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發表人: 老奸是誰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悟力測驗----老奸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241
發表於 2018-1-28 22:32:5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1-29 23:25 編輯

啊!!我先把之前RICHARD菩薩問的那幾段講一講好了!!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文殊師利。若眾生著一切法。則起煩惱。起煩惱故不得菩提。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得菩提。佛告文殊師利。無根無處。是如來得菩提。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為根。云何為處。佛告文殊師利。身見為根。不真實思惟為處。文殊師利。如來智慧與菩提等。與一切諸法等。是故無根無處。是得菩提。

語譯

佛說::文殊師利菩薩,如果眾生執著一切法,就會起煩惱,因為起煩惱,就不會得到菩提智慧。文殊菩薩問說,世尊,那要怎樣才會得到菩提智慧呢??佛告訴文殊菩薩,沒有根,沒有處,所以如來有菩提智慧。這個根是指煩惱的根,處是指煩惱的處。所以文殊菩薩進一步問,什麼是煩惱的根,什麼是煩惱的處呢??佛說,以身是我(執著身體就是我),這叫做身見,見惑,是煩惱的根,另一個意思,這個身體,就是煩惱的根。就像老子講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為了滿足這個身體的需求,就會讓你生很多煩惱。另外,不真實思維為處,這就是講,思惑,一切思維都是不真實,都是妄想,都是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之後的妄想。這個,也是煩惱產生的來源。所以見思惑,就是基本的煩惱,你斷了見思惑,就出六道輪迴。當然,這一段,佛是粗講,所以說如來智慧與菩提相等,跟一切諸法相等,因為佛就是真心,菩提智慧就是真心,一切法都是真心流露,所以說如來與菩提與一切法都是相等。你要證得菩提,就要先斷見思惑。


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本無生處。亦無滅處。亦非遠離非不遠離。如是心等不異無為。無為之體不異心等。心法之體本不可說。非心法者亦不可說。何以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戒無持犯。亦無大小。無有心王及心所法。無苦無樂。如是法界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離我所。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無盡滅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最勝涅槃。我樂淨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取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語譯

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持戒修善的男子女人,所以你如果沒有持戒修善,那這個善男子不是在叫你,是在叫那些持戒修善的人。佛所說的心法,心所法,沒有內外中間的分別,沒有一法可得,沒有時間空間的分別,沒有有無的分別,這段是講,真心本空,心空法空,無心無法,這是在講真心的樣子。那一般人看到的心法是什麼呢??是因為貪愛執著而起因緣顯現,因緣本身也是空性。因為真心自性本是空。真心自性的空,是沒有生滅,沒有來去。不一不異是講真心的名字與功用,自性真心在不同的程度會有不同的名字與功用,有異熟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種種名稱,但心體是一樣的,不一是指名字與功用不一,不異是指心體不異,同一個真心自性,在不同的悟道程度上,名稱功用會有些許的不同。非斷非常,這是指真心本有,沒有斷滅,也沒有常存與否的問題。本無生處,亦無滅處,是說真心自性本不生滅,沒有生滅的怎麼斷,怎麼常??也沒有遠離不遠離的問題,因為一切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真心妄心都是一起動的,所以沒有遠離,也沒有不遠離的問題。這樣的真心自性,就好像是無為,不異無為是說好像無為,但不完全是,他對外境還有鏡照的功能,還可以自然流露出智慧來處理一切事務,所以看起來無為,其實是有為而不著相。無為之體不異心等,這是說,真心本體清淨無為,這也是在講真心無為時的樣子。心法之體不可說,因為自性真心無法講,所以悟道的人,你問他自性是什麼樣子,他會直接閉上嘴,不講話。""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就是真心的樣子。沒法講的。非心法者亦不可說,因為不是真心流露的法,那就是邪見,不說也罷!!後面佛陀解釋為什麼這樣講。若你覺得無為就是你的真心自性的樣子,那你就搞錯了,你落入了斷滅見,真心不是無為,是有為而不著相。那不是真心自性有為所流露出來的佛法,就變成不是真心自性應機而流露,那就是妄想執著,變成常見了。非斷非常,有為不異無為,這是講什麼??永離二相不落兩邊,沒有斷見與常見,沒有有為與無為,有斷見常見就是落入兩邊,有有為無為就是著相,不著相,不動心,只有悟道真心是如此的人,才是真的悟道了。你真的悟道了,那你就叫做聖賢,一切聖賢性的真心自性本來就是空寂,他們用真心對照外境,沒有持戒的念頭,也沒有犯戒的念頭,沒有大小之分,沒有八識心王或五十一心所的想法,沒有苦樂的感受,如是,聖賢就進入了自性法界,自性法界一片清淨,沒有高下差別,後面講的,都是一樣的意思,都在講自性本自清淨,所以用無垢性來講,自性清淨就是第一義。所以一切持戒修善的男子女人,想要求得無上正等正覺法,應當修習怎樣觀照自己的心地呢??自性本自清淨,心地本自清淨,這就是我之前講的,所有的佛法,都在修淨土,都在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是這個道理,清淨真心才是第一義諦。所以第一義諦,無法可說,凡有言說,皆無實義,是這個意思。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42
發表於 2018-1-29 22:21:0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1-30 23:15 編輯

