似此奈何?」劉基曰:「凡有病須醫未定之先。主公可同常遇春領兵先救安豐。便遣人往江西調徐達兵來,隨後策應,庶幾淮西、江南、兩保無虞。」太祖又曰:「我離金陵,吳兵必來襲我﹔徐達離江西,漢兵必來攻擾,是內外交患了。」劉基曰:「臣與李善長、湯和、耿炳文、吳良、吳禎領兵十萬鎮住金陵、常州、長興、江陰一帶地面,便足拒絕吳師﹔江西有鄧愈、朱文正領兵五萬,亦可拒友諒。主公此去,若定淮西,然後或破漢或破吳,但滅得一國,大事可成矣!」太祖稱善。便令汪全先回,教宋王堅守城池,自領三軍即日來救。汪全拜謝先去。次日,令常遇春、李文忠領兵十萬征進。留世子朱標權理朝政。劉軍師同李丞相協掌軍國重事﹔再傳檄與湯和、鄧愈知道,須嚴整軍馬,謹備東吳及北漢之寇。分遣已定,克日,領兵望安豐進發。
  不一日,進泗州界上,傳令安營。忽汪全馳至,泣拜曰:「臣未到安豐。中途聞知呂珍、張虯攻破城池,把臣王併劉福通等盡皆殺害,據有安豐了。」太祖聞說大怒,下令諸將努力攻取,擒拿二賊與宋王報仇。又對汪全曰:「爾主既滅,你亦無所歸,不若留我麾下復署舊職。」汪全拜謝受職。即日兵至安豐正南七里安營。
  且說呂珍,張虯,得了安豐,不勝之喜,終日飲酒為樂。忽報朱兵來救,二人大驚,呂珍曰:「金陵兵未可輕敵。今夜可令部將尹義,先將金帛輜重送赴泰州。明日我輩方領兵對敵,勝了不必說起﹔若是不勝,便棄城而走,仍奔泰州,以圖後舉。」張虯曰:「極妙!」當夜收拾起細軟貨物,付尹義押赴泰州去訖。次日,分伏兵五萬,張虯鎮後,呂珍當先,旗門開處早有常遇春橫鎗在馬上殺來。呂珍與常遇春戰有許久,呂珍力怯便走。遇春追趕約有十數里,猛聽一聲炮響,卻是張虯領兵五萬突出,把遇春三千兵,困在垓心。遇春大怒,奮勇喊殺如雷。卻好太祖大隊人馬也到,遇春望見朱兵軍旗號,催兵在內衝殺,三入陣中,三拔其幟,吳兵大敗。呂珍、張虯領兵徑奔泰州去了。太祖鳴金收軍。入城撫民方罷,忽有哨子報曰:「左君弼領兵來取安豐。」太祖對諸將曰:「吾方欲乘此取廬州,可奈這賊又來攻擾,是自取禍耳。」即令眾將披掛上馬迎敵。祇見左哨上,郭英挺鎗直取君弼。戰未數合,後陣上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廖永忠、朱亮祖、馮勝、馮國用、康茂才、薛顯一齊擁殺過來,君弼捨命急走。忽撞一彪軍馬又殺將來,正是徐達在江西得勝領兵而回,當先阻住。君弼無心戀戰,領殘兵奔入廬州城,堅閉不出。朱軍四面圍打,徐達收軍參見了太祖。備說主公威德,江西已定。今蒙軍令特來廬州策應軍情。太祖因與徐達計議攻取城池。未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6
發表於 2015-8-19 03:36:06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五回     朱文正南昌固守 子明夜過關取救



  威風颯颯滿旌旗,綠草參差劍戟團。
  一片丹衷安地角,六韜兵甲破天奸。
  雲龍鼓蠡青霄靄,月照長江碧水寒。
  千古英雄誰不羨,英聲遺入簡編看。
  卻說太祖與徐達合兵一處,日夜計取廬州,不題。
  且說偽漢陳友諒一日設朝,張定邊出班奏曰:「近聞金陵朱某領兵十萬去救安豐,殺敗了張虯、呂珍﹔不意左君弼來相助,亦遭困敗,迫至廬州,堅閉不出。徐達亦往廬州接應,日夜攻打,即今金陵與江西兩地皆虛,主公正好乘隙以圖報復。」友諒曰:「朱家既空國遠戰,卿等可領兵直搗其境,先取了江西,後克了江南,金陵便可圖矣。」因令丞相楊從政權軍國重事﹔皇后楊氏權朝政。自與太子陳理、張定邊、陳英傑等率了水陸軍兵,共六十萬,戰船五千隻,刻日由武昌進發,竟過鄱陽湖登岸,至南昌府,離城十里安營。
  卻說南昌正是太祖侄子朱文正同左軍元帥鄧愈、趙德勝把守,聞知友諒兵到,便商議曰:「此是知我主公遠在淮東,故乘虛入境來取江西耳。但城中兵少,恐難抵敵,似此奈何?」德勝對文正曰:「將軍且勿憂。如今祇留一千兵守城,待小將同張子明、夏茂誠率兵一千出城迎敵。」朱文正曰:「雖然如此,賊兵勢重未可輕視。」德勝曰:「不妨。」便領兵出陣來戰。漢兵陣上,早有張定邊兒子張子昂縱馬相對,被德勝一鎗刺死於馬下。那陣中有金指揮急來抵敵,又被德勝飛箭射倒,斬了首級。德勝便把子昂的頭懸在鎗竿上,高聲叫曰:「再來戰者,當以為例!」定邊看見兒子的頭,放聲大哭,便舉刀上馬奔出陣上,與德勝戰到三十餘合,不分勝敗。陳友諒見定邊勢力不加,便催兵混殺過來。德勝陣上張子明等,四將一齊擋住。那德勝奮勇爭先,以一擋百,殺得漢兵大敗而走。德勝也不追趕,收兵入城。朱文正曰:「今日元帥虎威,足破賊兵之膽。