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卷三‧千里咫尺 第一百八十章
宣政殿上,公主殿下力保楊蓁進入朝堂,尚書令裴晏裴大人據理力爭反對的事情不出幾日就在長安傳得沸沸揚揚。
這幾日,書生,文人,全都聽說了並且在談論此事。
「聽說啊,公主殿下原本打算直接讓那楊蓁去做戶部尚書!」
「不對啊,我聽說是做戶部侍郎?」
「不管是尚書還是侍郎,總歸是要她去戶部沒錯的!」
「這可真是……太荒唐了!」
「誰說不是呢?」
平康坊中,這類的談論在每一棟花樓與院子中進行著。
「那後來呢?戶部真的要由一個女子主事?!」
「才沒有呢!我聽說啊,裴大人在宣政殿裡引經據典,與公主殿下辯論三百回合!最終才讓公主殿下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愧是裴大人啊!」
「不過我聽說,最後的決定是讓那楊蓁參加明年春闈啊,那豈不是要跟我們做同期了?」
「嗨,張兄,這有什麼的,不過給公主殿下一個台階下罷了。一個心比天高的女子,難道還能勝過我們的寒窗十年不成?」
「我可聽說楊蓁的父親是楊恭儉,楊御史啊,他的才名……」
「公主殿下為顯公正,已經讓楊御史避嫌了。」
「哎,幸虧裴大人不畏公主殿下之威,若不然,待以後我等入朝,豈不是還要屈居一個女子之下了?」
「誰說不是呢?」
隔壁桌的章臨越聽,越是感到有些食不下咽,最終,他把酒杯落在了食案上,付了錢,離開了平康坊。
裴府
「你不是馬上就要啟程回江南?」章臨突然求見,裴晏看著滿臉凝重糾結的章臨,溫和問道:「是有何事嗎?」
章臨此次是作為人證來的長安,如今顯國公的大案塵埃落定,他也該回江南了。本是想在臨行前再喝一次平康坊的美酒,卻在聽見那群書生所論之事後,越想越不是滋味兒,心中的疑惑讓他坐立不安,這才大晚上跑來了裴府,哪怕失了禮數,也要求見。
「裴大人。」章臨雙手搓著自己的袖子,飛快地看了一眼對自己從來沒什麼好臉色的梅期,低聲說:「當年學生因為妄言險些獲罪,丟了功名的事……」
章臨這些話說得極為艱難,「那時梅期曾給學生敘述過大人為學生求情時的場景……說是公主殿下曾跟陛下討要學生……」
梅期聽了,哼了一聲,瞪了章臨一眼。
「此事……是公主殿下為了幫微臣,刻意所為吧?」章臨終於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他當年的事與今日楊蓁之事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這成事的過程卻怎麼看怎麼都有些相似之感。若當年公主殿下本意就是幫他,若如今公主殿下本意就是讓楊蓁參加春闈……那麼……章臨偷偷瞧了一眼裴晏,從前很多的細枝末節瞬間湧入腦海,讓他若有所悟。
裴晏耐心聽他說完,然後便笑了,有些高興地道:「這些年在外為官,總算還有些長進。」
算是直接承認了章臨的猜測。
章臨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不意外地又得到梅期一聲冷哼,可他卻無暇顧及,「那……那裴大人您……」
「當年你我二人在江南,危機四伏,群狼環伺,殿下不僅救了我,還帶兵留下保護。」裴晏嘴角揚起,道:「你還不明白為何嗎?」
「為……為了大人您?」章臨試探問。
道理雖然是這麼道理,但大人您倒也不必笑得這麼得意吧?你這個叫梅期的護衛,嘴都要撇到天上去啦!
