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8-30
- 最後登錄
- 2024-1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8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41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第三一集_第三○三章 社會改革(楚湘續)
第三是最重的,就是藉戶口清查,將治下所有人民,無論貴賤貧富,都納入編戶,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換句話說,也就是『平均人權』。
中國三代的封建社會,隨著時間推演,階級劃分越趨精細且嚴密。秦、漢大一統後,雖短暫打破藩籬,廢除奴隸制度,但隨著太平之世的長治,貧富相差懸殊的情形越烈,於是奴隸又死灰復燃,舊貴族消滅而新貴族又興,無形間使社會民間弊端叢生,影響也越來越大。世族豪門子弟不勞而獲,奢華淫逸;貧民不只無立錐之地,甚且鬻賣自身和妻兒後代,生命之輕賤有如螻蟻。這種『金字塔』結構看似穩定,往往與現實相反而極不穩定。桓、靈之時便因而爆發黃巾之亂,一發不可收拾,幾乎傾覆了大漢統治。
如不從結構上作根本的改變,則朝代更替便有如重新洗牌,只是換湯不換藥的一再重覆上演。漢末之世,即便有遠見的政治家,也因為歷史經驗的不足,歸納不出這個結論,或者說這班人的出身,本來就屬於『世族』階級--在那個時代,惟有世族大家才有受教權,容易在政治上獵取地位;對這班人來說,最重要的便是本家的利益,所以即使有心改革,想要鞏固朝廷政權,往往也都是治標不治本,根本就不願意觸及這個弊端。
相較之下,擁有『前世』經驗的陸羽,自然看得出這個問題,而且具備了一個優勢--清楚如何按部就班的作徹底改革。
剛開始陸羽並未觸及這個層面,一面是由於『入境隨俗』,認為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又沒有任何背景支持,也想將就著得過且過。但與喬煙的被迫分離,讓他深刻的體認到,如果不是因為『家世』和『地位』,又何至於此?從他離開『心谷』那天起,他就下定決心,要盡所能的取得權力,緊握在手--不是為了自私,而是要改變這種態勢,即使只是減少『棒打鴛鴦兩處飛』的情況發生,那也足夠了。
當然那時陸羽並不曉得,他只是一時情緒的轉移;等到後來逐漸旴衡全局,他才開始意識到,要改革並非想像中的容易,因為他面對的不僅是封建制度的上層階級,還包括了投靠劉備軍的世族,甚至與自己一同奮鬥的僚友--他們因為出身的緣故,自然要保護既得利益;而有時讓陸羽感到十分沮喪的,就是連他為之爭取的下層階級,如隸徒婢妓之屬,也因一時利益(作慣奴隸了,不必奮鬥就能包吃包穿),或人云亦云的反對,渾然不知陸羽的一番苦心--難道希望千孫百子都這麼不長進?
但是最後陸羽還是成功的堅持作到了。一面這是由於劉備的支持。劉備出身微賤,也經歷民間疾苦;早年同樣被這班豪族瞧不起,甚至也和陸羽的境遇相似,被迫要與已訂婚尚未過門的小姐解除婚約,使他多少認同陸羽的主張。第二方面的支持,則是許多他一手提拔的將領,如太史慈、趙雲、臧霸、魏延、甘寧、黃忠、甚至關羽、張飛等都極力贊成支持,他們大多出身中下層,明白民生疾苦,跟隨劉備起事的目的也正為此;如今掌握軍政權力,自然不遺餘力的支持,這讓陸羽覺得有機會放手一搏。
陸羽十分確信,這項改革一旦成功了,效益之大將遠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可也正是因此,改革之路格外艱辛困阨--就陸羽『前世』的記憶中,歷史上的改革變法,惟一成功的只有商鞅,可想想他最後落到何種下場?王莽的改革由於路線錯誤、加上他藉以篡奪朝政的惡績,讓這時代習於保守思想的士大夫,從骨子裏就仇視這樣的社會變革。為此陸羽考慮許久,決定一步步的按部就班走,一開始採取不動聲色的方式,先從最重要的『觀念』作起。這也就是他為什麼要推動教育制度,讓所有在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除了拔擢人才,其實就是藉此機會,將『人生而平等,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改善自己的家庭,甚至創造美好的前途』的觀念,灌輸到所有學子的頭腦裏。
隨著一次次戰爭的勝利和領地的擴大,『書院』和『武院』也起了極大的作用,提供成批的基層文官和軍士官,讓政務和軍務非但不受影響,而且向上提昇了數個檔次。凡表現優異的都陸續升遷,兌現了陸羽之前所承諾『改善自身家庭,創造美好前途』的話,更刺激了低階百姓相要改善的渴望。原來大多數平民儘管不滿意於自己生活的悲慘,但『安於現狀』的心態讓他們不太敢冒險而導致生活有太大的變動,妨礙到他們原有的作息;可新生一代帶來的希望,讓他們感覺變動並非壞事--如果是往好的方面改善,有何不可?