但勢終難敵,彼必復來困城,還宜修表令人急往廬州求救,庶保無失。」即遣百戶劉和,齎表前去。誰想劉和出城未數里,竟被賊兵拏住。劉和見事敗,便將表章扯得粉碎,把口嚼做糊泥一般,隻字也看不出,就跳入江中而死。友諒心知此是求援,便把南昌四面圍住,高叫:「城中將士可速來投降,共圖富貴。」鄧愈等厲聲大罵道:「弒君之賊,還不知天命,賊巢不守反來圖謀,是自取敗亡了。」因令眾將分派各門拒守,日夜提防。那友諒用雲梯百計攻擊,鄧將士卻用炮石等項,飛打過去,漢兵中傷者不計其數。時已月餘,文正等計算曰:「劉和去久不回,大都途中為賊兵所害,還須令人再行方好。」祇見張子明向前曰:「待末將駕著小船,乘夜越關而出,必然無害。」文正便修表著子明齎發,依計向夜而行。
  誰想友諒圍住南昌,又分遣知院蔣必勝、饒鼎臣等,將兵一萬攻打吉安。那吉安守將明道與參政粹中,親軍指揮萬中,兩情不睦,那明道因潛通必勝約期來攻,以城中火起為號。萬中迎戰被殺,粹中見勢便走,又被讎家黃如潤所執,便與知府朱華、同知劉濟、趙天麟一齊械送至友諒帳前,被友諒殺了,號令於南昌城下。文正等安然不理。是日,攻城益急。指揮趙顯統銳卒,開門奮戰,殺了漢平章劉進昭、樞密使趙祥﹔又有謝成,首冒矢石,竟活捉他驍將三人,賊兵方退。惟是趙德勝夜裏巡至東門,被賊一箭正中腰眼,深入六寸。德勝負痛拔出,血流如注,因撫腹嘆道:「吾自從軍,首傷矢石,其害無過如此。大丈夫死何足惜,但恨不能從主上掃清中原,勳垂竹帛耳!」言訖遂卒。文正等同三軍大慟失聲,即具棺槨殯殮。益加小心堅守。
  卻說張子明潛夜駕小船越水關,曉夜兼行了九日方抵牛渚渡登岸。又經四箇日頭到得廬州,入見太祖,上表求救,太祖曰:「這賊乘虛取我江西,大為可恨。」因問:「兵勢若何?」子明答曰:「彼兵雖多,然聞死者亦不少,此時江水日涸,賊之戰艦皆不利用﹔況師久乏糧,大兵一至必可破矣。」太祖因囑咐子明先回,曰:「但堅守一月,吾當取之。」子明辭了出帳,還至湖口恰被友諒巡兵捉住,送到友諒帳前,子明略無懼色。陳友諒問其:「你招得文正來降,必有重用。」子明暗想道:「若不依從,必至誤了軍國大事,不如順口應承,且到城下再做區處。」便答道:「這箇盡使得。」友諒大喜,就封子明為親軍萬戶侯之職。子明拜謝,便曰:「待我去招他來降。」便走至城邊,大叫曰:「前蒙元帥命末將到廬州上表,主公吩咐道:『元帥謹守城池,目下便統大兵自來。』不期回至湖口為漢兵所獲。友諒要我招元帥來降,我特佯許脫身,來見元帥,告知此情。我今必然死於賊人之手,望元帥盡忠報國,與主公平定天下!」言訖下馬撞階而死。友諒大怒曰:「吾被這廝所誘了。」命左右梟子明首極,懸於南昌城外示眾,不題。
  卻說太祖聞南昌被圍,因還金陵集諸將商議曰:「我今欲救江西,猶恐呂珍、張虯、左君弼襲我之後﹔又聞張士誠起兵二十萬,侵犯常州四郡,湯和等與戰又不見勝。似此。二路兵來如何設法應敵?」眾將都曰:「江西離此尚遠,今蘇湖一帶地方民眾肥饒,宜先攻打。待士誠平復,盡力去攻友諒,庶金陵無肘腋之患。」惟劉基說道:「士誠自守彈丸,今雖侵犯東南,有李丞相、湯鼎臣、耿文炳等連兵拒守,包得不妨。若呂珍、張虯、左君弼等乘虛襲後,可留一將,領兵五萬,駐於淮西,則二賊亦不足懼。惟友諒居上流,且名號不正,宜先除滅陳氏後除士誠,持囊中物矣。」太祖想了一會曰:「陳友諒剽輕而志驕,專好生事﹔張士誠狡懦而器小,便無適圖﹔若先攻士誠,友諒必空國襲我金陵了。」攻取自有先後,軍師所見極妙。因令常遇春、李文忠發兵十萬,再起淮西水軍十萬同救江西,攻取友諒。刻日從牛渚渡入大江,逆流而西。
  此時正是至正二十三年癸卯秋七月中旬。太祖乘龍舟中,行船中卻有王禕、宋濂、常遇春、李文忠等在側,太祖對各將曰:「秋江月朗,忽起壯懷,卿等可作一詞,以記秋江之景。」王禕援筆而就,太祖取來一看,祇見寫道:
    蘆花飄白絮,楓葉落紅英。霜凋嫩枝,又青又赤點清波﹔露滴殘荷,半白半黃浮水面。漁舟橫蕩,商韻徹青霄,畫舫輕搖,網珠羅碧水。又若萬點寒雲,歸鴉飛落暮池塘﹔一團練雪,野鷺低棲平渚上。岸畔黃花金獸眼,樹頭紅葉火龍鱗。
太祖看畢贊道:「直寫出秋江景色,極佳,極妙!」宋濂亦賦詩一首道:
  清水秋天晚,孤鴻落照斜。
  一航風掉穩,迅速到天涯。太祖看畢言曰:「浙江才士,二人不相頡頏。學問之博,王禕不如宋濂﹔才思之宏,宋濂不如王禕,各成其妙。」兩人俱賜帛五疋。說話之間,忽報前路人馬已抵鄱陽湖口,早有探馬報與陳友諒得知。友諒便宣張定邊及帳內多官計議迎敵。張定邊沉思半響,便上前奏道:「臣已有計在此。」不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7