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云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現修智慧時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此謂三身者,但據人智也。人有上中下說,下智之人妄興福力也,妄見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上智之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


語譯

我們都知道,佛有三身,其實佛是真心,並沒有身,一切佛是真心,真心即一切佛。三身不過是眾生的妄想而生的。如果眾生常做善,就是化身佛。你修得了智慧,就是報身佛,你覺悟了真心無為,就是法身佛,因為眾生與佛,同一真心,你悟解了真心,你就回到法身。後面就講,你可以四處為善救濟他人,就是化身佛,你斷惑證真,證得智慧,就是報身佛。悟得真心無為,沒有言說,這就是法身佛。但說了半天,其實佛並沒有固定的形象,若論第一義,根本就沒有佛,又哪裡來的三身呢?說三身佛,是因為要配合人的理解與智慧。下根之人只想求福報,所以四處為善救濟他人,以他的妄想,就可以變現出他心中化身佛的相;中根的人想要斷煩惱,求智慧,所以他轉煩惱的過程中,以他的妄想,就會生出報身佛的相。上根的人想要證得菩提大道,所以在他證道的同時,他的妄想也會生出法身佛的相來。上上根人知道真心本空,內心自照一片空寂,心即佛,佛即心,知道三身與一切萬法都是隨緣而起,不可執著亦不可言說,這種證悟真心即佛的心,才是真正的解脫,才是真正的成於佛道。所以經上說,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為什麼??本自俱足啊,說法是方便,度眾是隨緣,菩提智慧是本自具足的,又何必證??所以真心無為是體,有為而不著相是用,說法也好,度眾也好,都是隨緣妙用而不著相,不動心,是這個意思。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43
發表於 2018-1-30 23:15:1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1-31 23:02 編輯

眾生造業,業不造眾生。今世造業,後世受報,無有脫時。唯有至人,於此身中,不造諸業,故不受報。經云:諸業不造,自然得道。豈虛言哉!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人若造業,業與人俱生;人若不造業,業與人俱滅。是知業由人造,人由業生。人若不造業,即業無由生人也。亦如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