第二日,公主府中,蕭璃早早起身,梳洗完畢打算入宮,卻見到酒流匆匆走來。
「殿下,今日天還未明時,府外便來了個人要求見。」說到此處,酒流的臉色有些古怪,說:「那時殿下還未起,屬下看他有礙觀瞻,留在府外怕是不妥,便做主讓他在門內等候。」
「有礙觀瞻?」蕭璃驚訝。酒流每日只醉心練武,旁的都不太在意,竟然讓他說出有礙觀瞻幾個字,想來是真的不大好看。
「走,去看看。」
「是。」
在看到章臨的那一瞬間,蕭璃就很想閉上眼睛,然後在看不見他的地方重新睜開一次。章臨光著上半身,一排排肋骨極為明顯,身上瘦弱又蒼白,偏偏背後還背著荊條,真是讓人目不忍視。
「章臨,你這一大早的,是要幹什麼?」蕭璃走到近前,哭笑不得地問。
「殿下!微臣已經明白殿下的良苦用心!微臣……微臣特來請罪!」章臨見到蕭璃,連忙跪好,跪端正了,一頭磕下去,道:「還請殿下恕臣之前失禮不敬之罪!」
動作間,後背又被荊棘劃出幾道血痕,看得蕭璃直咧嘴。
「行了行了,多大點兒事兒。」蕭璃無奈地說:「你這一大早來給我負荊請罪,叫別人看見了,還要以為我怎麼欺辱朝廷命官呢。」
「殿下,都是下官愚鈍,不懂得殿下的用心良苦。」章臨見蕭璃全無任何怪罪之色,心中更加感動愧疚,一個激動,脫口而出:「殿下,臣願意永遠為您寫詩作文!」
蕭璃無語,只覺得哪怕三個楊恭儉加一起都沒章臨這麼讓她覺得頭疼。
她無奈搖搖頭,拒絕道:「本宮想要人寫詩文,自然會叫你們裴大人來給我寫,你呀,還輪不到。」
章臨:不知道為什麼,突然覺得有些心酸。
而這時,蕭璃抬手示意酒流將章臨身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荊棘拿掉,一邊蹲下,視線正好與跪著的章臨齊平。
蕭璃直視著章臨的雙目,認真地說:「我知章卿詩文華美,但本宮對你的期許,卻遠不止於詩文。」
章臨愣愣地看著蕭璃的眼眸,整個人彷彿都被吸進了一個巨大的漩渦中。
「本宮知道,你心繫江南,有鴻鵠之志。初見你時,便知你胸有溝壑。你可願投身於江南,讓那裡的漕運四通八達,讓那裡的百姓再無水患之擾?」
「此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一旦功成,卻是千秋偉業。」
「章臨,你可願,以此為志,一往無前?」
章臨覺得,自己彷彿被一叢巨浪,帶到了九天之上,整個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有那麼一瞬間,他甚至忘了該怎麼呼吸。
而下一瞬,章臨一下子朝蕭璃撲了過去,抱住蕭璃的腿,痛哭流涕地道:「嗚嗚嗚,臣願意!臣定傾畢生之力,成殿下所願!百折不回,九死不悔!」
蕭璃低頭看著撲在自己腳邊,鼻涕眼淚抹了她一衣擺的章臨,哭笑不得。
「倒也不用『九死』那麼艱難……」蕭璃無奈道,但是到底沒有一腳把他踢開。
*
紫宸殿中,蕭璃跟裴晏一同過著近期的折子,選出最為要緊的幾件,打算在年關之前處理好。才把折子擇好,蕭璃尚來不及鬆一口氣,就見裴晏又遞上一本奏折來。
「還有?為何不是中書省上呈?」蕭璃疑惑地接過奏折,打開,然後僵住。
裴晏跪坐在蕭璃為自己特設的書案後,緊緊瞧著蕭璃的神色,見到蕭璃頓住,這才悠悠然開口,道:「臣聽聞,殿下若想要詩文,會要臣來寫。」
蕭璃看著奏折裡的五言,七言,雜言甚至還有駢文,一時無語。
「臣已許久未作詩,略有生疏。如今隨意寫幾首,殿下且看看,可還算當世第一?」
小時候還只說自己是長安第一,現在就當世第一了,果然人都是越長大越不要臉皮,蕭璃看著這一首首瞧著文風清正,實際越看越不對味兒的詩文,耳朵開始逐漸發紅。
「啪——」得一聲,蕭璃猛地合上奏折,強作鎮定地說:「這個嘛,說起來,文無第一……」
裴晏的嘴角抿起。
蕭璃瞧見裴晏的神色,話在嘴裡就直接拐了一個彎,道:「但是裴卿所寫的詩文,定然是最好的。」
裴晏的嘴角漸漸揚起。
「殿下。」這時,詩舞走了進來,稟報:「刑部尚書王放大人和大理寺卿鄭明大人到了。」
蕭璃愣了愣,正了臉色,道:「宣。」
*
天牢最深處的牢房中
「這……這是……」鄭明在看到牢房中所關押的人後,震驚地後退一步。
蕭璃點點頭,然後轉身,帶著鄭明與王放兩個人走出了天牢。
一直到天牢外的陽光曬到兩人身上,他們才回過神來,問道:「公主殿下,這是怎麼回事?蕭傑……不是已經因謀害陛下而被處死了嗎?」
蕭傑罪大惡極,按律當斬,是絕無任何轉圜的餘地的。
「他會死,但不是現在。」蕭璃對兩人道:「二位都是精於刑律之人,應當知道,蕭傑這樣的人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難道殿下……」鄭明隱隱猜到了蕭璃所想。
「我想讓二位繼續審問他,了解他。都說人之初,性本善,緣何他會成了如今這般模樣,即便是殺人如麻的江洋大盜,殺人時也盡量一刀斃命。蕭傑自小錦衣玉食,從未受苦,連戰場都未上過,為何卻會行如此暴虐殘忍之舉?」
「我想讓兩位卿家將審問所得記錄歸案,如此,今後再遇到此類犯人,也可早日將其捉拿,以免更多人枉死。」
鄭明與王放對視一眼,然後齊齊俯首行禮,道:「是,公主殿下。」
*
榮景十四年,春闈。
開天闢地頭一遭,尚書省的大門口,走進了一個女考生。這女子年輕貌美,然而面色端肅,視來自四面八方的窺視於無物,脊背挺直,卻又身姿風雅,輕盈翩然地走進尚書省,參加春試。
下城賭坊紛紛開盤,賭這楊御史之女,長樂公主的摯友究竟能否榜上有名,入朝為官。看盤口,押她不中的人居多,大家倒是都不太擔心舞弊,因為這事兒實在太過萬眾矚目,公主殿下早早避嫌,楊御史也不管不問。文官們雖然不想讓楊蓁入朝,倒也不至於下作到使手段讓她落選。畢竟大家都因為公主殿下的陰陽怪氣而心中憋了口氣,想要堂堂正正地證明正經學子絕對要強過這個心比天高的楊蓁。
但這還不是長安人議論最多的。如今被最多人暗中議論的,是陛下的身子。陛下自從被蕭傑下毒,雖得到救治,但那之後身子骨便一直不好,所以這半年多來,一直都是公主殿下掌政。自開春以來,便時常見到不當值的太醫也被匆匆叫往大明宮會診。大家猜測著,陛下的身子,怕是差不多到時候了……
現存的皇子裡面,蕭烈在北境風光快活,一點兒回來的意思都沒有;蕭傑犯上作亂,已被處死;蕭然只通書畫,過完了年,竟然留書出走了,說是要用雙腳丈量大周秀麗河山,畫遍大周景致!
