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7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卷捌、長風幾萬里 第二百二十四章 得誥命
十月中旬,折子遞到了光明殿。
因知皇帝記得這事,石太監也收到了中秋的孝敬,故而在眾多折子中選出了這份奏疏,遞到御前。
果不其然,皇帝一看抬頭,就記起來了:「是了,三郎說程司寶有奏疏,說什麼羊毛衣。」
他隨手翻開,才看兩行,就失笑:「果然是程司寶的折子,和她從山東回來的時候一個樣。」
石太監一聽「程司寶」這個舊稱呼,就知道該擺什麼態度了:「不知道這次,程司寶可還有驚人之語?」
皇帝笑笑,繼續往下看。
越看,神色越凝重,漸漸露出深思之色。
國之大事,在戎與祀。
國之根本,乃是農桑。
種植與紡織,關係到百姓的吃穿,更關乎大夏的安定。
皇帝細細思量許久,雖然沒有全信奏疏上的內容,但憑著對程丹若的了解,感覺她不會無的放矢,遂道:「可還有別的?」
石太監道:「已經遣人去問了。」
皇帝點點頭,又看了遍內容,沒多久,一個小太監捧著匣子過來:「這是同奏疏一道進上來的。」
石太監親自打開木匣,從裡面取出一件針織毛衣。
皇帝挪到窗前,借著日光仔細研究。他先伸手摸了摸:「這是粗毛吧。」
石太監瞧著下頭的籤子,道:「是細毛了。」
「這麼粗?」皇帝穿慣了真絲,對羊毛的手感難免驚訝。但他並不是只知道享受的昏聵之君,知道百姓有時候還穿麻布柳絮的冬衣,比這更粗糙,「給朕穿上試試。」
石太監應了聲,與小太監一起仔細檢查衣物,確保沒有硌人的硬物,方才替皇帝披上這件細毛對襟衫。
光明殿裡早就燒起了地炕,熱得很,皇帝穿上毛衣沒多久,便覺得燥熱。
但熱,意味著保暖。
他穿了好一會兒,方才示意太監為自己脫去,臉上難掩笑容:「不錯。沒想到程司寶女紅尋常,卻在紡織上別有巧思。」
石太監立時道:「陛下聖明。」
「你這老貨,和朕又有什麼干係?」皇帝心情好,玩笑道,「朕可不懂女紅。」
「程司寶是御前出去的人,當然是陛下調教得好。」石太監振振有詞。
皇帝笑了,拿起奏疏看第三遍,隨後道:「叫洪尚宮來。」
石太監瞄了眼內容,躬身應下。
洪尚宮很快應召:「見過陛下。」
「看看這折子。」皇帝說,「程司寶寫的。」
洪尚宮眼中閃過一絲異色,原本推拒的話吞了回去:「是。」她雙手接過,認認真真地讀了兩遍。
皇帝問:「有何感想?」
洪尚宮不假思索:「陛下大喜。」
她道,「前朝有了棉花,使百姓有厚衣過冬,如今羊毛成衣,北地百姓更能免收寒冬之苦。」又看向旁邊懸掛的衣物,「這就是羊毛衣的模樣?」
皇帝道:「是,你覺得如何?」
洪尚宮仔細研究了一下紋路,道:「以臣的眼光看,編織起來並不難,興許比絡子更簡單些,但手織成這樣的大物件,恐怕力有未逮。奏疏中說,需要用到『毛衣針』,不知是何物?」
石太監從匣子裡取出兩根竹針:「就是此物?」
洪尚宮詫異:「竟如此簡單?這可比織機靈巧太多了。」
皇帝說:「比織布慢些。」
「絲成布,布成衣,這卻是直接以線為衣,已經便利太多。」洪尚宮感嘆,「此乃天下人之福啊。」
皇帝頷首,卻道:「程司寶說,她能力有限,怕是做不出別的,想尚功局的人幫手。」
洪尚宮立時道:「但憑陛下吩咐。」
「好,你們將這衣、針和圖拿去,仔細研究,至少得給朕做出一件褲子來。」皇帝玩笑道。
洪尚宮肅然應下:「是。」
就這樣,她帶著東西回到了尚功局,找來尚功胡纖纖,給她看了毛衣和圖,說明皇帝的要求:「能做到嗎?」
胡纖纖沒有貿然回答,先翻閱《毛衣圖》,而後仔細研究毛衣的繩結,才道:「霞姐,這是程司寶送我們的人情啊。」
洪尚宮挑眉:「噢?」
「能做衣服就能做褲子,無非是針法行數的區別。」胡纖纖道,「專程請陛下首肯,讓我等精進技藝,不是白送的人情,又是什麼?」
洪尚宮道:「無緣無故的,她做什麼要送你們人情?」
胡纖纖想了想,也是不解。程丹若已經離宮,今後內外有別,怕也難有打交道的機會,何必這麼做呢?