語譯

只有眾生才會造業,所謂業,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你起善念造的叫善業,起惡念造的叫惡業,失念之下無心造的,叫無記業,都有他的果報要承受。業並不會造眾生,眾生只會隨自己所造的業去流轉,在六道裡面輪迴,今生造的業,通常果報不會馬上看到,你現在造業,就是將來的你要去受報,你現在過得很辛苦,你就要知道自己以往造了太多不善業,所以現在很苦,那你就要發奮,多造善業,多做善行,讓明天的你感謝今天的你,來世的你感謝今世的你。當然,如果你可以修行,超出輪迴,那就更好,你會慶幸自己早日覺醒了,不再做六道輪迴的噩夢。世人總是造業受報,難以出脫輪迴,只有修行證果的人,才有辦法不造業不受報。所以經上講,諸業不造,自然得道,為什麼??因為你已經不起心動念了,你已經開悟證果了,所以你不會造業,那你當然就已經得道了。怎樣的人是得道的人??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人能造業,業不能造人,如果人造了業,因為業力的牽引,就會把你拖進輪迴裡面來,所以說是業與人俱生,這裡不要誤會,不是你造了業會投生人道,而是說你造了什麼業,你這個人會隨著業力去投生,業與人俱生的意思是,你這個人會隨著業力去投生,投生到哪一道,那就要看你的業力。你如果不造業,就不會隨著業力流轉。但是這個說來簡單,其實很難,只要你有善念、惡念、乃至無記失念,不是運用真心對照外境,你都會造下業,但是這是大家要努力的,你未證果前,盡量保持善念,只造善業,結善緣,尤其結佛法的緣,結學佛的緣,將來才有機會學佛,了生脫死,超出輪迴。就好像人可以將佛道發揚光大,而不是靠佛道來讓你發揚光大,那你就變成了靠佛穿衣,賴佛吃飯的人。

另外補充一點,有人說,初果聖人七返人天,就可以證阿羅漢,超出輪迴。但是初果聖人也會犯戒,也會造業,為什麼不會墮惡道??為什麼只會在人天兩道輪迴?根據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二十五所載


"".....諸預流者應墮惡趣。或復生疑。彼應已斷修所斷業。欲令彼疑得決定故。顯預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業。而彼決定不墮惡趣。故作斯論。若預流者。有不善業能順苦受。異熟未熟彼既成就。應墮惡趣何道障故而不墮耶。答由二部結縛諸有情令墮惡趣。謂見所斷修所斷結。諸預流者。雖未永斷修所斷結而已永斷見所斷結。闕一資糧不墮惡趣。如車具二輪有所運載。鳥有二翼能飛虛空闕一不然。此亦如是。故預流者不墮惡趣。隨本論文所釋如是。然有說者。愚墮惡趣智則不然。一切預流是智者故。凡墮惡趣聖則不然一切預流是聖者故。有惡意樂害意樂者墮惡趣。有善意樂無害意樂者不然一切預流有善意樂無害意樂故。犯戒者墮惡趣。持戒者不然一切預流是持戒者。由彼已得聖所愛戒堅牢船故。復有說者。一切預流於諸惡趣得非擇滅。諸法若得非擇滅者。彼法畢竟不現在前。是故預流不墮惡趣。有餘師說。若有不見惡行過失妙行功德。彼墮惡趣一切預流如實知見善惡得失。由失念故。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趣。有作是說。薩迦耶見未斷未遍知。造惡業者容墮惡趣。一切預流薩迦耶見已斷已遍知。雖暫起惡業。而不墮惡趣。如世尊說。若有身見已斷已遍知。具五功德。一者障三惡趣。二者遮五無間業。三者解脫種種諸惡見趣。四者無際生死已作分齊。五者臨命終時心神明了。""

說了落落長,其實就是講,初果聖人因為斷了身見,有了智慧,有止觀力,有持戒力,所以就算造了惡業也不會墮入惡道,只會招人天輕苦。這是因為要墮惡道有兩股主要的力量,一是見惑,二是思惑。初果斷了見惑,就好像鳥少了一隻翅膀,車子少了一隻輪子,所以沒辦法墮入惡道。有興趣看的話,我再細講,只是想到補充一下。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244
發表於 2018-1-31 00:04:3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4

狀態︰ 離線
245
發表於 2018-1-31 22:47:0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2-3 00:00 編輯

今之凡夫,往往造業,妄說無報,豈至少不苦哉。若以至少而理前心,造後心報,何有脫時?若前心不造,即後心無報,復安妄見業報?經云:雖信有佛,言佛苦行,是名邪見。雖信有佛,言佛有金鏘馬麥之報,是名信不具足,是名一闡提。解聖法名為聖人,解凡法者名為凡夫。但能捨凡法就聖法,即凡夫成聖人矣。

