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8-30
- 最後登錄
- 2024-1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8
- 閱讀權限
- 40
- 文章
- 41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第三三集 第三二八章 微服出巡(上)(楚湘續)
卻說三月底劉備帶著二位夫人,在管亥率領數百名近衛以化裝的方式貼身護衛下,開始轄地的微服出巡。在解決廣漢之事後,劉備一行抵達成都,與張松等人會面,除安撫張松之外,也嘉勉眾官在大戰時的應變。隨即聽取了益州地方的政情民瘼,曉諭了應採取的措施後,復勸勵眾人當齊心一治,共創盛世,便啟程到了南安,準備沿長江向東而去,或行船或車駕的往永安而行。
時值三月底、四月初,初春的太陽開始驅趕稍涼的空氣,稍帶涼意的春風為大地換了一身豔裝。遠遠望去,只見一畝畝耕田整齊的橫列著,翠綠的秧苗不僅為大地增添一抹盎然的生機,也為新一季的收成帶來無限的希望。永安雖然位處高勢,但氣候還算溫暖,加上陸羽、諸葛亮的治理,使得這一帶的開墾相當進步。只要肯花心血,天老爺也眷顧的話,只須四五個月,那些綠色的秧苗就會長成金黃的稻穗,改善百姓的生活。
不同於前一年的澇旱,也許是今年經過大戰的殺戮,老天爺也心有不忍,所以出奇地仁厚,帶來風調雨順的開年,莊稼的生長讓人異常驚喜。預見會有豐收的一季,無論田間或壟上,隨處都可見到忙碌的身影。百姓們一邊忙著犁田,將田中的水位調至正常水平線,另一面又拔除雜草、防止鳥雀害蟲啄食侵襲。
日頭漸漸升起,數名坐在田壟頭稍做歇息的老農,望著自己田地裡一片片青綠的莊稼,抹了抹額頭的汗水,喜滋滋地互道家常。這時不遠處,官道上朝田壟間走來一行十餘人,由於裝扮整潔,立即引起了老農們的注意。雖然不知道來人是誰,但由於生活的經驗,老農們大概也猜到,恐怕是官家的人來視察--由於劉備、陸羽的要求,治下的官員可不像以往,只會坐在朝堂上翹著二郎腿;如果中央派人來督察,問起農事、民生時,一問三不知的話,那這個官也不用當了。所以地方官員無不勤於下鄉巡視,惟恐偷懶了被抽抽逮個正著,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只見那一行人在左右張望著田壟間的繁忙景象時,很注意腳下的情況,基本上沒有踐踏到田裡的莊稼。老農們正在聊著他們,『老丈安好!』一行人中看似是為首的中年男子,和聲地向著老農中最年長的打聲招呼。
『見過各位大人!』雖然這些人都是身著普通的布袍,但頗有閱歷的老農還是禮多人不怪,何況這名說話的中年男子氣質不凡,想必是不小的官員。正要恭敬地行跪拜禮時,中年男子已上前扶著老農道:『老丈不必多禮……咦?老丈還是功民之身呀?』不遠處的其他幾名鄉人,也相繼趕來,一一向中年男子恭身行禮。
中年男子留意到了老農懸於腰間的一枚造型奇特的銅質小牌,正色地道:『老丈既是功民之身,不必如此多禮。可否將功民牌借於在下一看?』
老農忙小心翼翼地解下腰間銅牌,雙手奉上。中年男子接過銅牌仔細地看了看,搖頭輕歎道:『兩子從軍,一亡一殘,特授六星勛章。老丈為我大漢付出太多了,大漢有愧於您啊……』每塊功民牌上,按功勞大小刻上一至七顆星不等,同時簡單銘刻所有者的姓名及其功勛,大致的情況只要仔細看了便能曉得。