發表於 2015-8-19 03:36:30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六回     韓成將義死鄱陽 假太祖投水喪命



  風漾鄱陽落照斜,旌旗無色土無家。
  忠魂氣貫天蛆爛,烈士名高秋水賒。
  兩地干戈何日靜,一營鼓角暮雲遮。
  天將完節鍾牛宿,伐鼓鳴球大道嘉。
  那張定邊因友諒會集多官,計議迎敵,上前奏道:「可先驅船據住水口,彼不能入,則南昌不攻而自破﹔不然彼得進湖,與鄧愈等裏應外合,必難取勝。」陳友諒聞說答曰:「此見極是。」急傳令取南昌兵及戰船,入鄱陽湖口,向東迎敵。兩家對陣在康郎山下。朱營陣上徐達當先奮殺,把那先鋒的大船擁住殺得血染湖波,共計一千五百零七顆首級,乃鳴金而回。太祖曰:「此是徐將軍首功,但我細想,金陵雖有李善長眾人保守,還須將軍鎮攝方可。」因命徐達回守,不題。
  次日,常遇春把船相連,列成大陣搦戰。漢將張定邊率兵來敵。遇春看得眼清,彎弓一箭,正中定邊左臂﹔又有俞通海將火器一齊射發,燒毀了漢船二十餘隻,軍聲大振。定邊便叫移船退歸鞋山下。遇春急把令旗招動,將船扼守上流一帶,把定湖口。那俞通海、廖永忠、朱亮祖等,又把小的戰船飛也來接應,定邊不戰而走,漢卒又死了萬餘。到了明日,友諒把那戰船洋洋蕩蕩一齊擺開,曰:「今日定與朱某決箇雌雄。」太祖陣上,也撥將分頭迎戰,自辰至酉,賊兵那裏抵擋得住。卻見朱亮祖跳到一隻小船來,因帶了七八隻一樣兒飛舸,載了蘆荻,置了火藥,趁著上風把火咶咶燥燥的直放下來。那些賊船,煙焰障天,湖水都沸。友諒的兄弟友貴與平章陳新開及軍卒萬餘人,盡皆溺死,賊兵大敗。友諒見勢力不支,將船急退。那廖永忠奮力把船趕來,見船上一箇穿黃袍的,軍士們盡道非友諒,永忠懸空一跳,竟跳過那船上去,祇一鎗將此人刺落水中。仔細看時,卻不是友諒,卻是友諒的兄弟友直。原來友諒兄弟三人遇著廝殺,便都一樣打扮。混來混去,使我們軍中廝認不定,倘有疏虞,以便脫逃,此真是他的天命未盡,故得如此。太祖鳴金收軍,在江邊水陸駐扎,眾將依次獻功。太祖曰:「今日之戰,雖是得勝,未為萬全,尚賴諸卿協力設謀獲此老賊,以絕江西日後之患。若有奇謀者,望各直陳。」俞通海便曰:「我們兄弟當今夜領兵暗劫賊營,使他大小士卒不得安靜。來日索戰,卻好取勝,此亦以逸馭勞之法。」祇見廖永忠也要同去。太祖便令點兵五百,戰船十隻,囑咐俞通海等小心前去,約定二更時刻,將船悄悄的掉到友諒寨邊。那些賊兵屢日勞碌,都各鼾鼾熟睡。朱兵發聲大喊,一齊殺入,賊兵都在夢中,驚得慌慌張張,那辨彼此。朱兵東衝西突,直進直退,那賊人祇道千軍萬馬殺入寨來,混殺了一夜,天色將明,乃轉船而走。陳友仁縱船趕來,忽見前面卻有三十隻船,把俞通海等盡皆放過,攔阻去路。為首一將白袍銀甲,手執鐵棍,正是郭英向前接應。陳友仁見了郭英大怒,直把船逼將過來,卻被郭英隔船打將過去,把友仁一箇軀骸,連船打的粉碎,賊兵大敗逃回。郭英便同俞通海合兵一處,來到帳中,備說了一番。太祖曰:「昔日甘寧以百騎劫曹營,今日將軍以十船闖漢寨,郭將軍又除他手足,其功大矣。」
  且說友諒被混殺了一夜,折了二千軍馬,心中納悶,沒箇理會處,卻有參謀張和燮起曰:「臣有一計,可將五千戰船,用鐵索變為一百號篷、窗、櫓、舵,盡用牛馬的皮縫為垂帳,以避炮箭。外邊即於山中,砍取大樹做了排柵,周圍列在水中,非特晝不能攻,亦且夜不得劫。」友諒聽了大喜,即令張和燮督理制造。不數日,聞俱已編變停當。友諒看了贊道:「真箇是鐵壁銀山之寨,朱兵除非從天而來。」因著張和燮把守水寨,自同陳英傑領了三十號船,出江來戰。
  太祖見了友諒,笑道:「陳公,陳公,勝負已分,何不退兵回去?」友諒對曰:「勝敗兵家之常,今日此戰,誓必捉你。」那陳英傑便統船衝來。祇見常遇春早已迎敵,金鼓大振,戰了三箇多時辰,遇春將船連殺入去。即恨太祖坐的船略覺矮小,西風正來得緊,友諒的船從上而下把太祖船壓在下流。眾將奮力攻打,炮石一齊發作,俱被馬牛皮帳遮隔了,不能透入。頃刻間,太祖的船被風一刮,竟擱在淺沙灘上。眾將船隻又皆刮散,一時不能聚合。那陳英傑見船擱住馬家渡口,便把旗來一招,這些軍船團團圍繞,似蟻聚一般。太祖船上止有楊璟、張溫、丁普郎、胡美、王彬、韓成、吳復、金朝興等八將及士卒三百餘人,左右衝擊,那裏殺得出。陳英傑高叫道:「朱公若不投降,更待何時?」太祖對眾嘆曰:「吾自起義以來,未嘗挫折,今日如此,豈非天數!」楊璟等勸解曰:「昔漢高有濉水之難,光武有滹沱之厄,主公且請寬心。」太祖曰:「孤舟被圍,勢不能動,雖有神鬼,亦奚能為。」