語譯

現在的世間凡夫,往往勇於造業,卻又要自欺欺人地說沒有報應,雖然他們看的到的報應不多,可是這些業報都是必須要真實去承受的,難道不會痛苦嗎??如果只是因為看不到報應,或者因為看到很少的報應,就勇於造業,自欺其心,以為沒有報應,讓以後的自己去承受,什麼時候才能脫離因果業報呢??如果你前面沒有心去造業,後面你就不必承受業報,你又何必擔心會看見因果報應呢??經上講,雖然有人說他信佛,但卻說佛陀出家修行都是苦行,這種說法,恰恰是邪見,因為佛陀修行,身苦而心不苦,他是示現給眾生看到因果,是教導眾生的一種表演而已。就好像說佛陀有金鎗刺足,餓食馬麥等等業報一樣,這是信佛不具足的緣故,是善根缺少的緣故,才會誤解了佛的表演。佛是福慧兩足尊,他是在表演因果不虛,業報不免,是演戲,讓眾生知道因果業報的力量,鼓勵眾生不要造業,就算要造業,也不要造惡業,否則分毫必報,因果不昧。你懂得聖賢不動心的聖法,你懂得佛陀不動心的表演,就是聖人;如果你以為佛陀是真的在苦行,真的在受報,那你是用凡人的眼光去看,你就是凡夫。懂得捨棄凡法,而就聖法,那你這個凡夫就會變成聖人了。什麼是凡法??善惡業報,六道輪迴,求出無期,你就是凡夫。諸業不造,真心鏡照,出離輪迴,就是聖法,而你就是聖人。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46
發表於 2018-2-1 21:18:1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2-3 09:14 編輯

世間愚人,但欲遠求聖人,不信慧解之心為聖人也。經云:無智人中,莫說此經。經云:心也法也,無智之人,不信此心。解法成於聖人,但欲遠外求學,愛慕空中佛像光明香色等事,皆墮邪見,失心狂亂。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八萬四千法門,盡由一心而起。若心相內淨,猶如虛空,即出離身心內,八萬四千煩惱為病本也。

語譯

世間的愚痴人,以為聖人之道是在遠方,拼命向外祈求。殊不知自身智慧解悟的真心,就是聖人。經上說,沒有智慧的人,不能跟他們講這部經,因為他們不會懂,反而容易誤解。經上說,真心就是佛法,佛就是真心。沒有智慧的人,以為有一個東西叫做佛法可以讓他去追求,殊不知,你悟解了真心,就是聖人,懂得運用真心對照外境,就是佛法。反而為了追求所謂的佛法,而去喜愛那些看見空中的佛像、看見光明、聞到色香等等徵驗的假相,而墮入了邪見,為了追求那些外相假相,喪失心神,陷入狂亂的境地。經上講,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知道,所謂如來,不著相,不動心,真心對照一切外境,即是佛法。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由這個真心鏡照而自然流露的智慧。如果你可以運用真心,而不著相,真心猶如虛空一般,你就可以擺脫八萬四千煩惱的諸病根源。


凡夫當生憂死,飽臨愁肌,皆名大惑。所以聖人不謀其前,不慮其後,無戀當今,念念歸道。若未悟此大理者,即須早求人天之善,無令兩失。


語譯::(這段前面講過了,所以我不另蓋樓)

一般的凡夫,活著又怕死,飽了又怕餓,擔心這個,害怕那個,這種人,就是還有很大疑惑存在。所以開悟的聖人會有什麼情形呢??不會擔心往前繼續走下去會有什麼問題,或者擔心我這樣做會不會有什麼後果,對於當下境界也沒有任何的留戀,只有一心向道,什麼是道??寂滅是道。為什麼,聖人念念合於道,處處合於戒,所以不用擔心,該受什麼因果,就受什麼因果,不嗔不怨,寵辱不驚。你如果還沒有悟到這層大道理,那你就不要再遲疑了,趕快從人天善道的五戒十善開始做起,不要在那裏自欺欺人地說你在修行,結果什麼也做不到,落得一個也沒有開悟,也沒有獲得人天善報,兩頭空的下場。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47
發表於 2018-2-3 21:37:17 |只看該作者
各位菩薩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悟性論講完了,我接下來講一講優婆塞戒經,我講的,基本都跟行門有關,但因為優婆塞戒經蠻長的,而且比較容易懂,所以我原則就是摘要講個重點,如果有興趣研究詳細內容的,可以去看太虛大師的講錄。