大家捉摸著,若是陛下殯天,那他們大周,可就要開天闢地頭一遭,出一個女皇帝了。
而同一時間,南詔王庭
「北狄使臣,見過南詔王殿下。」一個風塵僕僕,做周人打扮的人,行著標準的北狄禮數,向令羽行禮問安。
令羽一身玄色袞服,坐在高高的王座上,垂首看著跪在下方的人,開口問道:「你喬裝前來我南詔,所為何事?」
「回殿下。」行禮過後,北狄使者抬起頭來,說道:「我們大王,是想與殿下共謀大事。」
*
尚書省內,此次春闈的考官們正為第一第二的歸屬而爭執不休,從日出吵到了日暮,一直到公主殿下派了第三波人來催促,這才勉強達成一致。
終於吵出了結果,也是時候將貢士的名單上報。幾位考官互相看看,然後開始一起拆彌封。這第一名,唔,河東道的舉子,才名遠播,確實是本屆考生中的熱門,據說賭場押他成為會元的人最多,這樣看來,倒也是名副其實。
拆了第一名,考官們又忙不迭去拆第二名。畢竟在好幾位考官心中,這位才應該是第一,不過就是因為文風不夠華麗,不得主考官青眼,這才排在了第二。大家心中都好奇,這第二名究竟是哪裡的學子。
然而,在拆開彌封的一瞬間,尚書省立時鴉雀無聲,針落可聞。
只見那籍貫姓名一欄所寫的,赫然就是,長安,楊蓁。
在房間內伺候的下人踮著腳,瞄到了那個讓所有人沉默的名字,自顧自在角落裡搖頭嘆氣。這下子,不知道賭坊裡又有多少人要血本無歸了。
所以說,賭狗不得好死,此話誠不欺我啊。
*
南詔
「共謀……大事?」令羽緩慢地重復著。
「大周將我北狄王儲殘忍殺害,斬首示眾,此血仇不報,誓不為人。我們大王已然決定出兵北境,為我們大王子報仇。」北狄使者說道:「殿下何不也趁此時機起兵,與我北狄兩相配合,到時候我們南北夾擊,自然能打得大周一個措手不及。我們大王可以報喪子之仇,南詔王殿下也可以拿回被大周奪去的雲嶺七州,一償先南詔王夙願!」
北狄使者這番話,說得是慷慨激昂,只是王座上的令羽卻彷彿沒有感受到這份豪情。他的目光注視著遠方,像是想到了什麼很久遠,很久遠的事情,也像是想到了一個很久,很久都沒再見過的人。
——令絕雲,你這是看不起我——
——待到他日相見,再敘前緣——
片刻之後,令羽回過神來,神色平靜地對北狄使臣說:「起兵出征乃是大事,本王需要好好思量。」說完,便讓人將使臣帶了下去。北狄使臣還想再勸,可令羽全沒給他這個機會,再抬頭時,令羽已經離開王座,離開大殿了。
「高九!」王庭花園中,令羽喊道。
「殿下!」高九突然出現,單膝跪地,等待著命令。
「速去長安,通知阿璃北狄的謀劃。」令羽沉聲說道。
高九臉上全無意外之色,他點頭領命,下一瞬間,人已經不見了蹤影。
轉瞬間,花園中又只剩下令羽一人。他舉步,走上了一處小山丘,望著都城以北的方向,喃喃道:「阿璃,一直以來,你可安好?」
想著這一年來所聽到的種種,令羽閉上雙眼。
若你當真登基為帝,那此生,怕是再不得相見了。
*
高九這一路北上,不舍晝夜,才出了劍南道,進了山南道,就聽說了北境告急的消息。那北狄大王倒也不傻,防備著令羽這邊告密,是一切準備妥當了才派遣使者前來游說。能說得動自然最好,說不動,他那邊也照打不誤。
連身在山南道的高九都得到了消息,長安城更是早已沸沸揚揚。
「所以說,殿下當初為何要在年關將翰雷斬首示眾,多有傷天和!」繡玉樓中,有一文弱學子放下酒杯,大聲議論著。
「某也讚同。」另一學子道:「雖說北狄王不承認私購兵器一事,也不肯將其歸還,但到底兩方未撕破臉皮,還有得談啊。和談和談,重點在於談,怎能一言不合,直接將人家兒子斬立決?」
此言一出,立刻得到許多讚同之聲。
「啪!」樓上的王繡鳶一巴掌拍到桌上,將桌上的盤盤碗碗都震得顛了一顛,怒聲道:「這都是些哪來的蠢貨!竟然在這裡胡言亂語,大放厥詞?」