正說之間,卻見韓成向前曰:「臣聞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是臣子理之當然。昔者紀信誑楚,而活高祖於榮陽。臣願代死,以報厚恩。敢請主公袍服、冠履與臣更換,待臣設言以退賊兵,主公便可乘機與眾將逃脫。」太祖含淚曰:「吾豈忍卿之死,以全吾生……」正躊躇間,那陳英傑把船漸放近來圍逼,連叫投降,免至殺害。太祖祇得一邊脫下衣冠,與韓成更換,因問:「有何囑咐?」韓成曰:「一身為國,豈復念家!」太祖灑淚將韓成送出船來。韓成在船頭上高叫:「陳元帥,我與爾善無所傷,何相逼之甚?今我既被圍困,奈何以我一人之命竟把闔船士卒死於無辜。你若放下將校得生,吾當投水自殉。」祇聽得陳英傑曰:「你是吾主對頭,自難容情,餘軍豈有殺害之理?」韓成又曰:「休要失信。」英傑祇要太祖投水,便曰:「大丈夫豈敢食言。」韓成曰:「既如此,便死也安心。」就將身跳入湖中。後人卻有古風一篇,追贈韓成曰:
  征雲慘慘從天合,殺氣凌空聲唵嗒。
  貔貅百萬吼如雷,巨艦艨艟環幾匝。
  須臾水泊尸作叢,岸上鵑啼血淚紅。
  古來多少英雄死,誰似韓成待主忠。
  人道天命既有主,韓公不死誰焉取。
  不知無死不成忠,主聖臣忠垂萬古。
  此時生死勘最真,捨卻一身活萬身。
  聖人不死人人識,韓公非是痴迷人。
  而今湖水漲鄱陽,鐵馬金戈誰富長。
  惟有忠魂千古在,不逐寒流去渺茫。
  原來韓成是虹縣人,生出來甚是壯異,頭上有兩箇肉角,豎起如指。忽有箇僧在韓家門首抄化,對他鄰舍說道:「他家生有孩兒,恰是金牛星下降生也。生得奇,死也死得奇。」正說間,他父親恰好抱韓成出來,眾人因把老僧的說話,說與他父親知道。他父親便問那僧曰:「師父何處來的?請問法名大號。」那僧說:「小僧賤名謙牧,一向在小有山修行。好位令郎,生死都是奇異的。」那父親說:「他頭上生此肉角,甚是不好樣。卻是怎麼的?」那謙牧對說:「你嫌憎他麼?」乃將手向小兒頂上一摩,那肉角竟折倒在頭上。謙牧也就迅步去了。後來,這角隨年紀長大,盤盤的生在頭上,再也不豎起來。及至韓成從太祖幹了許多功業,替死鄱陽,方知生死果是奇異,方知謙牧說話有因。未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8
發表於 2015-8-19 03:36:57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七回     丁普郎假投友諒 六員將放火燒舟



  血戰鄱陽雲霧迷,艨艟飄治幾東西。
  白羽光搖驚宿鳥,素旌影動長霓。
  棹短棹長湖裏路,乍鳴乍咽帳中鼙。
  落日漁翁垂釣罷,祇聽湖畔子規啼。
  卻說韓成替太祖投入湖中,那陳英傑對眾將曰:「爾主既死,何不歸順漢王以圖富貴?」楊璟曰:「我們村野鄙夫,久為戰爭所苦,每每不欲從軍,乞將軍高鑒!」兩邊正把言語相持,忽聽得上流吶喊連天,百餘隻戰船沖將下來,劍閃戟排空。卻是常遇春、朱亮祖聞得太祖被圍,急來救應。陳英傑奮力來拒,那亮祖跳上漢船,橫殺了十餘人。陳英傑認說太祖既歿,想他成不了大事,因而轉船回去。遇春、亮祖救得太祖船出,都來拜伏請罪。太祖曰:「這是數該如此,但若得早來半箇時辰,免得忠臣枉死耳。」便具說韓成的事。乃命諸軍移船罌子口,橫截湖西,且將書與友諒,道:
    方今之勢,干戈四起,以安疆土,是為上策。兩國紛爭,民不聊生,策之下也。囊者公犯池州,吾不以為嫌,且還所俘士卒,欲與公為從約之舉,各安一方,以俟天命也。公復不諒,與我先讎﹔我是以有江州之役。遂復蕺黃之地,因舉龍興等十郡。今猶不悔,復起兵端,二團於淇都,兩敗於康山。殺其弟、侄,殘其兵將,損數萬之命,無尺寸之功,此逆天悖人之極也。以公平日之強,宜當親決一戰,何徐徐隨後,若聽吾之指揮,毋乃非丈夫乎?公早決之。
友諒得書不答。太祖因韓成替死一節,也祇是心中不忍,時時長吁短嘆。祇見帳外報曰:「周顛在外面大步的跨進來了。」太祖便曰:「你這顛子,近從那裏來?」他也不做一聲。太祖又問曰:「我今在此征友諒,此事如何?」周顛大叫:「好,好!」太祖說道:「他如今已稱為皇帝,恐我難以收功。」周顛仰天看了一會,把手搖著曰:「上面沒他的,上面沒他的。」便把拄的拐兒高舉,向前做一箇奮勇必勝的形狀。太祖便留他在帳中宿歇。
