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5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卷三‧千里咫尺 第一百三十七章
「霍將軍倒是仗義。」
裴晏的語氣很有些不陰不陽,但是霍畢並非心思細膩之人,也沒聽出來。他撓撓頭,說:「畢竟南境兩年,也算有同袍之情。」
「霍將軍待殿下,當真只是同袍之情嗎?」裴晏猶豫片刻,卻還是問了出來。
這話中的意味太過明顯,霍畢不可能聽不出來,他頭皮一炸,立刻反駁:「當然,不然呢?你不會以為我對蕭璃有男女之情吧?」
這句『男女之情』一出,立刻令霍畢想到了之前在江南蕭璃對范燁說過的話,再之前在南境蕭璃對令羽說過的話,還有再再之前剛相識時蕭璃對自己說過的話。
蕭璃那些絕情的話霍畢不說記得一字不差,那也是清清楚楚,他連連搖頭,說:「沒有,絕對沒有。」
裴晏看著霍畢渾身炸毛,滿身拒絕的樣子,到底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嘆了口氣。
有的人既然想要自欺欺人,那便最好一直這樣欺下去。
霍畢回到國公府時,看見書參就坐在自家的院子裡,好整以暇地等著自己。
「你來做什麼?是蕭璃有什麼事?」
「我今日便會啟程去北境,殿下要我向霍將軍借一些在北境可用的人手,要功夫高的。」書參回答。
霍畢雖然人在長安,可根基仍在北境,若是欲在北境行事,向他借人確實是最方便的。霍畢點點頭,轉頭去了書房暗格取出了一個令信,問:「她要多少人?」
「殿下說二十個好手,足矣。」書參道。
霍畢點點頭,低頭寫下一封簡短的信件,然後將信與令信一同交給書參,又問:「這般匆忙,既派了你,又要借人,這是要做什麼?」
書參接過令信收好,聽到問話,抬頭瞧了眼霍畢,反問:「霍將軍尚不知道殿下所欲為何,便願意將人手借出嗎?」
「不過二十人,還是在千里之外的北境,是能揭竿起義,還是行刺謀反?」霍畢不甚在意地說。
「霍將軍該知道,便是一個極不起眼的棋子,只要用好了,有時也能起扭轉乾坤之事。」
霍畢心中本沒多想什麼,書參這話一出,倒是讓他心裡『咯噔』一下。
可書參卻就此停了嘴,什麼也不再說了,他收好東西,笑眯眯地對霍畢行了個禮,說:「殿下要我替她向霍將軍道謝。」
*
那夜過後,日子依舊如同流水一樣潺潺而過。
霍畢依舊時時去長安近郊或是臨城治軍,每隔十幾二十日才會回到長安。
刑部侍郎告老還鄉,陛下擢大理寺少卿王放入刑部,與前刑部侍郎進行交接。不過短短幾年,王放也自從四品上一躍至了正四品上,摸到了三品的邊,任誰見了不說一聲年少有為。雖然無法跟裴晏的晉升速度相比,但也是裴晏之下第一人了,這一時間,王家的門檻也快被媒人踩平。
黎州別駕吳勉因協助公主殿下剿匪有功,從邊境小城的下州別駕變成了嶺南道韶州的上州別駕,連跳了三級。他雖然素來膽小怕事,且時常偷懶,但於民生建設上頗有些天賦,後來得了蕭璃撐腰,沒了那些地頭蛇縣令掣肘,更是放開了手大幹了一番,在黎州也頗得了些民心。
離開黎州時,吳勉看著前來送行的百姓,不由得濕了眼。
「吳別駕可是捨不得?」秦義見吳勉雙眼泛紅,開口問道。
「到底也是待了這麼些年的地方,怎會無不舍之情?」
「韶州所轄之地更大,吳別駕官職更高,能做之事更多,別駕當躊躇滿志才對。」秦義道。
一說起這個,吳勉心裡就有些犯嘀咕。雖說他的任職調任皆是吏部所決,照理說那位殿下該是插不上手的,但他怎麼想都覺得他被調去韶州不是巧合。
若他沒記錯,公主殿下最後剿匪之地就是在嶺南道的韶州附近,怎麼就這麼恰好,他被調去了那裡,還連升了三級。
怎麼看怎麼像踩坑之前的誘餌。
像是看出了吳勉心中的忐忑,秦義微微緩和了臉色,讓他看起來不像平時那樣冷硬,「所行途正,不違本心,縱前有荊棘,大丈夫又有何懼之?」
吳勉……吳勉差點兒給秦義跪下。若說他之前只是有些不祥的預感,但秦義這話,幾乎就是將不詳坐實了呀!他只想安安穩穩做個小官,做些實事,平日裡抱抱嬌妻美妾,可並不是很想披荊斬棘的啊。
「時候不早了,別駕上路吧。」秦義拱手行禮,道。
吳勉:「……昂~」
吳勉的升調雖說是連升三級,放在往常確實是太顯眼了些,但今年卻不然。因著江南道的貪瀆之案和吏部的污糟事,牽扯到了不少別駕長史,江南道更是直接折損了大半的別駕和刺史,故而,如吳勉一樣被升職補漏的並不算少。
秦義看著吳勉的車駕越走越遠,然後對身邊副將說:「一路護送,不可叫他有任何閃失。」
