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隱藏的內容
批號0系列驗證艦幾乎應驗了大家能想像到的推測,就算是由於生產線的管理問題也好,不熟悉組裝也好… 總而言之、就是一團亂。
USS Freedom 特性簡介:
1.強化區域網路通信:
NCW概念戰術資料鏈的核心為基礎並連結作戰半徑的所有單位、從這一點看來高速的上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完成戰鬥模式之后,全戰鬥單位的派遣就交由C4I終端機的整合,所以本艦的數位戰術資料鏈幾乎和巡洋艦等同一致。
2.提升指向式掃瞄信度:
因為本艦是針對沿岸水域進行打擊任務,對於無線電信號的反偵測是關係到艦艇是否隱形這一大問題,
就因如此要能夠有效的運用本艦所屬的無人機設備去進行任務執行,強力的指向信號這是必須要有的。
3.任務多樣化對應能力:
因艦體為一般驅逐艦等級,所以能進行多樣化較經濟的打擊或是救援任務,加上本艦擁有多樣化模組裝備,
更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衝入任務海域去進行任務。
本艦開發之初就是為了將多樣化的任務進行快速對應,同時也能將進行現況透過網路上傳至控制中心。
4.先進而小型化的新艦體:
小而美、低成本又可以快速大量生產,在這裡你就能看見,本艦除了能確保海岸線不管深淺水域中躲藏的靜音潛艇,
或是打擊走私偷渡、還是出動無人機進行偵查任務都沒問題。
5.高速的行動力和低迴音的艦艇設計:
如同大家所知、本艦的吃水約3000~4000左右,所以主戰場設定位置幾乎是大型艦較不活躍的水域。
因為如此當進行打擊任務時,能快速的進行沿海地區進行反潛、布雷,還是出動無人機去進行搜索,想要快速的
不被雷達發現的前提下,隱形的艦身設計和數位迷彩的塗裝確實是有其必要的XD。
2012年12月26日,美國“航空週刊”網站刊登邁克爾-法貝(Michael Fabey)的文章《美國海軍整修LCS-1(U.S. Navy Gives LCS-1 A Makeover)》,
該文列舉了美軍瀕海戰鬥艦“自由”號存在的諸多技術和工藝缺陷,比如塗裝脫落、空氣壓縮機轉數調整不當、主變速箱漏油、
板件焊接粗糙等等問題,透露了海軍無奈被迫派人參與這種美軍下一代戰艦的修繕工作。
2012年11月26日,美國海軍“自由”號瀕海戰鬥艦(LCS-1)從聖迭戈軍港出發,開始了全新一輪全體艦員部署驗證實驗,
研發團隊小組計劃通過此次海試解決LCS存在的諸多毛病。
2012年,美軍各方專家紛紛撰文給LCS-1挑問題,“自由”號也一直停泊在聖迭戈軍港的船塢。
《航空週刊》雜誌第一次發表文章指出“自由”號存在的諸多問題之後,海軍就開始了對它的修正補強。
比如,這艘先進軍艦部分船體已經嚴重腐蝕,艦首有部分大塊底漆暴露在外。
“自由”號本身採用的強力板件防腐蝕材料,並也已經應用到“沃德堡”號(LCS-3)之後的瀕海戰鬥艦船體設計之中,
但是其他幾艘船上的小塊腐蝕也是屢見不鮮。
在第2次“成軍巡航後修護期(PSA-2)內,美國海軍已經對主機房重新進行了噴漆,追加了其他安全措施。“海軍艦船標準(Naval Vessel Rules)”
雖然號稱非常嚴格,超出了海軍“先鋒”號聯合高速船的建造標準,並且要求進行非破壞性試驗(NDT),
但是在“自由”號事先沒有計劃噴漆的部分管線都出現了滲漏現象。
LCS-1的船塢承包商馬利內特船舶公司(Marinette Marine)宣稱已經于2007年1月對軍艦的所有焊縫進行了放射性探傷試驗(RT),
並且已被得到美國船級社(ABS)的認可。但是美國海軍卻認為製造商雖然進行了探傷試驗,也不能掩飾瀕海戰鬥艦的眾多瑕疵,海軍被迫改進了
LCS-3之後的瀕海戰鬥艦的焊接工藝和NDT檢測程式,海軍也成立專案小組加入到品質檢驗隊之中。