  當晚,俞海通對眾商議道:「湖水有深有淺,不便迴還,不若移船入江,據敵上流,彼舟一人必然擒住。」方欲依計而行,那陳英傑復來搦戰。太祖大怒,曰:「誰與我擒此助虐之賊,以報馬家渡口之讎?」恰有楊璟、丁普郎向前說道:「末將願往。」太祖就命他們迎敵。陳英傑望見了太祖,方知昨日為韓成所誘。兩邊混殺多時,祇見俞通海、廖永忠、趙庸、朱亮祖、郭英、沐英六將,各駕著船,內載蘆草、火器、殺將上來。且戰且進,誰想那賊連著巨艦擁蔽而行。船上鎗戟如麻,以拒朱軍。太祖看六將殺了進去,一箇多時辰再不見形影。太祖搥胸頓足,叫曰:「可惜!六員虎將陷於漢賊陣中。」正沒箇區處,忽然間,看那友諒後船,騰空焰焰的燒將起來。但見:江水澄清翻作赤,湖波蕩漾變成紅。不多時,那六員虎將駕著六船,勢如游龍繞出,在賊船之後殺奔而出。朱軍陣上看見勇氣百倍,督戰益力,搖旗吶喊,震天動地,風又急火又猛,殺的賊兵大敗。友諒見勢頭不好,急令眾船投西走脫,方得數里,早有張興祖紅袍金甲,手執畫戟擋住大路,大喝道:「友諒逆賊,走那裏去?」一戟直刺入腦上,倒船而死。興祖便跳過船來,割下首級,仔細一認卻是友諒次子陳達,不是正身。鳴金而還。太祖依著俞通海屯兵江中,水陸結寨,安妥了諸將各自次第獻功訖。太祖對眾將曰:「適聞六將深入賊中,久無聲息,我不勝悽惋,幸得以成大事。今日之功,六將居首。」因命酒相慶,席上復作書著人傳與友諒。中間皆勸其何苦自相吞併,傷殘弟侄,勿作欺人之寇,及要友諒即去帝號,以待真主等意。友諒復不答。
  太祖發了書去,便與眾將計議攻取之術。恰好軍師在金陵,來見太祖。太祖便問軍師與張士誠交戰勝負的事體。劉基對曰:「李善長並湯和、耿炳文、吳禎、吳良等連兵累敗了張士誠三陣,他如今退兵在太湖裏安營。此乃鼠竊之賊,不足計慮。夜觀天象,西北上殺氣甚是不祥,應當一國之主,想來陳友諒合當覆亡。然中天紫微垣亦有微災,故不放心,特來相探。」太祖把船擱住沙上,韓成替死的事細細說了一番,就問:「目今陳友諒有五百號戰船,每一號計船五十隻,兼領雄兵六十餘萬,聯柵結寨,實是難破,奈何,奈何!」劉基聽了結寨的光景,便笑道:「孫子有云『陸地安營,其兵怕風﹔水地安營,其兵怕火﹔上岡者恐受其圍,下岡者恐被其陷。』今水上聯船結寨,正取禍之道,豈是良策。有計在此令六十餘萬雄兵片甲不回。」太祖聽罷大喜,便問:「計將安出?」劉基曰:「此須選那金木兩犯的日時,以火相攻必然決勝。」太祖又曰:「兩三次俱把火攻,但賊寨深大,四面盡有排柵鐵索穿縛,外面的火焉能透到裏頭?」劉基又曰:「主公可有友諒部下來投降的將校否?」太祖曰:「盡有,盡有。」劉基便令喚來。不移時,卻有許多都來聽令。劉基因對他們道:「公等來降,皆是棄假投真,識時務的好漢。今主公欲破賊兵水寨,要用公等裏應外合,此事甚不輕易,必須赤心報國者方能成就。若不願行的亦聽各人心事,不敢相強。」說罷,卻有丁普郎等三十人挺身向前曰:「向受主公厚恩,願以死報。」劉基定睛一看,便對丁普郎道:「丁公,丁公,我細推你今世原是婁金狗星宿降生。來日是壬戌日,戌為金狗,是你歸根復本的日辰。且你記得令堂生你,皇覺寺伽藍托夢的話麼?」那普郎連聲應道:「曉得,曉得。自當赤心前去。」原來普郎生的日子,也是箇壬戌日。三日之前,他母親夢見一箇神明將箇盒子托著一箇金狗兒囑咐道:「此是天上婁星。該下生轉助真主,特借你的身孕產他。」他母親便問說:「尊神在處顯異。」那神道:「我是皇覺寺伽藍。去此有一千餘里路程。」便口中念出八句詩話,說:「此是你兒子一生光景,你可記著。」念道:
  湖影蕩星槎,忠魂秋夜賒。
  水寒天楚色,火陣舞昏鴉。
  此夜婁星降,他年功績誇。
  天衢應不遠,壬戌死生家。
  那伽藍拂袖而去。過了兩日,即是壬戌,果然生下他來。後來長成,他母親因念與普郎記識,普郎時常對帳中知己、兄弟說過。為此,劉基也曉得這事,因提醒他。便囑咐曰:「你們今夜可去詐降友諒,明夜祇看外面火起,卻從內放火為應。」眾將聽計曰:「舉火不難,祇怕友諒不信,有誤軍國大事。」劉基便附普郎的耳朵說了兩聲,各人便整理隨身要用的物件,到晚駕一隻戰船,徑抵康郎山下。
  正是友諒與張定邊、陳英傑帳中飲酒,哨子報曰:「有丁普郎等來見。」友諒喚至帳下曰:「爾等既降朱家,今夜來此有何議論?」普郎稱曰:「前守孤城,力不能敵,一時無奈所以詐降。今夜得便,故率眾逃回,望主公容納!」友諒曰:「你必為朱家細作,假意來降。左右們可盡力捉下,斬訖回報。」祇見三十五人齊聲叫道:「我等特來獻功,主公反生疑忌。」友諒便問:「你等來獻何功?」普郎說道:「我等聽他定計,叫常遇春來日領二萬雄兵,抄路往康郎山襲取水寨,所以冒險來報,指望封賞,反要殺害,此冤那箇得知。」友諒聽了大驚道:「不說不知,幾乎殺了好人。」因喚三十五箇,都入帳中賜與酒食。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39
發表於 2015-8-19 03:37:21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八回     遣四將埋伏禁江 劉軍師借風助陣