http://book.bfnn.org/books2/1028.htm

汝今當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發心。是故悲心為生因也。世尊。云何而得修於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見一切眾生沈沒生死苦惱大海。為欲拔濟。是故生悲。又見眾生未有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我當云何令彼具足。是故生悲。又見眾生雖多怨毒亦作親想。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迷於正路無有示導。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臥五欲泥而不能出猶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見眾生常為財物妻子纏縛不能捨離。是故生悲。又見眾生以色命故而生憍慢。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為惡知識之所誑惑。故生親想。如六師等。是故生悲。又見眾生墮生有界受諸苦惱猶故樂著。是故生悲。又見眾生造身口意不善惡業多受苦果猶故樂著。是故生悲。又見眾生渴求五欲如渴飲醎水。是故生悲。又見眾生雖欲求樂不造樂因。雖不樂苦喜造苦因。欲受天樂不具足戒。是故生悲。又見眾生於無我我所生我我所想。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無定有性流轉五有。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畏生老死而更造作生老死業。是故生悲。又見眾生受身心苦而更造業。是故生悲。又見眾生愛別離苦而不斷愛。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處無明闇。不知熾然智慧燈明。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為煩惱火之所燒然。而不能求三昧定水。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為五欲樂造無量惡。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知五欲苦求之不息。譬如飢者食於毒飯。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處在惡世遭值虐王。多受苦惱猶故放逸。是故生悲。又見眾生流轉八苦不知斷除如是苦因。是故生悲。又見眾生飢渴寒熱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見眾生毀犯禁戒。當受地獄餓鬼畜生。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色力壽命安隱辯才不得自在。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諸根不具。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生於邊地不修善法。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處飢饉世。身體羸瘦互相劫奪。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處刀兵劫更相殘害惡心增盛當受無量苦報之果。是故生悲。又見眾生值佛出世聞說甘露淨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又見眾生信邪惡友終不追從善知識教。是故生悲。又見眾生多有財寶不能捨施。是故生悲。又見眾生耕田種作商賈販賣一切皆苦。是故生悲。又見眾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屬宗室不相愛念。是故生悲。善男子。有智之人應觀非想非非想處所有定樂如地獄苦。一切眾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


概論

上面那一段,講的是說,生菩提心的因,就是悲心。為什麼生悲心??怎樣修悲心??你看見眾生在生死苦海浮沉,想要去救他們;看到眾生顛倒,把仇人當成親人,不知道修行的正途、沒有十力四無畏、沉溺於五欲無法自拔、不肯捨離妻子錢財、常處在無明之處等等,種種顛到無知,求出無期,所以為他們感到悲傷。在修悲心之前,其實前面還有一些重點。這段只是讓大家知道,菩提心要以慈悲心做基礎,不燃你空說菩提心,是沒有用的。


善男子。未得道時作如是觀。是名為悲。若得道已即名大悲。何以故。未得道時雖作是觀。觀皆有邊。眾生亦爾。既得道已觀及眾生皆悉無邊。是故得名為大悲也。未得道時悲心動轉。是故名悲。既得道已無有動轉。故名大悲。未得道時未能救濟諸眾生故。故名為悲。既得道已能大救濟。故名大悲。未得道時不共慧行。是故名悲。既得道已與慧共行。故名大悲。善男子。智者修悲雖未能斷眾生苦惱。已有無量大利益事。善男子。六波羅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修悲是不為難。在家修悲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有惡因緣故。善男子。在家之人若不修悲。則不能得優婆塞戒。若修悲已即便獲得。善男子。出家之人唯能具足五波羅蜜。不能具足檀波羅蜜。在家之人則能具足。何以故。一切時中一切施故。是故在家應先修悲。若修悲已當知是人能具戒忍進定智慧。若修悲心。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以是義故。一切善法悲為根本。善男子。若人能修如是悲心。當知是人能壞惡業如須彌山。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所作少許善業。所獲果報如須彌山。