說罷,起身想要下樓去跟他們分辯,大有想要對罵三百回合之勢。
「大小姐,王大小姐!」崔朝遠連忙拉住王繡鳶,將她按回謝嫻霏的身邊,求饒道:「您省省吧,別吵架沒吵贏,先把你自己氣哭了!」
「阿霏!你看他!」王繡鳶氣急,去找謝嫻霏評理。
「一事多面,不同的人總會有不同的意見,阿鳶,你不可能堵了所有人的嘴。」謝嫻霏放下茶碗,慢條斯理地說。
「難道你也覺得阿璃做錯了?」王繡鳶問。
謝嫻霏搖頭,說:「跟我的想法無關。北狄王以翰雷之死為名起兵進攻,那麼這件事看起來,就是阿璃下旨斬殺翰雷所帶來的後果。即便你我不議論,長安不議論,大周不議論,史書依舊會記載,後世依舊會議論,阿鳶,你攔不住的。」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阿璃在那個位置,言行皆有後果,這就是她注定要面對的東西,旁人代替不得。」崔朝遠說。
「蠢貨!一群蠢貨!」樓下一聲怒喝,打斷了三人的交談,三人一愣,向下看去,只見一個身材高大,像是北方而來的學子對著先前那幫人怒目而視,吼道:「短視,懦弱!北狄王不肯歸還兵器,本就存著掀起戰亂之心!你們不說他狼子野心,反倒揪著一個掀起戰爭的藉口,在這裡胡言亂語,責備污蔑主君!」
「好!說得好!」一個熟悉的男聲響起,崔王謝三人順著聲音看去,眼睛一亮,只見呂修逸穿著一身武袍,配著利劍,大步走來,對著那一群書生,大聲道:「大丈夫,此刻該思如何報國,而不是躲在這裡耍嘴皮子。公主殿下英明神武,又豈是你們這些凡夫俗子可以猜透議論的?我相信,殿下既敢斬殺翰雷,定也不會對北狄全無防備!」
說完,便不再理會那群書生,轉身朝樓上走來。南境一行,陽光將他曬黑了不少,也曬去了之前那些揮之不散的鬱鬱之色。
「阿逸!」崔王謝三人笑著,使勁兒對呂修逸招著手,說:「你終於回來啦!」
*
紫宸殿中,經過一天的商討,眾臣退下,獨剩蕭璃與裴晏,仍然留在殿內。
「我是否做錯了。」蕭璃盯著北境各地駐軍匯總,忽然開口,問。
裴晏抬頭,看著燈火下的蕭璃,輕輕搖搖頭,道:「起兵征伐,所需所備何其多,又怎是三五個月便可準備好的?殿下應該知道,翰雷之死不過是個藉口。北狄王子嗣眾多,翰雷死與不死,都擋不住北狄王的野心。」
「我心中又何嘗不明白。」蕭璃苦笑,「但又忍不住會想,若我對北狄不那麼強硬,北境是否能免於此災。」
決定終究是她所下,那些人命,也不可避免掛在她的身上。此事無關名聲,只涉良心。
蕭璃閉上了眼睛,良久,道:「阿晏。」
裴晏抬眸。
「我想親征。」
「殿下!」裴晏怔愣片刻,眉心微蹙,道:「以陛下如今的情況,隨時會……您當以朝局為重,準備登基事宜。」
「就是以朝局為重,我才要親征。」蕭璃睜開眼睛,看向裴晏,說:「蕭傑謀逆,朝中武將死傷大半,後因顯國公案牽連,又問責許多武將。蕭烈和霍畢已身陷北境,除了秦義,還有誰可帶兵?」
秦義駐守南境,山高水遠,召之不及。
「我本就有帶兵之能,且若我出征,軍心戰意皆會不同!」蕭璃認真道:「阿晏,我此次出征,不僅僅只是想馳援北境。」若是那樣,只需派遣幾道駐兵增援即可,「我想以此一戰,保我大周北境,二十年安穩!」
「阿晏,幫我守好長安。」蕭璃最後說。
兩人隔著燭火相望,久久未語。
終於,裴晏輕輕嘆息一聲,說:「好。」
我為你守好長安。
*
蕭璃打算親自帶兵出征的消息在朝堂和長安都掀起了軒然大波。朝臣們見到蕭璃心意堅決,裴晏也一反常態,沒什麼反對之語,似是已經默認公主殿下的決定。無奈之下,只好開始配合準備。