  湖光瀲灩接天浮,堠火相看不自猶。
  計展乾坤秋色黯,兵藏生剋水聲耿。
  昔年曾借寒曹魄,今日重看滅漢讎。
  堠說飂飂徒噫氣,至今紅蓼尚悲秋。
  卻說丁普郎等三十五人,說起常遇春要劫水寨,友諒驚得木呆,說道:「早是你們來報消息,我可預備接應。」便賜與眾人酒食。祇見張定邊、陳英傑在側說道:「不可,不可。」友諒回曰:「他是我手下舊臣,何必多疑。」因與商議倘遇春來奪水寨,何計禦敵。張定邊曰:「主公且莫驚憂,待臣領兵三萬將康郎山小徑截住了遇春來路。主公若破得朱兵,便引大隊人馬隨後來攻,定然得勝。」友諒聽罷,便令張定邊點兵三萬,駕著戰船三百隻,辭去把截,不題。
  次日,太祖陞帳,思量劉基所議水戰火攻,亦是兵家之常。但未知今日制變之法何如。吩咐軍中整頓,特請軍師行事。祇聽得轅門之下畫鼓齊鳴。擂了大鼓一通,四下裏巡風角哨的,都去通知諸將官在本帳整齊披掛結束。卻有一刻時光,四角上軍中鼓樂喧天。太祖大帳前九緊九慢,又發下一通花鼓。祇見諸將官如雲、如雨,似蟻、似蜂。手各執了刀鎗,腰跨了寶劍,東西南北一一的依次排立在行營門外。祇待軍師陞壇布令。又有半刻時光,傳說太祖帳內把雲板輕敲了五聲,帳外便接應號子三聲,畫角三聲,粗樂細樂各吹打了兩套。早有裏班的軍卒,把那五軍的旗牌,唱名的點單并要用的什物,俱一一的擺列在壇上朱紅桌子高處。恰好軍師高足大步的出來,與太祖分賓主行禮訖。太祖便曰:「今日特請軍師登壇遣兵調將,破敵除殘,末將敬率偏裨聽令於法壇之下。」軍師與太祖拱一拱手,竟步步登上壇來。便有五軍提點使,同那五軍參謀使先進帳中,向軍師行了箇禮,分立在壇下兩邊。祇聽得鼓兒的響,提點使將五色旗號,各各麾動。那些將官一一的走到壇前,按方而立。提點使又將五色旗幡總來一展,那些將官又一一的魚貫而行,序立在壇邊,向軍師總行了禮。那提點使即將一色素帶,飄飄搖搖在壇中展了一回,那些將官便一一左右分班,不先不後序立在兩行。走過五軍參謀使即來稟道:「眾將已齊,請軍師法旨。」軍師隨吩咐曰:「主公一統之策全在今朝。眾將官俱宜悉心盡力,無誤吾事,有功者賞,違令者誅。」那些將官俱曰:「聽令。」軍師便將紅旗一面在手,喚俞通海為南隊先鋒,俞通淵為副,帶領華高、曹良臣、茅成、王弼、孫興祖、唐勝宗、陸仲亨七將,率兵一萬駕船二百隻,都是紅旗、紅甲,頭戴衝天彪熾赤色金盔,手執鐵焰火燃八龍吐烈鎗,按著南方丙丁火,往南路進發,待夜分風起時,各將木柵鋸開,攻打漢賊西邊水寨,這是火剋。又將青旗一面在手,喚過康茂才為東隊先鋒,俞通源為副,帶領周德興、李新、顧時、陳德、費聚、王志、葉昇七將,率兵一萬駕船二百隻,都是青旗、青甲,頭戴太乙蚊飛翠點紫金盔,手執點鋼七葉方天戟,按著東方甲乙木,往東路進發,待夜分風起時,祇看木柵砍開去處,竟衝入水寨軍中砍倒漢賊將旗,從中相幫放火,這是水剋。又將黑旗一面在手,喚過廖永忠為北隊先鋒,郭子興為副,帶領鄭遇春、趙庸、楊璟、胡美、薛顯、蔡遷、陸聚七將率兵一萬,駕船二百隻,都是黑旗、黑甲,頭戴玄都豹翼黑色金盔,手執水紋鋼鏈九龍取水鎗,按著北方壬癸水,往北路進發,待夜分風起時,各將木柵砍開,攻打漢賊南邊水寨,這是水剋火。又將白旗一面在手,喚過傅友德為西隊先鋒,丁德興為副,帶領韓正、王彬、梅思祖、吳復、金朝興、仇成、張龍七將率兵一萬,駕船二百隻,都是白旗、白甲,頭戴太白龍幡珠銜金盔,手執蛟騰出海熟鐵點鋼叉,按著西方庚辛金,往西路進發,待夜分風起時,各將木柵砍開,攻打漢賊東邊水寨,這是金剋木。又將黃旗一面在手,喚過馮國用為中隊先鋒,華雲龍為副,帶領陳恆、張赫、謝成、胡海、張溫、曹興、張翠七將率兵一萬,駕船二百餘隻,都是黃旗、黃甲,頭戴地平雉翅五色彩金盔,手執十二節四方銅點龍吞鐧,按著中央戊己土往中路進發,待夜分風起時,各將木柵砍開,攻打漢賊北邊水寨,這是土剋水。再調常遇春、郭英、朱亮祖、沐英四將,各領戰船三百隻,水兵一萬,左右參差,埋伏禁江小口兩傍,若友諒逃出火陣,必走禁江小口,四將宜奮力截殺,擒獲友諒,務成大功。又調李文忠同馮勝領兵十萬,駕船隨著太祖把住鄱陽湖口,不許友諒的兵一箇逃脫。復喚周武、朱受、張鈺、莊齡四將即刻領兵一千,從小路馳到湖口西北角上,架築木臺一座,高二十四丈,按著二十四氣﹔大十二圍,按著十二箇月﹔四邊柱腳上下一百單八,按著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層臺之上,整備香燭、素淨祭品。分遣已定,諸將各各領計,出帳施行。