概論


這段講悲心,與大悲心的差異。有念頭的,會動來動去的,有範圍的,有邊界的,沒有智慧的,這叫做悲心,因為你的眼界與定力、功夫還不到位。你得道之後,懂得運用不動的真心,你這時候就知道,眾生無量無邊,你可以用真心流露的智慧去幫助他們,能用很多方式去救濟無量的眾生,所以叫做大悲。另外,菩薩分為在家出家,出家修慈悲不難,在家修慈悲才難,因為在家人的惡因緣比較多,容易有外來的誘惑,容易有束縛,所以比較難。但是如果在家人不修悲心,就不能得優婆塞戒法,不能成為在家菩薩,但若修悲心,那你就等於已經得到了優婆塞戒。所謂優婆塞,是指清淨男,又有翻譯為近事男,主要是指在家修行的清淨男眾。女眾叫做優婆夷。出家人只能具足六度波羅蜜裡面的後五度,不能具足檀波羅蜜,也就是布施波羅蜜,為什麼,因為印度的出家人已經捨棄一切,只有三衣一缽,沒有東西可以布施。但是在家眾卻有東西可以布施。所以在家人應該先修悲心,修悲心,你就不該殺生,要慈悲一切。你修慈悲,就可以具足後面的五度(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如果你修悲心。再難也去做,一切善法以悲心做根本,那悲心要怎樣做??布施,檀波羅蜜,看出來了嗎?


下一段明天講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當知是人得一切法體諸解脫分。善生言。世尊。所言體者。云何為體。善男子。謂身口意。是身口意從方便得。方便有二。一者耳聞。二者思惟。復有三種。一者惠施。二者持戒三者多聞。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說從三方便得解脫分是三方便有定數不。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有人雖於無量世中以無量財施無量人。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於一時中以一把麨施一乞兒。能得如見解脫分法。有人乃於無量佛所受持禁戒。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而能獲得解脫分法。有人於無量世無量佛所。受持讀誦十二部經。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唯讀一四句偈。而能獲得解脫分法。何以故。一切眾生心不同故。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過咎涅槃安樂。如是之人雖復惠施持戒多聞。終不能得解脫分法。若能厭患生死過咎。深見涅槃功德安樂。如是之人雖復少施少戒少聞。即能獲得解脫分法。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48
發表於 2018-2-4 23:32:1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2-4 23:49 編輯

善男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修悲者。當知是人得一切法體諸解脫分。善生言。世尊。所言體者。云何為體。善男子。謂身口意。是身口意從方便得。方便有二。一者耳聞。二者思惟。復有三種。一者惠施。二者持戒三者多聞。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說從三方便得解脫分是三方便有定數不。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有人雖於無量世中以無量財施無量人。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於一時中以一把麨施一乞兒。能得如見解脫分法。有人乃於無量佛所受持禁戒。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而能獲得解脫分法。有人於無量世無量佛所。受持讀誦十二部經。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唯讀一四句偈。而能獲得解脫分法。何以故。一切眾生心不同故。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過咎涅槃安樂。如是之人雖復惠施持戒多聞。終不能得解脫分法。若能厭患生死過咎。深見涅槃功德安樂。如是之人雖復少施少戒少聞。即能獲得解脫分法。

概論

持戒修善的男子女人,名為善男子善女人,因為優婆塞戒經主要講給在家持戒修行的人聽,所以會一直講到善男子善女人,我後面都不再解釋了!

如果一個在家持戒修善的男女,有修悲心的,就可以知道他已經得到了解脫的方法。所謂解脫的方法,具體而言,從身口意的修行做起,身口意的做起是方便,只要是靠持戒修善,假借身口意的修持,來清淨我們的內心,而這些方法,都是方便。怎樣去修這些方法呢??一是聽聞,二是思維法義。聽到了佛說的法,要去思維如何做才是如法的。佛法都是藉假而修真,這個身口意是假,但是那個心是真。那怎樣去修真呢?一是布施,二是持戒,三是多聞。多聞然後還要再去思維,怎樣從這三個方便去修解脫道??只是傻傻地去做嗎??不是的,佛陀特別強調,你要一心觀察生死過患,觀察世間的苦樂,觀察涅槃的殊勝,體會涅槃的安樂。如果你不能做到思維與觀察,那你做再多的布施持戒多聞,都不能得到解脫的真正方法。如果你可以因為思維觀察生死過患,涅槃寂靜的安樂,深深厭離這個生死無常的輪迴,就算你只有少少的布施持戒多聞,因為你的用心,你便會知道,怎樣可以解脫生死過患,達到涅槃安樂的境地。


