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4-12
- 最後登錄
- 2023-9-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2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64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1-29 23:25 編輯
啊!!我先把之前RICHARD菩薩問的那幾段講一講好了!!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文殊師利。若眾生著一切法。則起煩惱。起煩惱故不得菩提。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得菩提。佛告文殊師利。無根無處。是如來得菩提。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為根。云何為處。佛告文殊師利。身見為根。不真實思惟為處。文殊師利。如來智慧與菩提等。與一切諸法等。是故無根無處。是得菩提。
語譯
佛說::文殊師利菩薩,如果眾生執著一切法,就會起煩惱,因為起煩惱,就不會得到菩提智慧。文殊菩薩問說,世尊,那要怎樣才會得到菩提智慧呢??佛告訴文殊菩薩,沒有根,沒有處,所以如來有菩提智慧。這個根是指煩惱的根,處是指煩惱的處。所以文殊菩薩進一步問,什麼是煩惱的根,什麼是煩惱的處呢??佛說,以身是我(執著身體就是我),這叫做身見,見惑,是煩惱的根,另一個意思,這個身體,就是煩惱的根。就像老子講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為了滿足這個身體的需求,就會讓你生很多煩惱。另外,不真實思維為處,這就是講,思惑,一切思維都是不真實,都是妄想,都是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之後的妄想。這個,也是煩惱產生的來源。所以見思惑,就是基本的煩惱,你斷了見思惑,就出六道輪迴。當然,這一段,佛是粗講,所以說如來智慧與菩提相等,跟一切諸法相等,因為佛就是真心,菩提智慧就是真心,一切法都是真心流露,所以說如來與菩提與一切法都是相等。你要證得菩提,就要先斷見思惑。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淨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取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語譯
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持戒修善的男子女人,所以你如果沒有持戒修善,那這個善男子不是在叫你,是在叫那些持戒修善的人。佛所說的心法,心所法,沒有內外中間的分別,沒有一法可得,沒有時間空間的分別,沒有有無的分別,這段是講,真心本空,心空法空,無心無法,這是在講真心的樣子。那一般人看到的心法是什麼呢??是因為貪愛執著而起因緣顯現,因緣本身也是空性。因為真心自性本是空。真心自性的空,是沒有生滅,沒有來去。不一不異是講真心的名字與功用,自性真心在不同的程度會有不同的名字與功用,有異熟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種種名稱,但心體是一樣的,不一是指名字與功用不一,不異是指心體不異,同一個真心自性,在不同的悟道程度上,名稱功用會有些許的不同。非斷非常,這是指真心本有,沒有斷滅,也沒有常存與否的問題。本無生處,亦無滅處,是說真心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滅的怎麼斷,怎麼常??也沒有遠離不遠離的問題,因為一切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真心妄心都是一起動的,所以沒有遠離,也沒有不遠離的問題。這樣的真心自性,就好像是無為,不異無為是說好像無為,但不完全是,他對外境還有鏡照的功能,還可以自然流露出智慧來處理一切事務,所以看起來無為,其實是有為而不著相。無為之體不異心等,這是說,真心本體清淨無為,這也是在講真心無為時的樣子。心法之體不可說,因為自性真心無法講,所以悟道的人,你問他自性是什麼樣子,他會直接閉上嘴,不講話。""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就是真心的樣子。沒法講的。非心法者亦不可說,因為不是真心流露的法,那就是邪見,不說也罷!!後面佛陀解釋為什麼這樣講。若你覺得無為就是你的真心自性的樣子,那你就搞錯了,你落入了斷滅見,真心不是無為,是有為而不著相。那不是真心自性有為所流露出來的佛法,就變成不是真心自性應機而流露,那就是妄想執著,變成常見了。非斷非常,有為不異無為,這是講什麼??永離二相不落兩邊,沒有斷見與常見,沒有有為與無為,有斷見常見就是落入兩邊,有有為無為就是著相,不著相,不動心,只有悟道真心是如此的人,才是真的悟道了。你真的悟道了,那你就叫做聖賢,一切聖賢性的真心自性本來就是空寂,他們用真心對照外境,沒有持戒的念頭,也沒有犯戒的念頭,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八識心王或五十一心所的想法,沒有苦樂的感受,如是,聖賢就進入了自性法界,自性法界一片清淨,沒有高下差別,後面講的,都是一樣的意思,都在講自性本自清淨,所以用無垢性來講,自性清淨就是第一義。所以一切持戒修善的男子女人,想要求得無上正等正覺法,應當修習怎樣觀照自己的心地呢??自性本自清淨,心地本自清淨,這就是我之前講的,所有的佛法,都在修淨土,都在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是這個道理,清淨真心才是第一義諦。所以第一義諦,無法可說,凡有言說,皆無實義,是這個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