『大人說哪兒話!』老農連連搖手道:『小老兒可是有七個兒子啊。十年前老大戰死在南邊,八年前老二埋骨西川,連回老家也不得,更不用說留下可憐的幾個孫兒……但這次不一樣,老三雖然戰死汝南,骨灰卻送回來了,三個孫兒和兒媳也領到了一筆優厚的撫恤;老四在漢中不幸缺了條腿,可回來後官家分田分牛,還幫忙找到了婆娘。比起老大、老二來,運氣可是好得太多了。雖然同樣是皇叔,可玄德公就是比那劉季玉要強得多。對此小老兒也知足了。』
『這都是托皇叔大人的恩德,頒下了功民令……』一旁的老鄉也跟著答腔。中年男子默默聽著,雙手鄭重地將功民牌好好地遞還給對方。老農相當寶貝地將銅牌擦拭了兩下,重新掛回自己的腰間,而後恭敬地垂手而立。
『看來老丈今年的收成也會不錯……一般好年的話,一畝地能收多少?』隨口又聊了幾句後,中年男子仔細察看了周圍的稻田,問起了老農道:『一畝田能不能收到三石?』
『看來大人也精於農事呀!』聽見中年男子的話,老農枯皺的面皮笑逐顏開,聲音也洪亮了幾分道:『看今年的氣色,小老兒這十幾畝地,怕是能收到四石一畝呀……而且今年縣令大人分下來地穀種實在好。穗大粒子又多,還不容易生病。要不然,怕也沒這麼好的收成……』
談論到興高采烈處,中年男子便席地而坐,也招呼眾人坐下。一旁的鄉民越聚越多,聽了老農的話,都紛紛點頭,對本縣的縣令大加讚頌。
『哦~?』中年男子饒有興致地輕歎一聲,隨即轉頭輕聲對身旁的一名護衛模樣地年輕人詢問道:『子瞻,本縣縣令是何人?』
『好像是王伉,王承烈大人,出身於荊州書院……』一名面色黝黑、身材結實的護衛俯身恭敬地回道。
『原來是出身書院?難怪才幹如此出色……多虧了子誠他們呀。』中年男子輕捋長髯,微笑地道。
『主公,您在這兒停留好一陣子了,明天還得坐船去永安,還是早些回去準備吧?』一名顯是護衛首領模樣的魁武男子低聲地勸諫著。
『也好……』中年男子瞧了瞧天色,點點頭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笑著向一眾鄉農作別。
目送中年男子一行遠去後,恭送一行人的眾鄉農這才緩緩直起身來。其中一人有些懷疑地對那老農道:『孫老爹,剛才那位,當真是官家的大人麼?他穿成那個樣子,看上去又沒什麼官威……』
『大概是官比較小吧?怕是比縣令大人還要小些……』另一人猜測道:『孫老爹這功民牌,連見到六部大人都能不跪了。哎,這次可是虧大了……』
『爹!爹!爹~……』伴隨著一陣急促的呼喊,一名瘸腿的青年拄杖從人群後擠了過來,還險些摔倒。
『你的腿腳不方便,小心些!……』老農連忙搶上前,扶住自己的兒子,似責實愛地道。
『爹,您可知道剛才跟您說話的那位是誰嗎?』瘸腿青年顧不得老父的埋怨,語氣急促緊張地說道。
『是誰?爹不曉得,只猜他是個官員。東兒,你曉得他是誰嗎?』周遭地鄉農都知道,這瘸腿青年便是剛才老農提起,剛從軍中受傷退伍回來的老四孫東,因為見到的世面較廣,不由得盡皆好奇地想知道答案。
『他就是劉皇叔!』瘸腿青年自己似乎也不大敢相信地道。
『什麼?劉……劉皇叔??!!!!』在場的所有人立時傻了眼,幾乎不敢接受這一震撼性的消息——益州實際的統治者,當朝皇叔!如此尊貴的大人物,適才居然跟自己這群平頭百姓同坐閒敘?真令眾人不敢想像。
『東兒,你……你沒……看錯人吧?』另一名年紀較長地鄉農,有些艱難的確認道。
『皇叔在漢中時,曾經三次到我們營中巡視,我怎麼會認錯?』那瘸腿青年肯定地回答。