後面這一段,其實跟上面意思差不多,都是鼓勵大家要去思維生死無常,厭離愛欲輪迴,體會涅槃的寂靜與安樂,而願意放下身心的束縛,這樣你解脫才有望。學佛,不是傻傻去做,還是要動腦筋的。說不動心,那是你開悟見真心之後的事。

「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有人雖於無量世中以無量財施無量人,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於一時中以一把麨施一乞兒,能得如是解脫分法。有人乃於無量佛所受持禁戒,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而能獲得解脫分法。有人於無量世無量佛所,受持讀誦十二部經,亦不能得解脫分法;有人唯讀一四句偈,而能獲得解脫分法。何以故?一切眾生心不同故。善男子!若人不能一心觀察生死過咎、涅槃安樂,如是之人,雖復惠施、持戒、多聞,終不能得解脫分法。若能厭患生死過咎、深見涅槃功德安樂,如是之人,雖復少施、少戒、少聞,即能獲得解脫分法。


後面這一段,明天講

「善男子!外道斷欲所得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須陀洹人勝於一切外道異見;斯陀含人勝於一切須陀洹果;阿那含人勝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羅漢人勝於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勝於一切阿羅漢果;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發菩提心,此不為難,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是乃名為不可思議。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遶故。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時,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皆大驚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師。』」


善生言:「世尊!說法之人,復以何義能善分別如是等人有解脫分?如是等人無解脫分」

「善男子!如是法者,二人所得:謂在家、出家。如是二人,至心聽法,聽已受持,聞三惡苦心生怖畏,身毛皆竪,涕泣橫流,堅持齋戒,乃至小罪,不敢毀犯,當知是人得解脫分法。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49
發表於 2018-2-6 00:08:0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2-6 00:13 編輯

「善男子!外道斷欲所得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須陀洹人勝於一切外道異見;斯陀含人勝於一切須陀洹果;阿那含人勝於一切斯陀含果;阿羅漢人勝於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勝於一切阿羅漢果;在家之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發菩提心,此不為難,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是乃名為不可思議。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遶故。在家之人發菩提心時,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皆大驚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師。』」

概論

持戒修善的男子,你要了解,修外道法而斷欲,他所得到的福德,勝於欲界一切眾生所有的福德。為什麼,因為他斷除了欲望,他可以離開欲界,如果他修定功,說不定還可以到色界,甚至無色界去。但這裡要知道,這裡只有福德,而沒有功德,所謂功德,是指修行得到功夫。那什麼是功夫??清淨心是功夫,你得到功夫,要開發了智慧才算數的。你修定功修得再好,不發般若智慧,那也只有福德,沒有功德。為什麼,功德從自性求,你沒有明心見性,沒有發菩提智慧,不會用真心,那你就沒有功夫,沒有功德,只有福德。這段我特別拉出來講,因為很多人以為定功修得好就怎樣,沒用的,你修到無色界,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用定功定住八萬大劫,你還是要墮落的,但是比起一般眾生強多了,所以說外道斷欲的人的福德,比欲界一切眾生都多,而不講功德,因為外道沒有功夫可言。你斷了欲,可是你沒有開智慧,沒有得到般若,沒有證得解脫涅槃,沒用的,你還在六道裡面打轉,出不去。所以我不太貼什麼斷淫欲的文章,為什麼??學佛重點在發智慧,不在斷欲,你智慧發了,自然就不會注重欲望,不然,怎麼斷欲都還是在六道裡面輪迴的。