據《航空週刊》披露,由於義大利法西尼公司引擎近十年一直存在問題,早在“自由”號服役之初,海軍就要求該公司重新設計主發動機。
隨著“自由”號問 題不斷增多,海軍再次責成法西尼公司重新設計了後續幾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燃氣渦輪發動機進氣口,
更換了改良型油封圈,避免右弦引擎再因腐蝕引起金屬疲勞。
當初的設計要求是壓縮機只輸出50%的運轉功率即可滿足任務需求,但是由於高壓管線泄漏嚴重,目前的功率已經接近了90%。
後續“自由”級艦艇已經更換了“聖安東尼奧”號船塢登陸艦(LPD-17)使用的新型德國“紹爾”壓縮機,經過改良的RIX空氣壓縮機可靠性有所提高。
由於自由號的主機艙沒有安裝空調,“紹爾”氣冷式壓縮機良好的散熱性能可以防止在夏季因過熱而停機。
“自由”號的變速箱油槽蓋也存在問題,潤滑油經常滲到機箱外側,機艙底部經常堆積著大量殘油,也需要通過改良提高密封性能,
並且已經安裝在LCS-5之後的艦艇上面。
減搖鰭的可靠度也非常低,海軍已經要求拆除主引擎排氣管附近的碼頭護舷板,避免這些木質護板起火+
2005年5月9日,美國海軍部長戈登•英格蘭宣布,首艘近岸戰鬥艦將命名為自由號(USS Freedom,LCS-1)。
她的龍骨於2005年6月2日,在威斯康辛州馬林內特,馬林內特海事造船廠被放置。
LCS-1於2006年9月23日在馬林內特海事造船廠舉行下水典禮,和正式命名。
2006年1月19日,首艘通用動力的三體船設計以及第二艘近岸戰鬥艦,LCS-2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的龍骨,
在阿拉巴馬州美國Austral船廠被放置-LCS-2於2008年4月30日下水。
2007年4月12日,美國海軍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了控制建造費用的談判失敗後,取消了與LCS-1同設計的LCS-3建造合約。
第二艘通用動力設計的LCS-4的建造合約也於2007年11月1日被取消,原因是類似於LCS-1的費用超支。
為了挽救近岸戰鬥艦這個計畫,和有效的控制成本,海軍提出一個全新的競標過程,未來的三艘近岸戰鬥艦合約,優勝者將建造兩艘船而輸家只有一艘。
2009年3月,美國海軍與洛克希德馬丁重新訂定了LCS-3的建造合約,並命名為沃德堡號(USS Fort Worth,LCS-3)。
同年5月,海軍也與通用動力重新訂定了LCS-4的建造合約,LCS-4被命名為科納多號(USS Coronado, LCS-4)。
2010年美國海軍改變了之前只採購其中一種設計的計劃,11月向國會提出兩種設計各建造10艘的方案,
原因是海軍已經為這兩種設計投入研發經費,同時建造兩種設計並不會增加預算,並可以增快LCS的服役速度。
12月29日,國會批准海軍的計劃,2011至2015年間兩家船廠每年將各建造兩艘近岸戰鬥艦,
平均每艘將花費美元$4.2到4.3億之間,符合國會對軍事開銷的要求。
PS~星國擬建8艘LMV
美國有瀕海戰鬥艦(LCS),新加坡也正在規劃建造8艘“沿岸防衛艦”(LMV),以取代新加坡現有的“無畏”級(Fearless-class)巡邏艇。
負責建造新加坡的“沿岸防衛艦”的新科海事公司,在本屆亞洲國際海防展,展出了這款“沿岸防衛艦”概念設計。
“沿岸防衛艦”長80公尺,排水量1150噸,最高航速27節。
新加坡的第一艘“沿岸防衛艦”可能在2016年下水,並且所有8艘“沿岸防衛艦”可以在2020年前后成軍服役。
繼續閱讀 美國近岸戰鬥艦LCS-5 LCS-6 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