好在準備這些倒也不算措手不及,早在北狄王拒不承認從大周私購兵器時,蕭璃就已經與兵部商議了邊防駐軍各項事宜。黃河以北,魏州,潞州,冀州,代州皆有增兵待命,蕭璃帶著一部分蒲州軍,自長安出發一路北上,沿途整合關內道,河東道,還有河北道的駐軍。抵達北境時,當有二十萬大軍。至於軍資糧草,除軍中常備以外,其餘以災時章程集結,有裴晏親自調度。
至於長安,則由穆皇后和裴晏共同掌政,以待主歸。
繡玉樓
「這麼說,你們三個都會跟著阿璃出征?」王繡鳶看著呂修逸,郭安還有徐友,瞪大眼睛,問道。
三人一同點頭,呂修逸說:「我們事先並未約好,是各自去向殿下請命。後來才知道,大家竟是想到了一塊兒。」
「當年就是你們三人跟著阿璃與吐蕃對戰馬球,揚我國威,現在又要隨她出征,保家衛國。」崔朝遠感嘆道:「還真是有始有終,叫人羨慕。」
「還記得那時候阿璃帶著你們大勝吐蕃之後,我們幾個就在一起喝酒。」王繡鳶托著臉,說:「可惜阿璃不在,若是她在,我們這些人也算是齊了。」
自從阿璃掌政,他們就再沒有一起自在喝過酒了。王繡鳶有時想著想著,還會難受得哭出來。
「誰說我不在?」帶著笑意的聲音從樓梯處響起,王繡鳶猛地坐直身子,扭頭看去。
穿著一身男式騎裝,站在樓梯處的女子,不就是阿璃嗎?!
「阿璃!!!!!」王繡鳶的尖叫聲幾乎沖破了繡玉樓的屋頂。
「輕點輕點,耳朵快聾了。」崔朝遠抱怨。每次阿璃一出現,王繡鳶這丫頭眼裡就看不見別人了。
「大軍已然集結,這幾日便要起拔。」謝嫻霏震驚過後,開口:「阿璃,你現在該是諸事繁重才是,怎麼……」
「再繁重,與我家阿霏和阿鳶話別的時間還是該有的。」蕭璃對著兩個姑娘挑挑眉,笑著說。
謝嫻霏和王繡鳶一同紅了臉,崔朝遠和呂修逸則一起翻了白眼。
最後,崔朝遠還是掏空了錢袋,叫來了繡玉樓最貴的鎮樓之酒,給每人倒滿一碗,然後舉起酒碗,道:「便以此酒,為大家踐行,我們幾人,便在長安待君,得勝凱旋!」
「待君,勢如破竹!」
「待君,大獲全勝!」
「待君,封狼居胥!」
「嘭——」酒杯相碰,然後,一飲而盡。
*
大軍開拔之日,呂修逸,郭安,徐友各自領著自己的隊伍集合,蕭璃一身銀色鎧甲,手握著那把紅纓槍,站在城樓上,看著士兵集結。裴晏一身絳紫官服,一同往下看著。
「裴卿。」蕭璃忽然開口,道:「我此去北境,身家性命,便盡付你手。」
裴晏袖中的手緊了緊,然後開口道:「殿下放心,傾我性命,也必保後方調度不亂。」
沉默了片刻,裴晏看著騎馬向前的呂修逸等人,忽然低聲開口:「話雖如此,但我也好想能與殿下並肩作戰。」
蕭璃面露訝色,扭頭看向裴晏,就聽見他似抱怨又似後悔,道:「若早知今日,小時就該好好習武。」
蕭璃很想說,習武這種事情全看天賦,裴晏的天賦全部加在腦子和心眼兒上了,即便是勤練武藝,以他的根骨,也不過就是強身健體罷了,真打起來,別說她了,連呂修逸怕是都打不過。
但是,蕭璃所剩不多的求生欲阻止了她將這番話說出口。蕭璃輕咳一聲,傾身向前,湊到裴晏耳邊,輕聲開口,溫熱的呼吸直沖裴晏的耳根。
「一直陪我並肩作戰的,從始至終,只有一人。」
「你可知道他是誰?」
裴晏屏住呼吸,說不出話來。
「他便是……」
「……本宮的……」
「裴愛卿。」
聽到最後,裴晏的呼吸瞬間停止,然後熱氣開始上湧,直沖腦門。
「嘶——」斜後方,傳來了好大好大的牙疼聲。蕭璃直起身子回頭看去,只見梅期捂著腮幫子,齜牙咧嘴,一臉被齁得受不了的模樣。
「小柒,你又怎麼了?」蕭璃無奈,開口問道。
「小柒也想跟殿下並肩作戰啊~」梅期,也就是花柒發出了嚶嚶嚶的哭訴聲。
裴晏冷著臉,斜了花柒一眼。
「好了好了。」蕭璃走過去拍了拍花柒,安撫道:「我最重要的任務,可一直都是交給小柒的。」
裴晏臉上剛消下去的紅又開始湧回來。
花柒扁扁嘴,道了聲:「那好吧。」
城下,大軍已集結完畢,只等主帥開拔。蕭璃最後看了一眼裴晏,說:「我該走了。」