在據有巴、蜀後,有一天陸羽忽然以劉備的名義,下令各地作好『戶口清查』的預備工作,並先行準備政令宣導。這類工作在大漢年間有過數次,所以大部分人並不以為異。等到會戰結束,在取得劉備同意後,陸羽立即以快馬遞送緊急命令,要各地於三月二十日同時開封。命令的內容是要付諸實施戶口普查一事,而且出乎意料的,陸羽要各地凡從書院畢業的基層文官,甚至尚在求學的學子,全部在各州郡縣的衛戍保護下,一地又一地的舉辦『說明會』,宣傳『人生而平等,不可妄自菲薄』的觀念,鼓吹所有的百姓全部都出來登記身份;凡登記的都可獲得權利,可按專長,由政府輔導就業:務農可獲足以養家的田地,工匠則由政府協助就業,從商則可向政府低利貸款……。
此舉一下子引發了各地世家豪門極度不滿,甚至聯合起來抗爭。本來面對的只是衛戍軍,並非沒有勝算,可衛戍軍的後盾卻是劉備的大軍,那可是經過大戰洗禮的鐵血部隊呀。當然這班貴冑也動用了劉備軍政府中的關係,甚至諸葛亮和龐統都擋不住人情壓力,只能無奈的上門,希望陸羽稍微『高抬貴手』。對此陸羽並不退縮,反而從劉備處取得同意,下了一條極為強硬的命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有私自蓄養或藏慝人口者,皆以謀逆大罪論處。』這種罪名可是大到能誅九族的!這條命令一下,部分貴冑之家終於屈服了,乖乖的依照法規辦理;不過有更多世族豪門仍持觀望態度--倘若聯合起來,未必沒有一拼之力呀。
此時經過數年的佈局,由於大部分地方官員都是陸羽提拔,或是由書院畢業分發的,所以都成了陸羽的鐵桿份子,忠心的執行他的政治理念;少部分宥於人情壓力,便立即被『暗箭』上報,無分親疏的一律遭到撤職查辦的下場。即使查明只是壓力之故,態度有所猶疑牽延,也被處以『永不錄用』的刑罰。這一來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好不容易有了『仕途』,豈能因此葬送?既知陸羽是『玩真的』,權衡之下,多數官員無不凜遵。
當然,也有許多世族門閥不信邪,認為自處社會階層上流,一旦崩解,則國將不國了,於是聯合起來抗命,初期也都獲致成功,引發更多世族加入。可陸羽毫不猶豫,立即派出正規的駐守軍團前往鐵血鎮壓。面對百戰精銳,世族大家臨時徵集的壯丁又如何能敵?不過殺人終究是大事,陸羽也不願真的不顧一切的那麼作,所以軍隊多半是以棍棒平亂,同時由『暗箭』傳遞情報,擒賊先擒首,把人一抓來,便立即押赴公眾場合,先當眾聲明其罪狀,由辰時至申時,來個『疲勞轟炸』,然後上千刀斧手出列,呼喝作勢,把那些人直嚇得屁股尿流,再由幾名書院學生帶頭,讓圍觀群眾訕笑,說如此貪生怕死之輩,完全比不上戰場殺敵,百戰餘生的勇士,怎麼有資格自居人上?