這一說,便不由得眾人不相信了。愣愣地望著那一行即將消失的身影。數十名鄉農突然不約而同地跪了下來,異常虔誠地叩首伏地。
良久,那名老農率先起身,解下腰間的功民牌,高舉過頭,興奮地對兒子道:『東兒,我們回去就把功民牌給供起來!剛才皇叔可是雙手撫摸過,還遞給了爹呀……』
一路上劉備倍感獲益良多,結識許多草莽村鄙,卻相當歷經世故,和他們結為至交--當然起先是隱瞞身份。等知道他就是劉皇叔時,都對他的下交感到慌張無措;但最後有些賢耆感於劉備論交的誠意,答應作他的民間摯友,為他的一般施政和地方民情作諫言和陳議。這為日後帝國初創的治理和清明,起到了穩定而有效的作用。
當然劉備微服出巡的消息也逐漸傳開,不過由於經濟的復甦,行旅往來頻繁,劉備一行由於化裝得宜,也就沒有引起特別注意。因此劉備也更能傾聽到民間的真實聲音。來到巴郡時,劉備已對飽經苦難的人民有深刻的同情,所以對陸羽的改革大表支持,所到之處,都表達相當的支持與關注,如此一來,也讓他的民望越為隆高。
這一日來到巴郡東郊,日正當中,劉備等正打算尋村找店暫歇時,有近衛來報,發現附近村落有異常,雖有大片田地,卻是小孩多大人少,而且小孩有一部分是有殘疾在身的。
好奇之下,劉備差人去請求能落腳暫避日頭。村長慨然允諾,熱心迎接。劉備進村,只見一大片竹籬圍起的村落,雖有大小之分,卻屋屋相連共通。與村長前來迎接的,十中七八為小孩,間或有殘疾者,皆為他人所攙扶。劉備一見,頗為不忍,立即上前慰問。村長一旁陪著笑道:『客倌甭客氣,這是我們這村一向的禮俗,表示我們是一家親,患難相問,疾病相扶持。能夠全體出來,豈不是大家都快活的最好證明?』
劉備點頭稱是,隨即進村長屋中隨興而談,得知此村是兩年前劉備定蜀後才有的,大都為避難而來。幸好劉備為政有德,派人來協助成立此村,除了提供遭難之人蔭庇之所,主要是收容孤兒,特別是身有殘疾者。為此劉備還劃定村落周圍十餘里的田產為其所用,不足則由州郡補助……
聽著村長和幾名老者細數劉備德政,看著坐在下首好些童稚的天真雙眼無邪的注視,劉備卻別有一番滋味,不時用探詢的目光看向二位夫人和管亥,不過他們也和自己對望,表示對於此事一無所知。
終於村長沒有再說下去,劉備飲了口茶,看了看一旁失去雙手的可憐孩子,親切地問道:『孩子,你叫什麼名字?』
那名殘童道:『我叫楊溢恩,是劉皇叔替我起的。他說,我雖然沒有了雙手,但是還有雙腳,可見上蒼並沒有放棄我。所以他替我起了這個名字,要我好好的努力。客倌您瞧,我現在已經會用腳寫字了。』說者右腳靈巧的抬起,從桌上一下把筆夾起,便寫了個漂亮的『劉』字。
村長帶著笑容上前道:『溢兒,別胡鬧了。』說著把筆收了起來,卻愛憐的拍拍他的頭。
劉備看著,眼眶微紅地道:『敝人不才,經常行旅往來蜀中,竟不知……不知劉皇叔有此德政……是否有人不求聞達之故,冒名而作?』
村長聽了一愣,笑道:『這怎麼可能?每隔一陣子,劉皇叔都會派帳下的尚書大人送來一筆資助費用,又仔細考核每位孩子的品行。溢恩的名字,也是尚書大人以劉皇叔的名義起的。如果是無名善心人士,絕不可能會這麼張揚的。』
『對呀!』楊溢恩道:『客倌有所不知,每次陸大人來,一定會帶著他的夫人一起來。我有次聽路過的人說,他的秀兒夫人可是什麼「七仙」之一,難怪會那麼漂亮。後來陸大人太忙了沒空來,就改由他的夫人來探望我們……』
劉備連忙詢問長相,終於確定果然是陸羽和秀兒,心中頓時明白,是陸羽利用自己的名義作此善舉,為自己累積聲望。和二位夫人等對望,都是感動莫名。