裴晏一瞬不瞬地看著蕭璃,然後點頭。
「等我回來。」
「好。」
言罷,蕭璃在裴晏全無準備的時候,一腳踩上圍牆,然後縱身,一躍而下。
裴晏倒吸一口冷氣,連忙跑過去,往下看,卻見到蕭璃正正好好落在了烏雲驥的後背上。
見到裴晏張惶看來,蕭璃調皮地朝著他眨了眨眼,轉過臉時,已是另一幅樣子。
她舉起手中紅纓槍,大喊道:「開拔,出征!」
*
北境,黑雲壓城。
霍畢早就不記得這已經是他擊退的第幾波攻城,看著北狄軍如同潮水一般褪去,他再次鬆了一口氣,總算又拖延了些時日。
「守城的工具和材料已經損耗得差不多了。」蕭烈穿著重甲,走上城牆,來到霍畢身邊,皺著眉頭說:「我大致計算了一下,至多還能頂上一次。」
「北狄那群王八羔子倒是開竅了,竟以騎兵切斷了滄州的補給!」袁孟咧著嘴,捂著手上的胳膊,罵罵咧咧。
霍畢遙望著城外的營寨,轉頭看向蕭烈,擔憂道:「你帶兵來助我,雲州那邊無事嗎?」
「我留了可靠的人,以防他們偷襲。」蕭烈說:「雲州倒是還好,你這裡若是城破,那後面麻煩可就大了。」幽州冀州,可都要失守。
「呸呸呸。」一個背著藥箱的女子走上城樓,瞪著蕭烈,道:「不要瞎說。」
蕭烈聞言,連連點頭,道是自己失言。
那女子徑自走向袁孟,放下藥箱,說:「袁將軍,我給你包紮一下傷口。」說完,就去扒袁孟手臂上的鎧甲。
袁孟瞧了一眼蕭烈,見他一臉尋常,便痛快地解下臂甲,任由那個叫做阿錦的姑娘給自己包紮。
這時,齊軍師走了上來,稟報道:「將軍,我剛剛叫選征帶兵,挨家挨戶收集了菜刀磨石,桐油和柴火。再加上我們原本剩下的工具和材料,應該,還能擋住兩次攻城。」
「哎,霍畢,你這哪裡找來的人,還挺厲害。」蕭烈摸著下巴,認真地瞧著齊邇,看了半晌,說:「你別說,還挺眼熟,看來你我有緣。」說罷,蕭烈伸手去扒拉齊軍師,問:「此戰過後,你要不要跟我回雲州,我定給你更高的酬勞。」
未等齊軍師禮貌婉拒,城牆上眾人又聽到了令人心驚的震動聲。
扭頭看去,袁孟大喊了起來:「媽了個巴的,怎麼又來了?!」
霍畢瞳孔一縮,立刻叫人將油火滾石往上搬。
「他們竟還學會佯退了?!呸,這不是搞人心態嗎?」蕭烈罵道,然後一把拉過阿錦,把她推下城樓,急道:「趕緊找地方躲好了,一會兒打起來顧不得你。」
「他們這麼個攻法……」袁孟心中一沉,問:「咱們還能撐到援軍趕到嗎?」
「專心迎戰。」霍畢抄起長槍,站在城樓最前,沉聲道:「援兵一定會來。」
「是。」齊軍師也跟著說:「援兵一定會來。」
「在那之前,只要不死,便不退!」
*
北狄王像是發了狠,一定要在今日破城,這一戰,從正午一直打到了月上中天,霍畢已經不知道掀了多少攻城梯,倒了多少滾油,還有刺穿了多少人的胸膛。到了最後。他已經只知道機械地出槍,收槍,血糊了滿身滿臉,黏膩腥臭。
東方既白之時,他聽到後面林選征焦急的喊聲:「將軍,再沒有守城工具了!」
「別喊!」蕭烈忽然出聲,摸了一把臉上的血,對著眾人說:「你們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
「什麼?」袁孟一槍捅死一個北狄士兵,回過頭問,「什麼聲音?」
「馬蹄……鎧甲……」蕭烈閉著眼睛,仔細分辨著,然後猛地睜開眼睛,大喊道:「援軍!一定是援軍!」
這時,東升的旭日也似終於沖破層層桎梏,沖破了厚重的黑雲,將金紅的陽光灑了出來。
而與這陽光同時到達的,還有他們大周的鐵騎。
霍畢的整張臉已經快被血糊滿,他大聲對蕭烈喊道:「看看旗幟,是何人領兵!」
蕭烈聚精看去,怪道:「蕭字旗?奇了怪了,姓蕭的除了我還有誰能讓蕭璃放心領兵馳援?」
聽到蕭烈的話,霍畢和齊軍師一起愣住了,片刻後,霍畢大喊道:「蕭璃!是蕭璃!一定是她!」
她親自帶兵來了!