後面講,須陀洹人(初果羅漢)勝於一切外道異見,心外求法是外道,正知正見以外是異見邪見,所以佛經的每個字都有他的意思,言簡意賅,初果聖人斷了見惑,所以他只有正知正見,沒有邪見異見,不會心外求法,他知道自己必定會成佛,知道佛即心,心即佛,不會去信外道。為什麼這裡就不講福德跟功德了??前面外道斷欲,修到的是福德,沒有功德。初果聖人就有功德,什麼功德,斷了見惑,沒有身見、邪見、對佛法不再懷疑,他有功夫,可以在最多七次輪迴之後脫離六道,證四果阿羅漢。所以初果以上就算是有功德了,沒證果前,你說有什麼功德浩瀚,那也是自我安慰罷了。二果斯陀含比初果更厲害,他開始修掉思惑,只要一次輪迴就可以出六道。三果阿那含就已經梵行立,不復淫欲,不再來欲界投生,最後一次投胎到色界的五不還天,在色界證阿羅漢後出輪迴。所以我講,不用特意去修斷淫,修行重點在開發般若智慧,你發慧證果了,斷淫是遲早的事。你只修斷淫而不發慧,永遠也出不了六道。後面講阿羅漢勝阿那含,因為阿羅漢直接出六道,比阿那含厲害;阿羅漢是聲聞,靠聽聞佛法而修行證道的。辟支佛是獨覺,他是在無佛的時期,自己觀察因緣而開悟證果的,比阿羅漢厲害,阿羅漢證果是經過佛陀教導的,辟支佛是自己成就的,不一樣。那為什麼說在家人發菩提心,勝於一切辟支佛呢??這表示發真正的菩提心有多難,發了又要做有多難,因為你發了菩提心,才可以證究竟佛果,你不發菩提心,你就證不了菩薩,證不了佛果。因為在家人因為惡緣很多,發菩提心要修學佛法,度脫一切眾生,是為甚難。如果真的有一個在家修行的人發了菩提心,不是空心空願,而是真的有修有證的,從四天王天的天人到色界有頂天(第二十二層,色究竟天)的天人,他們都有心通的,他們知道有人發菩提心,會開心到爆的,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壽命很長,他們可以有機會等這個發菩提心的人證菩薩,甚至證佛果,他們就可以有人可以教導他們佛法了,所以說有人天導師。

小小一段話,講了一大串,佛經有些是這樣的,翻譯得很簡要,但是意義很深長。

後面的明天講!!


善生言:「世尊!說法之人,復以何義能善分別如是等人有解脫分?如是等人無解脫分」

「善男子!如是法者,二人所得:謂在家、出家。如是二人,至心聽法,聽已受持,聞三惡苦心生怖畏,身毛皆竪,涕泣橫流,堅持齋戒,乃至小罪,不敢毀犯,當知是人得解脫分法。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250
發表於 2018-2-6 23:58:48 |只看該作者
善生言:「世尊!說法之人,復以何義能善分別如是等人有解脫分?如是等人無解脫分」

「善男子!如是法者,二人所得:謂在家、出家。如是二人,至心聽法,聽已受持,聞三惡苦心生怖畏,身毛皆竪,涕泣橫流,堅持齋戒,乃至小罪,不敢毀犯,當知是人得解脫分法。

概論

善生問佛陀說,對著眾生解說法要的人,要怎樣分辨哪些人有得到解脫的法要呢??那些人沒有得到解脫的智慧呢??
佛陀說,你看這些人,是不是很用心地聽受佛法,聽了之後真正去做到,聽到三惡道的苦,心裡感到害怕,不想再墮入惡道,甚至怕到全身的毛都豎了起來,對於自己所做的錯事流淚懺悔,並且堅持茹素持齋,持守戒律。乃至小小的罪,小小的戒,都不敢毀犯,這種人,就是知道了解脫的法要。因為什麼,他已經知道了苦諦,他對於持戒修善,出離輪迴有堅固的信心,所以他可以解脫世間的痛苦。這個我之前講過,持戒就是斷煩惱,這段話算是印證了我之前講的話。至於吃齋,是指過午不食,跟吃素有一點不同。你如果不能過午不食,那你最好是晚餐少吃一些,會好一點。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8 09:4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