此時村長已派人將一枚大鐵牌取來,上刻『義舉村』三字。村長指著道:『此牌就立在村口,剛才客倌您沒注意到,上頭的字,據說也是劉皇叔親筆所書。客倌倘若不信,儘可查訪。』
三個字的字體不儘相同,顯然是從不同的篇章上截取下來的,不過也的確可以稱為是劉備的親筆。劉備點了點頭道:『這是……實不相瞞,敝人便是劉備,劉玄德,這的確是我的親筆……』
村長等人無不大驚,一時手足無措,就要跪拜,劉備連忙止住,要眾人平身。楊溢恩卻希奇地道:『您真的就是劉皇叔?』
劉備向一旁的管亥示意,管亥點點頭,取出懷中的印信,在桌上的紙張用力一蓋,拿起來拏拏嘴道:『你們看了便知。』眾人一見,只見紙上頭印了『左將軍宜城亭侯劉備』九個大篆字。村長見了,慌忙又帶頭下跪道:『不知皇叔親臨,請恕小民等有眼無珠……』
劉備搶上前來,扶起村長道:『快快請起!備實當不得諸位如此大禮。』
村長起身,卻仍恭敬地道:『皇叔對我等實恩同再造,我們無不時刻銘感五內,常思有以報答。』
劉備擺擺手道:『先生客氣了,備其實什麼力也沒出,倒是先生在此親自護育眾生,功在蒼生社稷呀。』
村長搖頭道:『我和幾位朋友只是盡一己棉薄之力,但若無皇叔的一力支持,豈有今日之果?只希望如尚書大人所說,將來這些孩子能一個個成材,為國為民效力。』
劉備道:『回頭我會為諸位把話帶到。如果有什麼需要,你儘管差人來報,我一定盡力資助。孩子們長大了,你若覺得成材,就著他們前來效力,我絕無不應之理。特別是溢恩你,別忘了是我給你起的名呀,將來一定也要將所學貢獻給世人。』
村長大喜,連忙吆喝眾孩童一起,再度恭敬跪拜道:『謝皇叔恩典!』楊溢恩也點頭答道:『是,溢恩定謹記皇叔訓誨,不敢或忘。』
日後果不其然,楊溢恩竟成為帝國初期的著名『畫家』,後蒙昭仁帝召入皇城,替『六合功臣』中的『四英將』繪圖於凌煙閣。
依依不捨的在眾人的歡送下,劉備一行啟程前往永安。在路上劉備感歎地對甘夫人道:『子誠真乃股肱之臣也,不但竭力輔佐,還能體會我心,以民為本,謀大漢千秋之業。我真不知該如何表達對他的感謝。』
甘夫人笑道:『子誠誠千古一人傑,卻獨對你赤誠以事。玄德你當以國士相待,切勿學勾踐之舉,以致子孫不肖,身死名裂而國亂敗亡阿。』
劉備點頭,又歎道:『有了賢臣良將輔佐,再有諍臣諫士在朝,大漢之興指日可待啊!』
甘夫人和吳夫人彼此相視而笑。只是不知劉備心中正在感歎祈禱:『良將易得,諍臣難得。子誠、孔明、士元誠數世難得之才,卻非極言敢諫之士。如果天佑大漢,就讓備此行得遇……』
劉備一行在永安換上大船,一路平穩的來到江陵,照例微服出訪地方,又處理事務後,隨即主持趙雲與陳娜的婚禮。
趙雲是最早從龍的猛將之一,也被劉備視為除了關、張、陸羽之外,最親近的兄弟。早在新野時,趙雲差人到家鄉,將青梅竹馬的張娟兒接來完婚。不料才一年,便因生趙廣難產而逝,時當建安三年,公元一九八年。當時陸羽尚在心谷。此後曾屢次有人向趙雲提起續絃之事,趙雲總是推卻。直到七年前在襄陽,陸羽介紹他認識陳娜,也在他平靜的心湖投入一塊小石子,就這麼生起了漣漪……
能夠主持他的婚禮,劉備十分高興。衝著劉備的面子,幾乎荊、益、交州的眾官將都來參加,即使不能參與的也都託人送禮來。讓趙雲開心的是,師父伍俊夫婦和幾名隨侍的師弟妹們,也來參加。趙雲特地介紹給劉備認識,具述宛城之戰中伍俊如何協助,又以暗示的語氣告知師父的墨門身份。劉備自幼微賤,頗識民間疾苦,加上與陸羽、諸葛亮、龐統等常論天下大勢,三人所學本就不拘一格,使他在胸襟氣度和眼界看法上也開闊許多,非但不介懷,倒興致勃勃的半請教起來,讓伍俊夫婦相對開懷得很。