陸羽用此種罕有的強硬方式對付反抗者,又對守法者承諾日後給與補償,加上利用輿論和宣傳,軟硬兼施的各個擊破,終於在三個多月後,完成了轄地的戶口清查工作,完整地落實戶籍。接著又按每戶資料,立即實施授田、授技、貸款等,務使人皆有業足以自養。之後更藉此建立預備役及後備役,為要來的一統大業紮下根基。
對於豪門原已佔有的膏腴田野,富可敵州郡的貲財,陸羽還不至於公然剝奪其既有產業,但對田地則採取了『限田』方式,規定田地須得自耕自產,以免有荒廢之虞,每人佔田因生產力不同,亦不得超過某一數目,多佔者即由政府按公定價格強迫收購,然後租賃或分期無息地賣與流民及有能力者進行耕種利用。
陸羽也徵得劉備同意,頒下法令:領地內所有人,無論士農工商、甚至徒隸婢妓,地位一律平等,皆為大漢臣民,享有同樣權利,也負有應盡義務。原來依附甚至賣身者,也由政府按人頭預先支付公定費用給世族門閥,而成為自由民,日後可隨所得分年無息償還,直至償清為止;以後『人口』不許販賣,即使是自願者也不行--就算真的要賣身,也只有政府有此權利,凡經查獲私販者,以侵佔朝廷公物罪論處……
如此多方配合,歷經年餘的艱苦奮鬥,在陸羽的不懈指揮和劉備的鼎力支持下,終於完成這項劃時代的改革--當然只是表面的。在此之後不久,這些世族聯合起來進行了一次激烈的反撲,結果不但讓陸羽陷於死境,也讓劉備軍差點敗亡。這是後話,在此按下不表。
在人口結構中,原來納入政府戶籍的最多,卻也只佔一半;另一半主要是將戶籍依附世家大族的人,和賣身為奴婢者,或因戰俘成為軍戶者,或無戶籍四處流浪者,最少的就是寒族小富之家。可現在他們的社會地位一致,不再有高下之分;職業也無分貴賤,重要的是在所從事的行業上有一定的成就。此舉讓佔大多數的下層階級百姓,獲得生活改善的機會,如何能不努力?於是在劉備轄下的五州內,百業驟興,各行發達,人皆勤奮各司所職,也都出自內心的更擁載政府,不但提供劉備軍最後一統大漢,開拓四方的資本,也為帝國的長治久安奠立基礎。
遺憾的是,帝國最後幾任君主和在位施政者,安逸守舊的走回儒家『思想保守、固持己見』的老路,先是不顧貧富懸殊的現象,任其擴大傷害,又製造出一批『新貴族』,開放私販人口,終於導致社會結構的崩潰;加上天災流行,不能及時應變,造成農村解體,百業蕭條,許多人流離失所,結為盜匪,最後變成陳勝、吳廣之流,讓偌大帝國一朝沒落。
不過陸羽為帝國紮下的厚實根基,讓大亂之後不過僅僅二十年,就又歸一統;而接下來的隋唐帝國,魄力雖不如蜀漢帝國,仍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民權,因而在各方面也有著不差的表現,當然這是後話了。
除了政務和社會改革,軍事方面的重整也相當重要。
雖然大會戰獲得最後勝利,劉備軍的損失依舊慘重,亟需好好整編運補。
特別是在三大軍師心中,都有向西、北、南開拓的想法,一面算是藉此作為增加人口和獲取財力的便捷手段,一面對於軍隊來說,實際作戰仍是最佳訓練辨法,雖然免不了會有一些死傷,但以當時周圍的情況來看,自薩拉罕草原之戰、擊敗南蠻、聯合羌族後,已無重大威脅之對手,何況除三大軍師外,徐庶、陳宮、陳登、李恢等也都不是好惹的人物,即便是將領,如張遼、趙雲、張任、魏延等也是智勇兼備,應付起來綽綽有餘。
再說藉此機會,也可培養正在成長的新一代人才,如陸遜、鄧艾等。他們在率領飛軍阻擊樂進,還有與曹營王牌虎豹騎、虎衛軍的對決中,顯示了軍事上的才能和潛力,只要有實際戰場經驗,必能成為新一代的名將。
由於關中、涼州向為良馬產區,獲得此地,對於劉備軍建立優良騎兵,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陸羽來到這一世輔佐劉備,建立帝業的一個無可取代的夢想。為了建立足以媲美『前世』蒙古鐵騎的優良騎兵,陸羽還按著自己有限的記憶,盡可能在沒有隨時間消褪的情況下,在十年前就寫下了一紙簡短的草案,後來在蜀中建立馬場時拿出來,給許靖和馬超過目,二人大吃一驚,因為想不到陸羽對於養馬竟也這麼專精,當然陸羽照例要謙遜一番。