「你先做著,不管她在想什麼,沒有壞處就是了。」洪尚宮說,「做毛線的法子也說了,你們自個兒試試。」
胡纖纖道:「好,我心裡有數了,今晚就試一試。」
*
毛衣的到來,為與世隔絕的深宮增添些許波瀾。
一時間,不少女官和宮女,都在說毛衣的事,連帶貴妃聽說了,也專程招人過去詢問。
可大同風雲變幻,兩個月前出現的毛衣,現在已經不是新鮮東西了。
大家最近討論的熱門是新煤。
富貴人家,自然還是用炭,看不上什麼煤球。但於普通人家而言,能一直燒的煤球無疑是極好用的。
而新媒雖然樣式有變化,卻也仍舊按斤賣,價格反而比以前的煤餅便宜幾文。燒起來雖然最好搭配原來的爐子,可以前舊的也能用。
既然不虧也不易熄滅,當然要買新的。
慈幼局的孩子們,也收到了程丹若送來的新煤,每天都十分新奇地圍在爐邊,一面取暖,一面跟著婦人打毛衣。
比起以前的冬天,穿著破爛衣裳在街頭乞討,被團頭剝削,現在的她們,已經覺得很幸福了。
而且,袁姨也說了,毛衣織了掙下的錢,整數替她們保管,零頭給她們花,等到十五歲成人,存下的錢全還給她們。
老實說,大家並不太信,只當是孝敬了她,反正就算沒有錢,能吃飽穿暖也已經很好。
與此同時,學校也收到了史家採買的煤球煤爐大禮包。
史數石很清楚自己抱的是誰的大腿,不僅自掏腰包出了錢,還好心替程丹若吹噓了一番,說她是不忍見貧寒學子難以過冬,專程想的法子做了新媒。
家底殷實的學子,自有家中送炭,對此可能不屑一顧,可貧寒人家的孩子,卻是莫大的欣喜了。
前任知府在位的時候,可沒有這樣的好事。
能夠在讀書讀累的時候,泡一壺熱茶,也是枯燥的苦讀生涯中,少有能夠放鬆的時刻。
更有一學子,機靈地賦詩一首。
古有好物名石墨,上做好炭下為末。
合以黃土做蜂巢,雪夜爐中光焰灼。
人生最苦冬衫薄,今朝暖衾溫酒酌。
寫來三言寄飛雪,遙謝女士免落魄。
寫罷,將其命名為《十月見新煤有感》。
此時的他,抱著這首詩能傳出去,讓人知道他的彩虹屁的念頭,並不知道事情有時候不是這麼發展的,自覺前途有望,倒頭睡著了。
再說知府衙門,這裡更少不了煤爐和蜂窩煤了。
正屋用炭,丫鬟們卻沒有這麼多的份額,晚上才用炭,白日裡也圍爐取暖,順便在上頭溫一壺熱水,冷了就裝入湯婆子中,靠著熱水取暖。
她們還用羊毛給湯婆子包了一層外衣,不燙人又能保溫。
若是饞嘴,就去廚房要點牛乳,放入碎茶沫子煮了,加點飴糖,甜又暖人,適意得很。
反倒是程丹若挺忙的。
她在給晏鴻之寫信。
上月,洪夫人寄信過來,說晏鴻之的痛風又雙叒犯了。
程丹若對這位義父沒了脾氣,決定寫信嚴厲地警告他不許再喝酒吃螃蟹,並制定了接下來三月的食譜,請洪夫人監督他吃喝。
當然了,為了安撫可憐的患者,特意做了一把暖椅送去。
這個暖椅,其實是一個移動的膠囊房,發明者是李漁。做法也簡單,先打造一把舒適的躺椅,然後在兩邊裝護板,前後設推拉的活門,並在頂部加蓋。
椅子的底部就是一個活動木箱,內鑲銅皮,當做炭盆使用,椅面是柵欄式樣,方便熱氣透出。
晏鴻之是海寧人,其實坐不慣炕,冬天也喜歡用椅子,可炭盆放前頭就伸不開雙腿,對痛風患者十分不友好。
這樣的一件移動暖房,既能保暖,而且省炭,躺著看書也沒問題。
寫完信,又叫瑪瑙找出之前編織好的羊毛毯子,不大,大概夠蓋腿的尺寸,預備一塊兒送去。
謝玄英就是這時候回來的。
他瞧見瑪瑙疊毯子,預備塞進包袱,不由頓住腳步:「那是給老師的?」
「是啊。」她道,「毛衣粗糲,收集不到足夠多的羊絨,還是棉衣穿著舒適,不過,做個蓋毯就正好,比蠻氈輕便。」