讓人感到驚喜的是:陳娜之前由於喪父又喪未婚夫,所以出嫁時,劉備夫婦答應,出面代表她的長輩,由甘夫人親手帶著她出來,當面交付趙雲,隨即叮嚀道:『子龍,才女同時是美人的,數年不見得能遇到一個。陳小姐是這樣難遇的才女美人,今日我作主把她交給你。記住要善待她,關心她,全心全意讓她開心……最重要的,記要替我們多生幾個小子龍、小娜兒來。』
在眾人哄笑聲中,劉備點頭道:『子龍,自娟兒妹子過世,你就沒對任何女子傾心。如今子誠好意,替你作了這個媒,也是知道你的個性。我來時他還請我轉告你:「非人不成家,有家方有國,家和國必興。」望你把思念娟兒之情,全副轉化在弟妹身上,我相信娟兒地下有知,也會為你高興。』
趙雲俊臉一紅,躬身答應。接著轉向師父伍俊,聽取訓誨。伍俊環視廳內眾人,對劉備微微一笑,然後斂起笑容道:『子龍,你是我弟子中成就最高的,即便康兒、慶兒(伍俊的二子)也大為不如,令為師十分欣慰。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和師母一直視你若己出,今日是你大婚,我們的快樂實難言喻。值此歡慶,為師有句肺腑之言特要叮囑於你……』
趙雲連忙扶著陳娜跪了下來,恭聲道:『請師父訓示。』
伍俊點點頭道:『我早年習劍有成,便立志在江湖上行俠仗義,管盡天下不平之事。可越過我越問自己:什麼是俠義?好比桓、靈之際,盜匪數不勝數,到處劫掠百姓;固然強盜該殺,百姓要救;可回頭一想,這些強盜不也是因為沒有飯吃,才被迫成為盜匪?也許他們家中同樣有著嗷嗷待哺的妻子、兒女等待他們搶些東西回去維生。那樣的話,固然除去盜匪之患,卻也間接害了他們的妻兒……』
劉備在一旁點點頭,接口道︰『先生說的是。攔路搶劫雖有取死之道,殺人取貨更是十惡不赦;可無論殺人或被殺,只要盜匪猖獗,每天就不知會有多少無辜的人受害呀!真正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伍俊道:『不錯,我在江湖上行走了十年,甚至塞北、西域也去過,可說是見慣了天下的不平之事。我發現根本就永遠也管不完,但是我也注意到,只要有一個地方政通人和,百姓種者有其田,耕者有其地,不至於流離失所,則盜匪難生;若是一地災禍連連,百姓生活困苦饑饉之餘,則將盜匪叢生,不得安定;若再出現貪官污吏,上德不脩,則患永不止。於是我心中萌生一個念頭:若是能除盡貪官污吏,也可以造福一地百姓。』
見廳中眾人若有所悟,紛紛點頭,伍俊卻又搖頭苦笑道:『哪知我想錯了……我誅殺的官員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可換上來的官員只依然只想著爭權奪利,根本就沒有幾個人關心百姓死活。至於當朝聖上,整日也只忙著從民間搜刮錢財,完全置朝政和百姓生死於不顧。就以張角之事來說,其實已有一些官員屢次上報,但朝中官員卻沒有一個人在意。』
廳中歎息聲此起彼落,伍俊感傷地道:『後來張角振臂一呼,百萬黃巾軍應勢而起。為了平亂,使得大漢元氣大傷。我原本以為黃巾之亂是最好的提醒,平定後無論聖上或是在當朝大官,應該會止息政爭,重整朝綱。孰料朝中大臣依舊忙著拉幫結派,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勢同水火,後宮的竇太后與何皇后也是互相爭鬥不休。可以說,整個大漢朝,從地方小小的縣令,到中央的高官重臣,甚至皇帝陛下,已經完全腐朽不堪了!後來董卓進京,大興廢立之事,大漢朝等若已經完了。』