她沒有忘了她說過的話!
霍畢鼻子一酸,差點兒落下淚來。
——同袍之情,君臣之義,蕭璃必不相負——
——北境之仇我還沒忘,若再敢來犯,本宮有生之年,定屠盡你北狄王族——
轉瞬間,援軍已近,近到霍畢能夠清楚地看見蕭璃的黑馬,銀甲,還有紅纓槍;近到霍畢能夠清楚地看見蕭璃的眉眼,笑容,還有英氣的面容。
他看著她勒住馬,大喊:「將士們,給我,殺——」
……
帶領北狄士兵攻城的將領未料到援軍這麼快趕到,腹背受敵之下,慌了手腳,幾次衝擊之下,就徹底亂了陣腳。
蕭烈見了,一時心潮澎湃,大吼道:「開城門!給我開城門!老子守城守夠了,老子要出去殺個痛快!」
倒是徹底忘了一夜守城的疲憊。
城外,騎在馬上的蕭璃耳力好,聽見蕭烈的吼聲,大笑出聲,沖著這邊喊道:「二皇兄!要不要比一比,看誰斬落的北狄兵更多?!」
「比就比!」蕭烈已經翻身上馬,聞言立刻應戰。
「可要賭些什麼彩頭?你那寶劍如何?」
「我就知道你一直覬覦我的寶劍!」蕭烈喊道:「我若贏了,要你那匹雪雲驥!」
「一言為定!」蕭璃大笑著說:「蕭烈,你再不贏我,雪雲都要老了!」
霍畢站在城牆上,看著蕭烈和蕭璃殺出去的身影,忽然也大笑出聲,喊道:「等我一等!」
說罷,也上馬追去!
……
榮景十四年,長樂公主蕭璃,二皇子蕭烈,鎮北國公霍畢各率兵五萬,越瀾滄山,渡不凍河,三路夾擊,直逼北狄王都,斬北狄王及王族共五十七人,俘北狄貴族五百,於北狄王都祭天祭地,自此,北狄王庭潰散,再不成氣候。
*
北狄王庭的某處宮室裡,阿錦小心地卸下蕭璃身上的鎧甲,剪開傷口附近的衣物布料。然後打開隨身的藥箱,給她清理傷口。
將血跡擦乾淨了,阿錦才發現蕭璃身上的舊傷,不由皺眉道:「你一個姑娘家,怎麼這麼多舊傷?」
在宮室外守著的蕭烈聽見了,連忙大聲道:「阿錦,她可不是一般姑娘。她可是腳踢翰林院,拳打御史台的姑娘!」
蕭璃翻了個白眼,道:「別聽他瞎說。」在面對阿錦時,她又換了個表情,說:「阿錦,你常在北地,定沒有聽說過我的事跡!」蕭璃興致勃勃道:「我可曾經帶兵橫掃整個南境,掃除當地匪患,還百姓安寧,我,」蕭璃指著自己說:「可是被萬千女子所崇拜!」
阿錦:他們蕭家人,果然看起來都不太靠譜。
包紮好了傷口,蕭烈就走了進來,把手伸到阿錦面前,撒嬌道:「阿錦,我手腕也受傷了!」
阿錦看著蕭烈手腕上的傷,涼涼說道:「真是好重的傷啊,我再晚點兒看到,都快癒合了!」
蕭烈:「……」
話雖如此說,可阿錦還是認認真真給蕭烈清理好傷口,又包紮起來,最後還繫了個可愛的蝴蝶結。
蕭璃在一旁看著兩人,忽然笑了起來。
阿錦看到了蕭璃的笑容,奇怪道:「真是奇怪,你明明是在笑,為什麼我看了,心裡竟有些難受?」
倒是蕭烈見了,隱約明白了什麼,他輕輕一拍蕭璃的肩膀,說:「兄長和楊姑娘,定也在某處恩恩愛愛,且一直在看著你。」
蕭璃看向蕭烈,眨了眨眼,想要眨乾眼中的濕意。
「且兄長見了你如今這般,定極為驕傲。」蕭烈說:「阿璃,你就是我們這代最優秀的孩子!」
蕭璃聽了,吸吸鼻子,啞著嗓子,說了一句:「那是自然。」
蕭烈的笑容一僵,立刻不滿了起來,說:「正常人聽到這樣的誇獎,不是應該回誇幾句嗎?!」
蕭璃認認真真看了一會兒蕭烈,然後搖搖頭,說:「抱歉,若是你的話,我實在不知道誇什麼好。」
「你!」蕭烈鼻子都要被蕭璃氣歪了。
阿錦:果然他們蕭家人,真的都不太靠譜。
蕭烈氣急,很想一巴掌拍下去,但蕭璃還受著傷……於是蕭烈轉個念,熊掌一樣的大手落在蕭璃腦袋上,用力一陣亂揉,把蕭璃的髮髻揉得毛毛刺刺。
搗完亂,蕭烈感覺不錯,還扭頭慫恿阿錦,道:「阿錦,你要不也趁機揉一下。」
阿錦:?