副將立刻道:「得令!」說完又咧嘴一笑,道:「要我說,這從劍南到嶺南的一路都被公主殿下清掃乾淨了,吳別駕橫著走都沒事。」
*
長安城中,太子殿下薨逝之哀已然留在了榮景十二年的冬天,如今逐漸入夏,平康坊也恢復了從前的歌舞升平,熱鬧了起來。
如今朝堂上沒什麼大事兒,要說最新鮮的,就是二皇子殿下初掌兵馬之事了吧。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不願娶兵部尚書之女這事兒讓兵部尚書覺得丟了臉面,又或是二皇子殿下只擅帶兵,不擅瑣事,這自打他主管兵部與太僕寺之後,便一直磕磕絆絆,短短幾月,就出了好幾次紕漏。氣得榮景帝天天在紫宸殿罵蕭烈,而蕭烈就天天在府上罵兵部尚書老匹夫。
「父皇這是逼我娶那老匹夫家的女兒是吧?」蕭烈啪的一拍桌子,說:「我就不信了,我還非要靠賣身來管好兵部!把文書拿來,我自己看!」
親隨苦著臉,想說那是娶妻,不是賣身,但想了想殿下說得好像也沒錯,這不情不願地,以身體交換利益,可不就是賣身嗎?反駁不得,勸慰不得,只能沉默著將文書遞上去。
蕭烈翻開第一頁,看著上面的兵籍械令之事,太陽穴立刻開始砰砰砰地跳,從前讀書時的頭痛病立刻又犯了。
一頭撞在書案上,蕭烈苦兮兮道:「我好想阿錦啊。」說完,歪頭看向親隨,問:「你說阿錦有沒有想我?」
親隨眨眨眼,心想這幾日又是錦姑娘去為山民義診的日子,怕是沒什麼閒暇思念殿下。
「你怎麼當人親隨的?就不會說好話哄哄我?」親隨的表情說明了一切,蕭烈不滿。
「殿下,您選小的做親隨不就是因為小的不會說瞎話嗎?」親隨無奈回答。
「你竟如此不思上進,還頂撞主人,明日我就換個親隨!」蕭烈怒道。
親隨:恕我直言,這話您已說過好多遍了,可我不還在嗎?算啦,湊合湊合得啦。
*
大明宮,立政殿
「快看快看,小殿下又在吃腳趾了!」宮女一邊低聲喚著,一邊拍著身旁的嬤嬤。
若是半年前,有人詢問立政殿上上下下,闔宮上下誰最重要,每個人定然毫不猶豫地回答皇后娘娘。
但現在你若再問這個問題,大約有半數立政殿的宮人會在娘娘與小殿下之間猶豫不決。
阿諾出生時已經接近足月,是個健健康康的寶寶。他像是從一出生就知道他已然失去了最親的人一樣,很少哭鬧,乖巧地讓人覺得心疼。
嬤嬤沒有像宮女一樣大驚小怪,見到宮女想要把腳趾從阿諾嘴中拿出來,開口道:「這個月份的娃娃都會如此。皇后娘娘說了,小殿下身體健康,照顧上不需要太過精細,那樣反而不好。」
宮女聞言立刻收回手,然後滿眼喜愛地看著阿諾,說:「這世上還有比小殿下更可愛的娃娃嗎?肯定沒有了吧!」
嬤嬤看宮女的樣子,倒也沒有苛責,只低聲說道:「陛下下了朝可能會過來,你記著要時刻謹言慎行。」
宮女聞言,立刻站好收了笑容,垂下頭道:「奴知道了。」
前陣子,陛下有一日突然在清晨出現在立政殿,沒人通報也沒人傳駕,就那麼不聲不響的來了立政殿,身邊只有宋公公一人,他無視一片跪倒的宮人,徑直走到了阿諾的房間。當皇后梳洗完畢到來時,榮景帝已經盯著仍在熟睡的阿諾,看了有好一會兒了。
穆皇后見到榮景帝時愣了愣,這是自蕭煦離世後,夫妻兩人第一次見面。穆皇后很快移開目光,無可指摘地行過禮後,開口道:「已到了乳母餵奶的時辰了,還請陛下移步。」
那一天,乳母餵過奶後,榮景帝對著再次睡去的阿諾,又看了許久。這期間,穆皇后就立在一旁,無任何禮數不周之處,卻也沒有多說一句話,沒有說阿諾會吐泡泡玩,也沒說阿諾剛剛學會翻身,任誰都看得出穆皇后的冷漠以對。榮景帝也沒有怪罪,看夠了,便自行離開了。
自那以後,榮景帝就會時不時地來到立政殿看阿諾,阿諾有時是睡著的,有時醒著。若是醒著,榮景帝就會湊得更近一些,阿諾覺得新奇,就會咧嘴對他笑。
有一次,榮景帝下意識對穆皇后道:「他笑起來真的跟阿煦小時候一模一樣。」話一出口,自己先愣住了,然後他便看見穆皇后閉上了眼睛,淚如雨下。
那一次在宮女與嬤嬤看來,陛下簡直稱得上落荒而逃。就在她們以為陛下不會再來時,陛下又來了,甚至越跑越勤,一直到今日。
前幾日陛下忙於朝政,未曾過來,算算日子,今天也該來了,故而嬤嬤才提醒宮女,要她謹言慎行,畢竟,陛下不如皇后娘娘寬和,容不得她放肆失禮。
只不過,這一次是嬤嬤想錯了,陛下今日並沒有過來立政殿,因為二皇子殿下進宮了,還大鬧了紫宸殿。
聽說……二皇子殿下一直鬧著要娶的那個醫女姑娘,死在了北境邊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