一番話說得大家寂然無聲,都望向劉備。劉備默默起身,向伍俊一揖道:『看到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而不能救,實備悵然之恨!』
伍俊連忙起身道:『我無意冒犯使君,只是恨老天怎麼沒有讓我遇到一代賢君,否則天下怎會如此!』扶著劉備坐下來,伍俊看向趙雲,鄭重地道︰『為師說這麼多的意思,是要告誡你:所謂的行俠仗義,不過是俠一人、俠一地的小俠之道,並非真正的俠義。俠之大者,乃是為國為民;真正的俠義,當以俠一國、俠天下為念!救萬民於水火,拯蒼生於危難,扶社稷於傾斜,匡助賢君定鼎天下,使民亂不起,盡己之力安定四方,使國泰民安。這才是真正的俠義之道!』
趙雲慨然點頭,向劉備、伍俊一揖,激動地道:『師父訓誨,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劉備點頭道:『先生說的是。所謂俠者為何?乃一心一意為國為民,為人處世有情有義。先齊自家再平治於世,止息干戈為武士之心。子龍,今日你能得到美人扶掖,匡濟天下,可要好好珍惜哪。』
陳娜原未婚夫的弟弟趙範,專程趕來參加,此時出聲道:『兄長故世時,對於未過門的嫂嫂甚感虧負,一再叮囑我要替嫂嫂多方留意。子龍兄英傑無雙,我一向感佩不己。如今能將嫂嫂託給子龍兄照顧,我不但替嫂嫂高興,也替兄長感到寬慰。』
戰場上的猛將,決勝無畏的英雄,聽了竟也哽咽道:『多謝主公和軍師,多謝恩師、師母,還有……趙兄弟。』
甘夫人拉著二人的手握在一起,笑道:『大喜之日,男兒不可掉淚。好了,你們就趕快拜完天地,送入洞房。其他的由我和玄德,還有你的恩師來應付,就可以了。』說著坐上主位,和劉備以及伍俊夫婦分別作為雙方主婚人,一同受了二人大禮,隨即趕他們入新房,就拉著劉備就去招呼眾人了。
體恤新婚燕爾,劉備在江陵留了三天。期間和伍俊更多交換心得,最後伍俊同意,率墨門全力支持劉備興復大漢。劉備大喜之餘,考慮再三,決定以簡雍為居間聯絡人。然後才啟程,和趙雲一同前往桂陽。
在桂陽等地微服出訪幾天,劉備旋即往交州去。後來回程時又經過桂陽,聽到陳娜有孕的消息,和甘夫人等都十分開心。趙雲恭請劉備為孩子起名,劉備略微沉吟,便道:『若生男孩,就起名「統」,希望在子龍幫助下,能掃平六合,一統大漢;若生女孩,就起名「元」,表示一元復始,子孫昌盛,永保大漢。』
後來出乎意料,陳儷生的竟是難得的『龍鳳胎』。趙雲大喜,於是遵照劉備的命名,給次子起名趙統,長女起名為趙元。
趙雲長子趙廣,與陸羽之子陸函同齡,由於甫一出世便喪母,個性顯得沉靜內斂,也與陸函相熟,不過卻偏愛讀書。陳娜為人落落大方,加上受趙雲全心呵護,也對趙廣視若己出。不過在弟妹相繼出生後,趙廣體念陳娜辛苦,加上自己興趣,請求前往長安就學。日後苦學有成,成為地方大員;生有一子趙易,對於日後帝國法律條文的貢獻很大。
次子趙統則盡學家傳槍法,成為第二代的新五虎小將,生有一子趙擎,還進一步由槍法演繹出棍法。大宋初興,太祖三十二路長棍,據說便是傳自趙擎一脈。
趙元長大後則和母親學習商業統計,後來在女子書院中受到甄宓喜愛,成為日後蜀漢帝國的『算才雙英』之一,為此甄宓還為自己愛子說親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