「畢竟下次再揉,可就是犯了大不敬之罪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呀阿錦!」
阿錦歪歪頭,伸出手,在蕭璃頭上溫柔地撫了撫。
蕭璃笑了笑,卻沒有躲開。
「行了。」蕭烈說:「打也打完了,你趕緊回長安吧。早點兒回去,也好早點兒給我下賜婚聖旨。」
「也是,靠你自己,下輩子可能也娶不到妻。」蕭璃回敬。
「蕭璃!提醒我一下為什麼我早些年沒把你打死?」
「大約是你從來沒能打得過我?」
阿錦:「……」算了。
*
夜間,北狄王都的城牆上,蕭璃和霍畢並肩坐著,看著下面大周軍隊整理行囊,準備明日開拔歸國。
「我在長安時,就總覺得長安的夜晚好像少了些什麼。」霍畢抬頭看著天,說:「後來回到北境,才意識到,長安沒有如北境一樣的星空。」說著,霍畢朝著天空伸出手,問:「是不是感覺,彷彿伸手便可摘星辰?」
蕭璃也抬起頭,說:「確實。」
「要不要多留幾日,我帶你去看看大漠孤煙,蒼鷹雪山?」霍畢笑著問。
「不了。」蕭璃淡淡一笑,說:「長安還有人在等我。」
「是了,姓裴的那家伙還在。」霍畢收了笑,但不知道想到什麼,他又笑了起來,說:「這輩子是我遲了,那就下輩子吧,我定不會遲到那麼久。」
蕭璃聞言,摸了摸鼻子,面色有些尷尬。
霍畢跟蕭璃已經是老熟人了,見她這樣,不由眯起眼睛,問:「你不會把下輩子也許出去了吧?」
蕭璃尷尬點頭。
「那下下輩子呢?」
蕭璃仍然尷尬。
「蕭璃,你是不是傻?啊?你傻吧!」霍畢快被氣死了,罵道:「他裴晏下輩子是豬是狗都不知道,就算是人,你就肯定他是好人了?」
「那你就能確定你是人嗎?你這麼聒噪,萬一成了雞雞鴨鴨怎麼辦?」
「我一輩子積德行善,怎麼可能轉世雞鴨?!」
「那阿晏憑什麼就變成豬狗?」蕭璃據理力爭,頓了頓,她又說:「再說那是阿晏,他不會不好。」
霍畢語塞,生生把自己的眼睛瞪成了銅鈴,卻就是說不出話來。
半晌後,他終於放棄一般地揮揮手,說:「算了算了,過了奈何橋,喝了孟婆湯,誰知道下輩子誰是誰非?不操心,不操心了。」
眼看著即將日出,城下的大周將士也整裝待發,蕭璃站起身,看著霍畢,認真道:「老霍,我要走了。」
「走走走,看見你就心煩。」霍畢煩躁地說,卻又在蕭璃轉身時,叫住她,說:「阿璃!」
蕭璃站住,回頭。
「為臣為友,霍某這輩子,下輩子,下下輩子,都絕不相負。」
蕭璃看著霍畢,笑了,說:「嗯,我亦是如此。」
就在蕭璃帶兵走在回到長安的路上時,一封書信,先蕭璃一步,被飛鴿帶到了裴晏的手上。
裴晏展開紙條,上面是霍畢碩大又難看的字,寫著——
「有了這封狼居胥的功勳,該是我跟阿璃的名字先一步並列史冊吧?啊哈哈哈哈哈哈!這次可是我先你一步咯!」
裴晏面無表情,一下一下將紙條撕碎,然後一把火燒掉。
不過一次並肩罷了,他還有一輩子。
*
長安
蕭璃上一次大張旗鼓進城時,是自流放而歸。那一次,城門口擠滿了看他們進城的百姓,大家看到她時,一邊歡呼,一邊扔花擲果。
但是這一次,城門依舊擠滿了百姓,可卻無一人出聲,所有人,都安靜地注視著她,肅穆而沉默。
文武百官盡數站在城門前,看著她騎馬走近,然後,由裴晏開始,一個,接著一個,下跪,行禮。
非是見到公主時該行的禮數,他們行的是,拜見天下之主,九五至尊之禮。
此時,就算是最講禮儀規矩的禮部也顧不得繁文縟節,跟著其他朝臣們山呼——
「恭迎陛下——」
*
大典前夜,蕭璃抱著膝蓋,坐在大明宮最高的那處塔樓,看著長安的一百零八坊,看著長安的,萬家燈火。
如今她不需要霍師父帶著飛,也能自己來到這裡;如今她不需要霍師父告訴她,也知道這是自己應該守護的東西。
「阿晏。」蕭璃開口,對坐在身邊的男子說道。
「殿下。」
「你會一直陪著我嗎?」蕭璃問。
「我會。」
「陪到何時呢?」
「至死,方休。」
「好,那我們一言為定。」
「嗯,一言為定。」
*
公元690年,榮景帝駕崩,永淳帝姬璃,於長安登基為帝,改年號為武安,為華國歷史上,第一個女帝。
【卷三‧千里咫尺‧完】
【正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