  軍師下得壇,便同太祖駕著赤龍舟,沿岸而走,忽然周顛曰:「我也要附舟前去。」太祖吩咐水手,可扶顛子上船。止恨烈日中天,一些風也不生,大船那裏行得動,周顛在船上大叫道:「祇管行,祇管行。」太祖便令眾軍著力牽挽。行未二三里,那風果然迅猛的來。倏忽之間,便至湖口,卻望見江豚在白浪中鼓舞。周顛做出一箇不忍看的模樣來。太祖取笑問道:「為著甚的?」那顛子便答曰:「主損士卒。」太祖聽了大怒,即令眾人扶出船上,推他下水去。將有一箇時辰,他復同這些士卒到船裏來。太祖因問:「何不溺死了他?」這些眾人曰:「把他投在水中十來次,他仍舊好好的起來,怎麼溺得他死。」周顛卻把衣裳整一整,把頭也摩一摩,倒像遠去的形狀,恰到太祖面前伸直了頭頸,曰:「你殺了我罷。」太祖曰:「我也不殺你,姑饒你去。」顛子便在船中一跳,跳在水裏去了。不題。
  此時卻已日墜西山,月生東頂,太祖便同軍師登岸。那四將已把木臺依法築成。太祖上臺看了一回,但見浮雲一點也不生,河湖澄清,新秋薦爽。日間的風又是寂了。卻問軍師:「怎得大風來?」劉基回曰:「但請放心,自當借來助陣。」就一邊喚四將,作速擺列行儀。軍師整肅衣冠,登臺禮請。但見:
    手開天門,腳踹地戶。仗一口七星劍,恍恍精搖碧落。噴一口九龍水,淋淋氣肅空寞。念動靈符,早有天風、姤水風、井山風、蠱雷風、恒地風、昇火風、鼎風、地觀澤風大過,應八卦逐位請來﹔捻成寶訣,就是獵葉風、梅花祛塵風、拔扈風、君子風、小人風、鄭公風、少女風,按時事無方不到,忽暗暗,陰霾四起,喝令巽二哥動地搖山﹔陡塵塵,黃霧奔,頓叫十八姨颺沙走石,月朗星稀,做不出繞枝三匝﹔斗斜雲捲,搏得上九萬鵬程。驚舞了天雞,葛玄公把手也指不住﹔驚動些黃雀,漢文帝有臺也避不來。真箇是: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這箇大風,從來也不曾有,便吹得那人人股栗,箇箇心寒。陳友諒水寨中,搖搖拽拽,那裏有一息兒定。此時卻是二更有餘,三更將近時分,諸軍將土恰待將睡。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狀態︰ 離線
40
發表於 2015-8-19 03:37:50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九回     陳友諒鄱陽大戰 伯溫救主過難星



  蕩漾清波容思哀,石邊處人打船迴。
  一時秋色鏖兵盡,萬古悲風歲祀開。
  烽火無情聯對酒,忠貞有志壯湖隈。
  而今草色春光滿,羌笛胡笳莫溫催。
  卻說大風陡地的發將起來,刮得那友諒寨中刺骨寒冷,那些軍士也不提防,況是虎吼龍吟的聲響。朱軍水上往來,砍關截柵,他帳中一些也不知覺,俞通海等五支人馬四面團團的圍繞,三軍奮力向前,劈開寨柵,卻放起火銃、火炮,祇是從裏攻擊。不多時,四面刮刮燥燥烈烈騰騰的延燒起來。丁普郎等見外面火光,知是大兵已到,遂於柴場內也放火燒將出來,內外火勢衝天。早又有康茂才等七將,竟衝殺中心,砍倒了將旗,四下裏放流星火箭,祇是喊殺。陳友諒在帳中方纔驚醒,急喚太子陳理並陳英傑細問,誰想火勢已在面前,對面不知出路。陳英傑曰:「勢不可救。主公可速奔康郎山投張定邊陸營權避。」陳友諒依議急出,登山涉水而逃,耳邊但聞喊殺之聲震撼山谷。此時丁普郎等三十五人,肆行衝擊,忽被一陣黑風煙貫將來把眾人一捲,大都燒死。止剩普郎捨身殺出,又避逃兵互相踐殺,把普郎身上刺了十餘鎗,頭雖落地,猶手執利刃。次日,朱軍收拾燒殘兵器見普郎直立不仆,說與太祖。太祖隆禮埋葬康郎山下,不題。
  且說友諒君臣父子三人走至張定邊寨中,備言火燒一節。定邊曰:「此皆是詐降之計,然亦是主公合當有此厄。如今,他必乘勢來追,決不可在此屯扎,不若竟抄禁江小口奔回武昌,再作計議。」友諒傳令即行。回看康郎山火勢正猛,頓足大哭曰:「可惜五十餘萬雄兵俱喪於此!」比及天明,漸近禁江小口,張定邊向前笑道:「劉伯溫之計尚未為奇,倘此處伏兵一支,吾輩豈有生路?此正主公洪福,天命有歸……」言未罷,忽聽炮響連天,兩岸伏兵並起。左有郭英、朱亮祖﹔右有常遇春、沐英,四將截住去路。陳友諒慌忙無措,急令張定邊催兵迎敵。