在陸羽的草案中大致提到:各地的馬為適應天候和需要,品種各有不同,能力各有差異。在大漢地區,最好的馬產在幽州和并州;當然這是由於戰國以降,中原與草原民族長期爭鬥的結果。草原民族依靠培養出來的良馬,建立起強大的騎兵,對中原進行劫掠;中原的反擊則是師其技以制之,盡可能用以物易物方式,引進優良馬種,建立同樣強大的騎兵,然後依賴更為充實的後勤,對草原地區大舉進擊。經數百年發展,幽、并之地的馬匹自然冠絕大漢。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袁紹的『幽燕鐵騎』,呂布的『并州狼騎』,間接反映出這種情況。即使是曹軍的『虎豹騎』,馬匹也幾乎清一色來自幽州、朔方等地。日後大唐初年,李世民冠絕天下的『玄甲天騎』,優良的馬匹即來自北方的突厥和并州自產。
另一個產好馬的地區就在涼州,主要是來自西北的好馬。漢武帝雖大力發展騎兵,但中原地區的馬種並不適合出塞作戰,因此迫切需要獲得新的優良馬種,就派人前往西域尋求,終於結交到離長安九千里,伊犁河地區的烏孫;烏孫以良馬千匹為聘請婚,漢武帝便以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為妻,此後烏孫馬又被稱為『西極馬』。
之後漢武帝得知,有比西極馬更優良的汗血寶馬,產地是在大宛,派人易貨不得,乃發兵十八萬,費四年工夫,終於大獲全勝,扶立新大宛國王,獲五十匹良馬,並採集葡萄、苜蓿種帶回。這些汗血寶馬送往長安時,漢武帝下令沿途設亭迎接,因此絲路沿線許多地方都建有候馬亭。大宛國每年還向漢朝進獻兩匹「天馬」。獲得這批良馬後,漢朝很快就建立起更強悍的騎兵隊伍,軍事力量大大增強,尤其是馬場所在的涼州。漢末『西涼鐵騎』能威震中原,十八路諸侯莫能與匹,與此大有關係。
當然陸羽不會忘記『前世』的蒙古大帝國。不過蒙古馬並不算好,體型小、外觀樸素、速度不快,但粗食而耐勞苦,相當適合遊牧生活和軍事活動。這些陸羽自然不可能寫出來,但卻大略題到:針對地形、風土、用途等考量,可培養、使用不同的馬;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其優良性及血統的純正。在這一點上作得最好的,便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遊牧民族,由於環境的嚴苛和篩選的嚴格,培育出來的純種阿拉伯馬。
陸羽在『馴馬草書』題到:篩選好馬有一定方式,平常盡可能讓馬匹只吃野草或草料,公馬在生四齒後,除留少數駿馬做種馬外,其餘即去勢,以消暴躁習性,且可長得壯闊耐風寒。從初春開始,讓馬匹盡量吃水草休息;初秋時便加鞍於馬背,繫於營帳左右,每天只餵少許水草,過了一個月後,馬匹身上贅肉全消,才開始騎騁訓練;另外馬匹在行軍時不准吃水草,因為容易得病。公馬既是種馬,雌馬相對於血統的傳承便很重要,必須細心照料調教,使其不但具有刻苦耐勞、兼具速度的特質,更有乖順服從、忠心護主的個性。
自得到雍、涼地區後,劉備軍即致全力於馬匹的嚴格挑選和精心畜養;除了西羌、塞北之地,最重要的是漢武帝時聞名的西北天極馬和大宛汗血馬,更是必求之好馬。
陸羽甚至透過絲路貿易,不惜重資,總算運來了一小批阿拉伯白馬。加上照著『馴馬草書』的方法,照料挑選出優良的馬加以培育,一年後,第一批看似體型較小卻優良忠心的阿拉伯白馬,足夠讓劉備軍重建的『白龍軍團』,裝備三個『白馬槍騎營』;再經過三年的訓練,實力比起當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猶有過之。
來自西羌的羌馬、西北的天極馬、大宛的汗血馬、塞北的胡馬等,在各馬場照著陸羽的『馴馬草書』,針對不同馬匹煞費苦心的培養下,兩年後,一天可跑數百里,耐勞而無汗的成批優良戰馬,開始陸續裝備了『雷龍軍團』、『黑龍軍團』、『狂龍軍團』、『陷陣營』和『近衛營』,以及各軍團的騎兵營,不僅為帝國的統一累積強大的本錢,更在帝國建立後初期,征戰各地,使大漢盛世不僅延續了近三百年,更在疆域上不輸後來出現的蒙古大帝國。
當然以帝國的制度和文化而言,更是絕無僅有。
難怪『後世』歷史學者,對於評論『華夏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時,都不約而同的公推『玉麒麟』,可知一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