蠻氈就是毛氈,是西南之地流傳過來的,分量厚且重,還不透氣,當地毯用還不錯,蓋腿上就有些不足了。
謝玄英又瞧了兩眼,眼看瑪瑙已經收拾妥當,才收回視線。
程丹若側頭,彎彎唇角。
「我的信寫好了。」她把信遞給他,「這兩日就送過去吧,好讓義父盡快用到暖椅。」
「知道了。」
--
十月底,晏鴻之看著妻子喝的羊湯,再看看自己跟前的筍湯,重重嘆了口氣。
「再嘆也無用。」洪夫人品著純白肥美的羊湯,慢條斯理地說,「丹娘這麼客氣的孩子,都被你逼得用了『不許』『不准』『萬不可』,你要是再喝,豈非辜負了孩子一片苦心?」
頓一頓,故意道,「丹娘可是說了,你若不聽,暖椅就歸我用,左右疼的人不是我。」
「這是她孝敬我的。」晏鴻之想想暖椅,多少撫平了沒有羊湯的痛苦。他喝了口筍湯,又道:「出去才半年,丹娘變了許多。」
洪夫人道:「有家了,終究是不一樣。」
「三郎做得不錯。」晏鴻之拈鬚而笑,「頗似老夫。」
洪夫人倒是沒有否認。嫁進晏家這麼多年,也不是沒有嘗過苦頭,但都是生活的苦,不是心上的苦。
只要心裡頭是甜的,日子早晚能甜起來。
「對了,昨日王厚文過來,同我說了一件事。」晏鴻之道,「丹娘若知道,必是高興的。」
洪夫人道:「何事?」
他說:「她的誥命下來了,還有官職。」
--
程丹若是在十一月接到的誥敕。
敕書的內容也很簡單:皇帝嘉獎她才德出眾,特封她為三品淑人,另加尚功局司彩一職,掌大同織造事。
但內容簡單,涵義卻相當豐富。
要知道,程丹若之前是沒有接受過封贈的。
這純粹是巧合。
因為知府是四品官,他的妻子當然被封為恭人,但封贈有慣例,「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制有四品一次,後省。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
也就是說,原本四品恭人會封一次,但一般都給省了——意思是身份有的,沒有儀式。畢竟一般封贈,都是從七品官開始,謝玄英這樣的才算是特例。
兼之她原本就是四品的尚寶,專程開例也沒有必要,就這麼錯失了第一次封贈儀式。
因為毛衣的功勞,皇帝大筆一揮,就給她升了一級,這回當然有封贈,禮部專門送來了命婦的冠服和敕書,儀式感十足。
但這都沒有「司彩」這個官職來得意味深長。
女官的「家臣」屬性,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皇帝根本不考慮尚功局的司彩位置已經滿了,想多加一個就多一個,也和誥命不同,無須走內閣的流程,不需要遵照規定,隨手就能封。
而「織造」二字,指的應該是織造局。
這就更有意思了,織造局是官營的絲染業務,大同是沒有織造局的,只有杭州、金陵和蘇州有,通常由太監管理。
皇帝這麼做,即是給了她主持此事的名義,也提前預定了自己的所屬權。
「算一算,這個『司彩』值多少銀子?」程丹若問謝玄英。
他道:「要看你能獲利幾何。」
她搖搖頭,道:「陛下的反應也太快了,好在過了明路,倒是方便了我。」
*
(泰平)二十年,丹若以羊毛為衣,惠澤北地,世宗優詔嘉獎,封淑人,另加司彩職,掌大同織造。
——《夏史‧列傳九十一》
--
高二歷史模擬
選擇題7:
古詩言:「古有好物名石墨,上做好炭下為末。合以黃土做蜂巢,雪夜爐中光焰灼」,體現了夏朝的什麼情況?
A、大夏氣候寒冷,屬於小冰河時期
B、煤炭在當時已經深入百姓生活
C、詩人很窮,用不起炭
D、以上都對 |
|