  且說太祖正與軍師劉基同坐黃龍船上,細看將卒搏戰。那劉基忽然跳起大呼一聲,雙手把太祖抱了,跳在別一隻船內,太祖一時見他的模樣,也不知何故,祇聽劉基連聲叫曰:「難星過了!」太祖回頭一看,適纔坐的龍船被火炮打的粉碎。朱將揮兵湧殺,自早晨直至酉牌轉戰益力,軍聲呼嘯湖水盡赤,漢兵大敗。友諒看事勢窮促,即與長子陳理同陳英傑、張定邊另搶了一隻船,徑往北奔走。誰想猛風當面刮來,把友諒這隻船盤盤旋旋,倒像縛住的,那裏行得動。黑風影裏友諒卻見徐壽輝、倪文俊、花雲、朱文遜、王鼎等立在面前討命。友諒昏昏迷迷也竟不曉是南是北,恰有常遇春又來追著。友諒的船且戰且走,未及數里,那郭英、朱亮祖又截住了來殺。兩船將近,便見張定邊拈弓搭箭,正射著郭英左臂,那郭英熬著疼痛拔出了箭頭,也不顧血染素袍,便也一箭正中著陳友諒的左眼,透出後顱,登時而死。朱亮祖看見射死了友諒,便俘了次子善兒及平章姚天祥、陳榮、蕭壽、吳才等共軍士十萬有餘。常遇春獨奪得戰船五千七百餘隻。那湖中浮尸蠢動,約有四五十里。所獲輜重、衣甲、器械山堆一般。太祖鳴金收軍,駐在江岸。眾將各各獻功,惟有郭英不說起射死友諒的事。朱亮祖見他不說,因對太祖細曰:「郭英一箭射死友諒,此功極大。」太祖大喜,稱贊郭英一箭勝百萬甲兵,有此大功並不自逞,人所難及。先令人取黃金百兩,略酬今日不施逞的大德。當日聚會水陸諸將,筵宴慶賞。大小三軍,俱各在本帳宰殺馬牛,分給酒食犒賞。
  次日,太祖旋師,再入鄱陽湖裏來,祇見康郎山邊尸首交加,血肉狼藉,不覺淚下潸潸,對眾將士曰:「我當初從滁陽王起義,今日如此大戰幸得諸將成功,卻不見了滁陽王﹔二來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并軍士三百名,為我立功一旦身死,俱臣忠臣義士,實可憐憫﹔三來友諒領雄兵六十萬與我交鋒,為主者思量大位為天子,為臣者思量富貴作公侯,今者,一旦主死臣亡,三軍覆沒,尸骨山堆海積血水汪洋,令我不忍目視。」劉基等啟曰:「昔在殷者為頑民,在周者為順民。彼不順主公是自取其死,非人所能害之也。」太祖曰:「這也說得是。但如陳兆先是逆賊也先之子,克盡前愆更可傷心。」因命於康郎山下建立忠臣廟,春秋二祭。追贈三十六人的官爵以韓成為首。
    韓成高陽侯。丁普郎濟陽郡侯。陳兆先穎天候。宋貴京兆郡侯。王勝代原郡侯。李信隴西郡侯。姜潤定遠侯。王咬柱太原郡侯。王鳳顯羅山縣侯。李志高隴西侯。程國勝安定郡侯。常惟德懷遠侯。王德合淝縣侯。張志雄清河侯。文貴汝南郡侯。俞泉下邳郡侯。劉義彭城郡侯。陳弼穎川郡侯。后明梁山縣子。朱鼎合淝縣子。王清盱眙縣子。陳沖巢縣子。王喜先定遠縣子。汪澤廬江縣子。丁官含山縣子。逯德山汝陽縣子。羅世榮隨縣子。史德勝安定縣子。徐公輔東海縣子。裴軫永定縣子。鄭興表隨縣男。常德勝壽春縣男。華昌虹縣男。王仁豐城縣男。王理五河郡男。曹信含山縣男。隨死軍士三百人,各依姓名,贈為武毅將軍,正百戶,子孫世襲。
  說話間,船已出彭蠡湖口。太祖令餘兵俱隨常遇春屯扎湖口,止同劉基領兵三萬向南昌而行。早有朱文正、鄧愈等將出城迎接。太祖備稱漢兵攻困三月不克,俱是爾等防禦之密,即命取黃金三百兩、白金二千兩、彩緞一百疋給賜眾將。文正因啟拒戰死事之臣共一十三人,乞賜褒崇,以慰九泉。太祖便問:「趙德勝為我股肱之將,何以遇害?」鄧愈便歷歷把前事說了一遍。太祖曰:「可憐忠良俱被戰死。」吩咐鄧愈依照康郎山,於南昌府城中建廟致祀。恰有宋濂在傍,又曰:「前日葉琛死王事於豫章,亦宜列位並祀為是。」太祖于是令中書省議追贈的官爵來。」因定豫章忠臣廟,共祀十四人,以趙德勝為首:
    趙德勝梁國公。李繼先隴西侯。劉濟彭城郡侯。許圭高陽郡侯。趙國昭天水侯。朱潛吉安郡侯。牛海龍山西侯。張子明忠節侯。張德寒山千戶。徐明合淝縣男。夏茂成總管使。葉思成深直侯。趙天麟天水伯。葉琛南陽郡侯。
  太祖定了追贈的官爵,便對宋濂等曰:「你們還可做一篇祭文。令祝史於致祭時朗誦一遍,且同絹帛焚化與他。」宋濂承命,草成祭文把與祀官,不題。
  且說當晚,太祖在帳中晚膳纔罷,卻見明月如洗,夜色清和,正是孟冬望日徘徊月下,忽有金甲二神,隨著兩箇青衣童子走入帳來,曰:「臣係武當山北極真君座下符使。大聖有命致意大明皇帝。頃刻,大聖即當進帳說話,萬勿嚴拒。」太祖聽了便吩咐大開重門奉延真君聖駕。早有香風飄渺而來,抬頭一看真君已在面前。太祖急急迎進,分賓而坐,未及開口祇見真君就曰:「自從前者皇帝來武當賜香以後,未及再昭。今偽漢友諒已亡,其子不久歸附,瀟湘之上荊楚而南,不數年間,亦當盡入版圖。小神今特奉迎,若草庵見毀一節,成功之後,萬惟留心。」太祖應道:「今者友諒雖死,其子又立,本宣乘勝而往,但彼國士卒傷亡已多,一時窮追恐無完卵,於心慘然。進退正在猶豫,望神聖指教。」真君對曰:「這也是劫數應該,何必過慮。」風過處拱手而別,卻是睡中一夢。太祖次早起來。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17 01:0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